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才子佳人 龔澎 喬冠華】

來源: 弓尒 2019-07-29 13:26:0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83440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弓尒 ] 在 2019-07-29 14:26:59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Image result for 龔澎

 

Related image

Related image

Related image  林彪元帥 會見 蘇軍將軍

 

 

Image result for 龔澎 斯諾 毛主席 龔澎 重慶

 

Image result for 龔澎 龔澎 朱德 等

 

Related image 周恩來 龔澎 等

 

Image result for 龔澎

Related image

Related image

 

龔澎(1914年10月-1970年9月20日)女,原名龔維航安徽合肥人,祖籍江西臨川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家。

父親龔鎮洲辛亥革命元老,二次革命失敗後攜家人逃往日本。因此龔澎於1914年生於日本橫濱。1933年考入燕京大學曆史係。1935年,參加一二·九運動

參加中共

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自燕京大學曆史係畢業。同年盧溝橋事變爆發,龔澎赴上海,1937年11月至1938年3月任上海聖瑪利亞女校教員。

1938年4月至1938年10月,成為延安馬列學院第一期學員。1938年“七一”前夕舉辦的一次有外國朋友參加的紀念集會上,龔澎被毛澤東親點擔任翻譯,這是她首次為毛澤東擔任翻譯。”1938年10月,龔澎被分配到太行山新華日報》華北版,在赴任的途中結識了第十八集團軍副總司令彭德懷。1938年10月至1940年10月,擔任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部秘書。1938年,在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部擔任秘書期間,與自德國留學歸來並且也在秘書處任職的劉文華相愛並結婚。

隨後龔澎被調到八路軍重慶辦事處工作。1940年12月至1946年10月,龔澎先後在八路軍重慶辦事處、八路軍上海辦事處外事組工作。在重慶期間,龔澎曆任重慶《新華日報》記者、中共駐重慶代表團秘書。其間,1942年6月,劉文華在從晉中返回八路軍總部的途中病逝。1943年深秋,龔澎和喬冠華重慶結婚,毛澤東稱讚他們是“天生麗質雙飛燕,千裏姻緣革命牽”。1944年7月,生下長子喬宗淮(後來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副部長)。在重慶時,龔澎在周恩來的領導下,成為中國共產黨第一位新聞發言人。在同各國通訊社的交往之中,龔澎以英語流利、思維縝密、反應機智、外貌美麗,而給各國記者留下很深印象。重慶談判期間,龔澎陪同毛澤東會見了美國友人傑拉爾德·坦納鮑姆等人。此外,龔澎還同重慶各界尤其是知識界交往很多,她是建築學家梁思成認識的第一位中國共產黨黨員。

1946年10月至1949年8月 ,龔澎擔任香港《中國文摘》主編、社長。同時她還任中共香港工委外事組副組長、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中共方麵新聞組組長。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龔澎是傳播《紅星照耀中國》的第一人,並創辦了中共首份外文期刊《新華周刊》。韓素音曾在重慶和香港多次遇到龔澎。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12月26日,龔澎被任命為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情報司(1955年7月2日經周恩來批準改稱新聞司)司長,一直任至1958年3月。1954年,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團一員參加日內瓦會議,期間,龔澎與黃華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新聞發言人舉辦了數場記者招待會。1958年4月至1959年1月 ,龔澎在北京周口店工作。1959年1月至1963年11月,複任外交部新聞司司長。1964年至1970年,任外交部部長助理兼新聞司司長。

龔澎在新聞司創立之初,便倡辦了《臨時通報》、《快報》等內部刊物,《臨時通報》等刊物於1957年後統一更名為《新情況》,該刊名由丈夫喬冠華構思。任內,龔澎組織了外國記者1955年對西藏的考察及采訪,促成拍攝了後來獲得第二屆百花獎最佳長紀錄片獎的《中印邊界問題真相》。龔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發言的奠基人”。1964年9月,龔澎組織了後來陳毅副總理與300餘位中外記者的見麵會。

