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花事進行到底

來源: 南小鹿 2019-11-06 07:32:4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1885 bytes)

一位園藝師朋友於今年的櫻花季從微信推了一個消息給我:UBC (卑詩大學)植物園將在四月份的第一個周末推出一小時的Magnolia Tour,由著名的園藝教授Douglas Justice 帶隊講解,歡迎花粉們踴躍報名。

我是個櫻花迷,久聞教授大名。他是溫哥華最著名的櫻花專家,溫哥華每年四月份的櫻花節的賞櫻指南就是他寫的。我私底下稱他為“櫻花教授”,看來他也熟知Magnolia,或許還認識好多其他的花,應該改稱他“花教授”了。

UBC 植物園裏擁有將近一百種的Magnolia, 我不知道哪些是玉蘭、哪些是木蘭。老外省事,將木蘭科木蘭屬植物統稱為Magnolia,中國古人最早也是將玉蘭和木蘭統稱“木蘭”的。明代以後,木蘭、玉蘭分開。玉蘭為高大喬木,花萼與花瓣常不可分,常9數,又有園藝變種多至12-15者,先花後葉。木蘭為灌木或小喬木,花萼與花瓣差別明顯,萼片3,常綠色披針形,花瓣6,外紫而內白。玉蘭花期早於木蘭,但不同地域花期有別,不可單憑此為據。古詩詞中經常出現的“辛夷”, 是落葉灌木,高三四米,色澤鮮豔,花蕾緊湊,鱗毛整齊,芳香濃鬱。又名望春花、木蘭、紫玉蘭等,應該算是木蘭門下的。

我們在閱讀古典詩篇時,常常可以通過上下文來判斷詩文中的“木蘭”大概是哪個品種。比如屈原的“朝引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未可辨,因為玉蘭與木蘭的葉子比較相似。秦代《長安誌》“阿房宮以木蘭為梁,以磁石為門”,《述異記》記載,春秋時代“木蘭洲在潯陽江中,多木蘭樹。昔吳王闔閭植木蘭於此,用構宮殿”,以及李清照的“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指的是落葉高大喬木玉蘭,木材為梁或用來造船。而白居易詩“紫房日照胭脂拆,素豔風吹膩粉開。怪得獨饒脂粉態,木蘭曾作女郎來。”,在燦爛的陽光照射下,紫色的花苞綻開了,吐出美麗的花瓣,花瓣完全舒展開來,柔嫩、潔白的花朵如同施了脂粉的女郎的細膩豐腴的肌膚。這首詩分明寫的是花瓣外紫而內白的木蘭。他的另一首“膩如玉指塗上朱粉,光似金刀剪紫霞。從此時時春夢裏,應添一樹女郎花”,說的也是木蘭。

我定居溫哥華後,發現木蘭和玉蘭是本地常見的園藝品種,除了從亞洲引種的,還有來自美東和中南美洲的。我非科班出身,在國內掌握的那些木蘭、玉蘭的基本分類知識顯然已經不能應付這眼花繚亂的世界了,幹脆隨著本地花迷,統統將這些木蘭科木蘭屬的花木叫做“Magnolia”, 分為常綠、半常綠和落葉三大類。

我在網站上報了花教授的賞花班,四月初的第一個周六開車來到了UBC植物園的停車場。天空陰沉沉的,淅瀝小雨緩緩飄落,我撐著一把亮色的花傘,和二十幾個花迷等在植物園門口。十分鍾後花教授出現了,約五十多歲,頭發灰白,精神矍鑠。他指著我的花傘說:“我好喜歡傘布的花色,鮮豔俏麗,仿佛春天來了。”我剛剛回了他一句“城裏的櫻花開得好漂亮”,他馬上笑容可掬地打斷了我:“今天我們隻談Magnolia, 不談櫻花。4月21日我在市中心辦一個賞櫻之旅, 歡迎你來。”

我們一行人隨著花教授步入植物園,首先來到Magnolia集中的David C. Lam亞洲花園。估計園子的前身是一片原始森林,處處可見高聳入雲的西部紅柏(western red cedar)、花旗鬆(Douglas Fir)、西部鐵杉(western hemlock)和其他原生的灌木和地被植物等。專業人員在林子裏開辟了大小不一的空間,引入了許多外來植物,包括各種杜鵑花,Maglonia等。世界上大約有220種木蘭屬植物, UBC植物園收集了將近一半,其中有四十多種來自東亞和美東的溫帶地區。木蘭屬植物是最古老的開花植物之一,花被片螺旋排列,沒有分化成單獨的萼片和花瓣。而典型的現代花朵,外部圍繞著萼片以保護花芽,內部的花瓣則是為了吸引授粉者。木蘭屬植物隻由甲蟲授粉,不適合蜜蜂和其他昆蟲授粉。

 

園中處處透露出春的訊息,我清楚地聽到了池塘深處的幾聲蛙鳴。一仰頭,但見幾樹深紫和粉紫的玉蘭花已在光禿禿的枝頭傲然怒放,花朵碩大,完全展開時直徑約二十厘米,如霞光輕抹,刹那間溫暖了人心。可惜樹太高,高達二十多米,而且陰天采光不好,我的手機攝像鏡頭不甚給力,拍出來的一組照片無法還原那種震撼人心的美。

