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肆虐下台灣“央地關係”及對地方選舉之衝擊

來源: crn2005 2021-08-17 01:41:5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8849 bytes)


台灣疫情急速升溫,疫苗卻陷入嚴重短缺供給。

  中評社╱題:疫情肆虐下台灣“央地關係”及對地方選舉之衝擊 作者:柳金財(台灣),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係助理教授

  【摘要】在疫情下“兩岸互動不良”、“台灣央地關係不佳”,兩者因素彼此交纏,“外因連結內因”激化台灣社會衝突、對立及治理危機。這可能衝擊2022年台灣地方選舉,再度陷入“綠中央”被“藍白地方”包圍,形成一種“二元對立”的“綠中央/藍白地方”治理格局,甚至衝擊2024年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民進黨當局若能藉由“防疫政治學”與大陸展開對話,不僅可以緩和兩岸關係惡性循環,也能理順台灣內部“綠中央”與“藍白地方”不良互動關係,從而利於2022年台灣地方大選選情。

  壹、前言

  台灣當局針對2019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飆漲蔓延,2021年5月20日召開中央地方全台防疫會議,主要目的在於統合協調、調度防疫資源,並防範疫情假訊息,會中達成6項共識,包括盤點22縣市疫情熱區,在熱區設置采檢站;采檢後確診的醫療程序,包含就醫或送集中檢疫所的設置程序等;各地方政府防疫物資需求,包含采檢試劑,及消防救護、環保清消與防疫旅館從業人員所需的物資;整合醫療資源,全島統一盤點做最佳運用;授權各地方公布足跡,某些跨縣市足跡將要彼此通力合作;新冠疫苗優先給醫護人員接種等。

  然而隨著台灣疫情擴散,上述六點共識顯然並無法厘清中央與地方真實互動關係麵貌,尤其針對疫苗嚴重短缺和極低施打率、透過上海複星醫藥集團代理購買德國疫苗及陸製疫苗捐贈問題處置、進入離島是否設置快篩、封城及興建方艙醫院等爭論問題,似乎皆未在此會議加以深入討論,中央與地方在疫情處置政策各項措施立場南轅北轍,演變成綠執政“中央”與藍白執政“地方”各自在公共領域及論壇中不斷倡議,造成中央與地方關係(“央地”)嚴重政策衝突,形成新一輪“地方包圍中央”態勢,尤其在疫情治理績效方麵更凸顯出藍白地方執政優勢之氣勢,而綠執政地方普遍陷入劣勢低迷狀態,這不利於民進黨在2022年台灣地方大選選情。

  貳、“藍白地方”對“綠中央”疫情防控政策挑戰

  針對台灣疫苗嚴重短缺、極低施打率,國民黨及台灣民眾黨執政地方縣市普遍支持透過上海複星醫藥集團代理購買德國疫苗,及接受陸製疫苗捐贈,同時提出台灣本島民眾進入離島應進行快篩;主張隨疫情益發嚴峻應進行封城及提出興建“台版”方艙醫院。然而,民進黨執政的中央政府大都采取反對立場。國民黨主席江啟臣不僅表示支持國民黨地方首長主張,同時呼籲民進黨政府“該主動協助、聯係,有意願尋找管道采購國際認證疫苗的縣市政府。國民黨願意不計毀譽,積極為人民爭取足夠且安全、有效的疫苗”。江啟臣的說法顯示國民黨不會拒絶大陸自製疫苗進入台灣,所謂“不計毀譽”涉及台灣社會對“親中路線”及拋棄“台灣主體性”之質疑。

  一、“綠中央”與“藍白地方”購置疫苗爭論

  首先,疫苗購置過程中的“央地關係”,陷入難以合作狀態。藍白地方積極主動申請疫苗購置權,民進黨執政中央政府以隸屬中央權限而駁回。國民黨執政南投縣長林明溱向民進黨執政中央建議,由南投縣自行向大陸上海複星采購BNT疫苗,並正式行文征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同意。林明溱召開疫情說明記者會時,向民進黨執政中央政府喊話要求開放授權地方購買疫苗,表示已與代理商上海複星醫藥接洽過,準備動用2500萬預備金購買30萬劑疫苗,免費供縣民施打。

