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文公 – 春秋二霸

來源: 謙謙美君子 2021-01-14 12:44:3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50981 bytes)

晉文公 春秋二霸

(春秋戰國篇學習筆記3)

 

春秋時期接著齊桓公稱霸的是晉文公,後世把他們二人並稱齊桓晉文。孔子在評價春秋時期的這兩位霸主時說:“齊桓公正而不詭,晉文公詭而不正”。在孔子看來,齊桓公為人正道而不搞權詐;晉文公則善於搞權詐且為人不正道。

晉文公與稱霸的齊桓公一樣都是一代諸侯盟主,是主張抵禦外族尊崇周王室的人。但是孔夫子認為兩人不同:齊桓公討伐楚國,但他的理由是楚國不尊王室,是屬於正道;而晉文公攻打楚國卻以討伐衛國為借口,是計謀,屬於權詐的行為。由此,我們知道孔子判斷二人的標準是自己的儒家思想為基礎的。孔子的儒家思想主張有“義”和“禮”,而這個“義”就是做事要合乎道義,這是作為評判人們的思想、行為的道德原則;而這個“禮”就是周禮,也就是“禮樂征伐自天子出”,他繼承了西周以來把禮作為治國之經緯的思想,認為禮是治國之本。所以他就說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

晉文公真的是很詭詐嗎?事實恰好相反,他文治武功卓著。協助平定周室子帶之亂,受到周天子賞賜。晉文公姬姓,名重耳,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公元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晉殺晉懷公而立。晉文公在位期間任用五大肱骨之臣:狐偃、先軫、趙衰、賈佗、魏犨等人實行通商寬農、明賢良、賞功勞等改革政策,作三軍六卿,使晉國國力大增。對外聯合秦國和齊國伐曹攻衛、救宋服鄭。公元前632年,在城濮之戰以少勝多,大敗楚軍。此後,晉文公請來周襄王,並召集齊、宋等國於踐土(今河南廣武)會盟, 開創了晉國長達百年的中原霸業。可惜隻在位九年,晉文公於公元前628年逝世。

說晉文公,就不能不說介子推的傳說。早年重耳出亡時經常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據《韓詩外傳》,有一年逃到衛國,一個叫作頭須(一作裏鳧須)的隨從偷光了重耳的資糧,逃入深山。重耳無糧,饑餓難忍。當向田夫乞討,可不但沒要來飯,反被農夫們用土塊當成飯戲謔了一番。後來重耳都快餓暈過去了,為了讓重耳活命,介子推到山溝裏,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塊,與采摘來的野菜同煮成湯給重耳。十九年的逃亡生涯結束後,重耳一下子由逃亡者變成了晉文公,時值周室內亂,“未盡行賞”。介子推沒有像壺叔那樣,主動請賞。他說,晉文公返國,實為天意,介子推卻認為忠君的行為發乎自然,沒必要得到獎賞,並以接受獎賞為恥辱,狐偃等“以為己力”,無異於“竊人之財”的盜賊,故“難於處矣”。介子推絲毫沒有對晉文公的怨恨,沒有對功名利祿的豔羨。有的卻是對狐偃、壺叔等追逐榮華富貴的鄙夷。為此氣憤進而隱居綿山,成了一名不食君祿的隱士。

晉文公後悔自己忘恩負義,派人召介子推受封,才知道他已隱入綿山。晉文公便親帶廣眾人馬前往綿山尋訪。誰知那綿山蜿蜒數十裏,重巒疊嶂,穀深林密,竟無法可尋。晉文公求人心切,聽小人之言,下令三麵燒山。沒料到大火燒了三天,也沒見介子推的影子。後來在一棵枯柳樹下發現了介子推母子的屍骨,晉文公悲痛萬分,下令介子推被焚的三月五日為火禁日,禁止煙火,僅食寒食,從此形成了中國古代一個著名的節日“寒食節”。

晉文公在長達十九年的流亡過程中輾轉八個諸侯國,離開狄國之後,七年之中去過七個國家,作為一個落難的公子,他雖然受到過禮遇,卻也受盡了冷眼和侮辱,經曆了各種艱難險阻。保住命已屬不易,在流亡途中見多了險惡的人心,因此懂的運用權術。這十九年的遊曆促使他六十二歲即位之後發奮圖強,勵精圖治。後來又經過關鍵性的城濮之戰,晉文公在上台僅三、四年就當上了中原的霸主。並因此成就了複國稱霸的大業。

與孔子不同,史學大家司馬遷正麵評價晉文公:謙而好學,善交賢能智士。可見孔夫子的那一套 “為政以德” 的儒家學說按現在時髦的話屬於“政治正確”,他周遊列國十四載竟無一國君真正用他就說明了問題 – 中看不中用。曆數中國各朝各代,凡“以法治國”的都強大。晉文公最大的特點是能做到禮賢下士、交賢結能、知人善用,有容人雅量。在位後即啟用五位肱骨大臣,大刀闊斧地推行改革成就了他的春秋霸主偉業,讓後人稱道。

 

二零二一年一月十四日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加跟帖:

  • 標題:
  • 內容(可選項): [所見即所得|預覽模式] [HTML源代碼] [如何上傳圖片] [怎樣發視頻] [如何貼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