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為什麽不能隨便穿旗袍

來源: 都是國貨 2018-05-15 08:20:22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1756 bytes)

在美國為什麽不能隨便穿旗袍

作者 榮筱箐

 

 

 

猶他州的18歲白人女孩道姆(Keziah Daum)肯定是做夢也想不到她會以這麽匪夷所思的方式成為橫跨中美的國際網紅。畢業舞會那天她穿了件二手店裏買來的中式旗袍,之後她把那天的照片放到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道姆發布的照片

 

一個叫Jeremy Lam的華人率先發難,跟貼懟了一句“我的文化不是你他媽的畢業舞會禮服。” 這個貼隨後在推特上被轉了四萬多次,獲得點讚18萬。這個成績放在微信上大概不值什麽,可對美國社交媒體來說已經是相當可觀。一場關於道姆該不該穿旗袍去畢業舞會的大辯論從美國燒到中國,道姆本人也成了媒體競相追逐的對象,她堅稱自己尊重中國文化、不後悔自己的選擇。

 

網友評論

 

這個女孩子在這件事裏受到的心靈衝擊和領悟按下不表,單說這場辯論本身。我遊手好閑爬樓看了幾乎全部跟貼,它們來自四麵八方各色人等,但其中華人的觀點陣勢最為有趣:根據網名、語言和表達方式判斷留言者的出處可以清晰的看到一條劃分正反雙方的線橫在美國長大的華人和中國長大的華人中間,前者很多支持Lam,他們的留言風格如下:

 

“很多年前當我父親把中餐送到我就讀的三年級班上,那些孩子用手吊起他們的眼角、模仿他的口音來嘲笑他。我羞愧難當,告訴我爸媽我再也不想當華人了。”

 

“這件事的關鍵是亞裔孩子看到了一張照片,它又激活了無數人的記憶。“

 

後者基本一窩蜂支持道姆,他們的留言是這樣的:

 

“你真的很漂亮!我覺得我有必要告訴你,我們中國人(真正的中國人)都非常喜歡你!你的旗袍非常得體,很適合你!歡迎來中國的微博,那裏你能看到我們對於這個事情的真實看法。”

 

”我想他(Lam)應該連中文都不會吧。這些土生土長美國華裔都是這樣的吧,什麼都不會 就隻是會他媽的埋怨別人。”

 

我在中國長到二十多歲,之後至今生活在美國。我的立場完全符合地域劃分法的規律,簡而言之:道姆沒做錯什麽,是Lam神經過敏。但我總覺得就這件事而言,分出個對錯並不重要,而了解Lam為什麽神經過敏對所有華人來說都很重要。

 

道姆這次之所以惹上麻煩是因為牽扯上了一個叫“文化挪移”(cultural appropriation)怪物。這個連合適的中文翻譯都沒有的詞顯然不是一個中國概念,但在美國“文化挪移”引發的大討論早在旗袍事件之前的很多年就已經如火如荼了。

 

“文化挪移”指的是強勢文化從弱勢文化中獲取元素挪為己用,卻對這些文化元素真正的內涵和創造了這些文化元素的人群都毫不關心。

 

網友指責道姆的“文化挪移”行為

 

雖說文化的演變和發展少不了要互相拆借,但如果拆借雙方關係不對等,拆借就變成了以強淩弱的巧取,即使沒有造成明顯傷害,對弱勢群體來說也難免成了殖民文化的延伸,令人憤懣不齒。事實上很多典型的文化挪移現象的確帶有明顯的殖民色彩,比如美國很多球隊用印第安部落的名字命名、用他們的圖騰做吉祥物,一直以來都讓印第安人耿耿於懷。他們認為這種做法有意固化印第安人和白人之間的不平等關係,由此引發的示威抗議此起彼伏。

 

“文化挪移”這個詞的最早出處無從考證,但在美國,2000年代初幾部相關專著先後問世,讓這個詞正式進入了公眾視野。其中黑人作家和音樂家泰特(Greg Tate)2003年編撰的《除重擔之外的一切:白人從黑人文化中拿走了什麽》被視為引發美國“文化挪移”大討論的第一槍。泰特在這本書的引言裏闡述了美國主流社會對黑人從智商、運動天分,到性能力,到暴力傾向的種種誤會是如何讓白人對黑人文化產生了又愛又蔑的矛盾心理,這種心理又是如何在美國的流行文化中扮演了關鍵角色:

 

