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湖觀鳥

來源: 南小鹿 2018-05-04 11:27:2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8080 bytes)

 

我去了無數次的次生林地,主要是為了觀察北美西海岸的原生植物,對鳥類沒什麽興趣。觀鳥通常要早起 - “早起的鳥兒有蟲子吃”嘛,清晨出來捕蟲的鳥兒不少。本地的鳥迷們自發組織的觀鳥團常常要求團員們清晨六點在森林公園入口處集合,除了人手一本bird guide (觀鳥指南),還要自帶望遠鏡和功能良好的相機,可以抓拍鳥兒們展翅高飛的瞬間。

我最懼早起,又笨手笨腳的,隻識得用Iphone 8拍些靜態的花,故不敢去參加觀鳥團。平時走在林中,聽著鳥兒們“百轉千聲隨意移”的各種啁啾,已然陶醉。偶爾在塘邊撞見貌似野鴨的一對對鳥兒,趕緊拍了特寫,發給國內的朋友,用的是“春江水暖鴨先知”和“隻羨鴛鴦不羨仙”的套話,至於它們到底是野鴨還是鴛鴦,我也鬧不明白。

昨天下午和一位專家朋友去鹿湖觀摩植物。他第一次來鹿湖,才走了不到三分之一的林間小徑,馬上用專業口吻對我說:“這裏是草甸植被區,以闊葉林為主,湖邊和林子裏的鳥兒們不少呢!”

我們果然在湖邊見到了好幾種鳥類。在朋友的解說下,我終於認識了以下幾種常見的北美鳥類:

一)wood duck : 美洲木鴨

美洲木鴨是北美顏色最豔麗的水禽,雄鳥羽冠是褐色和綠色相間的,還有兩條縱列的白色條紋,雌鳥羽毛上有白色眼環。它們白天在湖麵上活動(雛鳥以水生昆蟲和其他小生物為食),晚上在湖邊高大的林木上休息,故而得名“木鴨”。

木鴨又因其美麗的外形被稱為“北美鴛鴦”和“林鴛鴦”。由於森林過度砍伐,木鴨很難找到適合的大樹築巢,目前90%的木鴨住在人工巢裏。它們的幼雛在出生後的第二天就可以從高達15米的鳥巢上安然無恙地跳下來,直奔水麵而去。母鴨則在一旁“嘎嘎”叫著,彷佛說:“兒啊,千萬小心”,卻從不過度寵愛,不施以援手,而是放任它們在外麵自由闖蕩。

二)Mallard 綠頭鴨(俗名野鴨)

顧名思義,野鴨的頭頂羽毛是綠色的,它們很可能是家鴨的老祖宗喲。它們在本地的數量很多,相信絕大多數的居民都見過。朋友對綠頭鴨的生活狀態很了解,比比劃劃地對我說:“從你眼前走過的那一對優哉遊哉的夫妻,是剛剛性成熟的,新婚燕爾,還沒有孩子。如果是老夫老妻,此時此刻正忙著照顧一窩孩子呢,哪有時間二人世界?那隻獨坐在草地上曬太陽的公鴨,估計還沒找到配偶,心裏鬱悶著呢!”

(野鴨一家,母鴨負責照顧幼雛)

三)great blue heron 大藍鷺

與其他成雙成對的水禽不同,大藍鷺喜歡單獨行動。我見到的那隻藍鷺不疾不徐的,在靠近岸邊的清淺的湖麵上覓食,藍黑色的羽毛在陽光下的照射下愈發顯眼。

大藍鷺看似身型巨大,其實骨架是空的,隻有五六磅重。本地魚塘的主人常常擔心大藍鷺的造訪,但觀察表明:大藍鷺通常先吃患病的即將死去的魚。這些病魚通常在靠近水麵的地方停留得較久,容易成為大藍鷺的美餐。

