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歐遠距離看美國

打印 (被閱讀 次)

經過丹麥、挪威和瑞典的二周多的旅行,終於回到美國中西部的家,挪威人說英文再好,也沒有美利堅航空機長的快速和渾厚的美語聽得舒服。

從離開挪威Bergen(卑爾根)旅館到飛機在聖路易斯降落,算算時間花了19個小時。去歐洲最困難的是去程的時差倒換,因為晚上或下午花7-8小時從美國飛過去(芝加哥或東海岸),到那裏又是一個白天,完全不能睡覺,有次我們在蘇黎世的船上睡著了;返美回來則是晚上,白天不睡的話,晚上易睡著。從挪威飛瑞典首都Stockholm為1小時20分鍾,從芝加哥飛聖路易斯就45分鍾,對於歐洲人來說美國就是一個傻大個。這是我第七次和與太太同行六次去歐洲,讓我數數國家:意大利,法國(2次), 英國(包括蘇格蘭), 瑞士,德國,捷克,希臘,比利時,荷蘭,瑞典(2次),丹麥和挪威,12個國家。

還是家的感覺好,我們周末去了東興園中餐館,在我們家多年的廚房吃午餐。我的帖子引來一位美食客讓我告知該餐館的英文名:Asiana Garden, 為天津裔廚師夫婦所經營的地道中餐館,大力推薦。這麽多東西隻要25美元,家庭氏的聖路易斯傳統中國食品,太太說這在挪威卑爾根可能得花100美元。

作為對比,看這組照片裏的最後一張的小點心,為我在挪威卑爾根大學買的。因為太貴,我在雨天放在還有雨珠的凳子上拍照,注意此小點心與那大袋子的對照。小點心的價格為49挪威克朗,折合6.2美元,這在美國最多2美元。

我其實也沒有存心去買它。隻是校園門口有一個白色的十分考究的樓,我摸著進去才知道是正在翻修的大學自然博物館。我不小心闖入裏麵的一個小咖啡館,很小的一間屋,新人出現大家都知道的那種。我進去後服務員馬上打招呼,這時候我必須買點什麽才算有禮貌。我就硬著頭皮消費了,並且像歐洲人那樣把它吃得淨光,不然對不起那美金。

拜歐洲公共交通之便利,我們已經15天沒有開車了,回來還會開。2008年McCain與奧巴馬的首場總統辯論會,我們是在耶魯宿舍看的,我們當年去瑞士開會路過耶魯。當時美國遭遇金融海嘯,奧巴馬幾乎篤定當選,McCain還想臨時推遲既定的總統辯論。當年我們從南部歐洲返美時,華爾街的天塌了,退休金的40%沒了。但是回來車開在路上,美國的陽光依然明媚,天總是那麽藍。我們沒變換任何的投資計劃,美國人最大的優勢就是開拓新大陸般的樂觀主義精神。如今我們在那次金融風暴中的損失早己回來了,並且翻了好多。美國如今的經濟形勢見好,統計表明美國的家庭收入又有所增長,貧窮人口下降。

這次又有機會再次從外麵看美國,更能體會美國的影響力,在川普的混亂歲月也沒任何改變。挪威人說英語都是美國口音,根本不是歐洲倫敦的女王腔,荷蘭人更是如此。美國文化對他們的影響是從小學就開始的,現在更是Facebook與美國同步,還有遊戲、電視劇和電影。整個歐洲的電影大多臭得很,他們自己都不願意看,我在返程的飛機上,看了一部好萊塢有趣的關於AI的電影和一部莫名其妙的英國電影。與在挪威卑爾根大學的德國交換生交談,在卑爾根與當地海盜後代談德國對當地的影響,他們知道我們是從美國來的後,感興趣的程度頓時增加不少。歐洲人嘴裏驕傲,心裏佩服的就是美國,法國博後開車在美國一望無際的高速公路上也興奮無比。

在挪威Stavanger中央火車站旁的這個雕像,引起了我的注意,特別有意思。現摘錄並翻譯出碑文的大意:

"Dedicated to the men and women of Norwegian blood who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building of America" (大意:獻給那些貢獻於美國的建設的挪威血脈的男人與女性)

挪威人是最早抵達北美的歐洲人之一,在17世紀荷蘭人控製的曼哈頓裏就有挪威人,當時紐約曼哈曼的名字為新阿姆斯特丹。現在美國的挪威後裔有四百五十萬之多,他們最多定居在與他們的母國氣候相似的明尼蘇達或威斯康辛,芝加哥還有所挪威裔美國醫院。

我們出來後就處於一個尷尬的身份,永遠不被中國再信任,也被美國質疑忠誠度。中國要求歸國學人放棄外國國籍才考慮院士評選仍世界之奇觀,這麽一個大國心胸如此狹小,表忠心比做科學還重要。如果以色列也這樣要求全球的猶太人,以色列的國將不國,據傳身為耶魯校友的猶太人Joe Lieberman在競選美國副總統時,還是美國和以色列的雙重國籍。我們走在哪裏都是華裔美國人,我們當然首先應該教育我們的後代成為美國人,貢獻於美國社會,但是他們又天然地擁有中國的血脈。

哪天廈門街頭也會立此碑,以他們的血脈貢獻於美國而自豪?中國哪天也會有海盜國家的胸懷?

