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埃及自由行:從阿斯旺到盧克索

早上 8:30,我們從阿斯旺出發,沿著尼羅河一路向北前往盧克索。清晨的空氣格外寧靜,河畔偶爾傳來幾聲鳥鳴。陽光灑落照亮了泛著金光的河麵。一個多小時後,我們抵達了路上的第一站——科姆翁布神廟(Kom Ombo Temple)。

這座神廟建於托勒密王朝時期,也就是希臘統治埃及時期。它最獨特的地方在於——整座神廟是完全對稱的“雙神廟”:右邊供奉邪惡的鱷魚神 Sobek,象征尼羅河的力量;左邊供奉隼頭神 Horus the Elder,代表秩序與保護。這種設計在古埃及極為罕見,體現了那個時代追求平衡與和諧的信仰理念。

走進神廟,石柱上的浮雕仍清晰可見。令人驚訝的是,有些圖案竟然描繪了類似外科器械的形狀——鑷子、手術刀、產椅等。導遊說,在古代,神廟並不僅僅是祭祀的場所,也承擔著醫療與社會功能。比如,當產婦難產時,人們會來到神廟外的“醫治區”,由訓練有素的祭司醫生協助分娩,甚至進行類似剖腹產的手術。產婦會在神廟中休養幾天後再回家。神廟既是信仰中心,也是古代社區的“綜合醫院”,體現了古埃及人對生命與神性的敬畏。

神廟旁邊就是鱷魚博物館(Crocodile Museum)。館內展示著數十具鱷魚木乃伊——從隻有一米多的小鱷魚,到長達四米的龐然大物。古人相信鱷魚神 Sobek 能掌管尼羅河水的漲落,敬奉他便能獲得豐收與保護。看到那一排排裹著亞麻布、曆經千年的鱷魚木乃伊,我們不禁感歎,這些動物曾經是尼羅河流域人們心中真正的“神的化身”。

參觀完神廟,我們還看了旁邊一口古老的“尼羅河水位井”(Nilometer)。它由一層層石階通向地下,每一層台階都刻有刻度。古埃及人每天觀察井中的水位變化,判斷尼羅河的漲水情況。水位越高,尼羅河水就會帶來黑色淤泥使土地越肥沃,收成就越好——相應地,他們也就會征收更多的稅。這種“看水征稅”的製度,是世界上最早的水文與財政結合的體係之一。

導遊還向我們講解了古埃及人的曆法。古人把一年分為三個季節——洪水季、播種季、收獲季,每個季節四個月,每個月三周,每周十天,這樣一年共 360 天。後來他們發現每年會多出五六天,於是在年末增設了“五天節”,用來慶祝諸神的誕辰,也湊滿了 365 天。大約每隔 130 年,他們還會再加一天,以校正誤差。更令人驚歎的是,古人之所以能發現這一點,是因為他們長期觀測天狼星(Sirius)的升起——每當天狼星在黎明前第一次出現在東方地平線,便預示尼羅河即將泛濫,也象征新年的開始。

隨後我們又開車一個多小時,抵達了著名的埃德夫神廟(Temple of Edfu)。這是古埃及保存最完整、規模僅次於盧克索卡納克神廟的第二大神廟,供奉的是鷹頭神荷魯斯(Horus)——掌管天空與王權的神祇。整座神廟宏偉壯麗,石刻清晰,仿佛讓人穿越回幾千年前的輝煌歲月。

神廟的大門極高,層層深入,從外部的祭祀庭院,一直延伸到最裏麵的“聖所”(Sanctuary)。在聖所內供奉著一艘石製的“太陽船”,船上原本放著神像。每年隻有在特定的節日那一天,祭司才會將神像抬出聖殿,舉行隆重的儀式,讓百姓瞻仰神的容顏。這意味著普通人一年隻有這一天能“見神”,也因此格外神聖。

神廟內的柱廊尤為壯觀,每根巨大的石柱上都雕刻著象征不同知識與力量的圖案。古埃及時期,祭司會從各個村莊挑選最聰慧、最有潛力的孩子前來學習,在每根柱子前接受與該主題相關的教育與訓練。可以說,這裏不僅是宗教的中心,也是古埃及的“學府”。

