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的陪伴孩子是有秘訣的

來源: 陪讀媽媽de大美生活 2020-02-25 03:17:2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816 bytes)

在19世紀醫學界有兩樣很重要的發現,一個是麻醉,一個是消毒,而麻醉很快的被普及和應用,在中國很早的時候華佗就在研究麻沸散,人們對於如何止疼的問題是非常重視的,但是消毒的工作在很長時間付出了很多代價之後才開始被重視,一個意大利的醫生對於產婦死亡率高提出了問題出在醫生不洗手的習慣上,卻被大家當作精神病的言論,為何人們對於麻醉更重視呢,因為麻醉所解決的問題是可見的,而消毒的作用並不是肉眼可見的,逐漸的這些不可見的就會被人們忽略,會形成思想的停滯,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中,這種現象其實也很常見,當家長發現自己家孩子與別人家孩子產生差距的時候,通常是上學之後,而被忽視的階段是孩子在蹣跚學步牙牙學語的時候,看起來孩子之間沒有差距的時候,其實距離已經逐漸被拉開了。

《父母的語言》是一本被五千本學術期刊轉載的教育學術研究,書中提出孩子三歲之前最大的教養方麵的差距不在於態度、物質條件、而在於父母和孩子所說的詞匯量。又有多少家庭會重視對如此小的孩子說多少詞匯量,更不會意識到父母的語言才是重要的教育資源。

所以,在陪伴教育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我們往往會忽視很多看不到明顯收益但實則非常關鍵的細節。教育心理學上曾指出,就陪伴來說,質量的重要性要遠超於數量。

如果給予了孩子很多陪伴時光,甚至覺得犧牲掉了自己的全部生活,結果孩子性格仍有很大的不良問題,那一定是父母給予了低質量的陪伴。比如邊帶孩子邊玩手機,或者陪在孩子身邊卻做著自己的事情。

那麽,要如何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呢?美術寶1對1與您一起探索高質量陪伴的竅門。

哈佛心理學家——凱瑟琳·斯坦納·阿黛爾建議:在以下這些關鍵時間,父母要放下私事,與孩子好好相處:

1. 在去學校的路上

2. 接孩子放學的時候

3. 孩子從學校回到家的時候

4. 當家長下班回到家時

5. 晚飯時間

6. 睡前時間

這些時光,並不需要每一個都占。但至少,要保證有2-3個關鍵時刻全身心地與孩子相處。

那麽,在這些關鍵時刻裏,家長具體如何做才能讓孩子感受到全身心陪伴呢?

1.在去學校的路上,要幫助孩子放鬆情緒

凱瑟琳·斯坦納·阿黛爾指出,在去學校的路上,大部分孩子都會伴有焦慮的表現,比如他會設想:“今天老師會突擊抽查我的課業情況嗎?”“在學校能和同學相處融洽嗎?”如果此時你總是拿起手機忙個不停,孩子就沒有機會向你表達,而且他們會覺得你對他漠不關心,從而更加焦慮和失望。因此,在去學校路上的這段小小時光,父母們應該停下自己的私事,關注孩子的變化,和孩子閑聊一番,幫助他放鬆情緒。

2.接孩子放學的時候,要關注且耐心傾聽

接孩子放學與送孩子上學同理。更關鍵的是,一天的學校生活,多少發生了一些讓他或悲傷或高興的事情。當他第一眼看到爸爸媽媽時,他是非常希望將所遇到的事情告訴你,並得到你的理解或安慰。所以,接孩子放學後,請將所有的私事按下暫停鍵,把放學回家的這段小時光留給他。

3.孩子從學校回到家,要讓他出去玩

哈佛心理學家斯坦納•阿黛爾認為,孩子回到家後先吃點零食,然後家長陪著孩子去外麵玩、做遊戲、散步、運動,是非常高質量的陪伴。

4.當家長下班回到家時,要給予擁抱

一天沒見,孩子看到爸爸媽媽回來,內心是十分開心且希望被關注的。所以,這是你擁抱他、親吻他,可以讓他感受到你的愛和在意。這一個擁抱的動作,可以彌補你這一整天沒有陪伴他的缺憾。

5.晚飯時間,聽孩子的趣事,也可分享自己的趣事

斯坦福大學哲學博士Vincent James Strickler,和David A. Dayton博士的家庭教育之道曾提到,和孩子一起共進晚餐是最高效、最有意義的陪伴。期間,一家人其樂融融,互相分享發生在身邊的趣事,會讓親子感情流動,讓彼此更加了解,也更加相親相愛。

6.睡覺時間,陪孩子閱讀,或聊天

睡前半小時,建議家長們可以陪孩子閱讀繪本故事,或者彼此聊天。有心理學家做過統計分析,孩子在夜晚入睡前,對父母會有一種天然的需求,利用好這個時間段,親子感情質量倍增。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加跟帖:

  • 標題:
  • 內容(可選項): [所見即所得|預覽模式] [HTML源代碼] [如何上傳圖片] [怎樣發視頻] [如何貼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