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斯城裏嚐人生

打印 (被閱讀 次)

到布達佩斯第三天又是下雨。晴上山頭雨逛街,這一天的時間我們都花在多瑙河東的佩斯城裏了。

去河東邊先要過河,走的撟是旁邊的瑪格麗特大橋,是奧匈帝國時期在布達佩斯建的第一座大橋,之前市區多瑙河上隻有一座塞切尼懸索鐵橋。下橋後往右就是布達佩斯國會大樓。河濱大道邊一輛接一輛,停著好幾輛旅遊大巴,除了駕駛外沒其他人。想來乘客們早去了國會大樓,比我們早多了。

到了國會大樓遊客大廳,裏麵滿是人。進樓參觀要購票,有講解員按指定的路線沿途講解,但不能獨自行動。售票處告訴我們當天上午各個時間都滿員了,隻有下午兩點半以後的,而我們行蹤難定,就放棄了進樓參觀的想法。其實之前試過上網預定,但匈國會官網很煩瑣,要不少個人信息。當時想到現場碰運氣,沒曾想當天人多,我們隻好作罷了。



出了遊客大廳,雨還在下。陰暗的天色下,國會大樓白色的大理石外牆,雨水浸泡後也失去了昨天陽光下白雪般炫目的純白。我們算是幸運的了,前一天老天給了整天的陽光去見識匈牙利一段最輝煌的曆史留下的實物記載。

抵近而視,白色大理石新哥特式外牆,玫瑰紅文藝複興式穹頂,集歐洲古時建築最典雅的元素於一體,是中歐文化暗淡之前最奪目的一次閃亮。其實中歐幾個國家比之於西歐南歐以及東歐,有著同樣輝煌的過去,行走其間,仿佛在實地欣賞一幅千年曆史描繪的長卷。

 




大樓側麵,一個布滿了彈孔的鋼板圍成的通道上的白字,In memoriam 1956 Oktober 25,紀念匈牙利近代史上一次英勇而悲壯的反抗。

二戰後匈牙利在蘇軍控製之下,但實行的還是多黨選舉製,最初幾年匈共的得票率不超過20%。後來主流而左傾的社會民主黨與匈共合並,成立的勞動黨控製了政府,並於49年宣布成立匈牙利人民共和國,七年後就是匈牙利反抗和鎮壓。曆史上這種事不少,左引來極左,或者右召來極右,然後走向紅色或白色的獨裁,最後無奈的反抗麵臨的是血腥的鎮壓。






國會大樓麵向市區一麵沒多少特色,感覺象一個市政廳,所以沒多作停留。

走過前麵的廣場時,無意中回頭望過去。眼前平坦的廣場積水後成了巨大的平鏡,鏡麵上大樓的倒影有一種魔幻的效果。

 



國會大樓往南不遠,是佩斯城裏最大的教堂斯蒂芬修道院,奧匈帝國後期的1905年建成的,隻比國會大樓晚了一年。

這好理解。匈牙利是一個天主教國家,十九世紀匈牙利興盛之後,除了興建國會大樓展示實力外,在精神和宗教上也要提升自己的存在。教堂的名字來源於十世紀時匈牙利的第一個國王聖斯蒂芬一世,他的遺骨盛放在教堂裏麵右側一個金子的聖龕裏。

 

 

 



去佩斯城內一個有名的看點中央市場途中,我們回到多瑙河邊。

河對麵就是布達王宮。從河這邊看去,王宮比上一天在近前看起來宏大壯觀多了。對稱的立麵,兩冀是巴洛克風格的方盒子宮殿建築,沉穩厚實,而中央是高聳的大穹頂,設計源於羅馬梵蒂岡聖比得大教堂,象征著至高的王權與神權。王權時代,布達山上王者的權威,就是如此一目了然的提醒著生活在佩斯城裏的小民百姓們。

 



