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一種能力

來源: 玉米穗 2018-01-22 16:19:1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271 bytes)

幸福是一種能力,一種對於自身處境和自我狀態心滿意足的能力。人活一世倘若有什麽目的或目標,幸福大概就是最終目的或者最高目標。“為全人類的解放而奮鬥”也是為了“幸福”,既是為了全人類的幸福,也是為了自己的幸福(“自己”如果不在其中,全人類便不是“全”人類)。人人追求幸福,但未必人人都能幸福。財富名譽地位仿佛是可以開啟幸福之門的鑰匙,然而即便鑰匙到手,打開所謂幸福之門,卻依然可能大失所望,發現門裏門外都一樣,並沒有什麽“幸福”儲藏在“幸福之門”後麵。

日本作家渡邊淳一有本書叫《鈍感力》,是探索幸福問題的。他認為日本人性格過於敏感細膩,容易受到傷害,是不利於幸福的,因而提出應該培養具備“鈍感力”。所謂“鈍感力”,就是對於可能傷害自己情感破壞自己情緒的外來因素反應遲鈍抱無所謂態度的能力,具備這種“鈍感力”可以降低甚至消除外來因素對自己的傷害,有效地保護自己,從而提高幸福感。渡邊先生的《鈍感力》來自於他自己的經曆和觀察,他提到他曾經遇到過一個天生具備“鈍感力”的人,那人在會社裏犯下大錯,被上司當眾罵得狗血噴頭顏麵全失,會社同仁都以為受到這樣的羞辱,凡有自尊之人定會辭職不幹,不料第二天看到此人無事人似地照樣開心快樂地出勤上班,情緒全然不受影響。渡邊見狀驚訝意外之餘不禁對此人的“無神經”(反應遲鈍,沒羞沒臊意思)大為佩服,並由此歸納總結出所謂“鈍感力”,認為“鈍感力”乃是日本人所缺少的,然而能夠影響日本人的幸福感,因而應該培養具備。《鈍感力》一書在日本暢銷一時,深得共鳴,可見日本人的確需要“鈍感力”。但那本書在中國並未獲得特別大的反響,我想主要大概因為相較於日本人,中國人本來就具備這一類“鈍感力”吧。其實這類“鈍感力”無非就是麵皮厚,沒羞沒臊,所謂“麵皮老老,肚皮飽飽”是咱中國人自小就無師自通的“常識”,無需從《鈍感力》中吸取獲得的。

相較於渡邊氏上述保護自己情感不受他人傷害的“鈍感力”我倒覺得抵禦自己內心攀比心態的“鈍感力”是更加重要的。中國人嘴上說“知足者常樂”,但真知足的不多,即便原本知足的,一經與他人攀比,也很容易失去心理平衡變得不知足。我國內的一個親戚就是例子。該親戚在一個擁有七八十名的國營企業做老總兼黨支部書記,年薪近二十萬,三十七八歲有車有房,房還不止一處,原本對生活心滿意足的,可是最近因為一個下屬的跳槽很是引起了一番“鬧心”。因為那個原下屬到新單位後年收入比她高出好幾萬,相比之下使她相形見絀,她的“幸福感”便因此如泄氣的皮球瞬間莫名其妙縮小一多半。其實別人收入多少有何相幹?又不影響自己的購買力和生活質量,然而還是“鬧心”,還是不痛快,原因就在於缺少抵禦攀比的“鈍感力”。

 

幸福能力既取決於是否“鈍感”,同時也取決於是否“敏感”。“鈍感”是麵對傷害自己情感敗壞自己情緒的外來因素的,“敏感”則是用以搜尋探知觸發喚起個人幸福快樂感覺的。具有幸福能力的人仿佛有種觸須,對於能使自己快樂的事情如狗的嗅覺一樣靈敏,即便在他人熟視無睹無動於衷甚至感覺百無聊賴的瑣碎日常事物之中,也隨時隨地都能感受到快樂和幸福。前幾年我在國內時看到電視節目裏采訪一個百歲老人就有這樣的印象。那個老人生活在四川的窮鄉僻壤之處,臉上皺紋如核桃一般,但他笑口常開,九十幾歲時還上樹掏鳥蛋,用濃重的四川口音對記者回憶自己早已死去的媳婦說:還是過(個)美人。說罷哈哈大笑,神態頑皮如少年。我從那老者爽朗的笑聲和頑皮的神態中直覺他是個幸福能力強大的人,不然在幾乎不具“幸福資源”的窮山村裏蹉跎一輩子,哪能有那樣的笑聲和神態?我也見過“幸福資源”得天獨厚,但幸福能力差強人意的例子。我在國內教書時遇見的一個學生就是這樣的情況。那學生家裏經濟富裕,人也長得漂亮,父母為了使之幸福,在經濟上對她百依百順有求必應,過個生日送個七萬元的大鑽戒,各款LV的包三日兩頭地換,我問她那麽多包換來換去有何意義?她說讓人看了羨慕會感覺好。但我看她數萬元“幸福資本”換來的“幸福”往往維持不了幾天,若不繼續燒錢購買新款LV之類,她的“感覺好”便難以持久。

康巴漢子在海拔數千米的高原上依然行動自如毫不費力,因為他們具有特殊的身體素質和能力能夠從稀薄的空氣中吸取足夠的氧氣。幸福能力我想正如康巴漢子吸取氧氣的能力,具備者即便幸福資源稀缺依然幸福快樂;欠缺者即便常備吸氧麵罩,更換再多的LV,也依然會陷入缺氧窘境,無甚幸福可言的吧。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加跟帖:

  • 標題:
  • 內容(可選項): [所見即所得|預覽模式] [HTML源代碼] [如何上傳圖片] [怎樣發視頻] [如何貼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