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都柏林(2):遊覽坦普爾吧區和追尋偶像

來源: 廣陵曉陽 2020-08-23 05:58:1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6277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廣陵曉陽 ] 在 2020-08-23 06:57:05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音樂:《Irish Music - Gentle Breeze》

陪伴先生探訪了健力士啤酒展覽館之後,原本計劃到都柏林著名的坦普爾吧區(Temple Bar District)逛大街竄小巷吃晚餐;但由於不會喝酒的我在參觀啤酒展覽館時意外喝醉了酒(《2019年6月都柏林(1):徜徉於健力士啤酒展覽館》),我們就回到位於奧康內爾大街(O'Connell Street)上的旅館吃晚餐;然後,在奧康內爾大街閑逛了一會兒便比較早地休息了。

第二天睡到自然醒,吃完早餐,磨磨蹭蹭離開旅館時即將10點鍾。喜歡步行瀏覽旅遊目的地的我們從旅館出發,沿著奧康內爾大街向南步行前往坦普爾吧區。位於都柏林中部利菲河南岸的坦普爾吧區是都柏林的一個著名旅遊區域,繁忙的街巷不僅酒吧餐館林立,而且還有多個出售當地設計師設計的衣服和手工藝品的精品店;另外,以介紹愛爾蘭曆史聞名的國家攝影檔案館(The National Photographic Archive)、展示愛爾蘭當代藝術的坦普爾吧區畫廊和工作室(Temple Bar Gallery + Studios)、項目藝術中心(Project Arts Center)等也是位於坦普爾吧區,林林總總薈萃了大小五十多處文藝場所;此區域被譽為都柏林的“文化區”(cultural quarter)。據相關介紹,1742年4月13日,亨德爾的《彌賽亞》在愛爾蘭的首演地點就在坦普爾吧區的菲什布爾街(Fishamble Street),直到如今,每年在同一個日期在同一個地點舉行《彌賽亞》年度表演;U2樂隊在未成名前,也曾長期在坦普爾吧區表演;如今,每天都有樂隊現場表演;這裏也是都柏林市中心夜生活的中心。

坦普爾吧區依然保持著中世紀的街道格局,有許多鵝卵石鋪成的狹窄街巷。先生和我漫步徜徉於叢橫交錯的街巷,觀賞著林立的酒吧餐館、各種手工藝品店、畫廊、小型電影院、書市、街頭藝人表演。。。,走餓了,我們在一家酒吧餐館吃了午餐,各自點了愛爾蘭風味餐飲:先生的午餐是燴牛肉(Irish stew)和羊肉派(lamb pie);我的午餐是煎三文魚(grilled salmon)和黑布丁(black pudding)。先生點了一品脫健力士黑啤配他的午餐,而我點的餐後甜點是巧克力冰激淩。說實話,愛爾蘭的菜肴比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的菜肴相差許多,英國的菜肴也是如此,沒有特別吸引人的佳肴;好在我和先生都不是特別挑剔的人。酒足飯飽後,我們繼續在坦普爾吧區閑逛,我帶先生前往我特別感興趣的Icon Walk,欣賞由數十位藝術家在坦普爾吧區幾條街巷牆上的繪畫,涵蓋了愛爾蘭文學、音樂、體育等著名人物的麵孔和故事,從中使我們體會感受愛爾蘭人民的靈魂。在坦普爾吧區,我們度過了一段胃與心靈皆愉悅的時光。

注:愛爾蘭歌手/詞曲作者Billy Treacy寫了一首關於該地區的歌曲,名稱就叫《Temple Bar》,愛爾蘭鄉村歌手Nathan Carter以及愛爾蘭搖滾樂隊Kodaline發行了名為Temple Bar的歌曲。


1. 前往坦普爾吧區

照片1:我們從位於奧康內爾大街的旅館出發,沿著大街向南步行前往坦普爾吧區,站在奧康內爾大橋(O'Connell Bridge)北端回望奧康內爾大街以及位於大街中段的光明紀念碑(Monument of Light,又稱都柏林尖塔)。據介紹,位於市中心的奧康內爾大街是都柏林最寬和最繁華的主街;大街兩側有多棟古典建築,服飾品牌店,旅館酒店、酒吧餐館,也有不少的旅遊紀念品商店。於2003年落成的由不鏽鋼製成的高達121.2米的巨型針狀光明紀念碑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戶外雕塑作品,其設計理念是找尋藝術與技術之間優雅和靈動的結合點,曾榮獲多項國際設計大獎;如今是都柏林著名的地標之一。

