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事 —— 豆蔻年華(團結鄉)

真實是生活的全部。本博作品均屬原創和紀實,謝絕任何形式的轉載和抄襲!
打印 (被閱讀 次)

郭孃教書的鄉村團結小學,從金帶場上街西側一條石板大路出去,走過幾道溝、翻過幾座丘陵小山坡就到了,大約五、六裏路程。學校裏隻有幾個小學班,共有三位教師:郭孃、羅和杜老師。郭孃和祝一姐長住在學校。羅叔叔周一到周六住在這裏,周日離開學校回家去。杜叔叔的家就在團結大隊,他不住在學校,上完課就回家。

除了去舅舅家,我特別喜歡去郭孃家。每周六的下午郭孃來金帶場小學開周會,會一結束就帶我一起去她家。除了周末,寒暑假若不去舅舅家,我肯定會去郭孃家。剛開始五、六裏路程對我太長走不完,郭孃就背我一段,我自己走一段,才能回到團結小學。我常在她家住一夜玩一天,周日下午媽媽就來郭孃家接我回家。後來我長大了些,能跟在郭孃身後自己走完這五、六裏路了,再後來也認路了,我就第二天自己走回家。

在郭孃家裏玩真是開心美好的時光。她會換著花樣兒做好吃的飯菜為我解饞。我最喜歡吃她做的葉兒粑。葉兒粑原料配方複雜,包括良薑葉、糯米、粘米、紅糖、豬油、芽菜、肉餡、金鉤、蝦仁、蟹黃、玫瑰、芝麻、洗沙等;其工序也很繁瑣,像選米配比、浸泡、磨漿吊幹、製皮、包餡、包葉、上蒸鍋等。我到郭孃家時她早都準備好原料和前期工序,隻需包餡和包葉,然後上蒸鍋,不到十分鍾就可以出鍋吃了。每到這個時候,我都要等在鍋邊,扶著鍋台、踮著腳尖,看著她取出蒸鍋裏熱氣騰騰的葉兒粑。

團結小學在團結大隊的大院裏,大院分前中後三部分。大院前部的正門朝南,進門是石板鋪的大曬壩,東西兩側是放農具的棚子,其北麵是一排辦公的房間,有隊部革委會的辦公室、會計室、婦委會辦公室等。大院中部是一家挨著一家的農民房舍,住著幾十戶農家,大人小孩加起來有一百多人,學校的學生有一半都住在這裏。這裏最熱鬧了:這家老爺爺在大聲訓斥孩子;那家老婆婆在幺喝著吃飯;李家的雞下蛋了;張家的豬長膘了 ...。 每天雞一叫,天一亮,這裏的吵鬧聲就開始了。白天大人要下地幹活,孩子們要去上學,喧嘩聲相對小一些。到了晚下午,大人和孩子們陸續回家,嘈雜聲逐漸變大,天黑時達到高潮,恨不得房頂都要掀起來,然後又逐漸消停下來,到半夜才歸於安靜。大院的後部就是學校,四間教室、三間宿舍和一間廚房。郭孃住兩間宿舍,羅叔叔住一間宿舍,他們共用一個廚房。這裏每天上午,除了星期天,都能聽到朗朗的讀書聲,下午隻有一些學習差的學生還留在這裏,由郭孃耐心地為他們補課。

祝一姐帶著我與團結大院的孩子們玩。她認識大院的所有小孩,誰家的孩子很調皮、不好好讀書,誰家的孩子守規矩、學習成績好,她都很清楚。其實這些孩子很純樸,他們大多數是郭孃的學生。不看僧麵看佛麵,因為我們是郭孃家的孩子,自然被學生們客客氣氣地對待,從不惹我倆生氣。這些學生有的比我大,有的比我小,我們常在大院前部的曬壩上玩遊戲。大家最喜歡的遊戲是“瞎子抓人”。大家圍成一個大圈,先選出一位年齡最小的孩子,把他的雙眼用手帕蒙住,他站在中央,一聽見最大的孩子喊一聲“開始”,他就伸手摸抓我們,他抓住誰,誰就是下一個用手帕蒙住雙眼去抓人的小孩。這裏的孩子多到有幾十個,這個遊戲玩起來比在金帶場小學玩的更緊張、更興奮。我經常跑得滿頭大汗,回到郭孃家還在想:我怎麽被抓住了!