  林明溱縣長批評疫情指揮中心“每天都開記者會(公布確診數),卻沒有給老百姓治療預防的方式,光講有什麽用!”若民進黨執政中央政府同意開放,縣府會馬上行文申請購買。林明溱指出“被罵也無所謂,救我們的縣民不要再被感染是最重要的!”而金門縣長楊鎮浯也表達向大陸或各國購買疫苗之呼籲,表示目前有很多熱心的“好朋友”想要協助取得疫苗,而金門縣跟包括歐美、對岸很多管道都在談,願意提供來源和協助者不下10人,但關鍵是“善意”要變成真正“行動”。同時因縣府非法定可申請的主體,仍需回歸委托合格藥廠與中央提出申請,此為縣府的處理“基調”。

  台灣疫情急速升溫,疫苗卻陷入嚴重短缺供給,5月31日台中市長盧秀燕表示“全民打疫苗是台灣疫情現在唯一的解方”,“可惜全國疫苗少得可憐,一劑難求,就連醫護、警消人員都缺疫苗,更何況是2千多萬國人同胞”,動怒質疑蔡英文總統、行政院長蘇貞昌、疫情指揮中心“疫苗呢?現在是怎樣?”上述泛藍地方執政縣市長炮轟綠執政中央,形成“地方包圍中央”態勢,綠執政中央疫情治理恐陷入“孤島效應”中。

  其次,疫情防控惡化政黨互動關係。國民黨主席江啟臣表示國民黨願意不計毀譽,爭取足夠且安全有效的疫苗,已成立“打假訊息反認知作戰中心”、“防疫應變小組”,更要與14個藍營縣市首長,組成“抗疫聯盟”。國民黨質疑蔡英文政府“實質阻擋”社會捐贈疫苗,宣稱“原來我們的政府根本不接受疫苗捐贈!”並要求政府必須立刻建立捐贈接受窗口,及增列民間捐贈疫苗稅務扣除額。

  國民黨認為疫苗取得刻不容緩,應設置捐贈中心統一窗口。據媒體報導已有社會團體、企業家宣稱將進行疫苗捐贈。例如宗教團體如佛光山已宣布捐贈50萬劑美國嬌生疫苗;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宣布要與永齡基金會合資購買國外疫苗,並不考慮大陸製疫苗,強調申請500萬劑德國原廠生產的BNT疫苗;台灣孫文學校校長張亞中宣布,接受北京兩岸東方文化中心曾念先生協調捐贈的500萬劑德國BNT疫苗和500萬劑北京國藥疫苗。然而,這些疫苗購買或捐贈,皆須經過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所訂相關程序及核準;國民黨主張應盡速設置捐贈中心統一窗口,統整醫療資源,不應排除民間團體捐贈、邊緣化社會團體在疫情肆虐過程中積極援助。

  國民黨更倡議組成“抗疫聯盟”,冀圖產生完全一致性集體行動,盡管台灣政府體製仍屬於單一體製,中央相對於地方更為集權,地方自主性相對低。這也恰恰顯示中央層級政府在疫情防控中權力過於集中化,其所承擔的政治責任也相對大,中央與地方互動關係既競爭又合作,但因疫情爆發強化某種程度“對抗性”,尤其是隸屬於不同政黨分別執政於中央與地方層級政府,其互動更難以理順。由於各縣市之執政權取得源自於地方選舉結果,此端賴轄區民意基礎,因而泛藍或白執政縣市權力合法性基礎來自“由下而上”而非“由上而下”。