1970年9月20日,龔澎因腦溢血北京逝世,享年56歲。

 

龔澎的父親龔鎮洲,早年追隨孫中山革命,是辛亥革命時期安徽省的革命者;在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時,和蔣介石是同班同學。1942年,龔鎮洲逝世,周恩來董必武曾發唁電,蔣介石撰挽聯“解環鉤黨留元氣,樹幟張軍振義聲”,李濟深主持了追悼會並題寫了墓碑碑文。母親徐文,是黃興夫人徐宗漢的堂妹。

龔澎是“龔氏三姐妹”中的次女。

  • 大姐:龔普生,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國際條法司司長,首任駐愛爾蘭大使[3][5]
  • 三妹:徐畹球
  • 第一任丈夫:劉文華(1913年-1942年6月30日)生於北京,就讀於北京匯文中學、天津北洋工學院,1932年赴德國留學皇家柏林工業高等學院水利工程專業,1936年在德國加入了共產黨。1938年1月隨楊虎城回國,經八路軍西安辦事處介紹赴晉東南八路軍總部任朱德的秘書,後任彭德懷秘書。1941年到晉中任太行第二軍分區情報站長。行軍過日軍封鎖線時,因患盲腸炎無醫無藥,闌尾穿孔引起腹膜炎病逝。
  • 第二任丈夫:喬冠華

wiki

-----------------

周恩來終於知道了龔澎的處境。在一次外交部的集會上,周恩來親切地讓龔澎坐到前排來,似問非問地對龔澎說:“你怎麽可能是三反分子呢?”顯然,這是說給“造反派”聽的。一天龔澎病了,醫生開了兩天病假,但蠻不講理的“造反派”卻將假條撕毀。周恩來獲悉此事,立即通知外交部有關部門,讓龔澎休息4天。

    龔澎終被“解放”了。但是,由於過度的緊張和憂鬱,她的健康狀況開始惡化。1970年5月,龔澎在獲悉韓素音將來中國的消息後非常高興。就在她去衛生間的時候,突然跌倒在地,不能動彈。喬冠華趕緊將她送到醫院,主治醫生卻不在。大約過了十來個小時龔澎才獲得診治。後來確診,龔澎患的是腦動脈血管破裂症,不僅如此,龔澎的腦溢血是大麵積的,顱內的另一根血管也已破裂,失去了思維能力。她的腦子的上半部完全被破壞了!

    從5月以後,龔澎一直處於完全昏迷之中。像所有失去思維能力的人一樣,她也是靠機器維持呼吸,維持生命。人雖然還活著,但龔澎那充滿智慧的頭腦已經一片空白。喬冠華含著眼淚和韓素音講述所發生的一切。醫院裏的情景使她黯然神傷:龔澎蠟黃的臉露在被子外麵,身上插著很多管子……一切都已無法挽救。

    周恩來對龔澎的病情極為關注。他在會見傷了胳膊的韓素音及其丈夫陸文星時,甚至溫和地指責韓素音:“病得厲害的是龔澎,不是你!”周恩來毫不掩飾自己內心的痛苦。他說:“我們必須保持冷靜,要盡最大的力量為龔澎治療。”其實他自己也知道,縱有回天之力,不省人事的龔澎也無法蘇醒了。

