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周年,三十故事(4):關了家門,開了國門

打印 (被閱讀 次)

回顧走過的路,總有一些關鍵的轉彎處,當時不一定明白它的影響,天長日久,意識到原來如此。

九一年夏天避難到外文書店的那一天,就是一生中關鍵轉折處。今天坐下動手寫時,腦中蹦出了關門開門這些詞,聽起來口氣有點大,但一時也沒有得到再好的詞,就跟著感覺走吧。

英語學習是從初中開始的,Father Mother Brother, 哥哥姐姐Sister,編成順口溜記單詞仍記憶猶新,為幫助讀音,新的英文單詞常用中文字標出發音,可想而知,這樣的發音不可能準確。但當時剛經過文革,英語老師幾乎都失業已久了,恢複高考後各個學校才倉促找回,又走上三尺講台,但他們畢竟長時間不練習,發音感覺恐怕也不是一夜之間就找回了。

從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學,學習英語基本是為應付考試而學,功夫全用到記單詞和語法,是啞巴英語,但如果沒有打算到國外留學,那些啞巴英文也綽綽有餘應付晉職提升。當時係裏一位專業課老師,長期為一個國家級專業文摘雜誌搞翻譯,小有名氣,稱得上英語人才了,但等到有一天,有老外專家到訪,才露餡是啞巴英語,聽不懂也搭不上話。

除了英語教科書,從大學起一直訂有中央廣播電台的《中國廣播報》,每周一期,為的是收集報紙中那篇《星期天廣播英語》短文,一直堅持到出國前,過一段還裝訂一下,積累了不少,現在不知在哪裏,或許家人朋友仍保存著。雖然那時聽力有限,但非常喜歡那些刊登的文章,知識性趣味性都好,申葆青教授的講解也富有吸引力。當然,後來選擇多了,陳琳教授的電視英語,美語節目Follow Me,短波電台VOA(Voice Of America)。

畢業後更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段斷續續學了些,也看些專業英語, 但總的來說長進不大,因為沒有目標,可有可無,也就沒有動力。就像很多事情一樣,應付日常的需要是一回事,必須付出額外的努力才能真正做好一件事。

質的轉變發生在九一年的夏天。周末的一天,陰差陽錯把家中房門的鑰匙忘在了室內,再回家才發現,夫人那天出差到郊區走了,那時沒有手機,沒法聯係無計可施,隻有等待夫人回來。垂頭喪氣之中,漫無目的騎車上街,結果落到了一個外文書店,隨意看看消磨時間,待書店關門時回家,暫且避難一時。

倒也是難得的“閑時”,在書店遊覽群書,無意中看到VOA的兩盤磁帶,是Special English,也就是那種說的慢速英文,既然來了一趟,不能白費了,多少應有點收獲,就買下了那兩盤磁帶。

無意插柳柳成蔭,回家後把那兩盤磁帶放到錄音機中反複聽幾遍後,居然聽懂了主要內容,由此興趣大增,接著又買了幾盤磁帶繼續聽,再由聽磁帶轉移到英語電台,一下子好像這麽多年的啞巴聾子突然聽見了,這種感覺成了興趣,有了動力,往前就出現了轉機。

從此,學英語的興致一發不可收,專程到北京王府井百貨大樓買了部aiwa短波便攜式收音機,是當時最好的,隨處可收聽VOA或BBC的電台。情有獨鍾,出國時又買了一部同牌子的收錄兩用機,價格不菲,設想上課聽不懂時錄下講課內容,下課再聽,後來發現這種擔心是多餘的,這是後話。

英語水平長進了,也開始琢磨出國的可能,經曆了曲折,最終天隨人願,獲得了澳大利亞留學的機會,從此也就漂流天涯了。

出國後,家人常說,我們家出國路是從那天在外文書店避難開始的,之前沒奢想過,也不可能,結果那天忘了鑰匙,無奈到書店轉一圈,使英文開竅了,走上了一條不同的生活道路。

XYZ3 發表評論於
美國人往往把這種事叫God’s Finger。

冥冥之中,有神靈那麽看似漫不經心地一撥,我們的命運就發生巨大的變化。
青海 發表評論於
命該如此。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