穿過佩斯有名的瓦西步行購物街,盡頭就是中央市場。市場正麵初看像一個老火車站,磚石立麵,也興建於奧匈帝國時期。

大市場是感覺佩斯平民生活的好地方。底層是蔬菜水果肉食攤位,綠色的黃爪,紅色的西紅柿,琳琅滿目。還有牆上掛著的一大串一大串紅色的幹海椒,沒想到匈牙利人也能吃辣。鋼架之上的二樓,主要是賣民族服裝和當地紀念品的攤位。轉了一圈,太座看中了一個披著頭巾身穿匈牙利民族服裝的布偶,要價6000福林,相當於20加元。動手正要掏錢,翻過來看見底麵是made in china。當時很迷惑,如此簡單一個特色物品不在本地生產,讓當地人有事可做,反而要萬裏迢迢隻花一兩歐元從中國進購,自己從中大賺一筆。不知多少人想過,多數人窮而少數人富裕,這樣的社會能長久的穩定嗎。

 

 

 

 

 



午飯也是在大市場二樓解決的。太座要的是小鍋燉牛肉 Goulash gulyas meat stew ,我的是 Chicken paprikash,都是當地特色菜式,味道不錯但餐餐都吃還是受不了的。



 

 


大市場的河對麵,就是之前去過的蓋勒特溫泉澡堂子,一大圈後又轉到了附近。





我們再沒往前,回過頭來去市中心商業區繼續閑逛。沒啥目的,就是看看街景。

市中心的Andrassy 和 Terez 大街都很繁華,街邊都是百多年曆史的老建築,但保養得很好,老而不舊,像閱曆豐富而風貌尤存的男人女人們。漫步其間,那種老歐洲的韻味,容易體會,難以言傳。




Terez 大街頭上,是一個意外的驚喜。

不知不覺中,我們走到了佩斯城中的火車站。前麵有一棟古香古色的老建築,門前立柱上是人所周知的黃顏色麥當勞標誌,誤打誤撞中我們碰上了這個人稱為歐洲最美的麥當勞快餐店。其實兩天前我們乘3號地鐵到這裏轉車時來過附近,不過當時急於乘輕軌過橋去布達那邊的旅館,沒注意到眼前這家網紅麥當勞。

裏麵的氣派非同一般,有高檔餐廳的感覺,這不是沒來由的。建築過去是火車站的一等車箱候車,建於奧匈時期的1877年,承建商是建起巴黎鐵塔的埃菲爾公司。 奧匈時期短短的幾十年,布達佩斯達到了輝煌的頂點,多瑙河兩岸留下眾多裏程碑似的建築。國會大樓,聖斯蒂芬大教堂,漁人城堡,瑪格麗特橋,中央市場,佩斯車站,每座建築的影像都足以耗盡相機手機的內存。

當年從巴黎開往伊斯坦布爾的東方快車,離開巴黎後途經斯特拉斯堡慕尼黑和維也納後,第四站就是布達佩斯這裏。從巴黎上車的西歐有錢人,或者從伊斯坦布爾來的中東富翁,路過布達佩斯這個奧匈帝國雙子首都的東都時,也會下來遊玩一番。當年他們看到的城市風貌,和我們今天的所見相差無幾,不同的是當年門衛伺候的豪華候車大廳,今天成了誰都能出入的普通快餐店。

 



千多年前唐人劉禹錫就寫過,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家麥當勞,和旁邊火車站滴雨的站台,老舊的火車車頭,就是詩句的布達佩斯版本。





出來超過七天了,腸胃又有些想念中國食物了,所以晚上去了車站附近一家中餐館,叫傅師傅。餐館不大,但裏麵挺整潔。前台背後牆上的鏡框裏,有國內薑昆一眾娛樂圈碗兒的照片,據說是在布達那邊的漁人堡店照的。

中午在中央市場來過肉菜了,晚上清淡點。太座要的重慶擔擔麵,我的是酸辣粉,都很正宗,味道超過多倫多大多數川菜館。

 

