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之交:曆史上的中國好交情

來源: 塵境心影錄 2019-01-08 00:14:4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3270 bytes)

編撰:史遇春

春秋時,楚國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但他還是對自己的技藝不滿意,他總覺得,自己還無法用手中的琴出神入化地表現出對各種事物的感受。

俞伯牙的老師知道後,帶著他,乘船來到東海的蓬萊島。老師讓俞伯牙欣賞自然界的大好風光、優美景色,讓俞伯牙傾聽大海潮起潮落的聲音、洶湧波濤的動靜。俞伯牙觀見碧浪滔天、海潮湧動、浪花飛濺;海邊飛鳥翻飛,鳴聲入耳;耳邊仿佛響起了大自然和諧動聽的音樂。俞伯牙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但是無人能聽懂他的音樂,他感到十分的孤獨和寂寞,心中難眠無奈苦惱。

一天夜間,俞伯牙乘船遊覽,麵對著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心情大暢,馬上取來鳴琴,彈奏起來。這琴聲悠揚,播散四野。忽然,俞伯牙感覺有人在聽他彈奏。俞伯牙停了手,往私下看了看,發現一位樵夫站在岸邊。俞伯牙禮請樵夫上船穩坐,自己繼續彈奏未竟的曲子。

俞伯牙彈起讚美高山的曲調,正情動處,樵夫道:

“此處雄偉而莊重,好像聳入雲端的高山一樣!”

俞伯牙微微點頭,繼續彈奏,當他的曲子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

“寬廣浩蕩,好像滾滾流水在眼前,身處無邊海邊一般!”

俞伯牙聽言,激動地說:

“先生真是我的知音啊!”

這位樵夫就是鍾子期。

後來鍾子期早亡,俞伯牙得悉後,他就在鍾子期的墳前輕撫平生最後一支曲子,然後盡斷琴弦,摔琴而去,終生不再鼓琴。

俞伯牙、鍾子期的故事千古流傳。高山流水的美妙樂曲至今還縈繞在人們的心底耳邊。那種知音難覓,知己難尋的故事卻世世代代為人們所豔羨.

世上像俞伯牙與鍾子期一般的知音朋友實在是太少了。

唐代詩人孟浩然曾歎曰: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唐詩人賈島卻是:

“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丘。”.

南宋抗金名將嶽飛在無眠之夜也曾道:

“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附原文出處:

《列子·湯問》: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誌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誌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伯牙遊於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於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鍾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歎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誌,想像猶吾心也。吾於何逃聲哉?”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