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06-12-05 23:44:54)

2006年12月5日
慣居番國說胡語,
不見唐風吹漢天。
方學香菱新作賦,
問君讓我幾多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12-05 22:27:29)
和薛山
七律
將軍百戰功成日,          
猶是小喬出嫁初。
半江火起三分定,
一夜風來萬骨枯。
但聞帳下琴聲亂,
不見灘頭鬼影疏。
歌罷周天抬眼望,
誰為魏蜀誰為吳。
注:“曲有誤,周郎顧”
薛山原詩
七律
江經赤壁又流東,洗卻當年諸世雄。
兵漫南疆驚二主,火淹北旅走曹公。
鐵騎吞日晴空暗,甲士沉江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6-12-04 00:51:13)
“統一,不能僅是當權者的項上花環,卻是百姓的海市蜃樓。”“也許,統而不一,分而不裂,這才是中國人新的集體意識和新的國家意誌?”
2004年7月2日
統一,是中國人的集體意識,也是中國的國家意誌。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中國如此悠遠和執著的統一觀。從春秋開始,人們就憧憬“六合同風,九州共貫”(《漢書.王陽傳》)。世界各大文明起起落落,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12-04 00:47:45)

“然而,台灣版民主和美國版民主最大的不同是,美國因民主而融合,台灣因民主而分裂。”
2004年3月27
3月19日,台南一發不知從何而來的子彈,劃傷了阿扁的肚皮。這顆子彈,時機拿捏準確,軌道妙不可言,部位恰到好處,使美軍的精確製導武器相形見拙,將其稱之為神奇子彈,或聰明子彈毫不為過。
且不論這顆子彈是從何人之手射出的,台灣選舉結果因此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12-04 00:40:12)
“美國的新台海政策,雖然驅走了一些朦朧,但並未帶來明朗,而是包含著變數,潛伏著危機。尤其是,它並沒有為台灣問題的解決,指出一條可行之道,而隻是為了美國最大國家利益的一種權宜的設計。中華民族的統一之路,還是必須期待新思維,運用大智慧。:------蕭冬2003年12月12日12月9日,美國總統布什當著來訪的中國總理溫家寶的麵,宣布“任何台灣領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12-03 09:41:40)
2006年12月3日
(一)
當年銀鏡高天落,
化作煙湖守楚山。
不羨大江東入海,
千秋散淡對孤帆。
(二)
隻緣鶴影掠湖過,
靈秀偏偏吳楚多。
猶記青春踏歌日,
波光才氣動山河。
(三)
波光每欲涵天地,
劍氣也曾耀九州。
縱有紅衣映碧水,
敢嘲西子太嬌柔。
(四)
我今萬裏居番國,
猶向東湖夢裏行。
閱盡此間波萬頃,
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12-02 01:52:27)
“當中國人因海洋變得更加進取時,不要丟掉大地的沉穩和厚重。”
2004年4月23日近日,中國副總理吳儀率領著級別空前的代表團,來美參加中美第十五屆商貿聯委會,中美雙方各有讓步,成功達成八項協議。如果我們將吳儀之行,和近來一些消息聯係起來解讀,就不難透視出背後所隱含的意義:一類是正麵消息:4月5日,世界貿易組織(WTO)公布,中國去年外貿總額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12-02 01:49:37)
“中國經濟發展的大廈,不可能建立在富裕的城市和貧困的鄉村的雙重地基上。中國社會進步的列車,不可能行駛在城裏人和鄉下人互相冷漠,甚至敵視上的兩條軌道上。”

2004年2月27日
今年2月18日,中共中央以今年1號文件的形式,公布了《關於促進農民增加收入的若幹政策的意見》。自八十年代初以來,中共往往以發布一號文件的方式,借以表達對農業問題的重視。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6-12-02 01:47:35)
“那些在出口企業裏拿著最微薄的工資,缺乏基本的醫療福利保障的打工仔,打工妹,才是真正的中國當代英雄。”2004年1月30日 
過去一年,在美國經濟界,人們聽到最多的是對中國產品傾銷的指控和逼迫人民幣升值的鼓噪。這些聲音,半是出於傲慢,半是出於偏見。然而,不管是傲慢還是偏見,都說明一個事實:中國第一次在經濟上成為美國不能忽略的對手。這實[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06-12-02 01:42:26)
“中國的形象不應是一個人見人愛,但不堪一擊的熊貓,更應象一頭不怒而威,雄據東方的獅子。”2004年1月9日近來,中國的學者們忙著打造"和平崛起"理論,官員們忙著消弭"中國威脅論"的噪音。中國正在崛起,這已經沒有多少人懷疑的了。中國應該和平地崛起,至少中國人自己是信奉的。從孟子的倡"王道",反"霸道",到毛澤東的"不稱霸論",再到鄧小平的"和平發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