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樹

漂泊隻是生活方式,尋找才是目的。
博文
(2007-08-10 08:09:51)
Mahler-5thsymphony-1movement(Part1)

MehtaconductsMahler:Symphony5:mvt.4(Adagietto)
Mahler-9thsymphony-1stmovement(Part1)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翻閱周作人的美文,讀到《關於離言》,不覺湧起諸多懷想。少時居於鄉間,每每春季,日日燕語佳音----各種鳥鳴總令人懷有不可言壯的興奮,再伴著田間複蘇春氣,桃李杏花的馥香,春水中倒垂的嫩柳,喇叭樣淡紫的桐花,田邊地頭毛絨絨的小雞小鴨。。。一起在那油菜花開了的季節爭先恐後趕來。而這一切隨著我跨入大學生活走進都市的人流之後,永遠地留在了我的身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7-14 00:58:24)
日複一日,愛恨悲傷,偶爾都有,想理都理不清.
寂靜而炎熱的下午,聽著音樂,莫名的傷感莫名地襲來心頭:在等待美麗時,卻遭遇傷痕;在以為把心煉硬如頑石時,卻會不期發現美麗的風景,終究還會感動,但終究也隻是感動.心真的如此已老嗎?
生活的真,總如那感人美妙的音樂,可幻(聽)而不可即.
人生一世,總渴望一種極致,執著一種基調,可達不到.
也許所以而傷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讀劉紹銘的《舊時香港》,很喜歡他淡雅懷舊的筆調。昨天整個晚上沉浸在李歐梵關於音樂的遐思,尤其談及馬勒的篇章。最近兩年,幾乎每周都要聽一聽馬勒。特別是馬勒的第九,那是我的最愛,不再僅僅是欣賞,而是困惑的心靈得到了解脫和安撫,大千世界中遇到了知己,不再恐懼歲月的風塵,青春的易逝,生命的消融。有時真的想與能解者吐談一番,可惜同道難遇,因[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07-06-20 07:46:54)
前一陣,雲南地震,看到咱們的溫總理接受記者采訪,滿臉是獻給人民的痛苦表情,語氣裝腔作勢得除了讓人想到虛假外,還讓人想起他三十六門功課有三十五門得優的作秀。太湖中藍藻暴發導致水質惡化,無錫自來水大範圍發臭。美麗的家園,那曾經的好山好水真要成為經濟發展的犧牲品嗎?看看,這就是鄧大人的‘發展才是硬道理’,‘不管黑貓白貓逮住老鼠的就是好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6-17 00:07:31)
父親離去已經整整九年,今天又是父親節,傷痛和思念依舊,多少次夢中哭醒,知道生死兩茫茫,唯有對天一聲:父親,您好!
每讀朱自清的《背影》,就止不住流淚。怎能忘記在那貧困的歲月,您從集市舉回的紙花,從袋中掏出的花生,您親手給我編製的柳條盤兒,多想再回到用它吃地瓜的歲月。多少年過去,我怎麽也忘不了那個上初中時寒冷的早晨,春節剛過,新學期就要開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最近,書讀得比較雜。剛讀玩董橋,又發現了香港大筆林行止,還順便看到了老先生張中行的一本《不衫不履文鈔》。由前一陣在網上閱讀的《中國式離婚》,再想到老舍的《離婚》,於是又連帶翻閱了《《貓城記》。讀的時候,時有感慨,沒有立時記下,現在想寫寫,卻感無從談起。今天是周末,索性花點時間記個流水帳吧。
如果說董橋十分小資,那麽林行止可以說是十[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6-10 00:04:28)
在圖書館裏,看到幾本裝訂得古色古香的書,打開來翻翻,是清淡的小品文,談古玩,談政治,談文人文化,談語言文字。。。作者是董橋。董橋是誰?真的從來沒有聽說過也沒有讀過。但書名很詩意,《沒有童謠的年代》,《酒肉歲月太匆匆》。於是把所有能找到的他的書全借回家去。仔細一讀,真是喜歡,不僅文字功底厚,而且知識可謂博廣,引經據典,順手掂來,很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醉顏酡,開口笑.絲竹中年,已覺輸年少;此境等閑看過了,往後思量,又說而今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5-25 08:41:34)
可當作史讀,
可當作對人性解剖的心理分析學去讀,
還可當作...................
原來史書可以這樣來寫,通過現代語言的調侃和幽默,讓你了解一段曆史,其中人物的人性和我們所背負的道德文化。你可以讓自己暫且抽離而俯視,才發現,原來因著這種道德文化,我們的自然人性已經扭曲得麵目全非。
但語言遠談不上優美.可相比眼下的那幫作家群,也難能可貴啦.[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