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橋 — 美國人自己的革命聖地(組圖)

打印 (被閱讀 次)

1.清晨中的北橋。


這個周末時逢美國國慶節--7月4號的獨立日。有人說如果要了解美國曆史,就一定要去麻州的波士頓,如果要了解美國獨立戰爭,就一定要去波士頓西郊康科鎮(Concord)的北橋(North Bridge)。這話有些道理。

康科是個位於波士頓西麵20多英裏處的小鎮。從鎮中心開車向西北方向行進不到5分鍾,就到了北橋。1775年4月19日清晨,康科及周圍鎮叫作民兵(militia) 的武裝村民在北橋與從波士頓來犯的英軍展開了戰鬥,打響了美國獨立戰爭第一槍,美國獨立戰爭的序幕就在這小小的北橋拉開了。對美國百姓來講,這北橋的槍聲,比十月革命阿芙樂爾巡洋艦的炮聲震耳的多;這康科河上的北橋,就如同延河旁的寶塔,是愛國老美心中的革命聖地。

如今獨立戰爭第一槍的戰場遺址北橋,已成為國家曆史公園,座落在一大片美麗的鄉村曠野之中,幽美而寧靜。每年4月19日在北橋戰場遺址都舉行紀念儀式,並重演當年戰鬥的場麵。1975年200周年時,福特總統曾在儀式上作了演講。住在康科附近十來年了,北橋也去過很多次,但這重演戰鬥的場麵卻一直沒去看過。今年的4月19日正好是周六,天氣頗好,就起了一個大早,趕到了北橋一看,早已是人頭攢動。


2.首先入場的是當年的武裝村民。這些民兵一臉正氣,個個氣宇軒昂。因他們動作迅速能“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故也被稱為
“一分鍾人”(Minuteman)。
_DSC1992__2_Frame(?ò???????????ò(?????????°,?????í±?))

3.這些民兵從麵容到形態各具特異,真有點二百年前的曆史豐範。絕不是那種隨便抓來一個盒飯就打發了的群眾演員。
事實上他們都是各鎮長年訓練的volunteers。
_DSC2003__3_Frame(?ò???????????ò(?????????°,?????í±?))

4.伴隨隊前僅有的一隻短笛聲,奔赴北橋的民兵表情凝重,真有一些“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的氣概。
_DSC2006__4_Frame(?ò???????????ò(?????????°,?????í±?))

說起來,自17世紀初百多年來,居住在北美各殖民地來自英國的移民們,一直與宗主國英國相安無事。在始於1754年曆時7年爭奪美洲殖民地的英法北美戰爭中,各殖民地的民兵是與英軍並肩浴血奮戰,打敗了法國人。可英國當局不夠意思,為轉嫁戰爭虧空,並持續掠奪好處,對殖民地克以重稅,采取高壓政策阻遏殖民地經擠的自由發展,並解散其議會。這引起在廣闊美洲大陸享受自由,尋求經濟繁榮的殖民地百姓的強烈不滿。

1768年英國派遣了兩團軍隊來到波士頓,擺出一副不順從就來硬的架式。這就有了1770年3月5日曆史上有名的波士頓慘案,在波士頓市中心公園(Boston Common),先是老百姓用雪球投擲英國士兵,後來變成聯群結隊地向英軍襲擊。英軍開槍,三個波士頓人在雪地上被打死了。如果你去Boston Common,一定會看到那紀念碑。隨後又有了1773年2月16日著名的波士頓茶葉事件,在革命領袖人物哈佛畢業生Samuel Adams的領導下,一群化裝成印第安人的波士頓人,登上了三條停泊在港口的英國船,把船上高稅收的茶葉全倒入水中。如果你來波士頓,一定不要忘記品嚐以Samuel Adams為名並有其畫像的當地啤酒。1774年9月5日,除佐治亞外,12個殖民地的代表會議選派56名代表在費城召開第一屆大陸會議,通過了絕不服從強製法令的宣言。麻州的代表任命波士頓富商John Hancock為安全委員會主席。在波士頓Copley Squire,著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設計的波士頓第二高樓,蘭色的玻璃大廈就是以John Hancock命名。總之,北橋之戰之前,已是山雨欲來風滿樓,武力衝突是不可避免了。


5.此日,康科鎮的女士們也喬裝打扮,頗有當年支前送幹糧婦救會的影子。
DSC_9642__5_Frame(?ò???????????ò(?????????°,?????í±?))

