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故事 (三) —— 小姨婆出嫁 (上)

真實是生活的全部。本博作品均屬原創和紀實,謝絕任何形式的轉載和抄襲!
打印 (被閱讀 次)

外婆冷靜地看了幺舅婆一眼,從劉媽手裏抱起舅舅,什麽也沒說,不聲不響地直徑向後院走去。“此話岔也!”老外公聽見後從客廳裏走出來,對幺舅婆說道:“進了這扇門就是蔡家,你的大姑子可是姓蔡。你不姓蔡卻住在這裏,是因為我的幺兒姓蔡。那倆小孩不姓蔡也住在這裏,是因為他們的母親姓蔡。”說得她無言以對。從此,全家上下再也沒有人說三道四了。

由於外婆的婚姻有始無終,老外公老外婆的心裏打了一個結:害怕把小姨婆又配錯了婆家嫁錯了郎。所以,一直也沒有張羅提親的事。小姨婆對出嫁也心恢意冷。可是,在小姨婆三十九歲那年,她改了主意,想嫁人了。

那年的夏天,特別炎熱,小姨婆在家裏休暑假,有些煩躁不安。這時候家裏來了一位她的表哥。表哥是從資中城裏來的,是老外婆的胞弟李昌森的兒子,當時李昌森在資中師範學校當校長。表哥說他要去成都辦事,問老外公老外婆有沒有信或東西捎給在成都的大舅公。小姨婆突然心血來潮,說道:“我跟你一起去成都,我想大弟了。” 蔡家四個子女都是在蔡宅長大,老外公老外婆相敬如賓、舉案齊眉,對兒女也十分疼愛;手足姐妹兄弟之間也是親密無間,連枝同氣。

就這樣,小姨婆隨她的表哥來到了成都大舅公家。大舅公是當官的,他的家既漂亮又豪華,是二樓一底的洋房小樓,小樓的後麵還帶一個大花園。小姨婆的到來使全家上下喜出望外,特別是四個小孩子,甭提有多高興了。小姨婆是教書“先生”,哄得孩子們團團轉,孩子們跟她很親近。除了大舅婆的熱情款待,大舅公在忙完公事後,也早早回家來陪小姨婆說話。一天下午大舅公正好無公幹,早早回家,就和大舅婆、小姨婆在花園裏喝下午茶。大舅公就隨口說了一句:“姐,你真要做老姑娘啊?還是找一婆家嫁了吧!”“就是,要不我們跟你物色一個在成都做官的,這樣我們走動起來也方便啊。”大舅婆也附和著說。“我還沒有想好呢,”小姨婆喃喃地說,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我不嫁人成了大家的心病了!真是言者無意,聽者有心啊!

小姨婆從成都回來後,就嚷嚷說:“快給我找婆家吧,我想嫁人了!”老外公老外婆先是一驚,然後老外公問道:“閨女,此話當真?”“當真!”小姨婆肯定地回答道,馬上就給她教書的學校寫了一封辭職信送走了。這下可把老外公老外婆忙壞了,急著張羅物色人家。一時間蔡宅的門檻都快被媒婆們踩斷了。小姨婆的婆家不好找,有點高不成低不就。最後選中一老頭,比小姨婆大二十歲,喪妻,育有三個女兒,兩個女兒已經出嫁,還有一個叫“八姑小姐”的小女在家。小姨婆是去做填房 (就是老頭續弦)。

這老頭叫劉漢山,與小女住在威遠縣連界場境內的五堡墩寨子上,養有幾十號人:護寨寨兵、庭院家丁、隨從傭人、種地長工等,各盡其責,井然有序。由北向南一字排開的另外四個小山峰與這個寨子組成墩子群,五座山峰既像五個獨立的寨堡,又像五個相連的山墩,所以叫五堡墩。遠遠望去,五座險峻秀美的山峰從連綿起伏的丘陵中拔地而起,山形奇特、山峰秀麗、植被繁茂,這秀險雄奇的自然風光猶如仙境一般。

這個寨子叫大墩子,抬眼望去,峰巒挺拔,直插雲霄,四周皆是懸崖絕壁,隻有一條道通向峰頂。一堵高十餘米、寬二十餘米的雄偉寨牆莊嚴橫亙在陡峭山穀之中,緊緊地扼守住上山的唯一通道。寨牆上上下均勻分布的兩排射擊孔黑黝黝的,令人望而生畏,給人一種隨時都可能有冷箭從裏麵射來的感覺;設於寨牆南下角的拱券寨門雄渾高大,十分堅固,是一重十多米高似古城牆的石砌寨門,與寨牆、絕壁渾然一體,形成一道不可逾越的巍巍雄關。進了寨門,要通過一重十多米長的人工鑿出的石梯隧道,才能通向峰頂。這個寨子固若金湯,不可攻也。峰頂麵積約十多畝地寬,除了一個兩層樓有二十來個房間的庭院外,還有飲水池、洗衣池、養魚池、養豬圈、蔬菜地、果園、花園等,寨子上要有盡有,具備基本生活的所需供濟。其它的幾個墩子也是懸崖絕壁,峰頂不平也很小,沒有人上去過。

除了五堡墩寨子,劉漢山還擁有該地域幾十畝土地和農田,由佃戶耕耘播種,每到收獲季節,佃戶們就把糧食等送到寨子上來;此外,他還在該地“散爐火”、“燒窯火”,就是開鐵廠和燒瓷窯等,在威遠縣城和連界場鎮上有鋪麵,他是方圓幾百裏內有名的大戶。

劉漢山原籍是資中縣鐵佛鎮榮勝鄉李家氹人,與一哥一弟是當地的大地主。民國年間川中匪首劉相庭,到處對地主豪紳進行燒殺搶掠,兄弟仨的家被土匪燒毀,後來到威遠縣境內的雲台寺鑿門築寨,以防土匪。因雲台寺麵積太小,難以容納眾多人口,除了哥哥一家留在雲台寺外,劉漢山和弟弟劉烈山兄弟倆便來到雲台寺西麵十裏路外的五堡墩的大墩子鑿門築寨。劉烈山後來搬去威遠縣城,打理鐵廠、瓷廠和鋪麵的生意,不住在寨子裏。自從他們定居在這裏後,土匪再也沒有來騷擾過。

五堡墩位於威遠縣連界場鎮境內,距威遠縣城一百二十裏,距連界場鎮四十裏。威遠縣屬於內江市,地處內江市西北部,北銜資中縣(也屬於內江市)。古資州包括資中、資陽兩縣。長江上遊支流有一條河叫沱江,古蜀人稱沱江為資水,沿沱江數百裏隻此一縣,居其中部,故稱資中。明以資中為資縣,清複為州。民國又廢州,在民國三年(1914年)置資中縣。威遠縣城距資中縣城有八十多裏。蔡宅在金帶場,去資中縣城也有二十裏,就是說小姨婆要南嫁到二百多裏外的山寨子上去做壓寨夫人!

外婆一聽就急了,對小姨婆說:“妹啊,你不能嫁!一是他年紀那麽大,不能與你白頭偕老;二是他喪妻,還有個未出嫁的女兒,你去做後媽,不好相處;三是那麽遙遠,要有個什麽事我們也幫不了你;四是我們都是在院宅裏長大的,也不了解那深山老林的山寨子是什麽樣子;五是 … ”

(待續)

春之麗 發表評論於
回複 'hua_3竹' 的評論 : 謝謝跟讀。是的,山上麵的建築群等都是劉漢山(小姨公)建立的。
hua_3竹 發表評論於
這個大墩子的入口如此堅固,山上麵的建築群等都是劉漢山建立的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