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馬記事(一)老城
巴拿老城故事多,隨君任意去探索。
世上滄海變桑田,輕煙陣陣隨風過!
生長在大城市,工作在大城市,來美也留在大城市,旅遊大多是住度假村,基本上不住城裏,特別是旅遊區。而這次巴拿馬之行卻是一個意外驚喜。
車出機場不久,迎麵而來是一棟棟新的風格一樣的建築,似乎有一種回重慶的感覺。不久天際邊出現一片高樓大廈,心裏還在猜拉潘尼奧酒店應該是哪一棟大樓?可是出租卻過門不入。朝遠處老舊的街道奔去。街道越來越窄小,隻能行一輛車。旁邊的人行道也隻能行走一兩個人。房子矮矮的,顯得又老又舊。這是什麽鬼地方?
入住後迫不及待地就要出去打探一下。旅館是一個三排U字形的布局,倒是現代化裝修。開口處連接著一片廢墟,隻有牆體還在。這與旅館的整體風格完全是格格不入。往前又是一個廢墟,也隻有牆體。怎麽這麽多廢墟呀!
再往前行右拐,眼前一亮,一片大海就在眼前。可惜不是白沙灘,而是一片淤泥的灘塗,還有點腐爛的氣味。很是令人失望。海中有一座長橋,不知道通向何處。
順道左拐是法國廣場,心想不是該叫西班牙廣場嗎!巴拿馬又不是法國殖民地!再左拐,一大片高樓大廈聳立在海灣對麵,景色不錯,頗有現代感。就是剛才出租車經過的地方-巴拿馬新城,或者叫銀行區。
回到旅館頗有些失望。平心而論,旅館倒是不錯,可外麵的環境就不怎麽樣了。不遠千裏來到巴拿馬城,五天的時間難道就在這破舊的街道逛來逛去嗎?不過木已成舟,沒有風景那就探索一下人文吧!看看有什麽故事。
讓人吃驚的是故事就從旅館開始。電梯對麵有一尊和尚(monks 傳教士)雕像下麵寫著1534年。早飯的餐館明顯是由教堂改建的,留有講經台(布道台)作為裝飾。拱門上寫著1688年。後來發現旅館U型開口處其實是以前的教堂,是有意保留下來的。
在旅館谘詢台拿到旅遊地圖,才知道撿到寶了。所在地就是巴拿馬老城的中心。是最紅的旅遊打卡處。別人要專門乘車來老城參觀,而我們連車費都省了。
其實現在的老城並不是最早的巴拿馬城。根據曆史記載,第一座城市是西班牙人在1519年建立的。1671年被海盜襲擊後,向西南方向移動了8公裏到了現在的位置。1673年重建並配置了高大城牆。1997年開始就是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認證的世界文化遺產。
真的是無巧不成書。無意間看到房間牆上掛著一幅1851年的巴拿馬城的規劃圖。圖中可以看到城市呈長方形。三麵臨海,靠山的一麵為城牆。長大約為九條街,寬為五條大道。中間是大教堂。
既來之則安之,難得有此機會了解人文景觀。漫步而出旅館,就看見前麵正好有旅遊團。有講西班牙語的,也有講英語的。
跟著他們走到與旅館連接的廢墟才知道這裏最早是一所教堂,後來是巴拿馬的第一所大學。第二個廢墟是早年的市政廳。所看到的是1910年的建築。還有當時使用的磚石。恍然大悟,留下這麽多廢墟不就是要保存當年的樣子嗎!否則怎麽叫世界遺產呢?
隻要有心,其實也不一定需要導遊。在法國廣場看到了法國的三色旗。對麵則是巴拿馬運河紀念碑,碑頂上是一隻昂首而立的高盧雄雞。碑下是為修建運河而獻身的法國工程師們的半身雕塑。
這下子就明白了叫法國廣場的原因。世界上很多人也許都不知道沒有法國人前麵的努力。美國人是不可能在1914年建成巴拿馬運河的。吃水不忘挖井人,法國人的貢獻真是該紀念一下!
地圖上有26個景點。有的建築已經不用了,有的建築還在使用的。像監獄,教堂,城牆,軍營,博物館等等都可以進去觀看。但現在使用的總統府,政府機關,外交部,歌劇院等隻能夠在外麵看了。政府部門有警察站崗。
到了大教堂恍若到了澳門。因為大教堂的前麵實在與澳門的地標大三巴牌坊太像了。不過也不必驚奇。葡萄牙和西班牙不是鄰居嗎?風格相似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可惜對宗教知之甚少。否則不知道會挖掘出多少有趣的故事。
不去巴拿馬新城就體會不到老城的價值。生長大城市,所以老是覺得新的比舊的好。網約車六塊錢就到了新城。一棟棟大廈高聳入雲,猛然間有曼哈頓五大道的感覺。街上不是銀行大廈就是大旅館。走了幾步覺得有什麽不對勁。突然意識到人行道基本上沒行人,也沒有商店。沒有人氣,還能叫城市嗎?老城雖然破舊,但使人感到溫馨。
步行十幾條街去了巴拿馬城最大購物中心。該中心倒是可以與34街哈德遜廣場相比。千裏迢迢來到巴拿馬城可不是來購物的!歪打正著老城的確是住對了。
其實巴拿馬城還有一個漂亮的地方-佛拉明哥碼頭。運河船靠岸後,隻見遊艇如織,海水與長天一色。一麵是浩瀚的太平洋,一麵是巴拿馬新城。風景如畫,頗有坎昆的味道。碼頭離城市二十公裏。由海中的長橋連接。走馬觀花,知之不多。
不知不覺五天過去了。去飛機場前還有一種再到街上逛逛的衝動。也許是愛上了老城吧!不管怎麽樣,五天的經曆是一堂活生生的曆史課。此行不僅了解了巴拿馬城,也親身體驗了運河。其實這兩者是分不開的。也算是人生中一種獨特的經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