  複次,疫苗購置涉及泛綠政治聯盟“反中”論述及“抗中保台”路線執行。國民黨執政縣市主張授權地方政府自行采買疫苗,形成疫情防控治理的“多元中心”、“去中心化”。民進黨執政中央主導疫苗采購政策,從主張“國產為主、外購為輔”,到“排除大陸疫苗”,堅持不經由大陸代理商購買德國輝瑞疫苗,致疫苗購置困難重重。5月27日蔡英文曾發文說明疫苗采購3原則,包括疫苗有關國人健康,涉及嚴格的供貨、冷鏈、緊急授權程序;指揮中心原則為直接向原廠或透過COVAX平台向原廠洽購,向原廠洽購始可獲得原廠品質與安全的直接保證與責任;外購及國產疫苗已購買近3000萬劑,盡全力加速出貨。這無異是排除陸製疫苗對台捐贈、或透過上海複星代理購買德國疫苗。

  最後,綠執政中央試圖邊緣化藍白地方話語權。台灣當局兩岸事務及政策一向歸由“中央層級”政府所主導,由於民進黨執政的“中央層級”政府奉行“抗中保台”路線,促使兩岸對抗及敵意飆漲,無論是民進黨不願意接受捐贈的陸製疫苗、購買由大陸企業代理疫苗或宣稱大陸當局幹擾對外施壓致台灣難以購買疫苗,皆顯示民進黨政府因持守“抗中保台”路線,而未能充分善用“防疫政治學”所帶來機遇,兩岸可因疫苗捐贈或代理購買展開對話,如此便能有效啟動兩岸協商機製。

  民進黨執政中央依據法律排除地方或社會團體的疫苗輸入購置權,及強調地方或社會團體不應忽略準許疫苗輸入也須設置醫療救濟機製。若幹民進黨人士質疑地方政府或民間團體人士疏忽購買疫苗之法律責任,批評此引發違反《藥事法》規定,地方政府並無權限自己給疫苗藥證、進行疫苗檢驗、保證疫苗品質及疫苗接種不良反應由地方政府預算予以補償。另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征收及審議辦法》條文第二條:“本人或母體疑因預防接種而受害者,得依本辦法之規定請求救濟。前項預防接種之範圍,包括施打領有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或專案核準進口,並經檢驗或書麵審查合格之疫苗。”換言之,地方政府確實無權核發許可證或專案核準疫苗進口,應由中央核發許可及給予使用疫苗產生副作用的受害者救濟。

  二、其他相關疫情防控爭論

  首先,泛藍執政縣市及白色力量執政台北市要求設立快篩站。金門縣政府5月23日宣布,自24日起搭機抵金旅客須提供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否則須在機場快篩。24日淩晨該決定遭疫情指揮中心以“違法”為由撤銷。金門縣長楊鎮浯表示,已兩度函請中央政府在台灣往外島航線機場設篩檢站,“已讀不回”;金門決定自己做又被稱“違法”。同屬金門的立法委員陳玉珍表示,金門醫護資源遠不如台灣本島,以高標準應對疫情衝擊,中央執政民進黨理應大力支持。而台北、新北兩地市長在疫情暴發之初,立即呼籲立即設立快篩站,但直到疫情拉高始獲準;待新北市疫情非常嚴峻,中央政府又指責兩地方政府指揮不力、集中檢疫所不足。

  其次,質疑疫苗購買過程欠缺透明性。泛藍地方執政質疑綠中央購買疫苗過程中,充滿黑箱作業及政商利益關係,包括民進黨派係利益或美國方麵利益。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4月份民調中問及疫苗采購透明度的議題時,其結果與民眾不信任民進黨“口頭式”改革的趨勢有異曲同工之妙。對於蔡政府在疫苗采購資訊透明化程度的評價,認為不透明的比例近乎半數達46.6%,其中認為一點也不透明的為22.1%,不太透明的為24.5%,而認為透明(包含非常透明與還算透明)的比例僅37.6%。換言之,民眾普遍認為疫苗購買並不具透明性。

