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歐小記(3) 沒有音樂,你讓我怎麽活?

來源: 2008-10-11 08:28:47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東歐小記:沒有音樂,你讓我怎麽活?

維也納的咖啡館品嚐咖啡,千萬不可以對侍者說:來一杯“咖啡”。因為這代表你一點都不懂得咖啡!這是一句“超小資情調“的警言。但是,這是維也納,她空氣裏本身就充滿了小資情調:有隨意,也有嚴謹;有浪漫,也有傳統。這種情調並不是每個城市都能模仿的,為什麽?因為她是個讓音樂熏陶出來的城市。其實這種情調不僅僅維也納有,周邊的城市也是如此,波恩,漢堡,布達佩斯,薩爾斯堡,華沙,布拉格


誰要問我維也納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什麽?每次重溫上麵這張最不起眼的照片,我總是啞然失笑。這是個周末的早晨,在 霍夫堡皇宮(Hofburg)內的廣場中,一場露天音樂會正在進行中,管樂隊是些由退役軍人兼演奏員組成的,熙熙攘攘的遊客,還有不少當地人,邊上設個大帳篷在賣些葡萄酒,於是,人們三三兩兩,品嚐著葡萄酒,欣賞著海頓的作品。樂隊的指揮在很投入的指揮著,而照片正中間的一老一小也在煞有介事的模仿著,每人手裏居然還拿著一根指揮棒。我們在邊上點點戳戳,音樂會在進行中,沒人出聲,但笑意寫在臉上。我在想,要是不同的演奏員跟著不同的指揮的話,那這“協奏曲“要改名叫“變奏曲”了。當然那些演奏員訓練有素,很清楚要聽誰指揮,不聽誰指揮,演出水準頗高。我想,這些很不起眼的生活就是許多城市都沒法模仿的“維也納情調“。


霍夫堡皇宮(Hofburg)內廣場上的露天音樂會


街頭兜售音樂會票的小販

十七世紀初,歐洲進入了一個大發展的時期:巴洛克(Baroque)時期,那時候不僅僅推動了文化,藝術,建築的變革(巴洛克風格的建築由此而起),在音樂方麵,產生了象大家所熟知的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亨德爾(George Friedrich Handel)等偉大的作曲家,歌劇,協奏曲,奏鳴曲等題材相繼被創造發展出來。1750 年巴赫逝世,歐洲複調後繼無人,樂風轉向簡潔實 用的主調,那時候,出現了三位音樂大師:“樂聖”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神童”莫紮特(Wolfgang Mozart),以及“交響樂之父”之稱的海頓(Joseph Haydn)!從而,音樂的主題從延續幾個世紀的宗教音樂,逐漸變 成富有豐富哲理內涵的古典主義音樂(維也納古典樂派)!現在人們談到的古典音樂,往往指的都是1750 年~1830 年之間所產生的作品。


維也納市中心街景,商店“Mostly Mozart”

而在1830 年以後,隨著古典主義音樂的延續和發展,浪漫主義音樂漸漸崛起,譜寫了西方音樂史上的又一種音樂風格或者一個時代。浪漫主義音樂比起之前的維也納古典樂派的音樂,更注重感情和形象的表現,富於想象力。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是舒伯特(Franz P. Schubert)。與此同時,其間湧現出一大批音樂大師他們如群星璀璨,各領風騷:意大利的羅西尼(Gioachino Antonio Rossini),匈牙利的李斯特(Franz Liszt),波蘭的肖邦(Frédéric Chopin)和俄羅斯的柴科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捷克的德沃夏克(Antonín Dvořák)。浪漫主義音樂在瓦格納(Richard Wagner)和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時代逐漸走入曆史。

說到以上的音樂大師,無論是古典主義的或是浪漫主義的。他們都離不開方圓三,五百英裏的小圈子:巴赫和亨德爾生於德國;貝多芬生於德國,定居於維也納,莫紮特生於奧地利的薩爾斯堡(Salzburg);海頓生於奧地利和匈牙利的邊境小鎮;而舒伯特生於奧地利的維也納。。。這是一塊讓音樂浸透了土地。“沒有音樂,你讓我怎麽活?“


“Mozart”酒吧,維也納市中心,奧地利


街頭藝人,布達佩斯,匈牙利

 
查爾斯橋上的樂隊,布拉格,捷克


露天音樂會,布達佩斯,匈牙利

說起古典音樂,我一定會聯想起爸爸。他以前讀大學的室友是上海一個樂團很有名的指揮。在我很小有記憶的時候,他就有那種“音樂多動症”:音樂響起來,腦子就晃起來,手上就“指揮”起來。在我讀初中的時候,我記得他的廠裏舉行什麽慶祝活動,那是個好幾萬人的大廠,他在一個兩三百來號人的合唱團前麵當指揮。後半輩子,他會一次次的提他那點“光榮曆史“。

