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U醫學院免學費是否會帶來連鎖反應?

打印 (被閱讀 次)

美國醫學院對新生都有一個所謂的白大褂議式,作為未來的醫生,白大褂是職業的標誌。這議式有點類似宗教性質的對自己未來職業的承諾,醫學生新生和他們的父母都參加,在大眾見證下宣誓Hippocratic Oath (《希波克拉底誓言》) 或它的改變版本。這儀式在美國還相對比較新,1989年從芝大醫學院發源的,現在被全美100多所醫學院采用。

紐約大學醫學院在幾天前的白大褂議式的中途,令人意外地宣布他們會將醫學院的學費全免,保密到家所製造出的驚喜,視頻中參加議式的醫學生的興奮都寫在臉上,畢業不久的學生則隻好羨慕嫉妒恨了。我們不知道這個決定是否會產生連鎖反應,畢竟NYU醫學院並不具備龍頭效應。NYU醫學院去年莫名其妙地竄到全美排名的第三名, US News做此排名時可能是喝醉了。NYU或許弄了不少紐約的社區醫院,要排這麽高就把它放在Primary Care Ranking去排嘛,該醫學院研究的規模與質量憑什麽比同城的哥大內外科學院 (11名)強?哥大那麽多諾貝爾獎得主,為什麽在Research的排名中被NYU甩那麽遠?

整個美國的醫學院都在努力給更多學生減輕經濟壓力,通過Need or Merit based的財政資助。但是NYU這次走得更遠,雖然學生仍然需要為每年2.7萬美元的Room and Board操心。現在是兩所大蘋果的醫學院都大減價(哥大)或免費(NYU),這很大程度是因為紐約太貴了,芝大醫學院給我朋友的女兒三萬多美元的學費減免,也是大城市的生活難。州立醫學院費用的分野很大,我們就不去說了。私立要看哈佛、霍普金斯和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這三所是否跟進,華大猶太人當家比較摳門。如果這些私立名牌醫學院不跟進,那也隻是Yankees們自己的秀了。我們知道哈佛曾經取消過大學錄取遊戲的早期申請,沒太多學校跟進,自己又灰溜溜地恢複了早期行動的申請項目。傳說華大幾十年前曾經大量降過醫學院學費,沒人跟進,外麵以為華大出了問題,學校隻好把學費又漲了回來。像Caltech這樣富得流油的學校,完全不會在意毎年從200多本科生那裏收的學費,維持高學費是為了不打破競爭的平衡。P3

醫學院免學費後的直接效果是會比較容易吸引優秀醫學畢業生從事科學研究,因為沒有了後顧之憂,壞處是醫學院的prestigious光環會少些。如果醫生收入仍然不錯,免學費的私立醫學院會比德州人申請自己的州立醫學院的競爭更激烈。

根據Association of American Medical Colleges,現在從美國最貴的私立醫學院畢業的醫學生欠債超過$206,000, 而比較不賺錢的兒科醫生,根據Medscape的調查,2018的平均年薪是$212,000。對於那些去行醫的醫學生,他們完全能支付得起。即使做得好的家庭醫生,擁有自己診所的那種,都可能掙超過50萬美元的年薪。而真正需要照顧的是那些從事可能改變人類對疾病機理認識和治療進展的年輕人,對那些入讀醫學院時就有誌從事研究的醫學生,國家和社會應該創造條件使他們的學費全免,並且是在全美國的範圍內。現在雖然NIH對減免或回付他們的學費有所行動,但是遠遠不夠。

我把這次免學費的行動看成是美國自由派對川普極右政策的反擊,免學費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Bernie Sanders的競選訴求,問題是誰來買單?我很早就預測美國私立大學的學費呈現明顯的泡沫化,遲早會破的,這是任何明白人都看得到的結果。現在華大每年5.2萬的學費,如果按每年5%的漲幅,現在出身的孩子,18年後讀華大的學費為每年12.5萬美元,這個未來肯定不可能存在。這次是私人富豪幫助解難,Home Depot創始人Kenneth Langone和默克前總裁P. Roy Vagelos分別是NYU和哥大的校友,他們都捐了超過一億美元給自己的母校,這兩所醫學院的冠名權也相應“賣給了”他們倆。