  複次,泛藍地方執政支持透過上海複星采購德國疫苗。從民意調查來看,台灣民眾理性看待陸製疫苗或透過大陸廠商代理德國疫苗,並無持守“反中路線”,根據《遠見》民調顯示當問及民眾該不該向大陸複星製藥集團采購德國製的BNT疫苗時,多達78.2%認為應該,13.7%認為不應該,這反映企業主與高階主管的務實態度,並無意識形態掛帥及受反中路線之綁架。再者,民眾普遍支持興建方艙醫院。針對台北市長柯文哲建議,政府應該建置集中收治輕症與無症狀確診者的醫院或場所,計有82.3%的企業中高階主管表示“很同意”與“有點同意”,僅有14.3%表示“不同意”。顯然,藍白地方防疫主張普遍受到台灣民眾支持,形成另一個疫情“指揮中心”。

  最後,地方對疫情防控反而“超前布署”於中央。新北市長侯友宜對疫情治理,普遍受到民眾支持,重振民眾對泛藍執政信心及支持。包括:“第一個關停8大行業”、“第一個呼籲三級警戒”、“第一個決定學校停課”。新北市的篩檢點超過30個,篩檢能量一天超過3萬多,並可安排直接到弱勢家庭篩檢。多區成立熱區防疫中心,並找出“重熱裏”進行圍堵病毒戰,大型疫苗施打場所也準備到23處。相對於民進黨執政中央在疫情防控失誤,包括華航機組人員隔離、諾富特防疫破口、疫苗購置量不足及來台過於緩慢、指揮中心超前布署變“校正回歸”的責任焦點,皆導致民眾對民進黨執政中央層級失去信心,及降低對疫情治理滿意度及支持度。

  三、民進黨執政中央疫情治理績效

  蔡英文連任就職周年前後,疫情大爆發失控,導致其施政滿意度呈陡降式下滑,執政團隊施政陷入治理危機。根據《TVBS》5月17日公布民調顯示,民眾對蔡英文滿意度為41%,較一年前連任就職時61%減少 20 %。隨後《TVBS》在5月24日至27日進行網絡問卷調查,8成表示不滿意蔡英文施政表現,滿意度下降至18%。這凸顯新冠肺炎之複發擴散,降低民眾對蔡政府施政信心及政治聲望,尤其兩岸治理為其最弱施政領域。

  台灣民眾認為民進黨政府應負起疫情突發責任,且其兩岸政策作為被視為最不滿意兩大政策領域之一。據Yahoo網站2021年5月11日至14日調查“華航機師與諾富特染疫事件,你對政府的處理滿意度如何?”,回答滿意僅10.9%、不滿意達86.9%。民眾認為應負起最大責任為衛福部59.4%、諾富特飯店15.2%、華航13.7%、桃園市政府8.1%,直指中央政府疫情治理重大缺失。5月18日 至23日調查,“針對蔡政府二次執政後,1年來你的整體滿意度評價如何?”,回答滿意為12.4%、不滿意為86.1%,其中兩岸關係惡化與能源短缺議題分列為最不滿意施政領域。

  5月26日蔡英文公開表示,因為大陸當局幹擾疫苗購買,導致台灣無法立即順利取得,“國際上最好的幾支疫苗,包括英國的AZ疫苗、美國的Moderna疫苗,以及德國的BNT疫苗,我們都積極接洽采購,也順利訂購到了英美這兩支疫苗。至於德國的BNT疫苗,我們和德國原廠也一度幾乎要完成簽約,但因為中國介入,遲延到現在都無法簽約”。顯然,民進黨政府將購買德國BNT疫苗之困境,歸因於大陸當局壓製,然而控訴“大陸因素”幹擾疫苗購買,挑起“反中路線”並無起到拉抬蔡英文施政滿意度及政治聲望效果。