在文化大革命中,我爸爸把他所有的古典音樂唱片全部砸爛,這是他四十年的心血收藏。在砸的過程中,我奶奶從他手裏搶了兩張下來。其中的一張還是裂的。一張是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 “(Moonlight, Piano Sonata No. 14),還是一張則是施特勞斯(Johann Strauss)的“電閃雷鳴波爾卡 “(Thunder & Lightning Polka) 。在改革開放的初期,奶奶把那兩張唱片拿了出來,我們去舊貨市場買了個留聲機回來。於是,幾乎每天,我們全家都會把那兩張唱片翻來覆去的聽。值得驚訝的是,幾個月,甚至幾年過去了,我們的耳朵還是沒有生老繭,倒是留聲機的唱針磨壞了無數。寫這篇文章的時候,Thunder and Lightning的曲調居然還能在腦中不停的回蕩。

記得有一年,我哥哥第一次回國。那時,電子表,彩電,錄音機還是很時髦的東西。我哥哥送給爸爸的禮物是一大箱古典音樂的磁帶,在上海,又去店裏花大價錢買了個錄音機送給他。於是,錄音機取代了留聲機,音樂聲又在我們家響了起來。可憐的爸爸,就這一輩子,應驗了一句話,“沒有音樂,你讓我怎麽活?”


歌劇院,維也納市中心街景,奧地利


音樂廳內,維也納,奧地利


歌劇院內,布達佩斯,匈牙利


歌劇“圖蘭朵(Turandot)”,布達佩斯,匈牙利

小的時候,在老爸的領導下,家裏時不時的要來場音樂會:老爸能指揮,小叔會吉他和手風琴,哥哥會吉他和小提琴。我隻能是個偽音樂愛好者,五線譜不識一個,清唱。直到現在,在能人麵前,要想附庸風雅,別的招沒有,那就把個Thunder and Lightning哼它個八九不離十,有時也能唬住幾個人。

在東歐(確切點,奧地利是西歐)的日子裏,咖啡和音樂卻成了我最好的朋友(哦!當然嘍,還有啤酒)。當時去以前忘了網上先查查,到了維也納和布達佩斯,好的位置的熱門票是不可能的了。不過,包廂的後排(partial view),站票,柱子旁的,隻要能進去的一場都沒拉下:維也納歌劇院看了歌劇“蝴蝶夫人(Madame Butterfly)”(普契尼(Giacomo Puccini)創作),音樂廳維也納交響樂團表演的德沃夏克的“Symphony No. 9, New World ”,還沒過夠癮,到了布達佩斯,終於看到了我夢寐以求的歌劇“圖蘭朵(Turandot)” (普契尼(Giacomo Puccini)創作) 。

“沒有音樂,你讓我怎麽活“?爸爸,願你在天國裏看到我這篇!!!


去奧地利的話,這幾個地方或幾件事都不要錯過了:
(1) 咖啡 + 音樂,咖啡 + 熱狗,再加咖啡和音樂,維也納。
(2) 薩爾斯堡,這是莫紮特的故鄉。
(3) 奧地利的湖區,Hallstatt 。

一組維也納街景:


Hundertwasserhaus公寓,維也納最著名的建築之一,由奧地利藝術家Friedensreich Hundertwasser設計。


雕塑前留影,維也納


珠寶店,維也納


廁所的藝術,Hundertwasserhaus公寓附近,維也納  


街頭小景,維也納

去匈牙利的話,這幾個地方或幾件事都不要錯過了:
(1) 去Gellert Furdo的Thermal Spa洗個溫泉澡,布達佩斯。
(2) 多瑙河中有個小島可以租自行車騎,要不坐在觀光船上漂漂(別忘了同時哼哼施特勞斯“藍色的多瑙河”),布達佩斯。
(3) 去聽場音樂會或是看場歌劇,布達佩斯。
(4) 寬鬆你的褲腰,讓我吃驚的是,雖說兩個相鄰,一個東一個西,布達佩斯的日子裏,那匈牙利菜,鹹豬肉,魚,比奧地利菜的整體水平要高許多。
(5) 嚐嚐葡萄酒,其中有個叫Bull’s Blood ,Eger,離布達佩斯約兩個小時。

一組布達佩斯街景(這多瑙河把布達佩斯市區一分為二,西麵叫布達(Buda)。東麵叫佩斯(Pest)):


街頭小景,佩斯


多瑙河畔,議會大廈,佩斯


山上的城堡 ,布達


酒吧間,布達


街頭雕塑,布達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東歐小記(1),從奧斯威辛聯想到九一一
•  東歐小記(2),百威啤酒不是美國貨!
•  紅色的海洋,記住04/09的舊金山
•  印度風情(結尾篇),“梵,煩,飯”
•  印度風情(2),有個司機叫MANO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