6.橋頭旁盼望勝利消息的母女倆。
_DSC1977__6_Frame(?ò???????????ò(?????????°,?????í±?))

7.當年的鄉紳顯貴也粉墨登場。
_DSC1961__7_Frame(?ò???????????ò(?????????°,?????í±?))

8.翩翩美少年,朝陽下鮮明的輪廓線,獨具的明星氣質,要是扮演狄更斯筆下的一人物,定一舉成名。
_DSC1990 m__8_Frame(?ò???????????ò(?????????°,?????í±?))

9.一陣急促的軍鼓聲中,英軍登場。軍服華麗,裝備精良,一副皇家正規軍的氣派,因身著紅色軍服也稱紅衫軍(red coat)。_DSC2022__9_Frame(?ò???????????ò(?????????°,?????í±?))

10.仔細一看,扮演英軍的也是精心挑選的。但與民兵大不相同,這些人大多麵色姣好,體態臃腫,一副少爺老爺兵樣子。
_DSC2018__10_Frame(?ò???????????ò(?????????°,?????í±?))

11.與軍風嚴整的民兵相比,紅衫軍們槍不上肩,不但步伐混亂,且神態鬼祟,再加上指揮官的亂喊亂叫,讓人想起地道戰中的鬼子進莊。
看來臉譜化的表現也不是中宣部的專利。
_DSC2016__11_Frame(?ò???????????ò(?????????°,?????í±?))

800多人的英軍是在4月18日晚,在英軍駐波士頓總司令Gage將軍命令下奔襲康科的。意圖搜繳民兵武器,並拘撲亂黨頭領Samuel Adams和John Hancock。可一開始消息就走露了。軍機是如何泄露的,至今仍是迷。有人說是Gage將軍所娶的波士頓人妻子將消息傳出,不過這都是野史傳聞。當晚一個如今美國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Paul Revere騎快馬給西郊沿線各鎮報信。Paul Revere本人是一出色的銀匠,波士頓Fine Art Musum就展有其作品。午夜時分,英軍在勒星敦(Lexington)鎮先與當地民兵遭遇,英軍突然開火,民兵猝不及防,死傷十多人。19日清晨,如今三四十分的車程,英軍經一夜行軍從波士頓到了目的地康科鎮。而此刻,已有400多康科及周圍各鎮的民兵在北橋西側的高地上嚴陣以待。而英軍隻將92名士兵布屬在橋東側,這就鑄成指揮上的大錯,為隨後的慘敗埋下伏筆。


12.與當年一樣,英軍在橋東側布陣。
_DSC2032__12_Frame(?ò???????????ò(?????????°,?????í±?))

13.在和對岸的民兵對峙中,英軍想重複勒星敦(Lexington)的故事,試圖嚇跑民兵,先開了槍。來自艾克頓(Acton)鎮的兩民兵當場死去。
_DSC2044__13_Frame(?ò???????????ò(?????????°,?????í±?))

14.聚集於橋西側的民兵,怒火衝天,一牛人指揮官Buttrick此時大喊 "Fire, for God's sake,men, fire!"。
民兵們齊射開火,打響了美國獨立戰爭史上赫赫有名的第一槍。
_DSC2047__14_Frame(?ò???????????ò(?????????°,?????í±?))

15.英軍試圖阻擊。橋麵上槍口冒火,硝煙彌滿。
_DSC2043__15_Frame(?ò???????????ò(?????????°,?????í±?))

16.不怕死的民兵殺將過來,英軍逃竄。此時就聽那兩岸觀眾歡聲如雷。不禁想起小時候學校包場看電影時,不論是八路,新四還是解放軍,
隻要是衝鋒號一響,場內必是一片歡呼聲。這樸素的階級感情中外皆有。
_DSC2056__16_Frame(?ò???????????ò(?????????°,?????í±?))