雅美之途 發表評論於
回複 'czhz' 的評論 : 我寫那段時知道你所說的,沒有細談。情況是這樣的:在院士名額的分配與評選中,外籍院士遠比本國院士少,但是中科院一條這樣的變通的規定就可以解決問題:對於以前為中國國籍的當選院士雖仍屬外籍院士,但是不受外籍院士的名額的限製。
czhz 發表評論於
中國要求歸國學人放棄外國國籍才考慮院士評選仍世界之奇觀,
------------------------------------------------------------------
說你看問題表麵化,你肯定不服氣,而事實上你的文章和觀點無不印證了這一毛病。比如這條,問題的本質,或者說與其它國家的區別是中國不承認雙重國籍,在這種情況下,你加入美國籍或其他國籍後,自動喪失中國國籍,沒有了中國國籍,你就隻能申請外籍院士,這在全世界都一樣,並非中國奇觀。你如果要變成regular中國院士,就必須恢複中國籍,因為國籍不允許雙重國籍,恢複中國國籍就意味著要放棄外國國籍。
雅美之途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唐西' 的評論 : 同屬Germanic language.
桉椏 發表評論於
Wiserman老前輩,致禮!

不過我覺得我們在講兩個問題啊。我在說美國的文化藝術以及肯定樓主對此的自豪感,你在講美國人性格和人種優越感。


*********

Wiserman 發表評論於 2017-09-26 12:52:04

給 桉椏,
我是1969年來美國讀書的,住了四十多年,看到美國的長處和短處,
美國利用全世界的人才 是很有辦法的,引導世界科技的進步,但是美國人常常是自以為是的,有英雄主義心態,性格外向(常被中國人誤認是開朗,大不同!),有虛偽的外表,不易被中國人能認識。
相處好了也會有很好的朋友。
西歐人對美國一般說來沒有過多的羨慕,就是一個龐然大物吧,但是有不少美國人是以他們的宗族帶有優越感的,尤其是英國、愛爾蘭。。。種的。
唐西 發表評論於
英語源於北歐,這老中孤陋寡聞。
在歐洲人眼裏美國就是土豪,看看法國人怎麽瞧不起美國人的就知道。
桉椏 發表評論於
雅美是作為一個在美國生活工作了幾十年,在美國紮根養育下一代,為美國做出貢獻的華裔美國人發表他在歐洲旅行時,對他的第二祖國美國的感情和歸屬,我覺得很容易理解。大多數的我們都有這種情感吧?另外,我曆來不同意說美國沒文化,沒藝術。難道沒看到美國文化藝術在近100年來對世界的貢獻和影響嗎?難道隻有貝多芬、莫紮特才叫音樂?當初畢加索橫空出世的時候,多少人貶低他的東西是垃圾?我認為美國當代的電影、音樂、藝術,都是第一。就不說科技了。是的,老歐洲總是喜歡不服氣說美國淺薄。come on,他們看美國電影,聽美國音樂,看美國醫生,享用美國產品,看美國秀,學美國體育。。。其它的說法就歇歇吧。
xin_li_xin 發表評論於
"歐洲人嘴裏驕傲,心裏佩服的就是美國,"

10000% 不同意
海陬觀者 發表評論於
前麵我發了回帖,說到對於教育孩子,是否應該認定美國社會去作貢獻的議題。 在我之後,陸續有 Wiserman、SV2000 等二位提出意見,我對這些回應表示歡迎。 或許我應該再說明一次我的看法。

1) 教育孩子,不能要求他們做自己未曾做到的一些原則。請注意,我說的不是能力方麵,而是原則。 中國人有一句古話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在西洋文化裏麵也有類似的話,在基督教聖經新約路加福音裏麵有這樣一句話。“And as ye would that men should do to you, do ye also to them likewise.” 父母親受過中國社會的哺育滋潤,正如同孩子受到美國社會的滋潤。 如果有人告訴你,你移民到美國來是對中國的欠缺情義與貢獻,請問你會怎麽想? 現在你自己沒有對生、長於斯的母國作貢獻,卻去告訴孩子們,他們應該對生、長於此的美國做出貢獻。 在美國長大的孩子,腦筋裏難免要奇怪,為何你自己都沒有做到,卻來對 孩子們唱高調。 這就是我前麵所說的,這個論調沒有道德的高度。

2)美國在曆史上一直是一個移民的國家。絕大多數人民都是移民或者近幾百年來移民的後代。 一個家族中有移民曆史的族群,在 moral 上是很難要求他人在外國有好機會的時候,仍然死心塌地的株守在本國,而不另棲高枝的。 這不是理論高尚不高尚,而是立場無法站穩的問題。