  同時,蔡英文提出“外購和國產疫苗,我們已經購買將近3,000萬劑疫苗,將在幾個月內分批到貨。預計到8月底,將會有累計1,000萬劑疫苗”。而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已數次表示,疫苗政策應秉持“由中央政府與原廠簽約采購”、“由中央政府統籌分配執行”兩大基本原則;非但不考慮緊急授權接受捐贈,反而強調要由“中央簽約采購”。然藍白地方則疑慮綠中央進口疫苗時間曠日費時、拖延甚久,恐造成疫情更加擴散蔓延、緩不濟急。綠中央以防疫之主控權係屬中央權限,從而邊緣化地方防疫治理之主導權,一旦防疫難以有效遏製,如此防疫責任之歸屬,恐為更多由綠執政中央政府所承擔,這將降低民眾對民進黨的政黨認同及支持度。

  截至5月28日抵台進口疫苗87.66萬劑,難以供給2300多萬台灣民眾施打、提高疫苗注射率。即使加上6月4日日本捐贈124萬及美國已允諾75萬劑疫苗,仍是“杯水車薪”。民眾對蔡英文政府施政滿意度及治理能力信任度,急速下降。《蘋果新聞網》6月2日發起網絡投票,詢問網友對蔡政府防疫表現的看法,一共有4萬多名網友參與投票,結果顯示民眾不滿意度達64.2%(有60.6%非常不滿意及不太滿意3.6%),滿意為35.3%(還算滿意6.7%、非常滿意28.6%)。同時,《ETtoday新聞雲》民調顯示有高達85.7%的民眾希望盡速施打疫苗;有超過9成的民眾都擔心染疫;近7成的民眾,不相信政府有能力在6月控製疫情。

  根據《遠見》於5月27-28日針對企業主及中高階主管進行調查,結果顯示82%的受訪企業中高階人士不滿意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近期處理疫情整體表現;87.7%對6月14日後疫情警戒降級表示不樂觀;82.3%同意政府建置收治無症狀及輕症的醫院或場所;67.7%的企業人士認為中央應該開放由地方縣市政府進口疫苗;高達93%認為應該優先進口國際認證疫苗讓國人施打,而選擇繼續等待台產疫苗的袛有2.2%。這顯示普遍性企業界並不滿意民進黨政府疫情治理政策,而是傾向泛藍及白色力量執政地方政府主張,興建台版方艙醫院、開放授權允許地方購買國際疫苗;及不認同在疫苗欠缺情況下尚要等待台產疫苗,此將是緩不濟急。

  盡管民進黨政府宣稱進口疫苗之權,係屬中央而非地方權限,但中央動作“慢半拍”、各地方主動“積極快”,普遍民眾認為開放地方進口疫苗有其必要性。此波疫情肆虐擴散若能盡速管控,其對執政黨的治理能力質疑將較為弱;然若持續延燒,複因中央與地方購買疫苗權限、社會團體及企業捐贈疫苗門檻及程序、地方設置快篩站等爭論,無疑恐重挫執政黨權力合法性基礎,進而波及其2022年台灣地方大選。

  肆、藍綠白地方疫情治理績效及民意支持度

  一、泛藍及白色地方執政疫情治理民意支持度高

  根據2021年5月台灣民意基金會公布民調,詢問5月疫情風暴中六都市長誰表現較好?結果49.1%覺得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現較好,台北市長柯文哲31.4%居次,台中市長盧秀燕14%,高雄市長陳其邁10.6%,桃園市長鄭文燦8.2%,台南市長黃偉哲4%。前三名皆為藍白地方執政,後三名為綠營執政,這預示泛綠執政地方受限於中央執政的統一政令,反而失去政策彈性及主動性,在未來地方選舉將陷入苦戰泥淖中;而泛藍地方執政因擺脫中央約束,及基於政黨競爭精神,更能積極主動提出創新的疫情治理政策。