    根據周恩來的指示,組織了最好的醫療小組,實行24小時值班。但是在動不動手術的問題上,醫療專家們分歧很大。事情又反映到周恩來那兒。盡管第二天將啟程訪問朝鮮,周恩來還是匆匆趕到醫院。周恩來的到來使醫護人員驚喜交加。周恩自己數十年的優秀部屬。外交部建部20年來,周恩來最為欣賞的女外交官就是龔澎以及前些年去世的楊剛。被采訪的十餘位資深女外交官員告訴筆者,周恩來言必稱龔澎,他說龔澎是外交部女性的一麵旗幟。如今,這位女中豪傑就這樣靜靜地躺著,潔白的床單覆蓋在她那為革命、為人民奔波30餘年的充滿活力與青春的活生生的血肉軀體上。清瘦蒼白的臉上毫無血色,緊緊闔起的大眼睛失去往日的光澤和美麗,灰蒙蒙的頭發向枕上四周散落飄零……神色凝重的周恩來良久默然無語,他真想哭。接著周恩來俯下身來小心翼翼地在龔澎那隻枯瘦而全無知覺的手上把脈,“太虛了!”他老人家微微搖頭,像是喃喃自語地長歎一聲。

    周恩來認真了解有關情況,廣泛征求各方意見,最後果斷決定立即施行腦顱手術。明晃晃的手術刀在龔澎美麗的臉龐上來來回回毫不憐惜地橫行,即使滿臉繃帶也遮不住那無情的鋼刀留下的痕跡。昔日光彩照人的龔澎已永遠不複存在。當周恩來再度來醫院探望時,無限痛苦地說:“我不願看到龔澎這個樣子。看了我就難過……”那一次周恩來流出了眼淚:“以後我再也不來醫院看她了……”泱泱大國的總理用最淺顯的語言說出了最沉痛的情感。

    但是,周恩來依然想留住龔澎微弱的生命。那時,民進中央主席、前教育部長馬敘倫作為植物人已經活了12年,他躺在床上像正常人一樣。周恩來受到啟發,特意讓自己的保健護士鄭淑雲和北京醫院業務組的馬普遠到馬敘倫家了解,為什麽馬老先生能活那麽久?護理工作是如何搞的?有什麽特殊的護理技術?以供護理龔澎時作參考。

    周恩來的決策和種種努力使龔澎的生命延續了幾個月。然而1970年9月20日,龔澎終於走到了她生命旅程的盡頭,像一隻燃盡了的蠟燭,化作了縷縷青煙。23日的《人民日報》在第二版右下角刊登了龔澎的訃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外交部部長助理龔澎同誌,於1970年9月20日因病逝世。龔澎同誌1936年參加中國共產黨,終年56歲。”

    “龔澎同誌患病期間,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同誌曾前往醫院看望她。”

    在“文革”的瘋狂年月裏,雖然這則消息隻有豆腐幹那麽大,但實在是非常難得、彌足珍貴了。

    龔澎的骨灰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正一室,左側就是一年前去世的前衛生部副部長伍雲南(國家體委主任伍紹祖的父親)的骨灰盒,不是部長級高幹而能享有如此哀榮的,龔澎為第一人(第二人是她右側的鐵人王進喜)。整個骨灰堂裏隻有兩位女性,另一位是前衛生部長、馮玉祥夫人李德全女士。

    周恩來沒有參加龔澎的追悼會,但是他不止一次地在各種場合對來訪的龔澎生前結識的外國朋友沉痛地說:“龔澎死了!”“龔澎死了!”

    喬冠華在八寶山公墓禮堂嚎啕大哭,一如他以往的大笑——毫無顧忌。聞者無不為之動容,欷噓不已,乃至同灑傷心之淚。

----------------

 1970年9月23日,《人民日報》第四版右下角刊登了一則消息。這是新聞發言人龔澎一生中最後一則消息。消息說“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外交部部長助理龔澎同誌,於一九七○年九月二十日因病逝世。龔澎同誌一九三六年參加中國共產黨,終年五十六歲。”

  然而,在喬鬆都的心裏,這則簡短的訃告遠遠無法概括母親富於理想主義的一生。她更願意用美國記者塞瓦賴德的評價來總結母親的一生:“這位強者是這樣一個人,她甘願冒險犯難,下定決心,把自己的一生獻給高貴的事業,獻給她永遠也看不到的未來--凱歌高唱的明天。”

 

---------------

 

