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之後——私欲膨脹:汪精衛的曲線救國!zt

來源: 頭發與財富成反比 2020-09-19 10:52:5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4212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頭發與財富成反比 ] 在 2020-09-19 11:01:55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一個比數千萬難民苦難求生撤往大西南更大的災難出現了:國民黨泰山北鬥級元老,民國四大才子之首,汪精衛公開叛變投敵了。

汪精衛

汪兆銘,祖籍浙江紹興。後取精衛填海之意改名為:汪精衛。

少年汪精衛

1903年赴日本留學。

1905年7月謁見孫中山,籌建同盟會,參與起草同盟會章程。

青年汪精衛

1906年6月畢業後拒絕兩廣總督岑春煊令其歸國為大清服務的要求。赴南洋籌設同盟會分會,任南洋革命黨報《中興日報》負責人。

同盟會南洋分會各負責人

1910年1月汪精衛與黃複生刺殺清廷攝政王載灃,事敗汪掩護黃逃離被捕,判處終身監禁。

黃複生(後任民國陸軍上將)

在獄中決心以死報國,賦詩:

慷慨歌燕市,從容做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此千古名句一時為人傳誦。

刺殺攝政王載豐

後經同盟會、青年黨多方運作救出,流亡海外。

1917年回國後參加護國運動,護法運動。

1924年1月的國民黨“一大”上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出任中央宣傳部長。

1925年3月孫病危時受命記錄孫的遺囑。

6月26日,汪精衛持召開了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會上確定了國民黨總理的稱呼永遠留給孫中山,將國民黨的最高行政機關改稱國民政府。

國父靈堂 挽聯為汪精衛所寫

1926年3月,蔣介石泡製“中山艦事件”,大肆屠殺共產黨人。

中山艦

蔣無視國民政府“聯俄聯共,扶助工農”國策,未向汪精衛請示,擅自挑起內戰的行為,讓國府主席兼軍委主席汪精衛非常憤怒,第二天,汪命令朱培德、李濟深扣留蔣介石,但指揮不動。汪即調惠州陳炯明部入廣州逮捕蔣介石,可陳炯明幾萬大軍竟被蔣介石的數千黃埔軍擊潰。

陳炯明

4月,蔣介石調動黃埔軍強行奪取廣州兵權,架空汪精衛。

各地國軍組成討蔣部隊

5月,各路國軍匯集,聯名通電征討叛軍,但被汪製止。在蔣介石承諾停止內戰後,汪精衛通電下野,流亡海外。以後凡提及此事,汪都自嘲:責人不如責己。

討蔣大軍雲集

“九一八”事變之後,在國民黨一眾元老再三斡旋之下,心懷救民之心的汪與蔣再次合作,任國府行政院長。

汪精衛就任行政院長

其就職演說:“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慷慨激昂的陳詞讓在場的民國高官無不為之動容。

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才華橫溢的汪精衛,確實是手段了得。在喪師失地的情況下與日本談判從來都是攻守得當,占據上峰。在歐美列強偏幫日本對中國封鎖的情況下,不但組建了德械師、蘇械師,更以巧妙的外交手腕各周旋於各國列強,令歐美各國反而倒向支持國民政府。相繼對日本實施製裁和禁運。

汪精衛與德國特使談判成功:組建德械師

日本人對其恨之入骨,遂行刺汪精衛,致使汪受傷住院,不得不將行政院長一職交由蔣介石兼任。

毫無疑問,汪精衛是一位純粹的民族主義者:

他憤恨滿清腐敗無能,孤身犯險刺殺清廷攝政王載豐,名滿天下。

他一心為民,為創黨建國,為抗戰事業立下汗馬功勞;

事實證明,他膽略過人。並非隻是一介書生。

美國時代雜誌封麵的汪精衛

但在中國集全部力量,畢其功於一役,舉國之精銳卻敗亡於淞滬後,他的思想卻發生了變化,變化之快令人匪夷所思。這裏麵,肯定有很多不為人知的事情發生。

從淞滬會戰到南京陷落隻用了短短五個月時間,國軍精銳損失殆盡,他貸款兩億美元組建起來的德械部隊和民國空軍全軍覆沒。汪精衛異常失落,多次公開表示隻能與日本談和。

當廣州淪陷,國民政武漢會戰失敗,汪精衛寄予厚望的長江防線形同虛設,他拒敵於江北的願望落空了,他嘔心瀝血花了二億五千萬美元組建的蘇械部隊全打了水漂。這使他徹底對中國抗戰絕望了。於是提出了:“曲線救國”的口號。

曲線救國汪精衛

在抗戰悲觀情緒的驅使下,汪成立“低調倶樂部”並在重慶發展成為一個公開的組織,名為“藝文研究會”,實則隻從事謀求與日本秘密交涉的活動,並最終形成以汪精衛為核心的投降集團。

自占領南京後,由於蔣介石拒不妥協,日本大本營急於避免陷入中國戰場(見本人上篇文章:南京!日本走向滅亡的第一步)。於是,日本方麵把政治誘降的全部希望聚焦在了汪精衛身上。

而汪精衛也對日本人的急切心知肚明。

日本廣田弘毅內閣

七月十二日,日本五相會議通過了《適應時局的對華謀略》,即推翻中國現中央政府,“迫使蔣介石垮台”;“起用中國第一流人物汪精衛”領導中國。

當獲悉日本方麵確立了“以汪精衛為和平運動首領”後,急於談和的他當即召集汪派集團的主要人物周佛海、陳璧君、陳公博、陶希聖、梅思平等人連日密議。——此時,他們已完全把蔣介石隔離在外了。