花教授輕鬆地說出這些最早開花的玉蘭樹的名字,他能夠從花色、花型等判斷出這些早花品種的類別。有的花朵狀如酒樽,微微傾斜著,似乎要將幸福灑向人間;有的花朵似少女圓圓的臉龐,向下低垂著,羞顏未當開,任千呼萬喚,也不抬頭看你一眼。最讓我感到親切的是來自中國西部地區的Magnolia sargentiana,它是園中最早綻放的溫帶玉蘭花,也是樹形最壯觀的,可以長到25米以上,花瓣淺粉色,花心是紫色的。花被片漸漸張開時,整朵花似乎承受不了它們的重量,如一個垂頭喪氣的被吊在枝椏上的布娃娃。

走到園中一處較為開闊的地方時,花教授特地讓我們站在一排西部紅柏下,收了傘。奇怪啊,盡管雨一直下,樹下的我們卻沒有被淋著。花教授解釋說,BC省原生的西部紅柏的樹冠有巨大的收集雨水的功能,是最好的“雨傘”— 這是經常在林子裏行走的人的必備知識。他還說,Magnolia的枝條比較脆落,容易被大風吹斷,將它們與針葉林高低錯落植在一起,創造了良好的生長環境。針葉林擋住了風口,又讓陽光透進來,同時提供了肥沃、濕潤、微酸的土壤。

順著林下小徑,我們來到了杜鵑花群落。幾株三四米高的從美東引進的白色Magnolia 與杜鵑花混生在一起,晶瑩潔白的花朵如雪花綴滿枝頭,飄逸似淩波仙子,高雅細膩。花教授順帶介紹了一些奇特的杜鵑花品種,而後言歸正傳,告訴我們溫村幾條著名的Magnolia花街的名字,叮囑我們今後駕車經過時務必仔細觀察。

 我們終於折回了大門口,發現草坪上擺著一個由無數枚玉蘭落瓣組成的環狀。怒放的玉蘭在斜風冷雨中挺立,無意與群芳苦爭春,即使飄落在地,花瓣兒仍保持著一塵不染的品格。植物園員工將落下的玉蘭花瓣從樹下拾起,擺了個創意造型吸引遊客。小時候讀《紅樓夢》,林黛玉“手把花鋤出繡簾”,用錦囊收花兒的豔骨,一抔淨土掩風流,我曾以為這是落花最好的歸宿。老外不讀《紅樓夢》,卻也別出心裁,在淅淅瀝瀝的春雨中將各色玉蘭落英擺成幾何形狀供遊客參觀,突顯此花的素雅嫻靜,即使零落成泥,也是一片芳心一片情啊。

在溫哥華愛Magnolia如癡,並把花事進行到底的,還有一個叫Paul Reimer的園藝師。他的祖父1928年從烏克蘭遷居加拿大,開始種植花木,在Chilliwack開了一家苗圃,隻做批發,不零售。在祖父的高壓下,Paul的父親輟學幫手家族生意,很快醉心其中。1948年的洪災衝毀了苗圃,1955年的嚴重霜凍又毀損了一批珍貴的苗木。一連串自然災害並未將這對烏克蘭父子擊垮,在他們攜手同心下,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苗圃經營勢頭迅猛。1977年Paul子承父業,和弟弟Albert 苦心經營家族企業至今,並在美國的華盛頓州也開辟了新的苗圃基地。

從上世紀六十年代起,Reimer家族就開始有意識收集各種木蘭屬樹苗,成為本地品種最全、數量最多的木蘭屬花木收藏家和供應商。他們培育的木蘭屬樹苗多達一百八十幾種,絕大多數為非賣品,光是罕見的開著黃花的木蘭屬樹苗就有三十多種。Paul對各種花苗的習性如數家珍,他精心挑選出二十幾種抗蟲災、花色豔麗的木蘭屬苗木大麵積培植和批發,其餘的品種則作為私家珍藏,自娛自樂。

苗圃的經營也開始電腦化,客戶每年秋季可到Reimer家族的網站選擇心愛的花苗品種,然後落單付款。公司根據訂單批量生產,第二年春天發貨。

愛花如癡的人很多,能將愛好變成一種成功的經營理念,自娛自樂的同時又給千家萬戶提供最優質的鮮花苗木,並且堅持了三代,成為一種驕傲的家族文化的,世上絕少。2012年,《溫哥華太陽報》特地在Magnolia盛開的季節采訪了Paul Reimer, Reimer家族以此為榮,將這篇專訪做成PDF格式,掛在公司網站上宣傳。

Magnolia不僅是一樹花開的心醉,更是一種人性和家族文化的象征。

將花事進行到底......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加跟帖:

  • 標題:
  • 內容(可選項): [所見即所得|預覽模式] [HTML源代碼] [如何上傳圖片] [怎樣發視頻] [如何貼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