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領養父母放女兒回中國的矛盾心理

打印 (被閱讀 次)

這個落款“狠心父母”的小字條,引來一段中美故事,小字條始終伴隨著那位中國女孩, 她出生三天遭遇的命運是被丟棄在蘇州的菜市場裏。字條先去了孤兒院,一年後又遠度重洋到了美國密西根;當時這位女嬰被美國白人夫婦領養,隨後在基督教家庭長大成人。

中國夫婦稱受各方條件所迫拋棄了這位超生的女兒,為萬不得已的決定。從生活困難到一胎化政策,他們找盡了理由為自己辯護。他們為了躲避政府對超生的控製,選擇在太太的蘇州姐姐家生產,那是發生在1995年的事。在我看來,再多的理由也說不過去。這位父親雖然窮和沒太多文化,但是他在字條上聰明地給出了一個請求,希望在孩子十歲或二十歲時,在一個七夕節的早晨,在杭州西湖的斷橋上相見。那一帶的人比我們湖北人開化得早(指向西方的開放,不是指曆史的悠久), 我們是土匪出身的多,也成就了轟轟烈烈的革命。我們在十幾年前第一次去杭州、紹興、蘇州和上海,我太太說她以擁有那裏的血脈而自豪,讓我這湖北佬好沒麵子,想來她還擁有不少的湖北血統。

白人夫婦有兩個親生兒子,但視這位領養的中國孩子Kati(全名Catherine Su Pohler, 姓為德裔)為己出。基督徒還有這品德,要讓上帝知道,他們對領養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隻有更好。Kati在五歲時問母親自己是否從她肚子裏出來的,她被告知一位中國女性生了她,但是她永遠擁有領養母親的心。Kati知道自己被領養的文件和那小紙條就在自己房間的櫃子上,她沒太多興趣讀,也讀不懂。Kati愉快長大,高中畢業,並且去讀了父親和倆哥哥都讀的位於密西根的私立文理學院Calvin College,那裏學費和生活費加起來為每年4.4萬美元。

領養父母應該知道那紙條的意思,他們抵美國後找人翻譯過。在Kati十歲時,她的美國父母托一位姓吳的中國人真去了杭州的斷橋,斷橋是杭州傳統上親人重逢的地方。美國領養父母向中國生父母傳遞信息,說你們女兒在美國很好,愉快而健康地成長著。但是美國父母不願透露進一步的聯係信息,理由是她還小,大家不應該打擾她的生活,潛意識是不願意失去這女兒。這也可以理解,我們家的狗Teddy現在九月大,它的狗父母自然無力要回它,但是孕育它的機構如果想把它要回,我是會跟他們拚命的,再多錢也不行,我以前知道從中國領養孩子可能需要幾萬美元的費用。

領養父母派的人在斷橋上錯過了Kati的生父母,那人因為工作太忙沒有趕上從早晨到下午3:40 PM都在那裏等的生父母,但是媒體人使吳姓中國信使與生父母相見。中國生父母確實希望與自己的女兒在斷橋上相見,中國媒體采訪了生父母,並且拍成了中英文紀錄片,那影片裏盡是真情的流露。看了這媒體報道和記錄片後,美國父母開始緊張了,白人母親用的詞是petrified(目瞪口呆), 他們害怕孩子不保,可能會被送回中國,所以他們不願意進一步的聯係。美國父母在以後的歲月裏維持了這樣一個家規,那就是如果Kati不問他們也不說,他們的理由是,一則不想打擾Kati,再就是不知道她是否想要聯係。中國生父母永遠沒有放棄見自己孩子的決心,從此以後,每年的七夕都去斷橋希望見到女兒。這裏要提到的是這位影片製作人,他在美國賓州留過學,他通過偵查的手段找到了在密西根的美國領養父母的家。

直到Kati已經20歲後的一天, 她在車裏問媽媽自己被領養的事,母親便告訴她,他們曾經與她的生父母有過聯係,稱不告訴她的原因是為了不影響她的成長,在這點上Kati是不認同美國父母的說法的。領養父母告訴Kati那個十年前的紀錄片,Kati在圖書館看後落淚,尤其當她得知自己的生父母還是那麽思念她時。她願意認他們,雖然這計劃又拖了一到二年。

團聚後中美兩對父母的視頻特別令人感動,Kati的生母感謝美國父母把女兒培養得這麽好,美國父親說我們今天沒有失去任何東西,為Kati高興,她應該知道我們永遠愛Kati。但是Kati的生父說出的一句話點出了中美文化之差別:如果領養父母是中國人,他們恐怕永遠不會與女兒再相見。在聖路易斯,美國人甚至成立組織,帶著自己領養的孩子參加中華日或讀中文學校,讓他們認同中國文化。

我雖然學醫和做生物學研究,我自然知道生父母的基因給了Kati生命,但是人是社會的動物,我更看重後天的養孕,現在學界也是相當關注epigenetics,翻譯成表觀遺傳學還蠻恰當,即那些影響基因表達的因素。那些從一歲到二十多歲每天的付出是無價的愛,希望Kati也會明白這點。

從Kati和他的親姐姐Xiaochen也可以看出中美文化之區別,當然有些是鄉村與城裏人的區別。Kati長得高和壯很多,戶外運動使她的皮膚黝黑,我以為聖第亞哥飽受紫外線的華裔才會這樣,看來那裏戶外活動多的華裔都如此,而Kati的姐姐則是皮膚白皙的辦公室女士的形象,肢體和口頭語言也沒有美國妹妹那麽開朗大方。

對於Kati來說,隻在孤兒院過渡了一年,馬上進入美國中產階級的家庭,在白人為主體的社區長大,現在擁有同樣愛她的兩對中美父母,這沒有被設計或看似不幸的人生同樣精彩。

Kati與美國領養家庭。

Kati(中文名為靜芝)與中國生父母和姐姐。

Kati與她的親姐姐。

 

百家言一 發表評論於
她爹惡心了一把自己的同胞,但是實話,靠
小徐徐 發表評論於
親生父母遺棄、政府出售獲利增加GDP。萬惡的資本主義國家減少稅收、善良的人們付錢購買、養育他們,收桃子季節來臨啦……
bl 發表評論於
雙方父母都沒有失去什麽,但將影響Kati的一身,無論從那方麵來說這都不是一件幸福的事。
lasha07 發表評論於
想再生個男孩,結果第二個又是女孩,所以就不要了?
海陬觀者 發表評論於
原文: “從Kati和他的親姐姐Xiaochen也可以看出中美文化之區別,當然有些是鄉村與城裏人的區別。Kati長得高和壯很多,戶外運動使她的皮膚黝黑,我以為聖第亞哥飽受紫外線的華裔才會這樣,看來那裏戶外活動多的華裔都如此,而Kati的姐姐則是皮膚白皙的辦公室女士的形象,肢體和口頭語言也沒有美國妹妹那麽開朗大方。”

皮膚的色澤、身材,當然受環境的影響很大。但外貌不止是皮膚而已,從兩人的麵貌看去,Kati 的姐姐像父親的多,Kati 自己比較像生身的母親。(比較臉型、五官的比例等)。但皮膚色澤的遺傳正相反(這是可能而且常見的)。 至於肢體和口頭語言,那就要看觀察者的出發點,免不了會帶有文化的偏見的。 可以想想看,現在美國社會通行的 言談、姿態,100年前的美國社會不一定會認同,即使是現代的歐洲國家也不一定都完全認可美國式的文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