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對決係列:航空派和戰艦派的大辯論

來源: 全球戰略 2022-05-01 10:20:2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68685 bytes)

1 (題圖) “邀擊漸減”戰略

[注] 航母,艦載機,和潛艇等輔助兵力一馬當先,將敵艦隊的戰鬥力削弱,最後由略微靠後的主力戰列艦用巨炮一舉殲敵。

 

在兩戰之間,美,日海軍都在摸索如何充分發揮航母的戰鬥力。新興的“航空派”和傳統的“戰艦派”展開了大辯論。正是這些辯論和實踐使美,日海軍在航母和海航運用上趕超了一度領先的英國。

英海航的發展走了一條十分曲折的道路。1914年成軍的皇家海軍航空兵(Royal Naval Air Service)在一戰未完的1918年4月被新成立的皇家空軍(Royal Air Force)吸收,才存在四年的編製被取消。盡管皇家空軍作為一個嶄新的軍種,是全球第一個獨立的空軍,領先世界(美,日陸軍航空兵在二戰期間都是陸軍的一個兵種,而非獨立的軍種)。但這樣海航的發展受擠壓。英空軍忙著建軍,到1924年才為海航恢複一個兵種:艦隊航空兵(Fleet Air Arm)。但艦隊航空兵一直受空軍領導,也就是說1924-1939年英航母上的艦載機部隊在編製上來自空軍 (!)(這點海航大國英國和海航發展落後的德,意很像)。英一戰後國力畏縮,有限的發展新機的資源空軍肯定用在自己身上,結果海航飛機日漸落後。1939年歐洲戰雲密布,在海軍有誌之士大聲疾呼下,艦隊航空兵才重新劃歸海軍。但連續20年對海航建設的忽視造成嚴重的代差。在二戰開打後,美日海航駕駛可收放起落架的單翼機高速馳騁時,英海航超級低速的不可收放起落架的“劍魚”式(Swordfish)雙翼機還搖搖晃晃地在第一線疲於奔命(從在大西洋獵殲俾斯麥號到在地中海的馬太潘海戰和空襲塔蘭托,也取得了一些戰果)。英海軍沒有放棄航母建設,二戰開戰時有12艘航母,噸位世界第一。但英航母重裝甲保護而犧牲艦載機數量(大型航母隻有30來架性能落後的艦載機),和領先世界的美,日航母不同(大型航母有70-90架性能先進的艦載機)。由於英在一戰後放棄了海航的領先地位而在二戰中沒有參加任何一場航母對決,本篇(也是本係列)隻專注美,日航空派和戰艦派的大辯論。

日本航空派和戰艦派的大辯論

戰艦派認為海上決戰將是巨艦大炮之間“堂堂正正”的互轟(類似一戰時的日德蘭海戰)。日軍長期以來按照“邀擊漸減”戰略來策劃日,美決戰(圖1)。假設是美主力戰列艦部隊為保衛當時是美殖民地的菲律賓,必然長途跋涉向西太平洋(西太)出擊。日主力戰列艦部隊扼守西太,以逸待勞(和日俄戰爭時對付長途跋涉的俄海軍艦隊類似),這就是“邀擊”。“漸減”是靠前出迎敵的輔助兵力(如巡洋艦,驅逐艦,潛艇)的騷擾突襲,一路逐漸減弱美軍實力,等精疲力盡,傷痕累累的美艦隊進入日軍巨艦大炮射程後再由戰列艦一舉殲滅。作為一戰後新湧現的艦種(航母)和兵種(海航),航母部隊的定位是偵察打擊敵方艦隊,作為輔助兵力執行“漸減”任務。另外海航執行艦隊防空和反潛這兩個新任務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在航母兵力具體部署時,最佳方案是緊隨戰列艦部隊(battle fleet,有時直譯為“戰艦隊”),為戰列艦取得戰果添磚加瓦。在太戰開打以前航母出色執行“漸減”任務最經典的兩個戰例是:(1)1941年3月在地中海馬太潘(Matapan)海戰中,隨戰列艦部隊出動的英生畏號(Formidable)航母出動艦載機先將意艦擊傷,再由戰列艦將其敲沉。(2)1941年5月在大西洋對德戰列艦俾斯麥號(Bismarck)的圍殲,如法炮製,隨戰列艦部隊出動的英皇家方舟號(Ark Royal)航母艦載機先將俾斯麥號打殘,然後由戰列艦將其轟沉。