照片2:途經位於奧康內爾大街上的都柏林著名地標建築郵政總局(General Post Office)。據相關介紹,此建築由愛爾蘭著名建築家弗朗西斯·約翰斯頓(Francis Johnston)設計,於1818年落成。在愛爾蘭著名的1916年複活節起義過程中,誌願軍組織和公民軍隊占領了郵政總局,宣布愛爾蘭共和國從英國統治獨立,郵政總局成為起義軍的司令部;從此,這棟建築在愛爾蘭人民心中成了愛爾蘭自由的象征。

照片3-4:橫跨利菲河(River Liffey)的奧康內爾大橋北端、橋麵、和南端。據介紹,此大橋的寬度比長度還長了5米,是歐洲唯一一座寬比長長的的交通橋梁。在英國留學期間預備第一次都柏林公務行程閱讀到相關信息時,我曾經覺得那樣的介紹有一點矛盾,納悶為什麽不將橋長的那一麵定為長度,端的那一麵定為寬度。30來年後,我還記得當初的納悶;於是,在此行為先生做導遊時,我將此納悶詢問他。先生微笑著回答:“橋梁不是獨立存在的建築,它的長寬定義是有參照物。比如,奧康內爾大橋的長度是指它跨越利菲河兩岸的距離”。嗯,這樣的解釋很有道理:-)))。

照片5:都柏林沿著利菲河的南北兩岸而建,穿城而過的利菲河麵上在市區有10座橋將將河兩岸連成一體。


2. 徜徉於坦普爾吧區的中世紀街巷

照片6:從網上下載的位於利菲河南岸的坦普爾吧區地圖。據相關介紹,此區域的邊界分別是北邊的利菲河岸,南邊的Dame Street,東邊的Westmoreland Street,和西邊的Fishamble Street。

照片7-8:坦普爾吧區麵臨利菲河的街道和酒吧餐館,其中包括著名的Fitzgerald’s (Bar & Restaurant),當然也少不了看到幾乎隨處可見的愛爾蘭著名健力士黑啤Guinness的標誌。

照片9-11:位於坦普爾吧區的坦普爾巷(Temple Lane)的坦普爾吧(Temple Bar),有點兒象繞口令:-)))。有人將Temple Bar按字麵意思翻譯為中文“聖殿酒吧”,但實際上這個建於1840年的都柏林著名酒吧得名於17世紀居住在該區域的坦普爾家族(Temple family)。這個家族的祖先威廉坦普爾爵士(Sir William Temple)是英國人,隨英國遠征軍移居愛爾蘭,曾經擔任過都柏林著名的三一學院的教務長。此酒吧外牆被漆成顯眼的鮮紅色,牆上有坦普爾爵士的頭像,也有其它與此酒吧關聯的人物雕像或記事牌。

照片12:坦普爾酒吧擁有從世界各地收集的450瓶稀有和奇特的威士忌,是愛爾蘭最大數量的威士忌收藏。

照片13-15:坦普爾吧區是名符其實的吧區,傳統的愛爾蘭酒吧餐館隨處可見。愛爾蘭有一句諺語是“你不可能在都柏林任意一條街道上找不到酒吧”,這種酒文化在坦普爾吧區表現得更加淋漓盡致:-)))。

照片16-18:除了林立於大街小巷的酒吧餐館,坦普爾吧區也是藝術文化區域,包括這個廣場上的書市。先生和我瀏覽了其中幾個舊書、舊唱片、舊畫刊攤位,有趣的是有兩個攤位沒有人看顧;雖然相關書刊有分門別類標價牌,我們納悶萬一顧客看中和購買其中的書刊如何付款。圍繞相關攤位轉了一圈,也沒發現有收錢的盒子:-))),不過,我們也沒發現自己特別感興趣的書畫。

