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場人生

打印 (被閱讀 次)

前言:剛洋洋灑灑寫的一篇短文,網絡不暢沒發布就烏塌了,哼哼唧唧片刻,再來一篇同命題短文。

思想無限,時間有限,人生要設限,比如上半場和下半場。

大部分人的上半場沒什麽選擇,出生和環境決定一切,但凡能跳出出生帶來的局限,都堪稱社區偶像,時代勇士。無論是通過教育,還是某種急功近利的行為,還是什麽什麽... ...事實上,許多人一輩子都隻是停留在上半場,沒有下半場。還有許多人,上半場拚的太厲害,緩衝後沒等過度到下半場時,氣力不足,也就烏塌了。能劃分出上半場、下半場、甚至能加場的生命才是最強勁的生命,才具備繁衍和延續的價值

怎麽會想到這個問題,往往集中見證生物死亡,或者意識腦死亡,就會殘酷中頓悟“活著”的美好,趕緊賦予生命別樣意義,乖乖整合自己的生活,情不自禁緊致自己的生態。

要拚就拚下半場,趁早進入狀態多一份勝算,人生的價值體現在下半場。

如何劃分上半場和下半場呢?我想,和年齡沒什麽關係,和體能、意識和心態關係有密切關係,至少應該從某一刻的從容開始吧。從容,意味著獨立和自由,也意味著主動選擇自己的生活。

如果說上半場有許多被動和情不自禁,下半場就有更多機會追隨自己內心深處的需求。

前段時間聽TED,鏈接下麵跟進一個滑稽的卷毛頭像,是韓國SBS電視台為一位叫金珽運的文化心理學教授以主題為《今天遇見未來》為主題連開三講。不搜不知道,一搜嚇一跳,在韓國這樣一個小小的國家,啟蒙性質的以受眾為普通大眾的大學教授的公開課非常普遍,非單純的娛樂化,而是信息開拓性質的短小精悍的公開講座非常受歡迎。而SBS為一個人連續三天開辦公開課係列更是非常少見,於是搜索開來。

講真,在美國生活,歐美那些牛人的人文底蘊深厚,一時半會兒還真無從切磋,反倒是活出自我的亞洲人的事例更容易感知共鳴。

他滑稽的頭像遙相呼應的是他的講座風格專業而風趣。除了學術著作外,還著有暢銷書《後悔和太太結婚》,《男人那活兒》,《狂戀日本》等等。Kim 在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拿到碩士和博士學位,後順理成章留校成為講師。然,在柏林牆倒塌的啟發下,他歸國效力後,卻無從落腳。各大學表示無法接收的原因是,當時韓國的學術係統與美國對接,對文化心理學專業無從定性。幾番周折,他成為明智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創辦心理學學術研究院,也曾效力於總統政策策略委員會,未來政策戰略委員會。

他的觀點和大量專業的心裏比對信息確實帶有啟發性,然而等等等等這些都沒什麽。為我寫作本篇帶來啟示的是,他在50歲那一年辭去教授工作,辭去所有的職銜,隻身一人前往日本生活了三年。期間他就讀藝術院校,與本科學生一起攻讀心儀已久的漫畫專業,後開始接觸日本畫等各種藝術形式,漸漸修習為畫家。有思考的畫者,即便技巧不如人,但表達往往有非凡之處,因此他的畫作也讓世人十分期待。

他還有一段著名的演講,主題是《生無可戀的當代男人們》(《活著越來越沒意思的現時代男人們》)。韓國在亞洲國際中無疑是個奇跡。在大部分亞洲國家都曾被歐美殖民的曆史中,唯獨朝鮮半島沒有被歐美勢力殖民,而是被同為亞洲國家的日本殖民。因此接觸工業革命與成果都相當蜿蜒曲折。又因資源有限,戰後重建中甚至得到了菲律賓和泰國的援助。就這樣一個國家,如今建立民主,國民生活越發穩定,出國留學人數逐年減少,可見國民的奮鬥力有多強悍。

