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鳳凰可能真實存在

來源: zei_la 2017-05-17 19:56:35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571 bytes)

龍、鳳同為中華民族兩大圖騰係統,崇鳳是一種濃厚的民族情結。中國人賦予了鳳凰很多美好的特征:美麗、吉祥、善良、寧靜、有德、自然。但鳳凰也不是憑空創造,從高廟文化遺址發現的鳳凰圖案來看,它的原形和孔雀有很大關係。

鳳凰,亦作“鳳皇”,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雄的叫“鳳”,雌的叫“凰”,總稱為鳳凰,亦稱為丹鳥、火鳥、鶤雞、威鳳等。常用來像征祥瑞,鳳凰齊飛,是吉祥和諧的象征,自古就是中國文化的重要元素。鳳凰和龍的形象一樣,愈往後愈複雜,最初在《山海經》中的記載僅僅是“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皇”,甚至還有食用的記載,《大荒西經》:“沃之野,鳳鳥之卵是食,甘露是飲”。而到最後卻有了麟前鹿後,蛇頭魚尾,龍文龜背,燕頜雞喙,成了多種鳥獸集合而成的一種神物。

自秦漢以後,龍逐漸成為帝王的象征,帝後妃嬪們開始稱鳳比鳳,鳳凰的形象逐漸雌雄不分,整體被“雌”化。《小學紺珠》卷十:“鳳象者五,五色而赤者鳳;黃者鵷鶵;青者鸞;紫者鸑鷟,白者鴻鵠。”《淮南子》:“羽嘉生飛龍,飛龍生鳳皇,鳳皇生鸞鳥,鸞鳥生庶鳥,凡羽者生於庶鳥。”認為鳳凰是飛龍之子,但《大藏經》有:“嘉羽生應龍。應龍生鳳皇”,認為鳳凰是應龍後裔。

學術界觀點多傾向於否定曆史中確實曾有過鳳凰,但甲骨文、金文表明,直到商周之際,鳳凰還是一種雖然稀見、但卻並非不存在的鳥類。

甲骨文中,“風”通“鳳”。殷墟曾出土過一片甲骨,“甲寅卜,呼鳴網,獲風。丙辰,獲五。”這條甲骨文的意思是:商王指令臣鳴用網捕鳥,於丙辰這天捕了五隻鳳。“由於係用網埔之,故所獲自是生鳳。”早期金文《中鼎》銘辭中有:“……歸生風於王。”文中所提到的“生風”一詞,郭沫若曾斷定指活鳳凰。鳳凰的最早的典籍記錄,是《尚書·虞書·益稷第五》篇。書中敘述大禹治水後,舉行慶祝盛典。由夔龍主持音樂,群鳥群獸在儀式上載歌載舞。最後,鳳凰也來了——“蕭韶九成,鳳皇來儀”。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