照片19-21:坦普爾吧區忙忙碌碌、熙來攘往的街巷。

照片22:位於坦普爾吧區的另一個著名酒吧“老都柏林人”(The Auld Dubliner)是傳統的愛爾蘭酒吧,提供傳統的愛爾蘭飲食,尤以現場演奏的愛爾蘭民間音樂著稱。這個酒吧的名稱使我想起上個世紀60年代成立的一支著名愛爾蘭民間樂隊“都柏林人”(The Dubliners);這個酒吧的名稱也使我想起世界著名的愛爾蘭作家和詩人詹姆斯.喬伊斯(James Joyce)的久負盛名短篇小說集《都柏林人》(Dubliners)。

照片23-24:相對來說,坦普爾吧區遊人稍微空曠一些的街巷。

照片25-27:漫步於坦普爾吧區的圖標/偶像區域(Icon Walk)。坦普爾吧區不僅是酒吧餐館聚集的街區,也是當地藝術文化街區,先生和我很喜歡漫步在這些兩側牆上畫滿了圖標人像和寫著文字介紹的街巷,欣賞了由數十位藝術家在坦普爾吧區幾條街巷牆上的防噴壁畫,涵蓋了愛爾蘭文學、音樂、體育等領域多位人物或團體的麵孔和故事,使我們從中體會感受愛爾蘭人民的靈魂。

照片28-31:在圖標/偶像區域,我們尋找到了特別感興趣的小說家、戲劇學家、詩人、藝術家、音樂團體等人像圖標以及相關介紹,其中包括王爾德(Oscar Wilde)、葉芝(William Butler Yeats)、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貝克特(Samuel Beckett)、喬伊斯、和希尼(Seamus Heaney)。


3. 追尋文學偶像們的足跡

都柏林對歐洲文明的主要貢獻之一是文學,產生了許多世界著名的作家,其中包括4位諾貝爾獎文學獲得者葉芝、蕭伯納、貝克特、希尼;都柏林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授予 “文學之都”。除了在坦普爾吧區Icon Walk從牆上的圖像畫麵將我喜歡的文學偶像們介紹給先生,我們還一起實地考察了其中一些人的故居和相關紀念標碑;我們都很享受這些遊覽,幫助我們對他們的作品多一份了解。

照片32-33:座落於都柏林都柏林利菲河南岸西側的聖帕特裏克大教堂(St.Patrick’s Cathedral)及其一側聖帕特裏克公園(St.Patrick’s Park)的都柏林千年文學大閱展(Dublin Millennium Literary Parade)。千年文學大閱展示的是從988年至1988年12位世界著名的愛爾蘭文學家,分別是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曼根(James Clarence Mangan)、王爾德、蕭伯納、葉芝、辛格(John Millington Synge)、奧凱西(Sean O'Casey)、喬伊斯、克拉克(Austin Clarke)、貝克特、狄龍(Eilís Dillon)、和貝漢(Brendan Behan)。每一位被展文學家有一個紅磚拱形壁,其中包括青銅肖像畫匾,畫匾上配有簡短的傳記和主要代表作。在千年文學大閱展的青銅牌上介紹都柏林對歐洲文明的主要貢獻之一是文學,產生了許多世界著名的作家,其中包括3位諾貝爾獎文學獲得者葉芝、蕭伯納、和貝克特(注:其實都柏林還有一位諾貝爾獎文學獲得者希尼,但由於他是在1995獲獲,所以不在988年至1988年的千年文學大閱展之內)。

照片34-35:留連忘返在著名愛爾蘭詩人/劇作家/散文家、1923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愛爾蘭文藝複興運動”的領袖、愛爾蘭國家大劇院創辦人之一葉芝的閱展,並與之合影留念。


【感受】:葉芝是我特別喜歡的愛爾蘭作家,他的作品融合了浪漫主義、唯美主義、神秘主義、象征主義等意境和魅力,給讀者獨特的心靈感受。他的詩《當你老了》(When You Are Old)由於被配樂為歌曲如今在華語世界更加廣為人知,而他的巔峰之作之一《駛向拜占庭》(Sailing to Byzantium)則被收集在《塔樓》(The Tower)詩集中發表。他在《蜉蝣》(Ephemera)中的著名詩句“Before us lies eternity; our souls are love, and a continual farewell.”(麵對著永恒,我們的靈魂是愛,是一場纏綿不盡的離別)則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腦海中。有翅昆蟲蜉蝣的生命雖然短暫,卻綻放絢爛的光彩;人生須臾,無論熱烈還是淡然,珍惜當下,過好每一天,使之成為生命中的精彩,串聯為飛向永恒之途的花絮。葉芝的墓誌銘也非常令我難忘,是他的詩 “Under Ben Bulben”(《本布爾賓山下》)最後一句“Cast a cold eye,on life, on death. Horseman, pass by!”(冷眼一瞥,生與死;騎者且前行)。逝者的墓誌銘就是逝者想要對生者所說的話,葉芝在他的墓誌銘對生與死表現出的淡定、從容、通透、純淨、和智慧幫助我更好地麵對人生。

