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號明月景勝畫:登江西宜春明月山散記三

來源: 塵境心影錄 2018-07-04 00:39:5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5186 bytes)

作者:史遇春

(三)

拾階而登,左邊是鬱鬱蒼山,右邊是潺潺清流。心靈的蕩滌,最佳莫如此情此境。一切俗世的煩惱苦悶,便是使勁搜尋,也無法在胸中須覓得片隻。便是最無趣,最不解風情的人,一入此境,也會思如泉湧,才似串珠。

溯水而逆上,水在往下走,人奔高處行。那一種清澈,真非久居城市的人所能想象。

水流在石間穿梭,大石、小石偶有阻遮,便順勢成白花一朵,剔透晶瑩。

曹孟德遊褒,見石門之水,曾有“袞雪”之題。浪如白雪,確也形象。但是,僅觀水花,便知雪之白,可狀浪之清透;轉念細想,亦曉雪之靜固,難寫浪之靈動。

一物擬一物,是形象的思維方式,但一物擬一物,大多時候,直難寫出所擬者的本真。

山間的水細,更顯其輕柔之美。激石而蕩,遂作水花一朵。這花,是靈動的,是飄忽的,是活潑的,是快樂的……如是,亦成就了我的心境,與其結成一家,融作一團,嬉戲嘯歌,真得人生之樂趣、佳致。

水是山靈動的眼眸,山是水強健的軀體。山水一體,才得合一之美。

試想山無水,便少了許多轉盼之媚;假令水無山,便沒了穩健的依歸。

明月山的秀美,山占五分,水占五分。

明月山的水,並非毫無變化,板滯如一;而是千變萬化,神秘莫測。

有時候,這水是山童稚的純真,水汪汪一泓,滿是無邪,滿是善意。

有時候,這水是山善睞的明眸,顧盼神飛,望之流連。

有時候,這水是山雍容的風華,莊重而飽含熱情,穩當而不失風雅。

有時候,這水是山睿智的大度,清澈而有智慧,和藹而多蘊慈柔

“移步換景”被譽為高明,許多時候,“移步換景”隻是園林程式化的模範。雖然用意很美,但終須添物置景,難除其“斧鑿”的痕跡。

在山間行走,“移步換景”的說法都嫌其板滯。不用“移步”,隻要轉換角度,便有不同的景致凸顯眼前。

此刻還是雲纏霧繞,轉身或成山清天朗;俯視或是“青青翠竹”,仰望已成“鬱鬱鬆柏”;直視隻見層巒疊翠,斜觀又得一峰入雲。

天工造物的神奇大概就在於此。

老子有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我想,這其間,或許多少有些“天籟正音”的考慮。

隨性自然,既是天之常態,亦是人之本性。然而,因世間種種,人失本真。故而崇尚自然之說,自古及今不絕於耳。

途行間,忽有一句入心:

“萬丈情思付山河”

見如此江山,自然為其所動。山的美,在其博大,這是一種胸懷;水的美,在其柔婉,這是一種情致。

魏晉人說:“此子神情都不關山水。”雖有過枉之訾,但其間的道理卻讓人佩仰。

俗話說:英雄氣短,都隻為兒女情長。

我說:此英雄非真英雄也。

“氣短”的英雄,便稱得起英雄,也隻是小英雄,非大英雄也。

大英雄,真英雄,胸中是萬裏雄圖,大好山河,縱有兒女情長,也隻將其存於一隅,難與河山爭勝也。

山河之美,是大美,是亙古之美,是難移之美,故而,萬丈情思可一付也。

兒女情長,是小美,是短暫之美,是動搖之美,故而,是時移事易的。

如若胸中有山河,那些個兒女情長,便自會退居其次。

如若胸中有山河,那些個“兒女子”的癡態、傻態便顯得極為渺小。

若見山河之美,情思自可全付,當亦無暇留戀“兒女情長”。

(未完待續)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