“我相信資本主義商品拜物(commodity fetish)的起源就是來自被賣到美國的黑奴,他們被從個體的‘人’降格到抽象的‘物’,這使他們既顯得高於生活,又顯得不似人類。因此,黑人的存在和黑人文化在美國扭曲的種族想象中就同時成了被渴求的違禁品和令人厭惡的惡夢,既要擁有又要抹去。這就能解釋為什麽一些關於黑人的刻板印象至今還在好萊塢大行其道,也能說明為什麽美國音樂界一直在尋找像滾石、Eminem這樣可以把黑人音樂做得有模有樣的白人藝人——黑人藝人的存在會提醒人們美國流行娛樂的黑人文化起源,而白人藝人的作用正是削弱這種關聯。”

 

如果你覺得這段話不好理解,不如去看看去年獲過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恐怖片《逃出絕命鎮》,黑人導演Jordan Peele的處女作,講的是白人羨慕黑人的體格、皮膚或視野,就把黑人抓來,通過手術把自己的腦子植入黑人的身體。這部電影基本上可以作為文化挪移的具象版視頻——你隻配做載體(管你願不願意),我才是靈魂。

 

《逃出絕命鎮》海報

 

所以你看,在美國絕不隻是華人對文化挪移如此敏感,幾乎所有少數族裔都曾因此跟白人較過勁。2012年的維密秀上白人模特克洛斯(Karlie Kloss)頭戴羽毛帽,身著皮文胸和皮褲,腳蹬長筒皮靴,以印第安人的裝束亮相,招致抨擊。維密之後從官網上撤下這段視頻並道歉;2013年白人流行歌手派麗(Katy Perry)扮成日本藝伎在美國音樂獎頒獎晚會上獻唱,同樣引起渲染大波,派麗事後道歉。2015年,一直以黑人形象站在黑人維權前沿的時任全國少數族裔進步聯盟總監的多勒佐(Rachel Dolezal)被揭出雖然有橄欖色皮膚其實卻是正宗白人,多勒佐因此下台身敗名裂。

 

最近這些年,受政治正確氣氛的影響,美國國內對文化挪移的討伐的確出現矯枉過正的跡象。旗袍案就是一例,還有更離譜的,去年在俄勒岡的波特蘭市,兩個白人合夥開的賣墨西哥卷餅的餐車被指“挪移”了墨西哥傳統小吃食譜,被迫關門。連華裔球星林書豪也因為梳了黑人的雷鬼辮發型而遭到抨擊。

 

林書豪卷入“文化挪移”漩渦之後,在《球員論壇》報上以《關於我的發型》為題發表了一篇文章,他說自己事前從未想過自己的發型會跟文化挪移扯上關係,但作為亞裔,他對文化挪移卻不陌生:“我知道當看到好萊塢專找幾個亞裔扮演小角色裝點門麵,甚或講述亞裔故事卻全不用亞裔出演時我心裏有多難受;我知道當人們不願意花時間去了解我的文化背後的人與曆史時我心裏的感受;當人們以李小龍或‘蝦炒飯’指代我們時,我有多受傷。你盡可以說這都是玩笑,但長此以往它會讓你覺得你低人一等,你的想法不如別人的重要。

 

林書豪在這篇文章裏也呼籲人們利用文化挪移衝突帶來的機會去深入了解和學習不同族裔的文化。 “從別人的文化裏提取我們感興趣的東西很容易,這是我們這個大熔爐式的社會最酷的地方,但我們不應該就此為止。我們的社會如今麵臨的分裂、政治波動和無謂的暴力使相互溝通和對話刻不容緩。

 

這段話其實也適合送給參與這場旗袍辯論的華人。同一件橫格裙子有人看到的是白金相見,有人看到的是藍黑。旗袍也是,中國華人眼中看到的“外國人穿旗袍”和美國華人眼中的“白人穿旗袍”完全是性質不同的兩樣東西。不同的經曆導致不同的視角和觀點,你可以不認同別人的觀點,但你必須嚐試了解和尊重別人經受過的苦難,這種苦難,即使你不能感同身受,也要知道它有自己的價值。

 

道姆發布的照片

 

另外,這場討論中被反複提及的“中國人”一詞,不管留言者意指“國籍”還是“民族”,它都是一個客觀的感念,本就沒有“真”、“假”之分,更何況是以經曆和觀點做依據來驗明正身呢?

加跟帖:

  • 標題:
  • 內容(可選項): [所見即所得|預覽模式] [HTML源代碼] [如何上傳圖片] [怎樣發視頻] [如何貼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