照片36-37:離開離開千年文學大閱展,前往著名愛爾蘭劇作家/小說家、1925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蕭伯納的故居(Shaw's Birthplace)途中經過著名的維多利亞風格公園--聖史蒂芬公園(St. Stephen’s Green)。因為計劃隔日探訪三一學院之後到這個公園漫步,所以,我們沒有在公園停留,隻是一瞥而過。

照片38:蕭伯納故居位於Synge Street一排簡樸維多利亞時代聯體房中的第33號(藍門),蕭伯納出生和早期生活的居所。此街靠近大運河廣場(Grand Canal Square),即使從聖史蒂芬公園步行前往,也隻需15分鍾左右。蕭伯納從出生至20歲左右離開愛爾蘭,皆生活在這裏;如今主要展示維多利亞時代蕭伯納及其家人的日常生活以及他的一些早年作品(小提示:故居每年隻在6月至8月旅遊旺季開放,而且並非每天都開放;去之前在網上查開放時間,免得白跑一趟)。


【感受】:蕭伯納因其作品“具有理想主義和人道主義”而於1925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在他的幾十部戲劇作品中,我隻讀過7部,其中留給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凱撒和埃及豔後》(Caesar and Cleopatra)以及《醫生的困境》(The Doctor's Dilemma)。然而,30多年前,剛到英國留學時,我曾經抄寫過上百句他說過的勵誌名言,其中印象特別深刻的包括:“Life is no brief candle to me. It is a sort of splendid torch which I have got a hold of for the moment, and I want to make it burn as brightly as possible before handing it on to future generations. ”(我為生命的本身而歡喜。對我而言,生命並非短暫的蠟燭。它是一種光輝的火炬,此刻為我所擁有;在交給將來的世代之前,我要使它盡量燒得光亮。)以及“Liberty means responsibility. That is why most men dread it.” (自由意味著責任,正因為如此,多數人都懼怕自由)。然而,當那天看到他的故居時,我腦海裏立即浮現出的卻是這幾年才對之印象深刻的蕭伯納一句名言 “We don't stop playing because we grow old; we grow old because we stop playing”(我們不是因為年老而停止玩樂,而是因為停止玩樂才會變老)。看來年紀不一樣,側重點就不一樣:-)))。蕭伯納是世界著名的擅長幽默與諷刺語言的大師,94歲高齡離世的他給自己按排的墓誌銘是“I knew if I stayed around long enough, something like this would happen.”(我知道無論我能活多久,這種事情一定會發生的)。

照片39:以著名愛爾蘭劇作家/小說家/詩人、1969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塞繆爾.貝克特命名的塞繆爾.貝克特橋(Samuel Beckett Bridge)。橫跨利菲河兩岸的貝克特橋給人典雅優美的視覺感受,其形狀很像愛爾蘭的文化標誌豎琴(國徽上的圖案),橋的拉索仿佛是豎琴的弦,所以,此橋也人們被稱為“豎琴橋”。這座橋梁看似簡潔卻蘊含著力量(橋梁的背部電纜可以承重大約8萬人的重量)的美使我想起貝克特作品的語言簡潔卻蘊藏著深刻哲理的美。他的主要代表作包括《等待戈多》、《劇終》、和《啊,美好的日子!》。他在1980年的劇作“A Piece of Monologue”(《一句獨白》)的開篇詞是“Birth was the death of him ”(誕生即是他的死亡),在愛丁堡戲劇節上用這一句話闡明了通常需要花上一小時講述的存在主義。

照片40:前往喬伊斯中心(The James Joyce Center)的途中隨便探訪了位於市中心North Earl Street上的喬伊斯雕像(James Joyce Statue)。喬伊斯這位著名的愛爾蘭作家和詩人是20世紀文壇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及“意識流”寫作對世界文壇影響巨大,是現代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之一;受他影響的作家包括曾為他當過助手的1969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貝克特。