17.看這些衝鋒陷陣的民兵,雖是在表演,但個個正氣凜然,一付視死如歸的氣勢。這要是有一高人,將這照片改成油畫,搞不好也弄到博物館牆上了。
_DSC2061__17_Frame(?ò???????????ò(?????????°,?????í±?))

曆史上北橋之戰曆時不到10分鍾。英軍沒料到土八路如此英勇,慌亂向波士頓撤退。一路上,沿線各村各莊的民兵紛紛趕來阻擊,竟有4000人之多。村民們躲著樹叢裏石頭後,利用地形優勢大打遊擊戰騷擾戰伏擊戰,隻有招架之力的英軍紅軍裝成了好靶子。英軍付出了273人的代價之後終於逃回了Boston,真是丟盡皇軍的臉,而民兵們隻損失了93人。日後有事後諸葛亮的軍事分析家說,如當時各莊各戶的村民稍加組織,800英軍必全軍覆滅無疑。今日這沿2A公路的道路被稱為Battle Road,是Minuteman國家曆史公園所在地,除有許多戰鬥遺址外,更是一片田園風光。

仗是開打了,可這是為何而戰。政治課上總要講個正義非正義什麽。這美國獨立戰爭可不同於咱中國人打日本鬼子抗日戰爭,也不是歐洲人打德國人的反法西斯戰爭。這裏是民眾與君主國的軍隊作戰。Paul Revere快馬報信時也不是喊英國人來了,因大家都是英國人,他隻是喊紅衫軍來了。連麻州所在的土地都稱為新英格蘭。主持儀式的國家曆史公園官員向全場觀眾提出了這個問題,而他的回答是:今天的美國政府,如派軍隊侵占我們的土地,剝奪我們的權力,我們就要奮起反抗!Wow, 這透過擴音器飽含老美價值觀解答,真叫一個震人心弦。放眼望去,全場兒童不在少數,美國人引為自豪的freedom, liberty, right的理念教育真是從娃娃抓起。


18.儀式後,硝煙散去,又是一片歌舞聲平。
_DSC2075__18_Frame(?ò???????????ò(?????????°,?????í±?))

從照片中可看到橋東有一紀念碑。此碑立於1836年的首次大型紀念活動。可當時河上已無北橋。曆經風雨,今天的北橋已是重建於1956年修複於2005年的第五座橋了。1836年時紀念碑隻能立在橋東,可這橋東是當年英軍盤踞的陣地,這叫康科鎮的愛國居民心裏很不爽。


19.位於橋西,1875年百年紀念時豎立的一手持槍一手扶犁的民兵朔像。
_DSC2076__19_Frame(?ò???????????ò(?????????°,?????í±?))

到了1875年百年紀念時,康科居民紛紛解囊,一定要在“American side”的橋西建紀念碑。其中一個叫Ebenezer Hubbard的捐了600元修橋,又掏了1000元建紀念碑。一個叫Daniel Chester French的年輕人中標,用美國國會提供的十座內戰時的大炮,朔造了這栩栩如生的雕像。Daniel Chester French也由此一舉成名。波士頓哈佛校園內,被無數渴望被錄取的學子(尤其是那些華人父母)摸亮靴頭的哈佛雕像,也是出自他的手。但Daniel Chester French舉世聞名的作品,是華盛頓D.C.林肯紀堂中的林肯朔像。在民兵朔像下刻著為世人所經常引用,美國著名文學家思想家康科鎮當地人Ralph Emerson的名詩句: “The shot heard around the world”。Emerson的詩歌使北橋之戰永垂青史,這一詩句則成了美國革命世界性影響的寫照。這首名為康科頌(The Concord Hymn)詩一直都被收入美國教科書中,備受青睞,一代代美國學生正是通過這詩歌對建國史有了更好的了解。如今位於康科鎮的地區醫院就是以Emerson為名。

現在的艾克頓(Acton)人對康科(Concord)北橋之戰這段曆史非常自豪,而勒星敦(Lexington)的人對將北橋的槍聲稱為第一槍很是有些不服,因而就有了這樣的話:"The battle of Lexington, fought in Concord, by men of Acton"。不過任何人都承認獨立戰爭的第一次有目地有組織的戰鬥是源於北橋。


20.位於橋東的英軍墓碑。
DSC_9673__24_Frame(?ò???????????ò(?????????°,?????í±?))