喬冠華(1913年3月28日-1983年9月22日),江蘇鹽城建湖縣慶豐鎮東喬村人。曾用筆名喬木於懷中國政治家、外交家,清華大學哲學係畢業,德國圖賓根大學哲學博士。1939年經廖承誌等人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第十屆中央委員。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部長、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顧問等職務。

喬冠華出生在江蘇鹽城的一個地主家庭,父親是當地一位比較開明的工商業者。喬冠華幼年時就顯示出天資聰穎,有“過目成誦”之譽[1]。早年,他曾先後在鹽城第二高等小學、宋村亭湖中學、鹽城淮關中學上學。由於學習成績優異,他多次跳級插班,16歲時就考入清華大學哲學係。

在大學學習期間,喬冠華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並積極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些活動。1933年喬冠華從清華畢業後,即赴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繼續攻讀哲學。由於,參加了一些日本共產黨所舉行的政治活動,他受到日本執政當局的驅逐。後輾轉到德國,並於1936年獲德國圖賓根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時年23歲。

 

外交生涯的開端

抗日戰爭爆發後,喬冠華回到中國參與抗戰,並主要從事新聞工作。期間,他曾在香港以“喬木”筆名為《時事晚報》、《世界知識》等刊物撰寫國際述評,獲得一定影響。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1年,他曾出任香港《華商報》和《大眾生活》編委的職務。1942年秋,喬冠華奉命到達重慶,負責主編黨刊《群眾周刊》;同時在周恩來的直接領導下,在《新華日報》主持《國際專欄》,並開始參加一些有關的外事工作[2]。由此,喬冠華逐漸成為周恩來在外交事務上的得力助手之一。

抗戰勝利後,喬冠華隨周恩來上海,參加中共代表團工作,並創辦英文版《新華周刊》。1946年底,他再次回到香港,並出任新華社香港分社的社長。

建國後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喬冠華曆任外交部國際新聞局局長、政策委員會副主任,中央人民政府辦公廳副主任,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副會長,外交部亞洲司司長、部長助理等職務。1964年3月,任外交部副部長。1970年9月20日,夫人龔澎去世。1973年11月,與章含之結婚。1974年11月,喬冠華被任命為繼周恩來陳毅姬鵬飛之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四任外交部長。

重要外交活動和工作

  1. 1950年10月,陪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特派代表伍修權出席聯合國安理會,控訴美國台灣的武裝侵略。
  2. 1951年7月,擔任中國代表團團長李克農的主要顧問,參加板門店朝鮮停戰談判。
  3. 1954年4月,隨同周恩來總理出自在瑞士舉行的日內瓦會議
  4. 1961年10月至1962年8月,陪同國務院副總理、外交部長陳毅出席第二次日內瓦會議。
  5. 1969年3月,中國和蘇聯發生珍寶島武裝衝突事件,喬冠華被任命為中蘇談判中國代表團團長。
  6. 1971年11月,「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恢複」後,第一次率中國代表團出席第26屆聯合國大會並在大會上發表講話,全麵闡述了中國的外交政策。自此至1976年,均以中國代表團團長身份出席曆屆聯合國大會。

 

1971年至1976年,喬冠華連續6次出任中國代表團團長,出席了第26、27、28、29、30、31屆“聯大”,均以中國代表團團長身份出席曆屆聯合國大會。

Image result for 喬冠華 黃華  聯大

喬冠華 黃華  聯合國 經典 一笑 (二位 都是有高學曆的高材生)