航空派認為航母和飛機的高速發展已讓航母部隊可以獨擋一麵,不必再是戰列艦旗下打醬油,跑龍套的配角。航空派認為將航母發展為主力攻擊力量是一條前程似錦的道路。日軍首創雙航母編製,組成一個航空戰隊(現代軍語:打擊群),可獨立出擊。1932年1-5月在淞滬事變中,加賀號和鳳翔號首次被部署到前線, 1941年7月蒼龍號和飛龍號支援了對法屬印支的占領,都取得一定戰果。

戰艦派反駁道:這些部署對付的都是“低端”對手,所以航母身後無需戰列艦隊壓場。真正對付“高端”對手(如美戰列艦部隊),光靠航母能行嗎?當時有重甲保護的戰列艦已達三五萬噸,可能被“小小”的艦載機擊沉嗎?太戰開打時威力最大的艦載機是中島九七式艦載攻擊機(九七艦攻),最大起飛重量僅四噸(見本係列《對決前的主力艦載機》)。戰艦派不相信艦載機有能力對抗戰列艦。“蚊子很討厭,但成人會被蚊子咬死嗎?”這是一個著名的戰艦派挑戰航空派的問題。

以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大將(曾擔任過赤誠號艦長)為代表的航空派的回答是:(1)1940年11月英航母光輝號(Illustrious)出動21架雙翼機在塔蘭托港夜襲意軍,取得擊沉兩艘,擊傷一艘戰列艦的重大戰果。茲證明:即使是數量極少的比日機落後整整一代的雙翼艦載機也能將最強大的戰列艦送入海底。二十年前,美陸航和海航在1921年7月的比武中已將一艘從德國繳獲的戰列艦擊沉(見本篇第2節)。(2)如果一,兩艘航母力量太小,大膽地將六艘航母凝成一股繩,會有無與倫比的攻擊力。這就是日軍攻擊珍珠港的航母機動部隊核心:赤誠號和加賀號為第1航空戰隊,蒼龍號和飛龍號為第2航空戰隊,翔鶴號和瑞鶴號為第5航空戰隊,在山本主導下這三個航空戰隊在1941年4月合並成第1航空艦隊(First Air Fleet)。當時美航母機動部隊(美方稱 Task Force,中方通常譯為特混艦隊)僅以單艘航母為核心。日軍將全部六艘大型航母編入獨立的機動部隊萬裏迢迢遠征珍珠港是海軍史上革命性的組織創新。進攻珍珠港時六艘航母放飛的兩波攻擊隊竟有354架飛機(第一波183架,第二波171架),的確展現了舉世無雙,無與倫比的攻擊力。另外機動部隊還保留了48架戰鬥機沒有出動,準備對付美軍的反擊。日機動部隊如此大膽創新的組織能力,摧枯拉朽的進攻能力開戰時超出了美軍的認知範疇,將美軍打得暈頭轉向。