照片41:即將到達喬伊斯中心時經過都柏林的中國城,意外地發現二者靠得很近。因為午餐吃得太飽,並且離吃晚餐還早著呢,我和先生都不餓,我們沒有在中國城閑逛。

照片42:喬伊斯中心位於這棟18世紀喬治亞建築風格的聯體房的35號(35 North Great George's Street)。看到聯體房的許多房屋正門漆成許多不同顏色時,我忍不住笑了,想起在英國留學時一位愛爾蘭籍教授曾經給過的相關解釋。他說愛爾蘭人喜歡喝酒,在都柏林深夜時常有在酒吧喝得醉熏熏或迷迷糊糊的男人回家時敲錯家門,使得周圍鄰居不堪其擾;於是,妻子們中有人出主意將鄰居們各家的門漆成不同顏色,方便從酒吧夜歸的丈夫正確認家門。挺有趣的解釋,隻是我不知道那位教授所言是不是事實:-)))。

照片43:這是喬伊斯中心的正門入口,這個中心主要展示了有關喬伊斯的生平傳記信息(其中包括他在巴黎居住時用過的家具)、作品、文學曆史地位、以及相關影響,增進了參觀者對喬伊斯生活和作品的理解。雖然喬伊斯大多數時間飄泊在歐洲其他國家,包括法國和瑞士,然而,他最出名的代表作短篇小說集《都柏林人》(Dubliners)以及長篇小說《尤利西斯》(Ulysses)中的人物、背景、和故事都與這座他出生和成長以及讓他又愛又恨的城市都柏林息息相關。

照片44:從喬伊斯中心出來,漫步幾個街道便來到都柏林作家博物館(Dublin Writers Museum);這是一棟不很起眼的18世紀喬治亞建築風格的建築,緊鄰一座大教堂(Abbey Presbyterian Church)。

照片45:購買門票,從這個門進去參觀就不能拍照了。作家博物館內主要收藏了愛爾蘭著名作家的手稿、作品、書信、劇院海報、作家用過的小寫字台等,其中包括四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葉芝、蕭伯納、貝克特、希尼)、王爾德、喬伊斯等作家;從斯威夫特到希尼、仿佛是一部愛爾蘭幾百年來的文學史。熟悉這些作者作品的遊客或者對愛爾蘭的文學感興趣的遊客會從中更好地理解那些作品以及對愛爾蘭文學的豐富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和感受。先生開玩笑地說:“如果先來參觀作家博物館,就沒必要去參觀蕭伯納故居和喬伊斯中心”:-)))。

照片46-47:作家博物館馬路對麵是紀念花園(Garden of Remembrance),in memory of “all those who gave their lives in the cause of Irish Freedom”(紀念所有為愛爾蘭爭取自由而獻身的人們)。

照片48:紀念花園裏的著名雕塑《李爾王的孩子們》(Children of Lir),象征著愛爾蘭民族的複興。《李爾王的孩子們》也是愛爾蘭一個著名傳說的名字,愛爾蘭最終從英國統治中獨立的苦難曆程就像故事中天鵝們一樣經曆了千辛萬苦,包括戰鬥和流血。

照片49:雕塑附近的一側牆麵上有一個標牌,分別用愛爾蘭蓋爾語和英語寫了“WE SAW A VISION”,其內容令我感動。無論是閱讀真實曆史,還是閱讀文學作品,愛爾蘭留給我的印象是一個悲情民族。愛爾蘭人崇尚自由,他們當中有許多人在文學音樂藝術等方麵充滿才華,但他們追求民族獨立和尋找身份認同的曆程非常艱辛,許多人為之失去了生命;這一切對愛爾蘭作家們的作品中有諸多的影響。

照片50:站在雕塑《李爾王的孩子們》台階上看紀念花園,盡收眼底;公園左側馬路對麵的大教堂清晰可見,而與之相鄰的都柏林作家博物館被一棵樹遮掩,隱約可見。不知道為什麽,著名愛爾蘭作家王爾德的一句話冒出我的腦海“Our ambition should be to rule ourselves, the true kingdom for each one of us; and true progress is to know more, and be more, and to do more.”(大意為:我們的抱負應該是統治自己,成為我們每個人自己真實的王國; 真正的進步是了解更多,成為更多,和做更多)。感謝愛爾蘭作家們對世界文學和人類文明的貢獻,祝福愛爾蘭!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喜歡那些有生活氣息的街道商店,謝謝詳細的介紹。 -石假裝- 給 石假裝 發送悄悄話 石假裝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3/2020 postreply 06:21:35

