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漢至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博文
(2007-06-25 02:11:09)
杭州的鳳凰山附近,具體地方我說不清楚,有座廟,好像叫“苦廟”。據說是宋朝皇宮裏的寺廟,有很長的曆史了。但是廟很小,住著一位方丈,年紀很大了。 我和太太去過那裏,有幸和老方丈小談。那個時候,我在美院受了一肚子氣,女兒又三天兩頭生病,心情很鬱悶。老方丈看出我的心思,說:人挪挪活麽,心情不好就離開,沒什麽大不了的......寬慰了我一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2)
(2007-06-21 17:17:47)
我把一些問題歸結為“消費”,是為了區別於曆史唯物主義的“鬥爭”論。社會問題並不象曆史唯物論者說的那樣恐怖,也不象他們說的那樣簡單。 中國有中國的特殊命題,是一種民族心理的結果。我不想說什麽“人吃人的社會”來危言聳聽,但是可以作這樣的論斷:現代西方世界的主要特征是人“消費”物;而中國社會則是人“消費”人。固然,社會關係的最終是人和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6-19 17:26:39)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叫“少林高僧澄清外界誤解李連傑打的不是少林拳”,覺得很搞笑。 因為我以為所謂的“少林功夫”,也就是強身健體的體育功課而已,和各種各樣的其他"武林門派"沒有什麽不同,不同的隻是李連傑拍了”少林寺“,憑他漂亮的身段,構起了中國人對“少林功夫”的無限暇想。暇想是好的,李連傑的武打動作就是對“少林功夫”的闡釋,不管真的是什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6-19 01:30:05)
那是一個很熱的天,我的畫室其實隻是租來的民居。在二樓,有一張大床,大約有四、五十個平方。她給我擺了些姿勢,我開始畫大幅的等身素描,用木炭畫的,紙是極貴的進口水彩紙,因為普通的紙沒有這樣大的尺寸,我太太從上海買了送我的。我們邊畫邊聊天,馬上就熟悉了。她是英語專業的學生,而我那時的英語還很初級,還請教了不少問題。 實際上,畫畫的時候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在巴黎的時候,是我人生的巨大轉折,不是說有多少收獲,卻是許多事讓我對生活和工作有了一些新的認識,新的判斷,新的選擇。我最後來到美國,雖然為此吃盡苦頭,但無怨無悔! 我去巴黎,是由中國美院送去的,就這一點,我是要感謝美院的,但是,也確實因為美院沒有處理好與之相關的後來的事情,把這一“恩惠”化作烏有。在巴黎的心髒地區,巴黎市政廳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9)
(2007-06-07 03:22:15)
剛來美國的時候,並沒有想過要工作,在國內的時候一直在美院裏,好像從來沒有擔心過有沒有工作的情況,說來慚愧,我的太太比我工資高好幾倍,我也心安理得,藝術家嘛,總需要一些接濟的。 所以,等來美國以後,太太也沒有工作,手裏的錢也快化光了,眼看坐吃山空,才不得不謀起工作來。我在東岸時的大學本來隻讓我去做個展覽,和一些講座,沒有課給我上的。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07-06-05 03:19:11)
如果我們把購買行為僅僅控製在“抵製日貨”上,會“發現”越來越多的商品其實跟日本搭介,即無法徹底不買日貨。實際上我認為,讓人覺得丟臉的並不是偶爾買著一兩件日貨,卻是中國人特別喜歡盯著日貨買!!! 許多人一提日本人就慷慨激昂的樣子,一買車,又是一輛日貨;說起來,“畢竟便宜又實惠”。於是乎,中國人在海外的普遍形象就是開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6-05 03:16:27)
所謂的”漢服“根本不是”傳統“,因為它並不是一個個朝代傳承下來的東西,而是現代人根據有限的曆史資料整理和假想出來的,或許還借鑒了“東洋”的傳統。這樣的”傳統“就象”傳統上“中國的版圖一樣,是無法繼承的。 我們今天把”漢服“的概念提出來,無非是想找到一點安慰,好象清朝從來沒有統治過中國,從來沒有讓中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6-04 05:30:00)
我和太太2001年在瑞士的時候,也曾經順便去了意大利。 那次是應瑞士駐滬總領事倫誌民博士的邀請去瑞士三個月,除了參觀訪問幾個學校和機構外,主要是住在瑞士畫家DaVatz家裏。 DaVatz曾經和我在上海做了三次畫展,也曾經在中國美院作講學。DaVatz家在蘇黎世Winterthurerstr大街,是一棟五層的大房子。這個房子是DaVatz太太的父親留下來的,DaVatz在中國曾經吹牛自己是瑞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07-06-02 16:12:08)
Bob和Ellie是我在Virginia的朋友,這對老夫婦是瑞典和意大利人,住在VirginiaBeach。他們有兩個女兒,一個在Norfolk一間藝術學校當校長,後來在賓大拿了博士,現在在Florida當教授,叫Michelle。另一個叫Mary,在華盛頓DC工作,是電腦設計師。我們是在一次州長的聚會上認識的,當時我和太太剛來美國,英文也不好,在那裏似懂非懂的,Bob和Ellie聽說我是畫家,說他們女兒也是藝術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86]
[87]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