有關珍珠港的資料汗牛充棟,因為這不是航母對決,所以不是本係列討論的範疇(當時美企業號航母編隊正趕回珍珠港,聞訊起飛了艦載機尋戰,但沒有發現日機動部隊 [可參考2019年的電影《Midway 決戰中途島》],不然會打第一場航母對決)。我們需要注意的有兩點。(1)戰略上,日軍敢於不畏艱險派出機動部隊長程出擊不等於航空派完勝。戰前軍令部的戰艦派死活不批準珍珠港計劃,這個史無前例的計劃的確太冒險。山本隻能以辭職威脅,軍令部被迫讓這位出名的賭徒豪賭一把。不然還沒開戰主帥就辭職,軍令部顯得太領導無方。(2)戰術上,機動部隊中護航戰艦的配置耐人尋味。三艘巡洋艦和九艘驅逐艦以外,聯合艦隊需要派出戰列艦加入。萬一機動部隊遭遇美戰列艦部隊而艦載機無法解決戰列艦威脅時(到底沒經過任何實戰考驗),護航的日戰列艦一定要挺身而出硬剛敵戰列艦。但要讓堂堂戰列艦放低身段,成為航母的輔助兵力,對即使是航空派的山本和自認為是天之驕子的戰列艦部隊官兵來說,心理障礙極大。太戰開打時,日軍有十艘戰列艦:(以服役年代為序)金剛級四艘,扶桑級兩艘,伊勢級兩艘,長門級兩艘(著名的大和級兩艘在開戰後才入役)。新銳戰列艦作為國之重器,要組成聯合艦隊主隊(第1艦隊)參加最後的“邀擊”決戰,不能冒險遠征。結果兩艘最老舊的,滿載36000噸的金剛級戰列艦比睿號(Hiei,1914年入役)和霧島號(Kirishima,1915年入役)被“貶”到機動部隊奔赴珍珠港。比睿號是金剛級二號艦(首艦金剛號 [Kongo],英國原裝進口,1913年入役),是日本國產的第一艘戰列艦。因年事已高,在1930年代一度拆除一座兩門356毫米(14 英寸)主炮淪為訓練艦。開戰前再披戰袍加入一線,但遭主隊嫌棄,所以被“打發”到機動部隊擔任護航任務。霧島號同樣年事已高,“屈尊”加入機動部隊。結果很有畫麵感的一幕是二戰時最新銳的航母在最老舊的(一戰時代的)戰列艦護航下乘風破浪奔赴夏威夷(見本係列《航母對決二》圖4)。

所以不能認為日軍敢於派出航母出擊珍珠港,航空派就完勝。珍珠港是賭博。1942年6月聯合艦隊出擊決戰中途島時,排兵布陣還是貫徹艦隊派戰略。機動部隊(四艘大型航母)一馬當先,實質上是擔任“漸減”任務,身後真正的主力是山本親率的戰列艦部隊(含一艘輕型航母),準備對殘敵致命一擊。結果機動部隊在前線浴血奮戰時,跟在後麵鞭長莫及的戰列艦部隊閑得蛋疼,一彈未發,白費大量資源(如可幫上機動部隊大忙的,但被戰列艦部隊牽在身邊的輕型航母)。可以說艦隊派落後的戰略拖了日軍的後腿,沒能從珍珠港大捷中領悟到航母部隊才應被視為是真正的主力,其他部隊(包括戰列艦部隊)都應為主力部隊獲勝服務。鮮血淋淋的實戰逐漸使航空派在日軍的戰略辯論中獲勝。等到第五場航母對決(1944年6月的菲律賓海海戰)時,聯合艦隊才真正覺悟。

美國航空派和戰艦派的大辯論

美國的航空派和戰艦派同樣展開了大辯論。但和日本的辯論主要是海軍內部兩派之間不同,美國的辯論一開始主要是陸軍和海軍之間。最出名的航空派代表是陸軍準將比利·米切爾(Billy Mitchell),一戰終戰時此公官拜美軍在歐陸航部隊司令。他受了新成軍的英皇家空軍將英海航部隊收編的鼓舞,認為美國也應如此成立空軍。他激進地認為守衛海疆應該靠性能穩定,載彈量大的遠程陸基飛機,而不是靠勞民傷財,基本無用的戰列艦(美戰列艦一戰中未發一彈,英,德戰列艦僅在日德蘭海戰中硬剛一次),更不可能靠搖搖晃晃,性能不穩的海航艦載機和又小又慢的蘭利號這樣的航母。陸航飛機盡管比海航飛機(艦載機出現以前全是陸基部隊)略為先進,但軍事航空總體上說起步沒幾年,小小的飛機能擊沉戰列艦嗎?這是海軍(主要是戰艦派)對航空派提出的最大挑戰。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1921年7月,用繳獲的,滿載25000噸的德戰列艦東弗裏斯蘭號(Ostfriesland)開刀,在米切爾的挑戰下,陸航和海航進行了大比武。海軍將領對這場比武心情十分矛盾。一方麵他們是戰艦派,希望能證明小小的飛機炸不沉身披厚甲的戰列艦,這樣他們主持的正在如火如荼開展的戰列艦軍備競賽能不受影響。另一方麵他們也希望將海航這棵新苗保在海軍手裏,所以反對空軍單獨成軍。也就是說,海軍的戰艦派也是半個航空派,對海航發展有興趣,隻是沒有陸航的航空派那樣激進(要求單獨成立空軍,限製戰列艦發展)。同時海軍也希望通過比武鍛煉海航隊伍,因海軍已開始對航母作為一種輔助艦種產生濃厚興趣(第一艘航母蘭利號此時正在改裝中)。大比武中,根據雙方同意的規則,陸海軍雙方飛機依次對這艘1911年入役的倒黴的戰列艦投彈,每次投彈後上艦檢查戰損。幾輪挨炸後皮糙肉厚的戰列艦沒出現可能沉沒的跡象,迫不及待的米切爾下令陸航飛機違反規則,對東弗裏斯蘭號狂轟濫炸,一舉擊沉(圖2)。東弗裏斯蘭號成為第一艘被飛機擊沉的戰列艦。盡管海軍抗議陸軍違規,米切爾拿此“戰果”大作文章:茲證明,隻要航空兵力全力以赴,可以擊沉戰列艦。

