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二戰經典衝鋒槍-ZT

來源: 您看個樂 2016-07-27 02:36:19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1184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您看個樂 ] 在 2016-07-27 02:43:24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MP40衝鋒槍(Maschinenpistole 40),常被稱為“施邁瑟衝鋒槍”,是一種為方便大量生產而設計,與傳統槍械製造觀念不同的衝鋒槍,廣泛應用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軍隊、性能最優良的衝鋒槍。

在二戰期間大量裝備的衝鋒武器中,MP40衝鋒槍具有較高的精度。由於後坐力很小,MP40在有效射程內的射擊非常精確,在持續射擊中的精度更是無人能比。 一般連續射擊中的蘇聯波波沙和英國司登都是很難控製,而任何一個德國新兵都可以控製住猛烈射擊中的MP40。在較近距離作戰中提供密集的火力。

 

 

M3衝鋒槍全長僅579毫米,空槍重3.7千克,為保證彈藥通用性,口徑與湯普森相同, 理論射速每分450發,供彈也采用30發直彈匣。加裝固定瞄具後,有效射程為91米。圖為M3的作動原理剖麵圖,可看出該槍的整體結構十分簡單,適合量產。

由於M3采用了折疊槍托設計,十分適合美軍坦克等裝甲車輛乘員作為便攜式自衛武器使用,實際已具備了今天PDW(單兵自衛武器)的雛形。圖為2014年二戰電影《狂怒》劇照,可見“狂怒”號的機槍手諾曼進行前沿偵察時,攜帶的也是一把M3A1衝鋒槍。

“司登”由英國設計師謝波德和杜賽賓在恩菲爾德兵工廠研發完成,1940年研發成功後,命名時取設計者和姓氏的首字母和工廠名稱前兩個字母組成,即Sten。該槍全長760毫米,空槍重3.2千克,使用9×19毫米帕拉貝魯姆口徑彈藥圖為司登擊發脫殼作動示意圖。

再來看看M3的啟蒙老師,英軍主力衝鋒槍,司登MkII。二戰初期,英軍並未裝備製式衝鋒槍,結果在麵對配備大量自動武器的德軍步兵時,吃了不少苦頭。在1940年敦刻爾克大撤退,喪失大批重裝備後,英軍急需一批能夠大批量快速生產的武器。危急時刻,司登衝鋒槍“應運而生”。

 

 

 

 

 

 

 

 

 

 

 

 

 

 

 

 

 

 

 

由於司登大量采用衝壓機件製造,省工省料,成本非常低,單價僅9美元,有人嘲諷其為“伍爾沃思玩具槍”,又因其獨特的外形和名稱,分別獲得了“水管槍”和“臭氣槍”的綽號。圖為1943年,工人們在英國利物浦附近的皇家兵工廠組裝司登衝鋒槍,可見其結構簡單,十分便於量產。

雖然獲得了各種奇葩綽號,但司登憑借可靠的性能獲得了盟軍士兵的廣泛讚許。圖中左側的英軍士兵正在為他的司登衝鋒槍裝彈。

東線蘇軍的“潑彈雨”機器,PPSh-41,又稱“波波沙”衝鋒槍。該槍全長843毫米,裝彈鼓後全重5.45千克,使用7.62×25毫米托卡列夫彈藥;理論射速每分900發;供彈采用71發彈鼓。有效射程150米。圖為藝術家繪製的PPSh-41。

PPSh-41由蘇聯著名輕武器設計師斯帕金於1941年設計完成,目的是為取代結構複雜的PPD係列衝鋒槍。與司登有異曲同工之處的是,PPSh-41也采用了大量衝壓部件,十分便於大規模量產。小圖為波波沙之父——斯帕金

圖為PPD-34衝鋒槍(上)和PPSh-41(下)衝鋒槍的細節對比,可見兩者在槍口外形、散熱口數量和扳機位置等方麵均有不同,PPSh-41更為完善。

據二戰蘇聯兵工廠技工回憶,因需求大,零件大多皆為鋼板衝壓成形,焊接及鉚接的技術亦大量使用。

圖為湯普森係列衝鋒槍的幾種主要型號。其中從M1型開始為簡化量產型,有以下改進,改用後座作用運作係統;拉機柄改為位於機匣側麵;瞄準改用固定孔式後照門;裝有木製固定式槍托。由於工序簡化,M1A1型的生產時間隻是M1928A1的一半,成本大幅降低。

湯普森衝鋒槍是以美國“自動武器公司”創建人之一的約翰•湯普森將軍命名,旨在為美軍研製一種取代栓動式步槍的自動武器。該係列衝鋒槍從1921年投產以來,一直生產至今。圖為湯普森將軍手持1921式湯普森衝鋒槍留影。

老式的1921式湯普森在部分分解後,甚至可以裝入一個小提琴盒。

圖為德軍傘兵正在檢查一把繳獲的湯普森M1928A1式衝鋒槍,從德軍興奮的表情不難看出,他們對盟軍的這種主力衝鋒槍十分感興趣。本圖攝於1943年,突尼斯。

 

 

 

 

所有跟帖: 

真正的好帖,謝了 -maple321- 給 maple321 發送悄悄話 maple321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7/2016 postreply 20:53:0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