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的故事(二十)—— 在菲斯的日子(上)

真實是生活的全部。本博作品均屬原創和紀實,謝絕任何形式的轉載和抄襲!
打印 (被閱讀 次)

2016年7月,兒子如期到達摩洛哥(Morocco)的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 還有二十幾位青年,從美國的不同地方來到這裏,其中十幾人是來學習和研究阿拉伯文化、曆史和語言的,另外十人與他一樣是來教書的。

摩洛哥是位於非洲北部最西邊的國家,首都是拉巴特(Rabat),最大的城市是卡薩布蘭卡,是統一主權和擁有民選議會的君主立憲製國家,國王擁有廣泛的行政和立法權。主要宗教是伊斯蘭教,其官方語言為柏柏爾語和阿拉伯語。在曆史上,摩洛哥的不同地區曾是葡萄牙(Portugal)、法國(France)、西班牙(Spain)等的殖民地和保護國,它的文化融合了柏柏爾人,阿拉伯人,西班牙人、法國人、猶太人,西非和歐洲人的影響,很多人除了說柏柏爾語和阿拉伯語外,還會說西班牙語和法語等。產業包括采礦,建築、製造、旅遊,電信,信息技術和紡織,服務行業占國民生產總值的一半以上,這裏也是大麻的種植地。

這群年輕人剛來到摩洛哥,花了兩周時間,在卡薩布蘭卡接受集中培訓,了解這裏的生活常識,方便他們融入阿拉伯世界。又花了幾天,在摩洛哥的拉巴特、卡薩布蘭卡和菲斯(Fez)等城市走馬觀花轉了一圈。之後就被分派到各城市的大學裏去讀書或教書,兒子一人被分派到菲斯。

菲斯是摩洛哥內陸北部、僅次於卡薩布蘭卡的第二大城市,位於阿特拉斯(Atlas)山脈之間,擁有地中海氣候,夏季幹燥炎熱,冬季涼爽潮濕。菲斯由新舊兩城組成,新舊城之間隔著一帶小窪地,兩城由一條公路連接。菲斯就像所有發展中的城市一樣:古老與現代、落後與先進交融在一起。近年來摩洛哥蓬勃發展起來的旅遊業,給菲斯帶來了新的機會和繁榮。無論是新城還是舊城,隨時都能見到來自東西方的旅遊者。在新城裏,還有一家中國餐館。

兒子住在菲斯舊城的一座老宅裏,從老宅麵向大街的大門進去,有左右兩套住房。他住在右邊的一套住房裏。從房門進去,是一個門廳,從門廳往裏走,是一個長方形的客廳,客廳中央有一個裝飾華麗的大吊燈,在客廳的四壁開有五扇門:一扇門去廚房;一扇門去衛生間,裏麵有一個大浴池;另外三扇門通向三間臥室。廚房有一扇側門通向一個小露天花園,花園裏種有耐幹耐熱的藤狀植物,葉尖上開有小紅花。從花園旁邊的樓梯上去,有一個小臥室和一個大陽台,站在陽台上,半個舊城盡收眼底,新城的全貌一覽無餘。

在這套住房裏,兒子住最大的一間臥室,另外兩間臥室住著兩位從美國來的白人女大學畢業生: 朱莉婭(Julia)和莎拉(Sarah)。朱莉婭是俄亥俄(Ohio)州人,專程來這裏學習一年阿拉伯文化、曆史和語言。她剛來這裏一個月,回美國的時間與兒子差不多。莎拉是新澤西 (New Jersey) 州人,在這裏一所中學裏教英語,她已經來這裏兩年多了,她有一位男朋友是當地阿拉伯人,每到周末,他就來看望她。他們平日裏匆匆忙忙,隻有周末才有時間聚在一起。他們年齡差不多,相處很融洽,很快就成為好朋友。

在菲斯的舊城,白天行走在大街上很安全,可是,晚上一個人走在大街上,還是很危險的。有一天他回住所晚了點,就有幾個人遠遠地跟在他後麵。他有些害怕,加快了腳步,那幾個人也跟著加快了腳步。這時他看見街邊有一個小賣部還沒有關門,靈機一動,假裝上前去買東西,與小賣部商販搭訕,他東問西問,商販聽得似懂非懂,連猜帶蒙地回答他的問題,兩人還不時地傳出笑聲,看上去像老朋友見麵聊天一樣。十幾分鍾後那幾個人離開了,他也告別了商販,安全地回到了住所。

