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堡變奏曲 737》

來源: 老成 2018-10-07 17:05:4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582 bytes)

《歌德堡變奏曲 737》

倒  吾  書  詩

逼  今  生  屈

寶  五  猶  詞

馬  十  自  窮

開  守  趕  戲

癟  二  京  鬼

三  貨  城  號

 

(注: 二貨,這裏主要指佛教的二乘

【二乘】《佛學常見辭匯》:“【二乘】聲聞乘和緣覺乘。凡屬修四諦法門而悟道的人,總稱為聲聞乘;凡屬修十二因緣而悟道的人,總稱為緣覺乘。”

(一)指二種教法︰乘,運載之義。諸佛所說之教法,係運載行者從迷至悟,故稱之為乘。有多種涵義,茲分述如下︰

(1)聲聞乘與緣覺乘︰聲聞乘又稱弟子乘,緣覺乘又稱獨覺乘。
《大毗婆沙論》卷一八○雲(大正27·906a)︰‘若聲聞、獨覺亦得無礙解,(中略)若不爾者,二乘亦應不得無學。’即聲聞乘,謂運載聲聞行者,令進其行位,遂至灰滅涅槃之果地;緣覺乘,謂運載緣覺行者,令進其行位,亦至灰滅涅槃之果地。總言之,前者係四諦法,後者指十二因緣法。

大乘經典則以為此聲聞、緣覺二乘並未究竟,如《菩薩本行經》卷上雲(大正3·113b)︰‘亦不求二乘之證,持是功德願求無上正真之道。’
南本《涅槃經》卷十四雲(大正12·698b)︰‘然(燃)大乘燈,離二乘燈。’因此,後世大乘論師也從二乘未究竟之見地持論。
如無著《瑜伽師地論》卷七十三雲(大正30·701c)︰‘然彼二乘,用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乘以為根本,(中略)如聲聞乘。獨覺亦爾,出無佛世而證正覺。’
龍猛《菩提心論》雲(大正32·573a)︰‘二乘之人,聲聞執四諦法,緣覺執十二因緣。(中略)二乘之人雖破人執,猶有法執。’

由此可見,自大乘立場而言,聲聞、緣覺二乘是不究竟的。因此,大乘家多將聲聞、緣覺一齊視之為小乘。

(2)小乘與大乘︰小乘,謂狹小的交通工具,即運載聲聞、緣覺至灰滅小果的人空、自利之教法。
大乘,即大型的交通工具,指運載菩薩至涅槃大果的二空、二利之教法。
《大智度論》卷九十三雲(大正25·711b)︰‘佛法有二種︰小乘、大乘。’
《攝大乘論》(真諦譯)卷中雲(大正31·121b)︰‘譬如於大小乘中,佛世尊說人法二種。’

小乘的稱呼,原起自大乘家的貶稱,因此,亦有稱小乘為下乘,稱大乘為上乘或上衍。
如《瑜伽師地論》卷七十九(大正30·740a)︰‘於下乘希求大乘,(中略)於大乘希求下乘。’
《攝大乘論釋》(玄奘譯)卷一(大正31·321c)︰‘下乘上乘有差別故,則成二藏,(一)聲聞藏,(二)菩薩藏。’

另有以‘聲聞乘’一語稱呼小乘,以‘佛乘’或‘菩薩乘’、‘一乘’之語表大乘者。
如《大智度論》卷四雲(大正25·85b)︰‘欲辨二乘義故,佛乘及聲聞乘,聲聞乘狹小,佛乘廣大;聲聞乘自利自為,佛乘益一切。
複次,聲聞乘多說眾生空,佛乘說眾生空、法空。(中略)摩訶衍如海,小乘牛跡水。’
論中又立有聲聞道、菩提薩埵道二道,此亦是小乘道、大乘道之意。

又,《瑜伽師地論》卷七十八雲(大正30·733b)︰‘若聲聞乘,若複大乘,唯是一乘。
(中略)於大乘中,即說彼法同一法界,同一理趣。’
此種將大乘直稱為一乘,原出自《解深密經》卷四〈地波羅蜜多品〉(大正16·708a)︰‘若聲聞乘,若複大乘,唯是一乘。’
以及《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四(大正16·508b)︰‘唯說一乘法,是則為大乘。’

此外,小乘之中可區別為聲聞乘與緣覺乘,若再加上大乘,則可合稱為三乘。

(3)別教一乘與三乘︰此是華嚴宗所說。
即法藏《華嚴五教章》卷一所雲(大正45·477a)︰‘別教一乘別於三乘。
如法華中,宅內所指門外三車,誘引諸子令得出者,是三乘教也。界外露地所授大白牛車,是一乘教也。’
此中之別教一乘,指一佛乘。三乘則指聲聞、緣覺與菩薩等三乘。

(二)指上列二乘的修行者︰詳稱為二乘人或二乘機。
此有二類︰(1)以聲聞乘、緣覺乘為所乘的聲聞人、緣覺人二乘。(2)以聲聞乘(小乘)、菩薩乘(大乘)為所乘的聲聞人、菩薩人二乘。

關於聲聞人、緣覺人之二乘的同異,慧遠於《大乘義章》卷十七(末)列出五種同、六種異。依其意,相同之五種即︰
(1)見理同,即聲聞、緣覺二種人同見生空。
(2)斷障同,即二種人同斷四住惑、離分段身。
(3)修行同,即二種人同修三十七道品法。
(4)得果同,即二種人同得盡智無生智果。
(5)證滅同,指二種人同證有餘、無餘二涅槃。

六種差異即︰
(1)根異,聲聞為鈍根,緣覺是利根。
(2)所依異,即聲聞依師而緣覺不依。
(3)藉緣異,聲聞藉教法之緣而得道,緣覺藉事相之現緣而開解。
(4)所觀異,聲聞觀察四諦之法,緣覺則觀察十二因緣。
(5)向果異,聲聞是四向四果,緣覺是一向一果。
(6)通用異,聲聞以二千國土為神通境界,緣覺以三千國土為其境界。

此外,就二乘之異同,智顗 4《法華文句》卷七(下)列有六種相同︰
同出三界、
同盡無生、
同斷正使、
同得有餘、
同得一切智、
同名小乘。

以及十種差異︰
行因久近、
根利鈍、
從師獨悟、
無悲鹿羊、
有相無相、
觀略廣、
能說得四果法不能說法得暖法、
在佛世不在佛世、
頓證漸證、
多現通少說法聲聞不定。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加跟帖:

當前帖子已經過期歸檔,不能加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