  《NOWnews》5月19日發布一項網絡投票,詢問網友“全台各縣市首長中,你覺得誰的防疫表現最好?”截至23日下午2時,最被擁戴的就是侯友宜,有24.1%支持率。疫情同樣慘重的台北市,市長柯文哲的防疫表現也有18.19%支持,而台中市長盧秀燕的支持度則略輸柯文哲一點,有16.41%。後三名分別是有3.79%將票投給高雄市長陳其邁;1.59%受訪者支持桃園市長鄭文燦;台南市長黃偉哲,僅有1.33%受訪者支持。而在六都之外,被認為防疫表現最優良皆屬國民黨籍縣市首長,雲林縣長張麗善有12.83%支持,宜蘭縣長林姿妙,支持度有8.44%。

  此波疫情肆虐更折射出公眾對未來台灣領導人的選擇取向,據《ETtoday新聞雲》公布民調顯示,在後蔡英文時期民進黨政治明星政治聲量快速下滑,新北市長侯友宜被看好度第一;台北市長柯文哲排名第二;現任台灣副領導人賴清德排名第三;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排名第四;立法委員蔣萬安排名第五。第六到第十名的排名依次為前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台中市長盧秀燕、桃園市長鄭文燦、高雄市長陳其邁、衛生福利部長陳時中。除賴清德尚擠進第三名,餘鄭文燦、陳其邁及陳時中已趨於落後。此一民意趨向若未能及時扭轉,不僅直接衝擊2022年台灣地方選舉;更甚者民進黨在2024年台灣大選將不再具有絕對執政優勢。

  二、疫情肆虐下衝擊2022年地方選舉

  根據TVBS 網絡問卷調查,超過45萬名網民主動回填,這份網絡民調結果顯示出民眾對民進黨施政表現高度不滿,高度讚成透過大陸代理商購買德國製輝瑞 BNT 疫苗。相關調查數據分別是81%受訪者讚成透過大陸代理商購買德國製輝瑞 BNT 疫苗,16%不讚成。八成不滿意蔡英文施政表現,滿意度 18%;74%受訪者不滿意疫情指揮官陳時中處理新冠肺炎疫情表現,25%滿意;91%受訪者願意接種輝瑞 BNT 疫苗,若透過大陸代理商購買,施打意願仍然有 80%。這顯示台灣民意具有高度務實性,疫苗購買攸關民眾生命及健康權並無涉及“意識形態”及“反中路線”建構,執政的民進黨自我設限反不利於其施政及政權永續性。

  從2017年至2021年民進黨當局已五度叩關,表明希望參與世界衛生組織年會,然因兩岸當局已無“九二共識”政治基礎,台灣依然無法參與。大陸當局批判民進黨當局積極參與世界衛生組織大會,是一種“以疫謀獨”、“倚美謀獨”行為;民進黨當局則批判大陸當局罔顧台灣民眾健康權益,設置政治前提矮化台灣國格。隨著疫情發燒肆虐,大陸當局表明願意提供台灣疫苗,協助抗疫;但民進黨當局則認為這是“假好心”、“政治統戰分化”;並直指因大陸當局幹擾疫苗購買,致台灣無法立即順利取得。顯然“大陸因素”成為其執政“甩鍋”、轉移矛盾及執政困境之藉口拖辭,然而其效果十分有限。

  民進黨“甩鍋”大陸因素幹擾疫苗購買,其實未必有利於其麵對即將而來的地方選舉。民進黨當局將無法參與世界衛生組織年會、快速購置符合國際認證合格疫苗,歸因於大陸當局之壓製及幹擾,試圖轉移台灣社會矛盾及衝突;同時,運用“反中意識”及“反中路線”,挽救其施政滿意度陡峭式下跌。無庸置疑,這種“反中論述”、“反中路線”成為保衛其政權坍塌之策略;然而,在2018年地方選舉時便操作“大陸因素”介選,但卻以失敗告終,最終藍營取得十四個縣市地方執政、白色力量柯文哲贏取台北市長寶座,形成“地方包圍中央”態勢,邊緣化、孤立化民進黨執政“中央層級政府”。

