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故事連載 -聖那澤爾襲擊1

來源: 南澗采萍 2017-07-12 15:18:3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222 bytes)

時間:1942年3月28日。
地點:法國北部盧瓦河入海口的聖那澤爾。
任務:用裝滿炸藥的軍艦加上敢死隊,偽裝成敵艦深夜突破敵軍重要軍事港口,然後引爆軍艦、炸毀港口。

聖納澤爾襲擊(St Nazaire Raid ),又名戰車行動(Operation Chariot),是二戰中英軍所執行的一次三軍聯合兩棲攻擊敢死隊行動。目標是用英軍軍艦,冒充德軍軍艦,穿過重兵把守的海峽,強行登陸,駛進德軍在大西洋戰區的重要軍事港口並將其炸毀。這次行動雖然成功,但雙方均損失慘重,英軍方麵損失驅逐艦1艘、炮艇1艘、魚雷艇1艘、快艇13艘、阿姆斯特朗雙引擎中程轟炸機1架、布裏斯托重型轟炸機1架、169人陣亡、215人被俘;德軍方麵損失當時全球最大的幹船塢、多用途戰鬥機2架、坦克2台、港口拖船2艘、360人陣亡。英軍方麵雖然損失慘重,但摧毀了德軍的關鍵軍事港口,不僅為盟軍的海上運輸路線掃平了障礙,也為以後的海事作戰鋪平了道路。

背景:
1942年,二戰進入膠著狀態,戰火燃遍亞洲、歐洲和非洲。美國也因1941年的珍珠港事件而加入盟軍陣營。英國國內局勢緊張,供應緊缺,靠大西洋海路從美國運送物資來保障英倫諸島的供給。但是,這條生命線不斷受到德軍軍艦、潛水艇和魚雷艇的襲擊,因此,保證這條海上生命線的暢通成了丘吉爾的關注點。

與此同時,英軍與德軍之間的海上戰事愈演愈烈,雙方均有軍艦損失。1941年5月24日的丹麥海峽之戰中,英國皇家海軍艦艇威爾士親王號(HMS Prince of Wales)與胡德號(HMS Hood)遭遇德國戰列艦俾斯麥號(Bismarck)與重巡洋艦尤金親王號(Prinz Eugen)。雙方交火後不到十分鍾,胡德號的後彈藥艙即被俾斯麥號的炮彈擊中,很快沉沒,艦上將士隻有三人幸存。威爾士親王號雖然繼續單獨作戰,但在與俾斯麥號交火過程中,其主要武器裝備係統發生故障,不得不放棄戰鬥、逃離作戰區。在這場戰鬥中德軍雖然獲勝,但俾斯麥號的前油艙被威爾士親王號的炮彈擊中,迫使她不得不放棄大西洋作戰計劃,轉向位於德軍占領的法國聖那澤港的大型幹船塢修理。但三天後在途中被英軍艦隊攔截並擊沉,俾斯麥號艦上兩千多德軍官兵誓死與軍艦共存亡,僅有111人落水後被英軍救起。

1942年1月,與俾斯麥號同級別的姐妹艦提爾皮茲號(Tirpitz)進入大西洋的北海,停靠在挪威的特隆赫姆(Trondheim),主要任務是攔截盟軍向蘇維埃的物資運,同時支持停靠在法國北方的重型主力艦尤金親王號和其他戰艦組隊,協力完成德軍封鎖英吉利海峽的“地獄犬行動 ”(Operation Cerberus)。

因此,皇家海軍和皇家空軍製定了計劃,意欲聯合行動襲擊提爾皮茲號。聯合作戰司令部(Combined Operations Headquarters)在製定計劃過程中,考慮到一旦遭遇後提爾皮茲號從北海突圍進入大西洋的可能性。整個海區,隻有聖那澤爾港才有足夠能力停靠這個噸位的艦艇,特別是如果提爾皮茲號在戰鬥中受創,那麽聖那澤爾就成了她唯一可去的地方。故此英軍得出結論,如果聖那澤爾港不可用,那麽德軍就不太可能輕易地令提爾皮茲號駛入大西洋海區。

聖那澤爾港位於盧瓦河入海口,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幹船塢(可在艦艇駛入後放幹水便於維修)。該港由兩條伸入大西洋的棧道碼頭形成一個外港,外港之後有兩道閘門通向內港,內港旁就是諾曼底幹船塢,可以讓俾斯麥級別的大型軍艦以及德軍潛水艇靠港維修。那澤爾港是德軍海軍的命脈級重要基地,為整個大西洋海區的軍艦和潛水艇提供維修與後勤服務,維修後艦隻可從這裏直接駛入大西洋。
 

