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瑪的難題:打起仗站哪邊

打印 (被閱讀 次)

幾年前有機會見到卡瑪。卡瑪就是卡瑪麗達,對北京的許多老三屆,特別是101的老三屆,是個非常熟悉的名字。父親是美國“國際友人”韓丁,自己1949年12月出生於北京,直到1971年才第一次回到美國。在“外國專家”圈子裏長大,卻是個地地道道的中國孩子,從小拒絕說英文,說一口流利的北京話,在學校裏與中國同學談天說地,參加文化革命,回美國上大學還得重新學英文。

卡瑪的父母非常革命,文革一開始就貼出大字報,“決心要成為堅強的革命者,成為堅定的反修戰士。為了把反對美帝國主義的鬥爭進行到底,我們決心鍛煉和考驗我們自己。我們的後代必須成為堅強可靠的革命接班人,而決不允許他們變成修正主義分子。”在這種家庭環境的熏陶下,卡瑪把自己當成革命接班人。在學校裏自我感覺非常好,革命勁頭十足。

文革開始後,大部分“外國專家”的孩子們都回國了,卡瑪卻留在中國,參加大串聯、大辯論,下廠下鄉勞動。軍訓不讓她參加,“內部”學習也要先把她轟出去才開始,給她內心的衝擊很大。上山下鄉運動開始了,不能讓她去插隊,她主動要求去工廠,結果被分到遇羅克曾工作過的人民機械廠,開始讓她看到中國政治最黑暗的一麵。她始終從心裏覺得自己是個中國人,隻不過長了一張“洋臉”,直到現在,每次要去中國還是用“回國”兩個字。

卡瑪不尋常的一生使她對中國和美國有著複雜的感情糾結,對兩個國家都是又恨又愛。恨美國是出於狹隘的個人感情,因為父親53年回美國,被麥卡錫主義國會議員定為“叛徒”,吊銷了護照,使父女失散十幾年;恨中國是出於廣義的正義感,特別是天安門事件後,徹底認清了中國政府的性質。愛美國則是本能,21歲以後真正享受到民主自由,體會到自己是美國人是多麽幸運;愛中國是愛中國人民,愛她的朋友不顧文革壓力繼續與這個美國人來往,使她感受到了困境中的友誼。她坦白承認,不希望美中兩國之間發生戰爭,因為如果打起來,她真不知道應該站在哪一邊。

卡瑪回到美國後上大學,跟美國人結婚,名正言順地恢複了本來屬於自己的“美國人”身份。她給丈夫起了個不能再中國的名字:高富貴。她自己的中文名字是韓倞,她說就是北京人的意思。可是沒有人叫她韓倞,隻叫她卡瑪。

卡瑪大學畢業後心裏還是留戀中國,決定跟丈夫一起從事拍攝有關中國的電影。最主要的兩部紀錄片是《天安門》和《八九點鍾的太陽》,分別講述天安門事件和文化革命。她采訪了無數名流,從媒體和民間收集了幾百個小時的錄像,讓觀眾看到從來沒有公開過的鏡頭。然而,由於每部影片隻有3個小時,她刪減的結果得罪了許多人,政府罵她歪曲曆史,顛倒黑白;學運領袖罵她斷章取義,還是個毛分子,讓她無處辯解。她說自己是“風箱裏的耗子,兩頭受氣”。

這兩部紀錄片在中國被禁,但她還不在政府的黑名單上,每次“回國”都能拿到簽證,隻是到哪兒後麵總是有條尾巴。目前她在大學裏教書,如果再拍電影,可能會是關於中國環保問題。

會打仗嗎?幾天前川普下令取消美國和台灣之間的外交來往限製。北京大怒,指責美國製造事端,讓人又聞到了火藥味。如果美中真的打起來了,你站在哪邊?是像卡瑪一樣,不知道應該站在哪一邊?在美國大陸華人的窘境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你說你站在美國這一邊,會有人罵你;如果你說站在中國一邊,也有人會罵你。我會站在美國這邊,有人想罵就罵吧,別不好意思。

林海平兔 發表評論於

卡瑪當年是唯一外國學生
習近平是文革混入101 的。。。

習近癡狂倒行逆施太可恨
中美真開戰習真罪該萬死。。。
十分僵化 發表評論於
兩邊罵大概是因為太中立。正像你同時揭國民黨和共產黨的種種黑曆史,那麽大陸和台灣都不待見你,隻能去別的地方待著
chufang 發表評論於
記得她的兩部片子,出來後兩邊挨罵。
華府采菊人 發表評論於
讚你一個!!
國人咋“說”不重要, 因為心口不一太普遍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