  正因民進黨在2018年地方選舉失利,從2019年初開始建構“抗中保台”路線,聲稱反對“兩製台灣方案”,標簽化“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製”,將兩岸協商政治基礎涉及兩岸關係性質,等同於兩岸統一製度建設及安排;複運用香港反條例修正運動風波,及操作台灣民眾“亡國感”、“危機意識”,藉此拉起即將頹危崩盤選情,最終在2020年高票連任台灣領導人。民進黨操作“反中路線”,一舉在台灣領導人及立法委員選舉獲勝,顯示“反中論述”在台灣高層選舉較能發揮效果,而在較為低層地方選舉其效果有限。一般言之,地方選舉主要涉及公共政策議題包括民生、社福、交通、都市計畫及地方基礎建設,高層次的主權、統獨議題並非地方選戰主軸。

  伍、結論

  根據《遠見》雜誌在520蔡英文就職一周年前進行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盡管台灣社會“挺中”和“反中”的陣營愈發壁壘分明,但台灣民眾在兩岸關係上主流立場還是主張兩岸應和平對話。高達68.6%民眾認為兩岸應“增加互動”,與2020年11月民調相比,增加4.4%;20.8%認為兩岸應“減少交流”,與2020年11月相比則減少0.3%,政黨中立者有69.3%認為台灣和大陸“應該增加互動”,與整體的68.6%比例相當。總體而論,台灣民眾認為兩岸應加強對話及增加互動交流,對抗並非是主流思維。

  蔡英文連任後一再呼籲兩岸當局進行“有意義對話”,新任陸委會主委邱太三提出“建設性模糊”,試圖取代“創造性模糊”之“九二共識”。既然表達願意進行兩岸有意義對話,理應避免不必要、非理性之情緒話語,類似“假好心”、大陸幹擾、統戰分化之話語回應,除轉移台灣社會內部矛盾質疑外,對緩和兩岸關係卻沒有任何助益,反使兩岸敵對隨疫情升溫而加劇。兩岸當局本可應用“防疫政治學”重啟溝通、對話及協商之門,然民進黨當局指控大陸當局介入幹擾台灣購買疫苗,試圖轉移台灣社會矛盾及拉高其民意支持度,此做法並未具有拉升台灣民意支持作用,反引起公眾高度反彈。隨疫情飆升,逐漸加劇的治理困境、政黨間衝突及“綠中央”與“藍白地方”不良互動,皆會抵銷疫情防控治理績效。

  從台灣民意調查來看,民意並不反對泛藍執政縣市購買或接受大陸捐贈國產疫苗、不反對透過上海複星代理購買德國疫苗;民意也呈現蔡英文施政滿意度陡降,泛藍及白色力量執政地方疫情治理績效滿意度升高,而民進黨執政地方相對較低。無論是代理疫苗購買,或滯留武漢台灣民眾接機、陸生返台時間延遲、陸配子女接送回台,皆顯示兩岸當局在無“九二共識”政治基礎下,雙方難以順遂互動。

  換言之,在“兩岸互動不良”、“台灣中央地方關係不佳”前提下,兩者因素彼此交纏,“外因連結內因”激化台灣社會衝突、對立及治理危機。這可能衝擊2022年台灣地方選舉,再度陷入“綠中央”被“藍白地方”包圍,形成一種“二元對立”的“綠中央/藍白地方”治理格局,甚至衝擊2024年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民進黨當局若能藉由“防疫政治學”與大陸展開對話,不僅可以緩和兩岸關係惡性循環,也能理順台灣內部“綠中央”與“藍白地方”不良互動關係,從而利於2022年台灣地方大選選情。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1年7月號,總第283期)

加跟帖:

  • 標題:
  • 內容(可選項): [所見即所得|預覽模式] [HTML源代碼] [如何上傳圖片] [怎樣發視頻] [如何貼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