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遊塔林

來源: 流浪北美的螞蟻 2019-10-21 17:17:3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648 bytes)

北歐旅遊邊走邊記之六

9月18日早晨郵輪抵達了聖彼得堡,我們也早在半年前就預訂了SPB旅行社的一日遊,可不幸的時發生了一件不幸的事,船已抵達港口,我本人卻不能下船與同行的其他人去遊覽夢寐以求的聖彼得堡了,不能不說是一件憾事!

9月19日早晨,郵輪抵達了愛沙尼亞首都塔林,天氣也多雲轉晴,溫度13度,給旅遊增添了情趣。在船上休息了一整天的我抖擻起精神,跟著大家一起下船,乘上穿梭大巴,開始了塔林一日遊。

塔林是個小城市,上午10時左右,穿梭大巴把乘客們載到塔林老城一個被稱為“老城門”的附近,然後大家開始徒步遊覽。

其實這是我第二次來到塔林,上一次是在1991年12月。那時候愛沙尼亞剛剛從前蘇聯獨立出來不久,百廢待興,它在我的記憶中就像一部黑白電影,一切都灰蒙蒙的。記得曾到過市區的一家大型超級市場,貨架上都是空蕩蕩的。當時想買幾件餐具,結果隻買到了幾個顏色黃黃的搪瓷,那樣子要怎麽難看就怎麽難看。食品商店裏也是沒多少物品,隻有四種蔬菜可買,它們是硬的石頭一般的大頭菜,園蔥,以及土豆和胡蘿卜。另外可以買到牛骨頭和一種魚刺很多的魚。啤酒倒是敞開供應,不過那味道跟自來水差不多。

(1991年塔林的居民區)

(曾經拜訪過的蘇軍烈士墓,據說後來愛沙尼亞獨立後拆毀了)

(為紀念一艘沉船而建立的紀念碑,199年12月攝)。

這次一到塔林就感覺這裏發生了巨大變化。首先是交通狀況大為改善,各種車輛體現出一個現代城市的特征。再就是各種商店琳琅滿目,讓人眼花繚亂;三是城市狀況大為改觀,不再是灰蒙蒙的,街道上五彩斑斕,讓人留連忘返。

老城門前的鮮花店,體現出塔林人熱愛生活的情趣。

(市政廳東側的老教堂)

那年曾經到過老市政廳廣場,不過那時它是一個周末跳蚤市場,人們在那裏出售一些自己不再需要的物品,甚至還有一些前蘇軍撤離後遺留的舊軍衣,軍帽,軍靴,大衣等。當時愛沙尼亞還沿用盧布,1美元可兌換60盧布。後來盧布大幅度貶值,1美元甚至可以兌換上千盧布,形同廢紙了。

當時我所在的公司在愛沙尼亞有一個專家組,在他們的協助下,我從舊貨市場上買到了一件灰色海軍呢子大衣,一架50倍軍用望遠鏡,十幾塊老毛子機械手表,另有一個刻有愛沙尼亞地圖的黃銅托盤,至今仍然陳列在我家客廳的玻璃櫃裏,成為那次塔林之行的永久紀念。

如今的老市政廳廣場讓人耳目一新,展現出溫馨,休閑的人文信息,處處充滿著濃濃的生活氣息。廣場朝陽的東西北三個麵,撐著許多許多個大大的遮陽傘,人們悠閑地在那裏品嚐著啤酒,葡萄酒或咖啡,享受著舒適自在的時光。那種雜亂無章,破敗髒舊,汙水橫流的“跳蚤市場”早已成過眼煙雲,無影無蹤了。

(塔林老市政廳廣場)

(一位身著16世紀服裝,肩扛三角旗幟的塔林人從老市政廳前走過)

離開了市政廳廣場,我們又沿著鋪滿石塊的街道,在迷宮般的老城中繼續穿行。

這是一個兜售香料的貨攤,不過她麵前的炒鍋類似老北京的“糖炒栗子”。

愛沙尼亞國家曆史博物館。

然後我們,我們又參觀了老城堡,舊城牆,東正教大教堂,國家議會等。

在古城牆上登高瞭望,隻見老城區屬座教堂和塔樓的尖頂林立,直指藍天,怪不得這裏被稱作“塔林”呢!

城區的居民住房紅瓦屋頂,白色牆壁,其間彎彎的石鋪小街時隱時現,體現出獨特的塔林特色。

老城牆的城門依舊在使用。

塔林的老城牆保護完好,這是其中的一座塔樓。

城堡內的古炮。

古城牆內別有洞天,已辟為博物館。據說二戰蘇軍攻城時這裏庇護了許多人。

舊城內的馬道。

下午3點,我們回到了此次遊覽的起始點,穿梭巴士把我們送回到郵輪停靠的碼頭。

我真心希望愛沙尼亞及塔林就像停靠在碼頭的這艘巨大郵輪,繼續乘風破浪,駛向自己理想的遠方。

2019年9月19日 草於MSC郵輪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