3) 美國的《獨立宣言》中說過,一個人有尋求自己快樂的天賦權利。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 that among these are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所以,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如果為本身的快樂而棄國而去,並沒有違反 獨立宣言中的精神。
SV2000 發表評論於
回複 'Wiserman' 的評論 : 智叟(Wiserman)與愚公的故事,想必您也知道。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這是祖訓,而非腐儒之道。簡單地說,你簽了約,拿了錢,就應該為雇主辦事。這是一個人的職業道德。耍滑頭,撈好處,不幹活,或去搞破壞,這樣的人是老祖宗堅決反對的。
匡吉 發表評論於
建議樓主去問問周圍的中高層美國白人,他們是多麽崇拜法國!
SV2000 發表評論於
博文原文:“...華裔美國人,我們當然首先應該教育我們的後代成為美國人,貢獻於美國社會,...”
非常認同。古人雲,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這是作人的本份。總不能吃人家的飯,去砸人家的鍋吧!熱愛奉獻於入籍國,把她建設得更加美好,是光明正大的君子行為。與關愛祖籍國沒有矛盾。
海陬觀者 發表評論於
博文原文:“...華裔美國人,我們當然首先應該教育我們的後代成為美國人,貢獻於美國社會,...”

這一點我竊竊不能同意。 主要原因是這句話沒有道德的高度,如何能教育孩子,說服他們? 父母親在中國出生、長大、受教育,卻沒有繼續做中國人。 那麽同樣的理由,在美國出生的孩子,難道就不應該有他們的自主權,決定將來成年之後願意做什麽國家的人,替另外一個國家做貢獻嗎? 教育孩子不做違反常規、害群的事,是理所當然;任何一個國家大約都會要求的。 那與是不是認定美國去貢獻死忠,似乎還有很大的在道德上的,和邏輯上的距離,不應混為一談。
不可告人 發表評論於
喜愛歐洲電影的粉絲和川粉可能是這個世界上相距最遠的兩個人群。我去過丹麥,北歐的物價讓我明白兩個道理,收入分配的標準是由社會製度決定的,移民特別是非法移民是美國低物價的主要原因。
ravic 發表評論於
學理工的行屍走肉,哈哈哈哈,罵翻了一大幫人。這個用來描述川粉我覺得最恰當。
雅美之途 發表評論於
回複 'Wiserman' 的評論 : “31 July 2017 census
10,065,389 Increase[3] (89th)”
雅美之途 發表評論於
回複 'Wiserman' 的評論 : 瑞典是三國裏人口最多的國家,超過一千萬。如果想知道我學到什麽,可以去翻我的零星博文。
norrsken 發表評論於
美國電影充滿了個人英雄主義和暴力;美國不少男女愛耍貧嘴,語言粗鄙,Fxxx不離口;美國人沒有深度,很膚淺;美國人崇尚叢林原則,攪得全世界不得安寧……
xioduo 發表評論於
歐洲許多電影比大多數好菜塢強太多。所謂大片賣座是商業宣傳多。
三竹齋 發表評論於
回複雅美之途:

特別討厭的就是這種不誠實的 虛假寬容。 其實閣下還是沾沾自喜於自己的 “鄉下人”的 所謂 “樸實”和 “純樸”的。藉以凸顯“臭老九”的 可惡。 這年頭, 粗俗到了極致 是可以獲的總統寶座的。 倒是讀書人說起話來先自己有點不好意思起來。 卑鄙不僅是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還是自己日常生活的元動力 和幸福感的源泉。
雅美之途 發表評論於
回複 '三竹齋' 的評論 : 謝謝文明人的指教!
雅美之途 發表評論於
回複 'biggossip' 的評論 : 享受你的北歐生活吧,我們確實是鄉裏人,隻是美國建國比挪威早多了:)
三竹齋 發表評論於
"整個歐洲的電影大多臭得很"

不知道從何評論,索性挑出文中的一句話來作為開始。 美國人的文化品味 -確切的講是沒品味 -看來是深入人心了。 美國電影基本是滿足市儈階曾對動作打鬥和 廉價的戲劇化的視覺要求,已經毫無人性和審美的追求了, 隻有技術上的譁眾取寵。 看看法國義大利電影,才會明白原來世界和人的表情 可以如此豐富和不程式化 - 常常是平淡的令人感動。 有空去看看 《藍》 《白》 《紅》 三部曲吧。看完你就會明白美國電影的粗俗和鄙陋。 你如果去歐洲是為了和美國比物價,而不是去用心體會那種平靜優雅的文化態度, 那就不妨在你那個充滿種族矛盾的st louis,還有那個有著無恥歷史的arch 下麵, 過著自己沾沾自喜的美式快餐生活吧。 我一直認為, 美國對兩類中國人最合適: 1. 不識字的中國城的芸芸眾生 2. 沒讀過幾遍好書的學理工的行屍走肉。 任何有人文關懷和絲毫美感的人,是會在藍天白雲油條豆漿以外去尋找一些其他意義的。
biggossip 發表評論於
窮酸的所謂美國華人終於回到蠻荒之地美國去了, 不懂北歐文明, 來了也白來。你這人不光沒見識, 還反華, 倒是少見。 我嗬嗬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