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幻的人性 03

由此看來,人性就是自我和利他,惡主善從,兩性並存的混合體。隻是,單純由生命基因決定的特性不能建構成善惡道德體係。我們會認為杜鵑是惡的,工蟻是善的的說法多少有些荒誕和牽強,因為它們的行為都不是出於意識。它們甚至沒有意識,或者隻具有有限的原始本能意識。道德之論隻限於人類,隻基於意識和由意識支配的行為才有意義。有關道德的行為必須出於人的主動意識。道德本身是人的意識的產物。道德最大的功能是用於人在社會環境中的生存,從而也維係一個社會的穩定。道德來自於人所共有的意識,也基於一個社會的意識共識。所以,道德規範具有人類的共性,同時也有一個社會的文化烙印。最後,道德必須在一個社會構成的價值體係由人的意識來判斷,進而作為人在社會關係中行為的指導。

作為高級生命體,人的思想和主動行為來自於意識活動。人的意識又來自人腦的複雜又精細的神經網絡。它包含了八百多億個神經元細胞和超過一百萬億個突觸結點。而人類具有功能的基因總共隻有兩三萬個。有一個說法,即人的神經網絡如此龐大,按平均比例算,整個基因組對應幾百萬倍的神經細胞和幾十億倍的突觸的集團,基因因而無法掌控意識,意識和由意識形成的行為因此可以超出生物基因決定的範疇,可以獨立於基因之外。

這種推論沒有實際的根據。人的另一個重要器官肝髒也有多達三千億細胞。肝髒從分化,生成到組織再生一直在基因的支配下有條不紊地參與到人體的新陳代謝活動中。人腦是一個由神經元等塑態物質組成的係統。意識活動就是這個係統的非平衡狀態下的電性和化學的熱力學運動。這個係統最根本的的化學物質的結構和分布,與外界的能量和物質交換,以及外界信息激勵的傳遞由基因決定。這是基因決定和支配意識的方式。基因對意識的掌握是整體性的,不在於細節,就像人都有指紋,但是指紋的具體樣式因人而異。人腦既然是一個非平衡熱力學係統,就有演化的過程。所以,我們有不斷變化的新的意識。我們有後天獲得的知識和技能,以指導我們的行為,比如學會了開車,學會了用筷子或者刀叉吃飯,和學會了語言。但是,這些都是基於基因所構建的基礎之上的。這好比現在我們見到的越來越多的智能機器。它們能夠完成越來越多的原本智慧人類才能做到的事情。而實現這些智能功能的底層結構卻隻是一些相對簡單的算法。

因此,道德之論不可能隻限於意識的層麵,必須與生命基因的自我和利他的邏輯相契合。任何以純粹善念為基礎的道德觀都無法自洽。任何追求至善的行為也都是虛幻的,甚至是虛偽的。君子遠庖廚,大概是因為總會有下人動刀宰殺動物,再把烹煮好的肉食端到你麵前。佛教五戒頭一條就是不殺生,提倡素食。那麽植物就算不上生命?一個饑餓瀕死的人大概是顧不上這些教義的。濟公說,酒肉穿腸過,佛主心中留。若如此,佛性又是什麽呢?所以,濟公又說,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我相信佛的彼岸,也就是人最終極的精神自由。但是,這不是通過求善修德來達到的。此外,我們以前討論過,人不存在所謂的自由意誌。你沒有自由意誌,怎麽能說得上有追求?每個人都是聖徒和魔鬼的統一體,有善念也有惡念,有善行也有惡行。意識是虛幻的,善與惡的道德之論自然也就隻是一種虛幻。那你就隻追隨你的內心,去做你想做的事情。無論是善是惡,也不管是對是錯,都不用後悔。

--寫於2023年10月1日(圖片來自網絡)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