通過這次經曆,他不敢回住所太晚了。同時,他意識到要入鄉隨俗。他開始與當地人廣交朋友,無論是商店老板、街邊地攤商販、餐館老板和招待員、縫紉師傅、修表工匠,還是鄰居、學生和教師等,都是他結交的對象。他說一口流利的法語,幫了他的大忙。他先用法語與當地人交流,然後開始學說阿拉伯語,很快就能用簡單的單詞與當地人對話。不久,差不多半個舊城的居民都認識他,很多人與他成為朋友。他們都喜歡這個從美國來的、既健談又陽光的中國小夥子,教他說阿拉伯語,給他講他們的生活和故事。他也教他們說英語、法語和中文,給他們講他的生活和故事。他最喜歡去一些賣小商品的小店,看上一件小東西就與老板或店員討價還價,直到講到最低價才掏錢買下。他去的次數多了,也跟老板或店員混熟了,又成了朋友。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這對他孤身一人生活在完全陌生的環境裏很有幫助。從此以後,不管多晚回住所,他都不用擔心有人跟著了。

偶爾遇上幾個不認識的小青年來打劫,他馬上就用阿拉伯語對他們說,他是誰、誰、誰的朋友,不信就打電話核實。他們一聽,他說的這些人不是他們的長輩,就是他們的兄長,又看他一副誠實的樣子,就信了他,化幹戈為玉帛,然後離開或跟他聊天。他勸他們不要幹這種下三濫的事兒,打劫的對象多半是旅遊者,像他這樣一個從美國來的中國人,在大學裏教書,除了腦子裏有點兒“貨”,兜裏也沒有錢啊。即使從遊客那裏搶到一些不義之財,也成不了富翁,還不如讀點兒書或找點兒正兒八經的事兒做。

2016年的聖誕節,住在摩洛哥的富布賴特美國學生計劃的二十幾個年輕人,全體受到約旦(Jordan)國王的熱情邀請,去約旦的皇宮裏度過了一個盛大的節日,還在約旦首都安曼(Amman)愉快地玩了幾天。約旦是位於西亞的中東國家,北臨敘利亞(Syria),東臨伊拉克(Iraq),東南臨沙特阿拉伯(Saudi Arabia),西臨以色列(Israel)和巴勒斯坦(Palestine),約旦在這一地區的諸多爭端中處於中立,很少卷入戰火之中,是該地區經濟發展最好的國家。

現在的約旦國王叫阿卜杜拉二世.本.侯賽因(Abdullah II bin Al Hussein),是前國王阿卜杜拉一世.本.侯賽因(Abdullah I bin Al Hussein)和他的第二任英國妻子穆娜(Muna)王妃所生的長子。阿卜杜拉二世國王早年在英國和美國留學,接受西方教育,與西方各國關係很好。兒子和他的夥伴們在約旦的那幾天,受到國王貴賓級別的待遇,所以,約旦和安曼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希望將來有機會再來這裏。

從菲斯去南歐各國很容易,兒子有些同學和朋友在西班牙或法國短期學習或工作,他曾多次去法國的不同城市,結交了不少朋友。一有機會,他就飛到馬德裏(Madrid)、巴塞羅那(Barcelona)或巴黎(Paris)等城市去找朋友玩,一起轉商店、喝咖啡、旅遊觀光等。他從大學畢業後第一次在國外獨立生活,就像籠子裏的鴿子,籠門打開了,終於放飛了,盡情地享受著藍天和白雲。

 

兒子在菲斯工作的學校叫西迪.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Sidi Mohamed Ben Abdellah)大學,是這裏唯一的一所公立大學,成立於1975年,坐落在菲斯的新城裏。

前半年兒子任大學一年級學生的英文文學課。學生剛來到大學,學習很認真,也非常尊重他,渴望從這位美國來的教師那裏學到更多的知識,他比學生大幾歲,是同一代人,很容易溝通,與他們成為朋友,經常利用課外時間補充和延伸課堂上的內容。同時,他也向他們學習阿拉伯語,請教當地人的文化和風俗。這半年他在大學裏教書很快樂。

後半年校長安排他任大學二年級學生的英文文學課。剛開始還順利,慢慢地就有少數學生不好好聽他的課,而且在課堂上講話、胡亂提問。在課後他試圖與這些學生談心,交換思想。可是,這些學生很抵觸,不與他交談。他們認為:他是一個中國人,卻冒充美國人來教他們英文文學,使他們不能接受。

(圖片來源於網絡)

(待續)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