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08-07-12 18:08:50)
ZT醜聞——佛教故事
  印度拘薩羅國有一位年輕的修行者,住在某處森林裏,他跟國內某位富翁頗有交情。這個富翁的妻子,長得貌美動人。因為修行者常到富翁家走動。就傳出風聲說,他與富翁太太暗中有不軌行為。修行者聽到此事,一時性急氣憤,乃下定決心∶
  “雖然自己品行純潔,無奈醜聞頻傳,害得自己無臉見人,現在隻有自殺一途了。”
  他竟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zt哲學與佛學:學佛如果不從明心下手,就等於外道凡夫
依常規概念,所謂哲學,即是關於世界觀的學說,是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的概括和總結,其根本的問題是思維與存在,精神與物質的關係等。如此種種,在佛家看來,卻總有著一個核心問題是不容回避的——人類若是事先弄不明白自己的大腦及思維之機製與屬性的話,自然不能依此去洞悉清楚客觀物質世界或存在之本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zt「網路」全球清明祭祖暨三時繫念報恩法會
緣起
「網路」全球清明祭祖暨三時繫念報恩法會【公告:2008/4/3】
時間:四月四日 早上6:30正式開始
http://www.amtb.tw/news/news_content.asp?web_index=103&web_select_type=2
  要想復興光大中國文化,促進世界大同,消弭世界的衝突,我們深深感覺到必須恢復祭祀。祠堂破壞了,祭祀不存在了,禮樂必然是毀壞;禮樂毀壞,[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zt安徽九華山籌建99米地藏菩薩銅像緣起
  地藏菩薩露天銅像氣勢恢弘,高達九十九米,與九華山九十九座山峰、金地藏享年九十九歲的寓意相一致。據悉,銅像建成後將成為世界上最高的露天大佛銅像。
  銅像的巧妙之處在於其選取的角度,銅像背東麵西,為比丘立相,右手執錫杖,左手托摩尼寶珠,以獅子峰為背景,每當太陽升起時,從正麵看霞光萬道,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淨空法師談中國同修的真誠恭敬
(麻坡淨宗學會整理編輯)
http://www.mpjzxh.cn/
這些年來,有一些熱心的同修們,大概是借著到大陸觀光旅遊,把這些錄音帶、錄影帶帶到大陸去。我們現在看到大陸有許許多多人讀《無量壽經》,念阿彌陀佛。這是一件好事,我們看到非常歡喜。看到大陸同胞接受佛法那種真誠、恭敬,海外的人比不上嗬!
李木源居士前年從中國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zt宗教探源——佛和上帝--佛經和聖經
此論點均以聖經和佛經為根本依據。不要被文字所障礙,名字是假象,語句的含義才是真相。
1、基督教的原罪就是佛教的無明。眾生苦的根源是無明,妄想分別執著。原罪是指吃了分別善惡的果子,人類由於有了分別,遂被逐出伊甸園。所以基督教的原罪與佛教的無明意義相同。
2、基督教三位一體就是佛教的三身一身。聖父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ZT水上門徒行[基督首徒大彼得著]希臘語漢釋----耶穌與佛教的關係
http://hk..com/bbs/8736/html/tree_3753784.html
水上門徒行[基督首徒大彼得著]希臘語附漢釋....
Μιαγραμμ?τουΙησο?θ?ματο??χειεπ?ση?πολλ?νΕ?ν11
θ?σει??λε?γρ?φουν,ιεπειδ?οΒο?δα?
μεγ?λο?ε?ναιφυσικ??μπορε?ναλ?βειτηδ?ξαεπ?ση?ε?ναιει...[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8-03-06 13:11:16)
zt購買物命多點吝嗇
我以前剛開始學佛的時候,和一位年紀大的女居士一起去購買物命放生.在與賣主講價的時候,我認為是降不下來了,就打算要買.而那位居士卻不斷乞求纏磨賣主能否再便宜些.我就責怪她這麽羅唆,討價還價還沒完沒了的.搞得大家都不高興.其實我那時還真是懂得不多,怪別人還價隻是在維護自己所謂的麵子.就像男人去市場買菜一樣,買回去的往往要比女人買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8-02-28 13:41:37)
zt淨宗初祖慧遠大師
以特別法.永為世範。
意旨暗合於行願.中外流通遍。
普令庸彥.大事即生辦。
肇啟蓮宗福震旦.暢佛本懷垂方便。
圓音一闡士歸盧.大法將弘神運殿。
一切法門從此流.一切行門從此辦。
致令各宗盡朝宗.萬川赴海依行願。
一.慧遠大師生平事蹟
慧遠大師東晉(西元334-416年)雁門樓煩(今山西寧武附近)人。俗姓賈,幼時即勤[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zt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信仰為本道德為尊
中國人真正的文化是五千年前由黃帝開創的,因此把黃帝稱為「人文初祖」。實際上黃帝也是中國道家思想(「黃老之學」)的創始人。儒家思想深受道家影響,孔子曰「誌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朝聞道,夕死可矣」。記述天地、陰陽、宇宙、社會和人生規律的《周易》被儒家奉為「群經之首」,其中的預測學連現[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1]
[2]
[3]
[4]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