2 美陸航飛機擊沉繳獲的德戰列艦東弗裏斯蘭號:1921720

海軍指出:東弗裏斯蘭號是拋錨在海裏的死靶,無高炮火力,無損管隊伍,這次試驗並不能“真正”證明飛機能在實戰中擊沉高速航行,能左右操舵避彈,有嚴陣以待的高炮火力,有訓練有素的損管隊伍的戰列艦。米切爾反駁:這場在眾多領導,媒體,和外軍武官觀察下進行的完全公平透明的比武,航空派完勝。他到處宣揚戰艦派在濫用公幣,造一艘戰列艦的經費可造1000架飛機,而出動1000架飛機肯定能將該戰列艦擊沉。

深受意大利空軍至上理論家杜黑(G. Douhet)影響的米切爾不但得罪了海軍,也得罪了陸軍,原來陸軍也不希望陸航獨立出去成為空軍。盡管米切爾後來被譽為“美國空軍之父”,他的思想當時太前瞻,空軍要等到1947年才成軍(他1936年去世)。在1920年代初期,美國政府決定不成立空軍。但米切爾對戰列艦的口誅筆伐沒有白費。這是美國政府號召召開在1921-1922年舉行的華盛頓海軍會議並最後和眾列強建立《華盛頓海軍條約》製度的原因之一(見本係列《航母在兩戰之間的發展》)。

在《條約》製度下,由於1922-1932年十年內不能建造新戰列艦,戰艦派的話語權被削弱。隨著杜黑理論深入人心,1922年蘭利號入役後,海軍的主要精力放到如何在航母上下大功夫。由於海航不會被以陸航為核心,米切爾力主成立的空軍吞掉,海軍無後顧之憂。接下來有關這方麵的大辯論基本上都在美海軍內部的航空派和戰艦派之間,過程和日海軍內部的大辯論類似。

我們從小看著高大上的美航母長大,很難想象美航母的起步像“醜小鴨”一樣。從又慢又髒的運煤船改裝的蘭利號又小又弱(帶著信鴿出航!),隻能跟在戰列艦部隊裏“打雜”,最大的貢獻是為射程越來越遠的戰列艦主炮提供校射服務。1927年,列克星頓號和薩拉托加號入役,揚眉吐氣的航空派終於迎來了期盼已久的“艦隊航母”(fleet carrier)。大型航母既能輔佐戰列艦部隊作戰,也能獨擋一麵,成為艦隊核心,這樣逐漸被賦予更高的任務獨立性。

海航在逐漸量變積累後,開始走向質變跨越。新出現的俯衝轟炸機顯著提高了海航的突防能力,美海航開始重點建設俯衝轟炸機部隊。1941年開戰以前,美航母(和戰列艦,重巡洋艦等主力艦)開始安裝對空雷達,這是日軍沒有(也沒意識到其存在)的先進技術。不過在航母編隊組織方麵,日軍集中全部六艘大型航母組成機動部隊走到了前列。美航母在太戰開打前從未將超過兩艘以上集中使用,一般以一艘為核心組成一個特混艦隊(或打擊群)。在航母和海航大發展的同時,戰列艦作為一種成熟的主力艦種日臻完善,威力登峰造極。總之,航空派和戰艦派在美軍中一直僵持不下——一直到日機在珍珠港投下炸彈的時候。

