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 提到的 中國 二字】

來源: 弓尒 2020-01-06 19:21:4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1051 bytes)

 

 

“何尊”,是西周初年的器物,陝西寶雞出土,現保存於寶雞的中國青銅器博物館,

何尊銘文,紅框內為“宅茲中國”四字。

 

《孟子·滕文公上》雲:“陳良產地,悅周公仲尼之道,北學於中國”,又“獸蹄鳥跡之道,交於中國”;《莊子·田子方》:“中國之君子,明乎禮義而陋幹知人心”…

《戰國策·卷十九·趙策二》描述“中國”為:「中國者,聰明叡知之所居也,萬物財用之所聚也,賢聖之所教也,仁義之所施也,詩書禮樂之所用也,異敏技藝之試也,遠方之所觀赴也,蠻楚之所義行也。」

《禮記 王製》有雲:"中國夷戎,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中國、蠻、夷、戎、狄,皆有安。"

《左傳 莊公三十一年》有"凡諸侯有四夷之功,則獻於王,王以警於夷。中國則否"的說法

《公羊傳 禧公四年》稱:"南夷與北狄交,中國不絕若線桓公救中國而攘夷狄,卒荊,以此為王者之事也。"

南北朝時期,鮮卑人建立的北魏自稱中國,將南朝叫作島夷;

韓愈認為中國諸侯「用夷禮則夷之」,而用了夷禮的中國諸侯再返用中國禮儀「則中國之」。

五代吳越錢鏐臨終時要子孫“善事中國”,此“中國”是指沙陀族在漢地北部建立的後唐

南宋時,女真族控製中原地區,《宋史·儒林六》陳亮在上孝宗書中說,不能“置中國於度外”要經營荊襄“爭衡於中國”(其中的“中國”是指中原地區,而非指佔據中原的金國)。

-----

古時“中國”含義不一:或指天子所在的京師為“中國”。《詩·大雅·民勞》:“惠此中國,以綏四方。”毛傳:“中國,京師也。”《史記·五帝本紀》:“夫而後之中國,踐天子位焉。”《集解》:“劉熙曰;‘帝王所都為中,故曰中國’。”或指華夏族、漢族地區為中國(以其在四夷之中)。《詩·小雅·六月序》:“《小雅》盡廢,則四夷交侵,中國微矣。”又《禮記·中庸》:“是以聲名洋溢乎中國,施及蠻貊。”而華夏族多建都於黃河南、北,因稱其地為“中國”,與“中土”、“中原”、“中州”、“中夏”、“中華”含義相同,初時本指今河南省北部、山西省南部和陝西省南部及附近地區,後來中原王朝的活動範圍擴大,黃河中下遊一帶,也被稱為“中國”。或指統轄中原之國,《晉書·宣帝紀》:“盂達於是連吳固蜀,潛圖中國。”,也把所統轄的地區,包括不屬於黃河流域的地方,也全部稱為“中國”。《史記·天官書》:“其後秦遂以兵滅六國,並中國。”在統一的情況下,中央王朝常自稱為“中國”;而分裂時期,“中國”也能指稱黃河中下遊地區(即中原)或延續正統的王朝[1]:22。《晉書·載記第十四》苻堅對其弟苻融言“劉禪可非漢之遺祚;然終為中國之所並”。此處「中國」指三國時期於華北地區的魏國,原因是魏繼承漢的正統。
此外,古時「中國」一詞也具有單獨代指漢民族的用法[2][3][4][5][6]

秦漢以後,“中國”一名主要作為統一的中央王朝統治領域的泛稱或正統王朝通稱,基本上涵蓋了地理民族文化意義 。[7][8][9]宋朝時有日本人稱為中國,如宋太宗召見僧人奝然,日本僧書寫以中國稱之[10]。元朝忽必烈在予日本的通牒上以中國自居,在大都接見日本平民塔二郎、彌二郎亦以中國自稱:“爾國朝覲中國、其來尚矣、今朕欲爾國之來朝、非以逼汝也、但欲垂名於後耳”[11][12][13]

明朝在對外官方文件上也有以中國自稱,如明太祖賜日本國書與,萬曆皇帝給豐臣秀吉的詔書中 ,在對外官方文件上皆是使用「中國」[來源請求]。明朝鄭和下西洋的過程中,先後有隨行人員寫了出國見聞錄,如馬歡與瀛涯勝覽描述中,對外多次以中國自稱。做為國體意義上以「中國」實行現代主權國家的權利,則是直至1689年9月7日《中俄尼布楚條約》簽訂後首次正式出現於具有現代國際法水準的正式條約上[14]。1909年,清朝明確地在中國第一部成文國籍法《大清國籍條例》中以法律形式自稱為「中國」[15]

從晚清開始,中國和外國的傳統朝貢關係,開始由條約關係逐漸取代。條約是主權國家之間的約定,如何在條約中稱呼自己則體現了對自己身份的認同,從晚清開始,中國與外國的傳統朝貢關係開始由條約關係逐漸取代,在通常情況下,清朝以「中國」和「中華」代表國家,以「大清」代表政府[16][需要額外的來源]

----------

《赤壁之戰》是北宋司馬光所寫作品。本文詳細記載了赤壁之戰的全過程,其中尤以戰前準備為主。文章多用人物對話表現戰略決策的過程,揭示當時各方麵臨的形勢,也從中表現了每個人物戰略眼光的高低。

------

曹操自江陵將順江東下67諸葛亮謂劉備曰:“事急矣,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68。”遂與魯肅俱詣孫權69。亮見權於柴桑70,說權曰71:“海內大亂72,將軍起兵江東,劉豫州收眾漢南73,與曹操共爭天下。今操芟夷大難74,略已平矣75,遂破荊州76,威震四海。英雄無用武之地77,故豫州遁逃至此78,願將軍量力而處之79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80,不如早與之絕81;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82,北麵而事之83今將軍外托服從之名而內懷猶豫之計84,事急而不斷85,禍至無日矣86!”權曰:“苟如君言87劉豫州何不遂事之乎88?”亮曰:“田橫89,齊之壯士耳90,猶守義不辱91;況劉豫州王室之胄92,英才蓋世93,眾士慕仰,若水之歸海。若事之不濟94,此乃天也95,安能複為之下乎96!”權勃然曰97:“吾不能舉全吳之地98,十萬之眾99,受製於人100,吾計決矣!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101,然豫州新敗之後102,安能抗此難乎103?”亮曰:“豫州軍雖敗於長阪104,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105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106。曹操之眾遠來疲敝107,聞追豫州,輕騎一百一夜行三百餘裏108,此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109,故兵法忌之110,曰‘必蹶上將軍’111。且北方之人112,不習水戰113;又114,荊州之民附操者115,逼兵勢耳116,非心服也。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兵數萬117,與豫州協規同力118,破操軍必矣。操軍破,必北還119;如此則荊、吳之勢強120,鼎足之形成矣121。成敗之機122,在於今日!”權大悅,與其群下謀之123

所有跟帖: 

”中“就是有旗幟的地方,也就是過去掛圖騰旗的地方。何尊上的”中“就是這個象形字。 -LingYuan- 給 LingYuan 發送悄悄話 LingYuan 的博客首頁 (133 bytes) () 01/07/2020 postreply 20:27:4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