謝謝石姐姐。祝安好! -廣陵曉陽- 給 廣陵曉陽 發送悄悄話 廣陵曉陽 的博客首頁 (386 bytes) () 08/23/2020 postreply 07:03:01

謝謝分享!愛爾蘭的悲情民族是當我在都柏林參觀基爾梅納姆監獄(Kilmainham Gaol)時刻骨銘心。。。 -ch8049- 給 ch8049 發送悄悄話 (346 bytes) () 08/23/2020 postreply 07:42:52

謝謝新朋友。“用音樂賦予生活的意義”,所言甚是。雖然我不喝酒,但陪我先生去pub,那裏的音樂表演是真正的 -廣陵曉陽- 給 廣陵曉陽 發送悄悄話 廣陵曉陽 的博客首頁 (367 bytes) () 08/23/2020 postreply 08:24:51

謝謝曉陽的精彩分享!值得看的東西真不少,充滿濃鬱的藝術氣息! -yuntai- 給 yuntai 發送悄悄話 yuntai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3/2020 postreply 11:20:36

謝謝雲台老鄉。是啊,除了林立的酒吧和有特色的小店,坦普爾吧區還因其豐富多彩文化藝術被喻為都柏林的“文化區”。 -廣陵曉陽- 給 廣陵曉陽 發送悄悄話 廣陵曉陽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3/2020 postreply 16:25:14

看到這些照片很是感歎!不知人類何時才能回到這樣的生活 -aChineseBostonian- 給 aChineseBostonian 發送悄悄話 aChineseBostonian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3/2020 postreply 11:41:11

謝謝教授。是啊,遊人如織的繁忙坦普爾區與如今因疫情宅家造成巨大反差。至於疫情,醫學界目前的主流共識是未來與導致COVID-19的 -廣陵曉陽- 給 廣陵曉陽 發送悄悄話 廣陵曉陽 的博客首頁 (1338 bytes) () 08/23/2020 postreply 16:52:24

James Joyce因為寫的文章有侮辱愛爾蘭的意思,死後被拒絕葬在愛爾蘭,最後葬在巴黎。可能也因為這個原因,他沒有得到諾貝爾文 -lurenjia2014- 給 lurenjia2014 發送悄悄話 (321 bytes) () 08/23/2020 postreply 15:42:34

謝謝新朋友。都柏林是Joyce又愛又恨的城市,他與愛爾蘭的關係比較複雜。正如你的分享,他晚年窮困潦倒,從參觀閱讀中得知 -廣陵曉陽- 給 廣陵曉陽 發送悄悄話 廣陵曉陽 的博客首頁 (172 bytes) () 08/23/2020 postreply 17:04:53

他家族有眼疾遺傳病。其實,他繼承父親的生意就可以了,非要走文學青年路。看過他24歲寫的Araby短篇文學,就喜歡上他了,非常有想 -lurenjia2014- 給 lurenjia2014 發送悄悄話 (401 bytes) () 08/24/2020 postreply 09:18:29

謝謝分享討論,握手。但後來他父親酗酒以及財產管理不當,原本富裕的家庭變為貧窮,對他上學以及後來的寫作都有 -廣陵曉陽- 給 廣陵曉陽 發送悄悄話 廣陵曉陽 的博客首頁 (53 bytes) () 08/24/2020 postreply 10:49:14

他的墓在瑞士蘇黎世。見圖及WiKi。也可能軀體其他部分葬在別處,好多名人有幾處墓地。 -ch8049- 給 ch8049 發送悄悄話 (87 bytes) () 08/24/2020 postreply 10:32:05

謝謝分享。是的,尤其是那些人的心髒被分葬在不同的地方或者被放在宮殿、博物館、大教堂保存。 -廣陵曉陽- 給 廣陵曉陽 發送悄悄話 廣陵曉陽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4/2020 postreply 10:55:32

加跟帖:

  • 標題:
  • 內容(可選項): [所見即所得|預覽模式] [HTML源代碼] [如何上傳圖片] [怎樣發視頻] [如何貼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