富人想著自己的命,為自己或家人患病著想,容易捐錢給醫學院,但是私人的款項始終存在持續性的挑戰。問題是醫學院免費了,其他倆職業學院(商學院和法學院)怎麽辦?不過為產生富商或開庭律師賺大錢的學院減學費,社會共鳴沒有醫學院來得那麽強烈。

我很早就擁有這樣的觀點,也經常告訴學生家長:我們辛苦把孩子輔育成人,他們在未來會是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我們家長就盡了責。你社會就應該承擔部分或全部的教育義務,再讓家長背債務到退休以後,這是有失公正的。

另一種形式的白大褂。這不是婚禮或其他狂歡慶祝,而是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生的感恩行動。他們得到了30具捐贈的遺體,供醫學院的教學使用,醫學生組織此活動以感謝那些家庭。

JustThis2014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武勝' 的評論 : 你可能沒有注意到, 現在美國醫院(醫學院)的捐款已經占其收入來源越來越大的比例, 而且變成了一種趨勢, 有一點名氣的醫院醫學院都已經因此改變了他們招人的辦法標準.
愛百合 發表評論於
謝謝分享,讚。
Rosaline 發表評論於
我記得很久以來,NIH給PhD/MD program 的學生是免醫學費用的,但是要至少多學兩年。很多年前,我帶一個醫學生,富家子弟,想做外科醫生。他跟著我一起玩實驗,興奮了,要改成PhD/MD program, 告訴老爸:我要晚畢業兩年,也將這幾年的學費也為你省了。結果是,老爸不在乎這學費,但是要兒子MD 按時畢業。

NYU 應該對需要資助的慷慨,而不是如此一刀切,浪費社會資源。盡管是捐的錢,誰也不願為不在乎錢的家庭付學費。

醫學院的學費可以減,或者免費,但是醫生協會也要改,大量增加通過board 的人數,這樣,醫生行業的工資大幅降下來。大家知道,學醫需要的智商,不像數學、物理、音樂、文學等專業需要天份。學醫需要身體素質好,耐力,不屈不撓,能夠放下身架接受早期的住院醫師訓練。做醫學生物實驗,砸了,損失的僅是錢,和時間。做醫生,犯了錯,是生命。我認識的醫生,無論資曆地位,心裏深處總有那個坎,哪天、某事稍忽略造成的…心裏的良心在哪隱疼著。

昨天與一個國內的一個醫生教授朋友聊天,談到一個資曆不高的醫生,手上連著出事,還在獨立值班,沒有自省。

我說,他不適合做醫生,應該開除出行業……。
對不起,說了一些題外的話。

beaglegirl 發表評論於
據說harvard 和yale的醫學院已經這麽做了。雖然希望更多的醫學生能免費學習,隻是不知道這種model 是否sustainable.
武勝 發表評論於
好事啊,降低醫生成本。不過靠極少數富翁的捐獻解決不了普遍問題。一個醫療,一個教育,基本需求都是社會責任。個人責任可以與高檔服務結合起來。有經濟能力的可以購買更好的保險和入讀昂貴的私校,為此可以退抵相當於享受福利部分的收入稅。

歐洲人收入僅比美國略低,但加上福利其實比美國人日子好過。美國人工資高些,但遇到經濟波動或年紀大了就不行了。何況福利是對勞動成本的補貼。美國勞動力這麽貴直接影響到貿易競爭力,這是貿易赤字的一個根本原因。
四則舊舍 發表評論於
"我們辛苦把孩子輔育成人,他們在未來會是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我們家長就盡了責。你社會就應該承擔部分或全部的教育義務,再讓家長背債務到退休以後,這是有失公正的。"