湖邊的木棧道上不時有行人經過,大夥兒像事先約好了的,特地將腳步放輕放慢,也不大聲說話,生怕驚動了正在覓食的水禽們。還有不少人拿著手機悄悄地拍照和錄像,那一刻,你會聯想到古詩中許多關於“白鷺”的描寫。白鷺也是大藍鷺的一種,隻不過羽毛是白色的罷了。

四) Canada Goose  加拿大雁

國人將Canada Goose 直譯為加拿大鵝,其實它是體形巨大的雁形目鳥類,應該叫做“加拿大雁”,古詩詞中的“鴻雁”是它們的遠親吧。

加拿大雁的成鳥體長可達100厘米,脖子是黑色的,脖子前端靠近喙的那一段(鳥下巴)是白色的,憑著這些特征,大老遠就可以將它們認出來。加拿大雁喜歡聚集在靠近水邊的大片草地上,隨著城市和近郊的草地的激增,加拿大雁不時前來關顧,搶占人類活動的空間,於是出現了幾起本地小學生們在晨操前集體“驅趕”加拿大雁的事件。說是“驅趕”,其實手段蠻友好的,孩子們吹著哨子,發出快樂的叫聲,雁群見到人來了,趕緊飛遠,將操場還給孩子們。

此時的鹿湖正值鳥類繁殖季節,兩隻母雁領著幾隻剛出生的幼雛在湖麵上遊泳。朋友聽得懂鳥的語言,在岸邊為我做翻譯:“有一隻小雁遊偏了,不小心闖進另一個家庭的領地。鄰居媽媽急的大叫:“你不是我們家的,快回去。”小雁媽媽聽見了,不甘示弱地回敬她:“這是我們家的孩子,有我看著,你急啥啊?”

兩個雁媽媽伸長脖發出各種叫聲,不可開交地吵了一頓,幸好沒有打起來。遊走的小雁終於歸隊了,兩家朝著不同的方向越遊越遠,湖麵上又恢複了平靜。

朋友說,雁和鴨的叫聲是不同的,雁在飛行時的叫聲是升調的長音,幾公裏之外都能夠聽到,所以古文裏才有“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一說。

(身型巨大的加拿大雁,旁邊的是野鴨,綠頭的是公鴨)

從鹿湖歸來,好心的朋友發給我幾張用專業相機拍出的鳥類的照片,助我寫一篇生動的觀鳥記。我生活在一個鳥鳴泛濫的地方,我聽不懂鳥語,可是我知道,鳥類最大的快樂當屬鳴唱吧。它們嘰嘰喳喳或嘎嘎呱呱地唱著,時緩時急,有的悠揚婉轉,有的聲嘶力竭。不管是嘈嘈切切,還是唧啾快語,都給人無數想象的空間。

我和母親的名字不也是與鳥鳴有關嗎?母親小名“鵲鳴”,家人希望她是一隻快樂的小喜鵲,在林間喳喳叫著,一輩子吉祥如意。母親誕下我,取了她小名中的“鳴”為我命名,表達我是她和爸爸愛情結晶的意思。我的同學們不懂其中的深意,常常問我:“你的名字是‘一鳴驚人’的意思嗎?與你的性格蠻相襯的。”

我的愛人也喜歡用不同的鳥類來形容我。年輕時瘦瘦小小的我是隻快樂的小麻雀,中年發福,跑不動了,是隻“小肥鵝”吧!

仿佛與生俱來,我這隻小鳥在林中孤行時是注定不會寂寞的。除了一路花草相伴,還有密林深處此起彼伏的鳥鳴充盈耳間。“嚶其鳴矣,求其友聲”,它們是在呼喚我嗎?我是否也要與它們唱和幾句,一番溫馨軟語,從此將身心靈融入奇妙的大自然裏。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加跟帖:

  • 標題:
  • 內容(可選項): [所見即所得|預覽模式] [HTML源代碼] [如何上傳圖片] [怎樣發視頻] [如何貼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