博文
(2007-09-26 13:45:05)
有西方人抱怨在日本不識標誌,分不出男女廁所。隻好守候在廁所門前,等有人出入分清男女以後,才敢進入。這其實不隻是日本的問題。歐洲的廁所常標有M、F、W、H不等,用以指示男女,不熟知當地語言之縮寫,不知其中之奧妙。歐洲的一些廁所標有Ladies,Gentlemen,或Monsieur,Madame,或Herr,Frau等字樣,亦須知曉當地之語言。北美洲的廁所則群眾觀念較強,常標有男女之頭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9-26 13:40:28)

中國人有俗話說,活人還能讓尿憋死?實際上不少人為了避免去廁所,要不就是少喝水,要不就是憋住尿。可是少喝水會引起脫水、腎結石等問題,憋尿也會引起腎髒和膀胱的疾病,對健康十分有害。所以說,雖然一時不會憋死,但是健康受損,也很難受。在一個重要的國際場合,美國的總統布什先生偷偷遞給國務卿賴斯小姐一個紙條,被眼尖的記者用數碼相機拍下。記者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9-26 13:39:02)
有人提出公共廁所是文明的象征。人多的地方,哪怕是孩子,是不能隨地大小便的。滿街臊臭,與文明相去甚遠。英語中把排泄的需要叫做thecallofnature,即自然的召喚,也是有道理的。活人都要吃喝,自然就要召喚。(聽說人們經過長期修煉可進入不吃不喝的辟穀狀態。不過根據能量守恒定律,活動也不可能多。)公共廁所少了,自然召喚了,如何是好?號稱花都的巴黎,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9-26 13:37:31)
中文有廁所這樣的統稱,還是很不錯的。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大潮,一些其他的叫法,如衛生間,洗手間,化妝室等也開始時興起來。傳統的叫法是“茅坑”、“便所”之類,聽上去似乎不太文雅。其實還有更通俗的叫法,例如閩南廣東等地,也帶動台灣一帶,索性將廁所叫做“屎坑”。聽上去不雅,其實很實在。中國人也不要為此感到臉上掛不住。英語裏也把廁所叫做[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9-25 19:29:30)
關於廁所,盡管見於文字描述不多,但確是十分重要的去處。尤其是當今世界,隨著人口劇增,森林和荒野愈加短缺,吃喝睡雖大體得到保障,拉撒卻無法再繼續用簡易的方法解決。人們越來越離不開去廁所這件事。文明的發展,也給廁所帶來許多美好的名稱,如洗手間、化妝室、休息室,等等。廁所,人人離不了,人人都要用。可是,說起廁所的話題,很多人都會覺得難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