與其他神廟一樣,從聖所望出去,可以穿過一連串的門洞,一直看到遠方的出入口,這種“穿透式”設計象征著通往光明與神界的路徑,體現了古埃及建築中對秩序與神聖空間的極致追求。

不過,這座神廟也經曆了動蕩。在公元3世紀左右,隨著基督教傳入埃及,一些古埃及的神廟被毀壞。埃德夫神廟的天花板至今還能看到當年科普特基督徒(Coptic Christians)焚燒偶像時留下的黑色煙熏痕跡,成為時代更替的印記。

參觀結束後,走在埃德夫城,街道狹窄、房屋殘舊,許多房子甚至未完工,仿佛回到中國九十年代的鄉村景象。但街頭也有施工車輛,顯示當地正在慢慢改善基礎設施。

在街頭,你會隨處看到貓和狗。貓懶洋洋地趴在陽光下,狗或守望、或隨人而行,仿佛是城市的一部分。導遊告訴我們,這與古埃及文化有關:貓曾被視為神聖守護者,狗是忠誠伴侶。它們的自由穿行讓街道充滿了生活氣息,也讓我們感受到埃及人類與動物共處的悠長傳統。

中午,我們在當地一家餐館用餐,吃的是埃及傳統菜——塔吉鍋(Tagine)。這是一種用陶鍋慢燉的牛肉菜肴,燉得軟爛入味,帶有濃鬱的香料氣息。味道讓人不禁聯想到中國的牛腩煲,既熟悉又帶著異國風情。我覺得這道菜非常符合中國人的口味,相信大多數中國遊客都會喜歡。

午餐後,我們又經過兩個多小時在埃德夫到Luxor的狹窄道路上的穿行和。沿途道路大多狹窄、坑窪不平,這是因為上埃及地區地形複雜、人口密度較低,加上古代人主要依賴尼羅河航運,而現代基礎設施投資相對不足,因此至今仍沒有修建高速公路。從車窗望出去,常可見塵土飛揚、村落交錯,街邊的生活顯得原始而真實。

經過一路的顛簸,我們終於在傍晚時分抵達今晚的目的地——盧克索 Sonesta St. George Hotel Luxor,這是一家曾在2016年接待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酒店。入住酒店後,我們驚喜地發現房間被升級成了套房,左右兩側的窗戶分別可以欣賞城市街景與尼羅河的美景。窗外,寧靜的尼羅河上幾艘傳統的埃及帆船(Felucca)正悠閑地滑行,船帆在夕陽餘暉下泛著金光。房間裏還貼心地擺放了三塊精致的蛋糕,讓人倍感溫馨。

然而,當我們正沉浸在這份寧靜時,河對岸的天空中卻緩緩升起一縷濃煙。這是埃及常見的現象——一些城郊地區因缺乏完善的垃圾處理設施,人們常通過露天焚燒垃圾或農作物殘餘物來清理土地,這種做法在上埃及十分普遍。於是,在這片古老土地的暮色中,靜謐的尼羅河與遠處嫋嫋升起的煙霧交織成一幅複雜的畫麵:一邊是平和與美麗,一邊是現實與生活的印記。

站在房間窗前,這一天的旅行畫麵在眼前緩緩鋪開——古老的神廟、智慧的文明、街頭的生活、現代酒店的溫馨,所有場景交織成難忘的埃及記憶。

這兩天是同一位司機帶著我們跑,他說是20多年做旅遊的老司機了,車開得很快,但是還算安全因為對路況很熟,這條路走了無數次了,他的車冷氣非常足,態度也很不錯,在阿斯旺找到一個理發店在外麵等老婆做了一個多小時的頭發,很耐心。如果大家想在南埃及旅遊找司機的話可以找他 WhatsApp +20 112 942 4711; Efdu 的導遊?+20?100?384?4818?也非常不錯,很專業服務也非常好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