塞翁失馬,焉知禍福。美軍在珍珠港損失了太平洋艦隊全部戰列艦,這樣日軍等於幫助美航空派戰勝了戰艦派。在突如其來的太戰初期,美戰艦派無戰列艦可派,就失去了話語權。所以太戰中的決戰就是航母對決,而不是日軍日夜期盼的戰列艦對決(整個太戰隻有兩場戰列艦對決:(1)1942年10月瓜達卡納爾海戰(美方命名)或第三次所羅門海戰(日方命名);(2)1944年10月萊特灣大海戰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蘇裏高海峽海戰——這將是戰史上最後一場戰列艦對決)。幾乎是出於無奈,美軍將航母奉為第一主力,這樣就將戰列艦趕下神壇。1942年6月中途島海戰時,幾艘從大西洋調來增援的戰列艦被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上將認為無用武之地,就讓它們在西岸轉圈巡邏防止日軍登陸(珍珠港遇襲後西岸十分恐慌,怕日軍再出奇兵)。

在以航母為第一主力這一先進思想武裝下,在中途島前線決戰的美航母部隊身後無需戰列艦部隊壓陣。在戰術編組上,美軍解決了是航母為戰列艦護航還是戰列艦為航母護航這個航空派和戰艦派大辯論中最揪心的問題。由於美航空派承蒙日軍“幫忙”,航母勇攀海軍的金字塔尖,所以“自然”是戰列艦放低身段為新的艦隊核心護航。美軍在第三場航母對決(1942年8月的東所羅門海戰)中就開始派出北卡羅萊納號(North Carolina)戰列艦為航母護航,從此在每場航母對決中戰列艦作為炮火猛烈的高射平台,為捍衛航母立下汗馬功勞(日軍要等到第五場航母對決 [1944年6月的菲律賓海海戰] 時才有此覺悟)。太戰中的最後一場海戰是1945年4月艦載機在衝繩海域將最大的戰列艦大和號錘入海底,為航空派和戰艦派的大辯論畫上句號。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樓主篇幅巨大,細節諸多,難得 -槍迷球迷- 給 槍迷球迷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01/2022 postreply 11:26:59

讚原創,謝介紹。 -QualityWithoutName- 給 QualityWithoutName 發送悄悄話 QualityWithoutName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01/2022 postreply 11:36:09

啟示:建一艘航母的錢可以造一千枚反艦彈道導彈,一千枚反艦彈道彈道肯定能擊沉一艘航母,古人誠不欺我也。 -brotherbear- 給 brotherbear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01/2022 postreply 11:38:51

讚原創,兵壇很久沒有這樣值得一讀的大作了。 -brotherbear- 給 brotherbear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01/2022 postreply 11:40:23

日本隻有金剛級戰列(巡洋)艦才具有30節以上高速,可以伴隨航母行動。 -hkzs- 給 hkzs 發送悄悄話 hkzs 的博客首頁 (67 bytes) () 05/01/2022 postreply 14:31:11

@槍迷球迷:謝讚!原來前言後的三篇打算作為對決前的“背景”一篇刊出,但篇幅實在太大 -全球戰略- 給 全球戰略 發送悄悄話 全球戰略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01/2022 postreply 18:28:22

@熊兄:謝多次點讚!現在是航母派和導彈派的大辯論 -全球戰略- 給 全球戰略 發送悄悄話 全球戰略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01/2022 postreply 18:29:56

@hkzs: 沒錯金剛級一戰時定位是戰列巡洋艦,所以高速。後日軍為簡化艦種,改為戰列艦,是太戰中最辛苦的戰列艦。謝討論! -全球戰略- 給 全球戰略 發送悄悄話 全球戰略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01/2022 postreply 18:34:58

加跟帖:

  • 標題:
  • 內容(可選項): [所見即所得|預覽模式] [HTML源代碼] [如何上傳圖片] [怎樣發視頻] [如何貼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