汪精衛蔣介石的權利鬥爭

沒有史料證明,在汪精衛進行上述活動時,蔣介石有所察覺。倒是國民政府遷至重慶後,汪精衛與蔣介石的對立日益加劇。汪精衛本是國府主席兼民國軍委主席。九一八事變回歸後又任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遇刺受傷後辭職由蔣介石接任,可等蔣介石因專於軍事而辭去行政院院長時,接任的卻不是汪精衛反倒是孔祥熙。雖然汪精衛擔任了國民參政會議長,但這隻是一個參議性機構,並無政治實權。

從晚清就開始參加國民革命的汪精衛,自認為是國民黨第一元老級人物,卻總是屈居於蔣介石的下風,他一直壓抑的憤懣使得日本人的“倒蔣立汪”對他有著極大的誘惑力。蔣介石認為,中國軍隊的撤守,並不意味著完全戰敗,恰恰是中國軍隊於撤守過程中的不斷作戰嚴重消耗著日軍,使戰局向著有利於持久抗戰的方向轉變。

汪精衛對權利是否有欲望呢?

對此,汪精衛嘲諷道:“戰敗不承認戰敗,和一個賭鬼似的,越賭越輸,越輸越賭,寧可輸個精光,斷乎不肯收手。

汪精衛給蔣介石指出的出路是:“如不能戰,則不如和。”蔣介石的回答是:“抗戰到底,絕不求和。

汪派成員的結論是:“國家已淪落到不易挽救的地步”,而蔣介石對於國家的困難處境根本不予考慮,對“日本的和議不假思索地拒絕”,甚至“連一句負責的老實話都不能說”,“抗戰就算贏了,中國也是共產黨的”。因此隻有“下決心去國”。

為了掩人耳目,汪派叛國投敵成員分途逃離重慶:周佛海以視察昆明抗日宣傳工作為名,於十二月五日離開重慶。

共黨一大主席周佛海

陶希聖以去昆明講學為名尾隨而至;

國府文膽陶希聖

在成都任職的陳公博兩天後飛赴昆明。

共黨一大廣東代表陳公博

汪精衛本人出逃的計劃是:以去昆明講演為名,於十二月八日離開重慶。——之所以選擇八日,是因為這天蔣介石尚在桂林考察軍事。可是,蔣介石提前返回了重慶,汪精衛大為驚慌,以為自己的出逃計劃泄露。他在焦灼不安中等待了十天,其間不斷地琢磨蔣介石的活動安排,以給自己找尋最有力的出逃時機。十八日,蔣介石召集國民黨中央委員訓話,汪精衛趁機倉皇飛往昆明。

國府外交部亞洲司長高宗武

十九日下午,汪精衛、陳璧君、陶希聖、曾仲鳴、陳春圃等十餘人飛抵河內。第二天,陳公博也抵達河內,而高宗武、梅思平等人已經抵達香港。

民國中央委員曾仲鳴

日本方麵得知汪精衛出逃成功後,發表內閣首相第三次對華聲明,表示日本政府願意“和中國同感憂慮、具有卓識的人士合作,為建設東亞新秩序而邁進”。

二十九日,位於河內的汪精衛發表了著名的“豔電”——致國民黨中央黨部的《和平建議》:

明確闡釋日本人的聲明一為“善鄰友好”,二為“共同防共”,三為“經濟提攜”。建議中國“對此主張,應在原則上予以讚同,並本此原則,以商定各種具體方案”。

汪精衛發表豔電

汪精衛也意識到日本人的不可靠,但他隻能一不做二不休了。三十日,他承認日本政府提出的要求:

一、“中國承認滿洲國”;

二、“中國承認日本人在中國本土有居住、營業之自由。

三、“承認日本的優先權,特別是關於華北資源之開發、利用,為日本提供特殊的方便

四、“中國同意補償因事變而造成在華日本僑民所受之損失,以及所有戰爭賠款。

同時向日本提出對華作戰請求:

一、日軍應對北海、長沙、南昌、潼關等地展開作戰行動,“以獲得政治效果為目標”;

二、徹底轟炸重慶。消滅重慶陪都的政治影響力。

日本大阪新聞報道汪精衛豔電

已投降的汪精衛精神分裂了,徹底變成了一個賣國賊。他內心的巨大擔憂和恐懼,已令他不惜割地賠款,不惜要求敵人進攻自己的國土、轟炸自己的同胞。

他的用意是:如果英美等國因為某種摩擦卷入戰爭,日本就沒有任何勝算;同時,隻要蔣介石的國民政府頑強堅持抗戰而不屈服,日本同樣也沒有勝算。一旦日本人最終失敗了,他這個“第一流的人物”也就到了命運終結的時候。

叛徒們與日本軍界合影叛徒們與日本軍界合影

汪精衛逃離重慶的時候,他就已知道,他已和所有堅持抗戰的中國人不共戴天,除了在叛黨叛國的路上一路走到底,他已無路可選!

汪精衛叛變投敵

卿本佳人,奈何做賊!

所有跟帖: 

汪精衛人長的漂亮,字寫的漂亮,詩也做的漂亮。 -皇爺- 給 皇爺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19/2020 postreply 15:58:14

加跟帖:

  • 標題:
  • 內容(可選項): [所見即所得|預覽模式] [HTML源代碼] [如何上傳圖片] [怎樣發視頻] [如何貼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