1942年聖那澤爾港平麵圖,其諾曼底幹船塢是當時全世界最大的,也是整個大西洋海區唯一能夠停靠大型艦隻的幹船塢

行動計劃:
鑒於聖那澤爾港的重要性,英軍的皇家海軍情報處在1941年底便萌生了襲擊聖那澤爾港的想法。

聯合作戰司令部考慮了幾種摧毀聖那澤爾港的計劃,其中之一是空襲,但在二戰的這個階段,英國政府的策略是盡力避免平民傷亡,空襲準確率不高,一來沒有把握擊中港口,二來難以避免平民傷亡。

聯合作戰司令部因此要求特別行動指揮部(Special Operations Executive)研究是否可以派特工將聖那澤爾港口碼頭的閘門炸毀。但特別行動指揮部認為不可能,因為需要的炸藥量太大,不可能由一兩個特工就能搬運得了的。皇家海軍也認為他們無法執行這項任務,因為港口的位置在盧瓦河入海口以上8英裏處,任何足夠造成威脅的艦隊,還沒有到達港口就會被德軍沿岸設立的探照燈和觀察哨發現。


聖那澤爾地理位置

剩下的方案就是用英軍突擊隊來執行敢死隊式的行動了,他們考慮小型艦隻可以借助三月份的高潮位,在漲潮時偽裝成德軍軍艦,沿著沙灘區域進入港口,從而避開防守嚴密的疏浚海峽主幹道。聯合作戰司令部認為雖然沙灘區域水位較淺,步兵登陸艦無法通過,但輕型驅逐艦登陸應該不成問題。

英軍突擊隊(The British Commandos)是1940年在丘吉爾首相的要求下組建的,主要構成是陸軍自願者經特殊訓練後組成的特務部隊,在歐洲戰場開展特殊的敵後襲擊任務。到1940年秋天,兩千多步兵自願者加入了這隻特務部隊(Special Service Brigade),分成12個突擊大隊(Commandos),每個突擊大隊約450人,由一名中校(lieutenant colonel)任大隊長,分為75人一支的小隊,每小隊又分成15人一組的作戰小組。隊員的平時編製仍屬於其原來的部隊,在原部隊領軍餉,但突擊隊的行動則受聯合作戰司令部的直接指揮。

聖那澤爾港襲擊需要摧毀三個目標:諾曼底幹船塢、內港的老閘口及其水利係統、港內停靠的任何德軍潛水艇或艦隻。行動計劃是用驅逐艦裝滿炸藥,偽裝成德軍艦隻,利用黑夜的掩護駛進諾曼底船塢,然會突擊隊員撤離,用炸藥包引爆炸毀附近的港口設備、探照燈位置以及炮口位置,然後引爆驅逐艦。完成任務後,由另一艘驅逐艦或者其他小型艦隻撤回突擊隊員。與此同時,皇家空軍在附近聲東擊西,引開德軍的注意力。
聯合行動司令部認為,如果順利,整個行動可以在兩小時內完成。

當這個計劃被報送到海軍司令部時卻未能通過,海軍方麵認為用具備作戰能力的驅逐艦去執行這種注定有去無回的行動代價太大,他們建議采用法國海軍驅逐艦颶風號(The Ouragan)來完成引爆任務, 輔以一個機動小型艦隊負責在行動之後運送突擊隊員返回基地。颶風號是一戰期間由英國為法國海軍製造的,戰後一度被轉給波蘭海軍。二戰爆發後不久該艦即處於故障狀態,停靠在英國的普利茅斯港待修,因此暫時由英國皇家海軍調配。因此海軍司令部才建議用她來執行這次敢死隊式行動。

由此,行動計劃返回聯合作戰司令部,並在1942年3月3日正式被命名為“戰車行動”(Operation Chariot)。之後聯合作戰司令部認為,颶風號是法國艦隻,如果用她,必定涉及到法國海軍,這樣行動的保密性難以掌控,因此決定還是由皇家海軍提供引爆艦隻,外加小型艦隊負責在爆破任務之後接突擊隊員撤離。皇家海軍經過考慮,選擇了由美國海軍調撥到皇家海軍的鎮級驅逐艦(Town-class destroyer)坎貝爾鎮號(HMS Campbeltown)。


(待續)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加跟帖:

  • 標題:
  • 內容(可選項): [所見即所得|預覽模式] [HTML源代碼] [如何上傳圖片] [怎樣發視頻] [如何貼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