隻是,那一批最會奮鬥的人開始步入老齡化,繼日本之後,亞洲國家中韓國也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KIM 出身牧師家庭,一路求學和社會地位都沒有太多掙紮,在50歲檔口進入中年危機,並沒有像許多中國男人一樣通過幹擾其他生命來試圖獲得生命慰藉,而是選擇獨自出走和學習,重新定義50歲後的下半場人生。

這種切割式的人生定義,並非所有人都有勇氣去嚐試,也需要俗物和財力的支持。需要家人的理解,有果斷獨行,對生活的某種決絕,卻也一定經曆過審慎思考。我接觸的大課堂,是三年後留日歸來,重新定義人生的卷發KIM ,所以無論他前半生如何,我認識的都是一位50多歲男人的嬰兒期。

假設活到100歲,趁早進入下半場營生,難道不就是一件巨大的幸運嗎?

從容,是一種無拘無束的表達,表達裏透露著某種秩序和美感,美感的分寸在進退之間拿捏,拿捏整體間流淌的藝術感。

在美國,日本,歐洲,越來越多的人在下半場人生中選擇接觸某種藝術專業的學習。比如,廚藝,繪畫,攝影等專業都呈現高學曆學生二次進修的趨勢,各種學習和切磋的機會也越來越多。

如此說來,懂得放下出生和原生環境帶來的某種執著與生態,放過上半場的糾結,重啟和雕琢下半場人生,才是人生贏家無疑。人生上半場不是你的,要拚就拚下半場。

敬,前生今世的孤獨與奮鬥;迎,下半場的際遇與從容!

11/14

尤其開心USA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北美大一叔' 的評論 : 哈哈,見笑了,這段時間比較放鬆~
尤其開心USA 發表評論於
回複 'MoatCity' 的評論 : 沒問題,請見私信
北美大一叔 發表評論於
這個思想可以應聘國家足球隊主教練了
MoatCity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尤其開心USA' 的評論 :

Can you please provide a link to his Ted Talk? What is his English name? Thanks!
尤其開心USA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川曄' 的評論 : 放鬆享受和拚下半場並不矛盾啊,也許您可以再定義什麽叫“放鬆”,什麽叫“享受”。比如您接觸過全馬完賽者,超級越野跑的完賽者, 很難不說他們在享受比賽過程,那種比賽人人都是無冕之王。接觸他們,隻會蹦出五個字“很虐很享受”!
尤其開心USA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是啊,很久不見,問候勤奮創作的菲兒姐姐,抱抱!
尤其開心USA 發表評論於
回複 'MoatCity' 的評論 : 同意,上進能帶來幸福感!
所有的人都有機會發揮更大的潛力,這取決於有沒勇氣變換自己。
我總覺得比成長值更值得關注的是變化值,尤其成熟的生命對待自己,更應該看中的是內心深處的舒適感。成長值總有與他人比對的成分,而變化則更側重於自己的選擇和堅持。因為無法放棄和釋懷,轉型十分艱難,很多人放棄了走進下半場的機會。

.川曄 發表評論於
還有拚的念頭其實沒有必要。放鬆心情享受每一天最好。
亞特蘭大筆會 發表評論於
好有想法啊!梅華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好久不見,問好開心!
MoatCity 發表評論於
說得好!本主正處於上半場的尾聲,earning power的peak, career的dead-end. 搗鼓了幾十年的東西,給自己積累了足夠的財富,但已經失去幹下去的意義!一直寄希望於自己的生命會有下半場,沒找到自己的真正興趣所在,沒膽量離開收入優惠,但感到是浪費生命的工作。
感到悲哀:也許一生沒有機會去發揮自認為還有更大的潛力,也許這一生再不會出現自己夢中的輝煌。停滯不前,感到自己在走下坡路的感覺真不是滋味。人生,是應該有夢想和希望的。上進真能給人帶來更大的幸福。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