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下人進城

鄉巴佬進了城就跟著城裏人時髦一把也弄個博客耍耍
個人資料
博文

我在北愛爾蘭說自己是無神論者的時候,觀眾席裏站起一位女性,問:“那好吧,可是,您是不相信天主教的上帝呢還是不相信新教的上帝呢?”(QuentinCrisp)
教會史調查得越清楚,就越黑暗。(HeinrichWiesner,1925-)
宗教是麵臨命運的懦弱,無他。(RudolfvonDelius)
毫無理由地把精神原則當成習慣,這就是信仰。(尼采)
遇到信仰問題卻去問理智,答案是非基督教的。(Wil[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1)
(抽時間翻譯了一篇文章,沒好好修整文字,讀起來比較困難,大夥兒湊合著讀吧。本人原本對這教授很尊敬,讀了這篇文章後敬意降了許多。)
信與知——對信仰的一種新設想
原哥廷根大學新教神學教授呂德曼為德國西南電台所作的報告
I
在日常語言中,知是一個相當明確的詞,而信則不是。知以可檢查性、普遍有效性、理性和客觀性為目標。首先將真正的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馬太受難曲和基督教的受難使徒
大學的時候第一個外教是個實在人,文理高中的老師,非教徒,學術水平如何不說,工作盡心盡力,想辦法給我們傳授德語文化圈的傳統。為了鍛煉我們的聽力,他給我們聽過希特勒演講的錄音;為了促進我們的思維,他曾經給我們上過弗洛伊德的導讀。而為了引起我們對古代音樂的愛好,他給我們聽了巴赫的馬太受難曲——這居然成了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編譯]基督教徒的理想:綿羊[圖文]
來源不明的‘聖像’:基督,無窮綿羊的牧者
1.引言
綿羊和反芻畜牲臥在一起
自己買草還乖乖交稅
不時也有個把發個綿羊脾氣
領頭羊就來一聲:“不用著急!
承受上帝的懲罰要有耐心
因為我們不是無罪!”
什麽都不懂卻樂於寬恕一切的綿羊
乖乖地認同這答案
回到家去痛快地長眠一場
這就是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6-10-06 14:06:47)

於05-08-2206:45:56德國朋友U結婚﹐請我參加。新娘來自非洲的N國,基督徒。因為又當貓頭鷹熬夜,早上起來沒來得及參加官方婚禮。睡眼惺忪地晚到了柏林一個不起眼的城區一條不起眼的小街的時候,教會婚禮已經開始。不用找門牌號,隻需要跟著響亮的非洲音樂走。
“找誰﹖”一位黑人在門口截住了我。
“婚禮﹖”隻用單詞﹐我也會。
“來﹗”他領我進了在門口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10-06 13:30:16)

於05-09-0602:48:40日前因為陪朋友,破例去了一趟華人教會。第一次見識自由的美國式Baptist華人教會,感觸自然很深,僅貼出離開教會後的幾個念頭,以饗信教和不信教的朋友。
1、很久前,一位脫了教的老哲人對我說:是的,上帝創造了人,所以人創造了上帝。
我隻能說:是的,正因為人造了上帝,所以上帝才能造人。
2、上帝作為存在也需要食物。他的食物就是人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6-10-06 12:13:37)
翻譯:教會與教會批評
(應ICLL老兄的要求,把德國無教派者和無神論者聯盟雜誌MIZ對宗教批評家HubertusMynarek教授的采訪全文翻譯出來。采訪錄在發表時因為篇幅限製沒有發全,全文在MIZ網頁資料庫。以下是采訪錄資料庫全文的翻譯。)
Mynarek教授是宗教學學者和神學家,是德語地區最著名的宗教與教會批評家之一。他1953年成為神甫,1966-68是Bamberg宗教哲學教授,1968-72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6-10-06 12:08:09)

從柏林市政府邪教事務專員2002年報告“都是邪教嗎?——風險與副作用”第II部分第8章摘譯的“邪教檢測單”貼出來以後引起了部分網友的興趣,現在進行一番整理,更名為“邪教26特征”重新貼出,有興趣轉貼到其他網站的盡管轉貼。德文原文是公開資源,應該不存在版權問題,本人的譯文同樣不存在版權問題。
原來聽市政府的工作人員說,為了避免對某些宗教人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6-10-06 08:25:12)
舊約研究中極大派和極微派的爭論瑞士蘇黎世大學舊約神學教授KonradSchmid最近幾年尤其是在英語國家形成了一場爭論,這爭論非常激烈,但是同樣沒希望最終得到澄清。爭論的主題是:聖經舊約中屬於史書的那些部分從曆史角度看是否可靠?所謂的極大派(Maximalist)原則上認為可靠,而所謂的極微派(Minimalist)原則上對此懷疑。如果要提名字的話,那麽,首先是哥本哈根的(NielsPet[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翻譯:費爾巴赫綜合症——為什麽宗教批判在科學界依然是禁忌
歐盟教育部長們不大可能作一個決定,要求在宗教批判書籍的封麵上標示“宗教批判危害您的學術生涯!”(象在香煙包裝上加印簡潔的恐怖字句一樣),但是,兩者之間的關係卻是明顯的,這一點不僅僅在路德維希•費爾巴赫一生的境遇中得到了體現。最近幾十年的社會條件得到了戲劇性變化,但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