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察善斷 古代官員巧判盜牛案 文/劉曉

來源: pinguane 2021-11-07 05:41:27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8352 bytes)

古籍中記載了不少古代官員巧斷侵吞他人耕牛和盜牛案的故事。(shutterstock)

中國曆史上是一個農業大國,與民生息息相關的耕牛的地位相當重要,古代一些王朝禁止隨意屠殺耕牛,偷竊耕牛也是一種犯罪行為。古籍中記載了不少古代官員巧斷侵吞他人耕牛和盜牛案的故事。

顧憲之讓牛自己認主

晉代著名書法家顧愷之的孫子顧憲之(436年—509年),在南北朝時期南朝宋時曾任建康縣令,南朝齊時被拜為衡陽內史、豫章太守等職務。他為官公正清廉、體恤百姓,多次拒絕有權勢之人的請托,唯按照法律公正處理,因此得到了百姓的愛戴。史家稱讚顧氏祖孫“時移三代,一德無虧,求之古人,未為易遇”。

在任建康縣令時,顧憲之曾斷過一起盜牛案。有一個村民的耕牛被盜後,在一戶人家發現了自己的耕牛,但盜牛者堅稱牛是自家養的。沒辦法,兩人對簿公堂,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前任縣令根本無法決斷。案子就一直這麽拖下去了。

顧憲之上任後,兩家又來打官司。顧憲之了解了整個案子後,對兩家人說:“不用多說了,我知道怎麽辦。”他下令解開牛的韁繩,讓牛自己隨意地走,結果牛直接回到了原來的主人家。盜牛者啞口無言,隻得服罪。

顧憲之斷案公正又足智多謀,時人號曰“神明”,加之他“性又清儉,強力為政”,故京城內飲酒者得到好酒都稱“顧建康”,以讚美顧憲之為官如美酒一樣清醇

宋 李迪《風雨歸牧圖》,今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公有領域)

於仲文巧斷爭牛案

於仲文是北周和隋朝時有名的大臣。他自幼好學,年少時就十分聰敏,讀書不倦。長大後,他最初在北周任趙王宇文招的屬官,不久遷任安固太守。後被征為禦正下大夫,封延壽郡公。隋朝時被授予右翊衛大將軍,掌管文武官員人選事宜,後進位光祿大夫,深得皇帝信任。

在任安固太守時,於仲文曾處理過一起失牛案。當時有任、杜兩家各丟失了一頭牛,後來有人找到了一頭牛,兩家都說是自家的,州郡官員無法判斷誰是誰非,因此遲遲不能決定牛的歸屬。

當時的益州長史韓伯俊說,“安固太守於仲文自小就聰明細心,可以請他來決斷這件事。”於仲文了解事情經過之後說,“這案子很容易解決。”他讓兩家把各自的牛群趕過來,然後把找到的那頭牛放開,結果那頭牛跑到了任家的牛群中。隻有這樣可能理據還不夠充分,於仲文又暗中派人給牛弄出了點兒小傷。看到牛的傷口之後,任家人歎息難過,而杜家人卻安然自若。

於是,於仲文判定牛歸任家,並斥責杜氏作假,杜氏承認欺瞞的罪行後離去。

裴子雲出奇策斷案

唐代裴子雲曾在衛州新鄉擔任縣令,他在斷案時常常能想出奇策。一天,有個叫王敬的年輕人來狀告自己的舅舅。原來,五年前王敬應征入伍,被派去戍邊。臨行前,他請舅舅李進代養自己的六頭母牛。待他回來後得知,母牛在這五年間共生了三十頭小牛,價值超過十貫錢。

王敬找舅舅打算要回母牛和小牛,但舅舅卻說這五年間已經死了兩頭母牛,也沒有生下小牛,隻能歸還他四頭母牛。王敬很生氣,這才到縣衙狀告舅舅。

示意圖,圖為《宋人畫子母牛》。(公有領域)

裴子雲仔細研究了這個案子後,想了個辦法。他先將王敬關在縣衙的監獄中,然後將李進傳喚到縣衙,對他說:“本縣發生了一起偷牛案,現在偷牛賊已被抓獲,指證說是與你一起偷的三十頭牛,並把牛藏在你家了。”說罷用布衫將李進的頭蒙上,讓他站在南牆下,當麵與偷牛賊對質。

李進嚇壞了,驚慌之下吐露了實情:“家中的三十頭牛都是我外甥寄養的母牛所生,實在不是偷來的。”還說外甥可以為自己作證。

裴子雲命人除去李進頭上的布衫,李進這次看到眼前站的“偷牛賊”正是自己的外甥,馬上叫其名字。裴子雲道:“既然牛是外甥的,那就把牛還給他吧。”李進這下無話可說了。

緊接著裴子雲又道:“念在你辛辛苦苦養牛五年的份上,可以給你數頭小牛作為報酬,其餘的都歸還外甥。”王敬和李進都很滿意,案件得到了圓滿的解決,全縣都佩服縣令的精察之力。

包拯巧斷割牛舌案

北宋著名的“包青天”包拯在擔任天長縣令時,也巧斷了一起割牛舌案。

一天,有個農民到縣衙報案,說他家的耕牛的舌頭被人割掉了,場麵很慘。這個案犯沒有偷走耕牛,不像是為了求財,包拯推測案犯有可能是為了報複。於是包拯給農民出了個主意:“既然牛舌頭已經被盜割去了,耕牛也活不了太長時間了,你回家後可以把牛殺掉,然後拉到市場上賣掉。”農民馬上回去照著包拯所言而行。

過了兩天,另有一人到縣衙告狀,說某某人私自宰殺耕牛並出賣牛肉。在宋朝,耕牛病死或者要宰殺都是要在官府履行備案手續的,私宰耕牛是犯法的。包拯聽罷,大喝道:“你為何割了人家的牛舌頭,又來告發人家私宰耕牛,真是膽大妄為,你知不知罪?”

這個人一下子呆住了,想不到包大人明察秋毫,遂對割牛舌的罪行供認不諱。原來真的是二人因日常瑣事結怨,案犯為了報複那個農民,就割了那人的耕牛的舌頭。

參考資料:

《梁書?顧憲之傳》
《隋書?於仲文傳》
《朝野僉載》
《宋史?包拯傳》

“包青天”

 

 

 

加跟帖:

  • 標題:
  • 內容(可選項): [所見即所得|預覽模式] [HTML源代碼] [如何上傳圖片] [怎樣發視頻] [如何貼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