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醫學雜誌 主編 80-90年代】

來源: 偃月劃戟 2020-11-30 03:44:5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486 bytes)
,,,,,,,,,,,,,,,
 
三、    繁榮發展時期
1978年12月18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特別是全國科學大會和全國醫藥衛生科技大會的召開,迎來了科學技術和學術繁榮的春天。
 
1978年,在太原召開了第19屆《中華醫學雜誌》編輯委員會會議,時任中華醫學會副會長和衛生部副部長的黃樹則當選總編輯,郭子恒、鄧家棟、黃大有、佘銘鵬、翁永慶任副總編輯;組成了由我國各學科著名醫學專家參加的編輯委員會,增補和擴大了審稿專家隊伍,進一步明確了“宣傳黨和國家的衛生工作方針和政策,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辦刊方針。以服務廣大會員和醫藥衛生科技人員,促進國內外醫學學術交流和醫學科學發展,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為宗旨。以全麵反映我國醫藥衛生科研成果,快速傳遞世界前沿信息,積極推廣現代先進的醫學技術,及時交流防病治病經驗,大力普及醫學科技新知識為己任。健全了編輯和審稿的運行機製,嚴把學術質量關,及時報道了大量具有國內和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究成果,學術質量不斷提高。
 
1980年6月,在北京召開了第20屆《中華醫學雜誌》編輯委員會會議,李誌綏博士當選總編輯;鄧家棟、徐蔭祥、黃克維、雷海鵬、黃大有、佘銘鵬、陳灝珠、翁永慶任副總編輯;會議通過了《關於改進中華醫學雜誌的幾點建議》,進一步加強了一些重點學科的學術導向和專題研究報道,先後發表了編輯部述評《加強遺傳學的研究》;朱憲彝教授的述評《深入開展地方性甲狀腺腫和地方性克汀病的研究工作》;陳灝珠教授的述評《人工心髒30年》;陶恒樂教授的述評《加強老年醫學的研究》;朱盛修、張伯勳教授的述評《把我國顯微外科的研究提高到一個新水平》;謝桐、吳階平教授的述評《為迅速發展我國腎髒替代工作而努力》;吳旻教授的述評《基因治療縱橫談》等,進行多學科學術引導。1981年,本刊根據所發表科研論文有些存在科研設計不嚴謹的問題,為提高醫藥衛生科技人員的科研設計水平,全麵提高醫學科研質量和學術質量,本刊編輯部組織全國36名著名專家召開了醫學科研設計座談會,在全國醫藥衛生學術界率先倡議重視醫學科研設計的問題,其會議紀要在雜誌發表後,在學術界引起了強烈反響,受到醫學界高度評價,有專家學者在報刊撰文,將其稱之為“81紀要”,“《中華醫學雜誌》舉起了重視科研質量的大旗“,是“中國醫學史上的一件大事”等高度評價。
 
1985年12月,在昆明召開了第21屆《中華醫學雜誌》編委會會議,中華醫學會副會長李誌綏教授繼續任總編輯,雷海鵬、陳灝珠、費立民、翁永慶任副總編輯。
 
1990年5月,在黃山召開了第22屆《中華醫學雜誌》編委會會議,會議推選醫學病毒學家、時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的顧方舟教授任總編輯;雷海鵬、王愛霞、黃莚庭、陳灝珠、廖有謀任副總編輯。為使《中華醫學雜誌》更具有綜合性醫學期刊的特點,全麵反映我國醫學科學各學科的發展,從1992年開始,每年第12期為“中國醫學科學進展專刊”,請我國醫學各學科或專業的學術帶頭人撰寫每年我國各學科和專業的重要進展,這舉措得到醫學界的讚揚。
 
 

加跟帖:

  • 標題:
  • 內容(可選項): [所見即所得|預覽模式] [HTML源代碼] [如何上傳圖片] [怎樣發視頻] [如何貼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