That's an awesome point!
阿留 發表評論於
關於免學費,我看至少30年內,在美國不大會實現大學免學費。參照其他發達國家,這需要把稅率提高到40%。其結果是,德國一個大學正教授實際拿到手的錢,比美國的一個博士後高不了多少;在挪威的話,一個回挪威工作的同事(正教授)戲稱自己回到了研究生時代。以我對美國人的了解,多數人寧可少一點福利,也希望自己能夠支配的錢和資源多一些,而不是有政府“包養”。
阿留 發表評論於
其實雅美兄此文涉及到一個更根本的問題,就是21世紀的大學該怎麽辦,怎樣讓教育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價值。

漲學費肯定是有限度的;政府對科研的資助也是有限度的。要不要走企業與學校科研合作的道路?當年支持愛迪生福特們的,主要就是風投。現在企業的基礎科研成分越來越少,也許與學校合作是個不錯的選擇,政府可以給企業適當的免稅優惠。

交學費上學,是對未來的一種投資,隻有能給學生更好回報的學校,才可能繼續生存。所以千萬不能以為辦大學就是鐵飯碗,必須有緊迫感和責任感,與時俱進。
hibiskus 發表評論於
免學費對來自較低收入家庭的優秀學生來說激勵效果顯著,有助於更多優秀青年從醫。美國有慈善捐贈傳統,並有相應的稅收減免機製支持,醫學院隻要項目好不愁沒捐款。
蓮盆籽 發表評論於
醫學院學費很貴,尤其是那些私立醫學院。大部分醫學生確實需要資助。附完四年本科學費再附醫學院學費,即使對上中產家庭,負擔也太重。不少代秀的學生選賺大錢的專科而不做普通的家庭醫生,因為回報太差。醫生也有生活質量的需求。

但也有不少醫生是富裕家庭出身,金錢不是主要考慮因素。而且做科研的醫生MD/PHD大多已有資助,選primary care的也有多項補助。一刀切的免費有些浪費資源了。
蓮盆籽 發表評論於
醫學院學費很貴,尤其是那些私立醫學院。大部分醫學生確實需要資助。附完四年本科學費再附醫學院學費,即使對上中產家庭,負擔也太重。不少代秀的學生選賺大錢的專科而不做普通的家庭醫生,因為回報太差。醫生也有生活質量的需求。

但也有不少醫生是富裕家庭出身,金錢不是主要考慮因素。而且做科研的醫生MD/PHD大多已有資助,選primary care的也有多項補助。一刀切的免費有些浪費資源了。
阿留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明海藍天' 的評論 :

讚同海天兄。問安。
明海藍天 發表評論於
富人捐款給醫學院幫助學生應是義舉,不應該如文中所說的隻是想著自己的命和家人患病著想吧? 這樣說會令捐助者心寒。 若僅為自己家考慮,把錢直接用在自己家醫療花費上豈不是更有效?
1011a 發表評論於
醫生和律師並沒有賺什麽大錢。他們的平均工資還不如碼工。
誠信 發表評論於
“NYU醫學院去年莫名其妙地竄到全美排名的第三名, US News做此排名時可能是喝醉了。”

有點過分了。
阿留 發表評論於
如果美國人想享受日本或德國那樣的全民“免費”(福利)醫療,就必須學習他們設置醫生工資上限,那樣醫學院學費就必須下降。。。看看以後是左派還是右派當政了。

個人覺得,臨床醫生的水平,跟基礎醫學研究水平還是兩碼事吧。好大夫未必要會發論文,會發論文的未必會看病。從老百姓的角度看你,前者多一些好,後者留給少而精的團隊就好。生物學的博士,一直處於供過於求的狀態。
清漪園 發表評論於
美國其他醫學院恐怕很難跟進,培養一個醫學生實在太費錢了。
笑薇. 發表評論於
按照需要給予資助是應該的,而醫生的薪水是完全可以支付得起償還貸款,全麵免費助長已經高薪的醫療領域增加利潤,而不是降低。這種做法未必帶來健康的效應。讓醫療早日進入華爾街階層已經迫不及待。此時回顧一下那位名人所言,把更多的人綁進同一駕戰車,在階級衝突來臨時會更有戰鬥力。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