我跟著祝一姐和團結大院的孩子跑山坡上去玩。圍著大院的東西北三麵山坡上是一塊挨一塊的大大小小莊稼地,不同季節生長不同的禾苗,收獲不同的果實。我們在土梗上東跑西跑,大院有兩條小黃狗,也跟在我們身後瞎跑,小孩小狗跑得汗流浹背,小臉蛋通紅通紅。

黃大叔和黃大媽一家住在團結大院後部,離學校最近。他們老年得一子,取名軍永,我們叫他黃娃兒。其實軍永還有一個姐姐,比他大二十歲,在他很小時她就出嫁了。黃大叔和黃大媽老兩口十分疼愛這個兒子,吃的穿的盡量先滿足他。因為離學校近,軍永常到學校來。郭孃很喜歡他,認他做幹兒子。黃大叔和黃大媽很高興兒子有一個教師幹媽,盼望他好好讀書,長大有出息。郭孃可疼軍永了,凡是她做點兒好吃的,都要叫黃娃兒來一起吃,還時常從金帶場帶些糖果給他,也招呼祝一姐有時間就帶他一起玩。嚴父出孝子,慈女多敗兒。由於黃大媽太溺愛軍永,郭孃也把他當寶貝,他不好好念書,隻讀到小學畢業,就跟著黃大叔學幹農活,後來他成了種地的好把式。

團結大院在一片窪地裏,東西北三麵被丘陵土坡圍著。東西兩側的土坡是大塊大塊的沙土地,好種莊稼;北麵斜坡是一大片竹林,在團結小學的後麵。竹林之外,也是土坡上大塊大塊的沙土地。南大門一出去,就是一層層的梯田,這是團結大隊僅有的水稻田。郭孃說團結大隊土多田少,這裏的農民一年四季吃的主要是玉米、高梁、紅薯、土豆等粗糧,像大米這樣的細糧很少。每家每戶都是留著細糧給小孩熬粥喝。小麥也屬粗糧,但能磨成粉做成饅頭配上小鹹菜,再加一碗玉米粥,那是一頓尚好的早飯,或做成開胃消暑的麻辣涼麵當午餐。

團結大院南大門正南向遠望去是一對奶家山,像極了女人的胸乳,矗立在大約海拔有一千多米高的山丘上,光禿禿的,全是石頭,不生草不長樹,風雨吹太陽曬,長年巍巍屹立在那裏,不歪不倒,旁觀人間煙火,靜看世事變遷。

我做夢都想爬奶家山,不停地纏著郭孃和祝一姐要去那裏。可她們總是推三阻四。郭孃說那裏太遠,我走不了那麽遠。祝一姐說光禿禿的石頭山,有什麽好玩的,還累得要死。我說不動她們,從郭孃家回到我家後,跟媽媽嘮叨這事,終於把她說動了,同意帶我去爬奶家山。

一個周六學校周會後,媽媽帶著我,跟著郭孃和祝一姐去了團結小學。第二天一早,我們四人從南大門出發,徒步去奶家山,花了近一小時才到達山腳下。我們隻爬到左奶家山的半上腰上,因為山路太陡峭有危險,不敢再往上爬,然後就沿路溜下了山。等我們回到郭孃家時,已是中午。我的肚子餓得咕咕叫,身體也累壞了。從此,我再也不吵著要去爬奶家山了。

寫於2020年10月

(圖片來源於網絡)

原創發表在: https://mp.weixin.qq.com/s/hqkHJqUSCuzQkUsaUyrtWg

微博連接:https://weibo.com/ttarticle/x/m/show/id/2309404591676478849069?_wb_client_=1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