五湖以北 發表評論於
回複 '邊走邊看66' 的評論 : 中國麵條特別是重慶的,當然油多了,不過一年就幾次,該痛快一下
五湖以北 發表評論於
回複 'coach1960' 的評論 : 歡迎教練米訪。你不提,我還真忘了76年的45之後,提到過納吉。我現在旅遊,更關心自然和曆史長河大趨勢對一個國家的影響。對匈牙利來說,最重要的是奧匈時期,相當於中國的唐宋,這就是我遊記主要想說的
邊走邊看66 發表評論於
中國麵條看起來比西餐還要油。
coach1960 發表評論於
洋洋一大篇,居然沒有提到匈牙利的納吉。。。我們這代人對匈牙利的初始印象是和匈牙利前總理納吉聯係到一起的。中國也出了一個納吉小個子鄧小平,因此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謝謝分享!
五湖以北 發表評論於
回複 'Masefild' 的評論 : 謝謝跟讀。沒覺得特別亂,我們晚上也到處走,但主要在城中心,火車站汽車站要亂一點,可能騙子多一點
Masefild 發表評論於
看了你的布達佩斯旅行攝影以及對城市的市景風貌詳細解說詞,對布達佩斯的近代曆史文化有了一些的了解。感到的確是很令人想往的地方。聽說這城市也去了不少的難民,還有些小偷和騙子,就不知道這個城市的安全性如何?多謝了!

五湖以北 發表評論於
回複 'yeyang' 的評論 : 川菜就是油,沒法呀
yeyang 發表評論於
清淡的中餐現在不容易找,國內國外都一樣。你的酸辣粉上麵一層油。。。
五湖以北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土豆-禾苗' 的評論 : 哈哈
五湖以北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曉青' 的評論 : 是的,布達佩斯很大氣
五湖以北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歐洲曆史,我在門外,隻能點到為止
五湖以北 發表評論於
回複 'polebear' 的評論 : 雨中,照出來還可以,但當時打著傘,很不方便
五湖以北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思韻如藍' 的評論 : 我說得有點誇張,布達佩斯的中餐總的說來沒多倫多興旺,但那家的麵食很地道。布達佩斯確實很漂亮大氣,大都是奧匈帝國那五十年興建的,規劃得很好,我們兩天多隻看了個大概。
五湖以北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土豆-禾苗' 的評論 : 以前好像聽說過這個故事,謝謝老兄分享。多倫多市區有不少匈牙利人,都是那次事件的難民
土豆-禾苗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你得問一下五湖哥,男人的“前三”最愛,一個是看空展,另外兩個是啥呀,:))
曉青 發表評論於
壯觀!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思韻如藍' 的評論 : +1寫得真好,思韻評得也好,我也打200分,歐洲曆史厚重,遊記真的有很多可以寫的。

土豆的評也精彩,一起學習了:(
polebear 發表評論於
雨中別有一番風味!
思韻如藍 發表評論於
布達佩斯的中餐竟然超過多倫多啦?!
五湖兄的遊記實在好看,從布達山上拍佩斯的國會大廈,又從佩斯觀布達山上的王宮。這座城太有魅力了!那最美麥當勞讓我好生向往東方快車,現在還有嗎?還有中國製造的布偶讓人感慨萬千: 資本真是從來都不愛國!
五湖兄知識淵博,詩情滿懷,審美高尚,給你的遊記打兩百分!
土豆-禾苗 發表評論於
起義當時,匈牙利水球隊正在布達佩斯的一個山地訓練營受訓。他們能夠聽見槍聲並看見硝煙升起。這支隊伍就是將在墨爾本的夏季奧運會上出現的衛冕冠軍,此時離奧運會開幕隻剩下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他們迅速的越過國境進入捷克斯洛伐克以免卷入革命。直到這些隊員們最後到達澳大利亞的時候,他們才了解起義的真正的程度有多大,他們都異常焦急的等待朋友和家人的消息。

然後,1956年12月6日,匈蘇水球隊,打了一場著名的《The "Blood in the Water" match 》

100多人的匈牙利奧運團隊,一半人不回國了……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lood_in_the_Water_match
YouTube上也有。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