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盞信號燈

打印 (被閱讀 次)

在150年前的倫敦,橋街和大喬治街的交叉口,一個20英尺高的龐然大物拔地而起。白天時,它張開雙臂;夜晚時,則亮起一盞煤油燈。它就是世界上第一盞信號燈,由一名鐵道經理設計,通過國會的批準,被放置在車水馬龍的國會大廈門前,為了保護行人安全地穿過滿是馬車的街道。

它的構造,以現代人的見識很難想象出來,比起如今隨處可見的信號燈,它可以稱得上一道建築奇觀。《London's Teeming Streets,1830-1914》一書中這樣描述道:

哥特式的底座;鏤空刻花的鑄鐵支柱,被粉刷以怡人的綠色和鍍金裝飾;再往上則是一塊厚重的八角形鐵盒,盒內裝著煤油燈,外側有著桂花葉樣的點綴;最頂端以一顆菠蘿收筆。

它既有著華麗浮誇的外表,也有非凡的實用。報社紛紛報道它的成功,工程師們預測這項技術將推廣到每個路口。就在所有人對為之驚歎,沉浸在喜悅與夢想之中時,一個設計上的致命錯誤尖銳地摧毀了這一切。

如果你在19世紀的倫敦當一頭社畜,那麽你要在通勤路上格外小心。這座從起源於中世紀的都市,沿著泰晤士河的河道而建,而工業革命讓城市裏狹窄的道路擠滿了前所未有的工人和馬車。1803年,由於一輛馬車拋錨導致主幹道發生了堵車,有兩男一女被運煤車撞倒,被車輪碾壓致死。1811年,倫敦橋一天的通行量有9萬名行人,5500輛車和764匹馬,然而這個數字隻會不斷地上升。1850年,有大約27000人從周邊小鎮每天步行前往倫敦上班,而這僅僅是倫敦工人數量的十分之一。

然而,當時的倫敦每條街道都有各自的規定(雖然也沒人理會),缺乏一套完善的通用的交通規則。鐵道管理員John Pake Knight提出了一個可行的解決辦法,他借鑒了鐵道上的信號燈,想在馬路上也使用信號燈,他所設想的信號燈擁有兩條紅色的“手臂”,當交通壓力不大的時候,就放下“手臂”,反之,就升起它們以提醒司機停車,讓行人安全順利地通行。

這個想法很快就上達到了國會哪裏,並且在1868年被批準了。警察局長Richard Mayne印製並分發了1萬本手冊,以提醒司機和行人關於城裏的這處新變化。信號燈在白天用“手臂”來示意,到了夜晚就會亮起綠色和紅色的煤油燈,這些都由一名警察來專門負責。

信號燈的設立非常成功,司機們非常自覺地聽從著它的指揮,交通狀況得到了很大程度地改善。Knight也沉醉於成功當中,並且想著要如何將其推廣到其它路口中去。

然而好景不長,第二年的一月份,由於管道泄漏,使得整個鏤空支柱內充滿了煤氣,最終引發了爆炸,爆炸導致負責操作信號燈的人麵部燒傷。信號燈也被撤下,並且從此消失在人們視野裏。

自此,倫敦又與糟糕的交通纏鬥了數十年,終於在1925年,人們又擁有了人工操作的信號燈,1926年,第一架自動信號燈也問世了。隻不過,無論後續的信號燈多麽安全多麽高效,也不如第一盞信號燈那麽驚豔華麗了。

清漪園 發表評論於
很有意思,謝謝介紹!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