Related image 

出席聯大的中國代表團部分成員(1971年11月)。
前排左起:團長喬冠華、副團長黃華、代表符浩;後排左起:翻譯唐聞生、代表熊向暉、陳楚

Image result for 喬冠華 黃華 陳楚

喬冠華最重要的貢獻 是 與 基辛格的談判

“基喬會談”
1972年2月21日,中國外交又迎來了尼克鬆訪華這一重大事件。尼克鬆訪華進程中的會談分三個層次進行。喬冠華與基辛格起草聯合公報的會談,是最為艱巨的會談。毛澤東主席自始至終密切掌握著談判的整個進程。
1972年2月22日,基喬會談的第一天,他兩人逐句審查公報草案,首先肯定已經達成協議的部分;然後雙方各自闡述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
1972年2月24日,雙方開始了關於台灣問題的實質性談判。
1972年11月24日下午,喬冠華向周恩來匯報,基辛格向尼克鬆匯報後,雙方都做了讓步,提出了新方案,基喬會談已取得突破,這時周恩來進來參加最後定稿的談判。到第五天淩晨兩點,公報文本基本落實。後來,周將文本報請毛澤東和政治局批準,這就是引起強烈反響意義深遠的上海中美聯合公報。
1973年5月,陪同鄧小平訪問法國。1976年10月,以外交部長身份再次訪法。

 

  1. 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鬆訪華時,負責與基辛格談判,草擬《中美聯合公報》。
  2.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期間,喬冠華參加了中日談判和兩國聯合聲明的起草工作。
  3. 1974年11月,出任外交部部長。
  4. 1976年12月,離職接受隔離審查。
  5. 1982年後,擔任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顧問。

文革中

文化大革命初期,喬冠華受到衝擊,與陳毅姬鵬飛黃華等人一起,被列為外交部的“打倒”對象。1973年,經毛澤東點名,喬冠華恢複了工作。複出後的喬冠華和“四人幫”走得很近,並且在此後的一係列講話中,對周恩來的外交路線予以批判。

喬冠華心裏一直十分內疚自責,利用一次見外賓的機會,對1973年底發生的對周恩來不公正的批評,當麵向周恩來表示當時自己的發言是錯誤的,對不起總理,請他原諒。周恩來非常寬容地說:“那怎麽能怪你呢?那是總的形勢,大家都講了嘛,你在我身邊工作幾十年,又管美國這一攤,怎麽能不講呢?再說了,我也有失誤,也不能說不能批評我,而且這不是你們能左右的事情。”雖然如此,但是仍然有傳聞說,周恩來妻子鄧穎超晚年時都一直不能原諒喬冠華的行為。

1976年12月,“四人幫”倒台後不久,喬冠華就被宣布隔離審查。

1982年12月,在王震的過問下,喬冠華重獲人身自由,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掛任「顧問」職銜。

1983年9月22日上午10時40分,喬冠華因為癌症,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70歲。

1985年4月5日,喬冠華的骨灰被安葬於蘇州太湖半島東山藤灣湖沙村華僑公墓。

 

--------

北京 史家胡同51號 四合院,喬冠華 晚年的居所

喬冠華 與 章含之

1976年“四人幫”倒台後,喬冠華 被華國鋒等隔離審查,華國鋒下台後,在王震的過問下,1982年12月22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委托習仲勳陳丕顯,在中南海約見喬冠華,後來喬冠華被安排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擔任顧問。

---------

家庭

1934年,喬冠華在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學習時,與日本女子Akihito相戀,卻因為日本執政當局對喬冠華的驅逐而分離,Akihito而後育有一子,孫女喬楚兒。1943年,喬冠華與女外交家龔澎結婚,兩人育有一子喬宗淮,曾任外交部副部長,一女喬鬆都

1970年9月20日,龔澎病逝。後來在毛澤東的介紹下,於1973年11月與“北洋遺老”章士釗的養女章含之結婚。

 

 

所有跟帖: 

【罷免喬冠華 李先念講話】 -弓尒- 給 弓尒 發送悄悄話 弓尒 的博客首頁 (2817 bytes) () 07/29/2019 postreply 14:48:12

加跟帖:

  • 標題:
  • 內容(可選項): [所見即所得|預覽模式] [HTML源代碼] [如何上傳圖片] [怎樣發視頻] [如何貼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