當年兩名在北橋陣亡的英軍士兵就埋在碑下。碑文來自美國著名文學家James Russell Lowell的詩句,說得還很動感情,“他們不遠萬裏而來,死在這裏... 透過大西洋的濤聲,他們的英國母親在呻吟歎息...”。這老美的人道主義是講到家了,這不是把靖國神社建到了盧溝橋頭了麽,不象話。

談北橋之戰,就不能不提到美國的槍文化。美國槍支泛爛,慘案一個接一個。可擁槍派始終立於不敗之地,其法理依據就是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這第二修正案隻有兩句話:“管理良好的民兵是保障自由州安全所必需的。人民持有和攜帶武器的權利不得侵犯”(A well regulated militia, being necessary to the security of a free State. The right of the people to keep and bear arms, shall not be infringed) 。這1791年被批準正式生效第二修正案,獨立戰爭的經驗是其源由之一。試想,如不是當時戶戶有槍人人持槍,一群鄉巴佬要捍衛家園豈不是天方夜談。這槍文化是有著深刻的曆史根源和價值觀的,反槍派任重道遠呀。


21.北橋下寂靜的康科河。
DSC_1302__21_Frame(?ò???????????ò(?????????°,?????í±?))

22.曆史公園一角。
DSC_1321__20_Frame(?ò???????????ò(?????????°,?????í±?))

23.北橋雪景。
DSC_2827__22_Frame(?ò???????????ò(?????????°,?????í±?))

24.秋到北橋。
DSC_2623__23_Frame(?ò???????????ò(?????????°,?????í±?))

北橋之戰使各地民兵士氣大鼓。1775年5月,第二次大陸會議上,任命原英軍上校、弗吉尼亞種植場場主華盛頓為大陸軍隊的總司令。1776年7月4日通過了獨立宣言,宣告了一個新國家的誕生。就這樣,在華盛頓的指揮下,北美獨立戰爭全麵展開,也是經過了一個八年抗戰,1783年英軍被趕出北美,英國承認美國的獨立。

麻州人為在美國曆史上的獨有位置倍感驕傲,4月19那周的周一被命為‘愛國日”(Patriot's Day)。威震四方的新英格蘭橄欖球隊叫愛國者(Patriots)。主隊每一次touch down後,站立在端線的一隊民兵都齊射火槍慶賀。一年一度高手雲集的波士頓馬拉忪賽是在Patriot's Day。而老牌的波士頓棒球隊Red Sox在這一日必在波士頓的百年Fenway球場賽一場。麻州人獨享其它州所沒有的Patriot's Day,對我們來講是偏得了一個長周末。

若敏 發表評論於
人物攝影極佳,點讚!
Soltek 發表評論於
帶娃看學校的時候去過,彎曲綿延的小路,到處都是曆史,非常喜歡。可惜娃不喜歡波城。
記得Paul Revere隻是報信其中的一路,另外兩路被英軍抓了,因為要封鎖消息當晚宵禁不準出城。
rty 發表評論於
Washington Crossing, PA. Where general George Washington led troop cross Delaware river and attacked British garrison at Trenton. It was said to be the turn around battle of Independence War. The famous painting of Washington standing on the boat depicted just that.

Oh, that painting is a fake just like the other independence related artifacts. That Christmas Eve was so cold, the only 2 casualties of American troops froze to death. The British troops (actually Prussian mercenaries) suffered 90 casualties and the rest of the troops (more than 3000) were captured because they celebrated Christmas and got drunk. American was outnumbered but did not celebrate Christmas, they celebrated victory.
林向田 發表評論於
謝謝介紹美國人的革命聖地。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