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別人的評價當中,心累

來源: 北美愚醫 2018-03-03 11:17:1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290 bytes)

人類,應該是接受群體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即使是在北極或極其偏遠地區,也存在著一定的人間互動。既然有互動,就存在著諸如形象,印象,儀表,禮節,表達方式,做人方式等等被別人觀察到,或被別人揣測到,或被別人評論到的空間。於是,怎麽"做人",就成為一個永遠說不完的話題。大家共知的,不同的國家,地域,民族,語言,有著不同的做人準則。我們沒法控製別人怎麽看我們,可是又很在乎別人怎麽看我們,於是內心就產生了矛盾、糾結。

撇開那些公共道德的東西,比如吵鬧,不修邊幅,不講衛生,不守時間和約定,不遵守規則等等,這是我們應該做好的基本準則(不是做給別人看的)。我想分析的是那些從內心發出的不安全感:萬事都很在乎別人的評價。比如:請人來吃飯,食物很合乎口味,氣氛也很融洽,客主都很滿意。突然想起來某一家的歺具真是配套和漂亮,心裏就有點虛,對客人多說了一句:我們的東西不成體統,招待不得體?休息了一陣,感到要做一點事情,於是,把家裏清潔了一下。本來可以自我滿足,放鬆一下。又怕人家評價不足,又多加了一句:我累死了,所以東西都是我包下的。見到熟人,不經意的被忽略了一下,心裏就會想:我做了什麽對不起她/他的事了?

還有類似的在工作,考試,親友和同事之間的事情…

著名作家和心理學醫師畢淑敏寫到:不要總想表現得比實際情況要好。表麵上好象是追求完美自己,其實內心深處(潛意識裏)是很在意別人的評價。

愛你自己,也會愛上別人。反過來,當你看不起自己時 (潛意識對自己沒有安全感),你也看不起別人,也很在意別人看不看得起你。

這種心理疙瘩,有先天性的,也有後天的。後者也許生長在一個長期被否定的環境之中(來自父母,朋友,或者老師的不斷的負麵評價等等)。長大後逐漸變得很敏感,往往別人不在意的一言一行,就起疑心,對號入座。甚至把別人的粗心(來不及稱讚)當成了否定。可惜的是,這種負麵的心理,並沒有轉化成為正能量,反而被拖得精疲力竭。

自己要對得起自己,忠實的善待自己,請不要活在別人的評價當中,因為上帝永遠愛你。

Image result for psychological peace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加跟帖:

  • 標題:
  • 內容(可選項): [所見即所得|預覽模式] [HTML源代碼] [如何上傳圖片] [怎樣發視頻] [如何貼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