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之死

來源: YMCK1025 2019-11-10 17:04:23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4094 bytes)

張愛玲之死

 

--作者:林式同

 

66.jpg

張愛玲生平最後一張照片,攝於19947

 

199598日,作家張愛玲被發現死在位於洛杉磯的寓所。

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隻有張愛玲才可以同時承受燦爛奪目的喧鬧及極度的孤寂,她死得很寂寞,就像她活得很寂寞。但文學並不拒絕寂寞,是她告訴曆史,二十世紀的中國文學還存在著不帶多少火焦氣的一角。

本文作者林式同,被張愛玲生前指定為遺囑執行人,也是唯一見過張愛玲遺體、處理後事和遺物的親曆者。本文選自林式同先生的回憶長文《有緣得識張愛玲》,是有關張愛玲身後事最可靠的記載。

 

 

01

一九九五年九月八日,中午十二點多,我回家正想再看當天還沒看完的報紙,十二點三十分,張愛玲的公寓經理,租房時見過的那位伊朗房東的女兒,突然打電話來說:你是我知道的唯一認識張愛玲的人,所以我打電話給你,我想張愛玲已經去世了!

 

什麽,我不信!不久前我才和她講過話。我說。我已叫了急救車,他們快來了。她說。我馬上過來。我說。不不!……急救車……我想他們已在大門口了。她說。

 

我突然記起遺書的事,馬上喊了一聲:我有遺書!” “好!她回答說。電話馬上給掛斷了。

 

我坐立不安,百感交集,這怎麽可能?她的音容,和十多年來的交往……一下子統統跳了出來!

 

半點多鍾後,電話又來了,一個男音說:這是L.A.P.D(洛杉磯警察局),你是林先生嗎?張女士已經去世了,我們在這兒調查一下,請你等二十分鍾以後再打電話來,我們在她的房間裏,你有這兒的電話號碼。

 

警察局要證實我與張愛玲的熟悉的,不然不會有她的電話號碼。等我打回去的時候,那男警察要我在家等候他們的通知。

 

我千頭萬緒,心亂如麻,拚命地在家裏找遺書,那遺書被我塞到哪裏去了呢?還沒有弄清楚,電話又來了,這回是個女音說:請你今天通知殯儀館和法醫聯絡。

 

今天?我茫然的問,為什麽那樣急?我正在捉摸,是的,今天!她說,這時已經是星期五下午快兩點了,我腦子還沒轉過來,她又丟給了我一個法醫的電話號碼。

 

我哪裏認識什麽殯儀館,慌了,打電話問問朋友,中國人的或外國人的?突然想起為我弟弟安葬的殯儀館,風景宜人,辦事簡潔,那不是很好麽?馬上撥了過去,把法醫的電話號碼告訴他們,回答是:我們知道。原來他們之間早有職業上的來往,處理這類事物他們是熟悉的。我同時約好明天早上十一點半到他們的辦公室去,商談殯殮事宜。

 

快三點時,那女警察來電要我到張愛玲的住所去,她們在房間裏等我。要我把遺書也一起帶去。我馬上出發,這時才慶幸我當初建議張愛玲搬到我家附近住。不到十分鍾,我已到了張愛玲的公寓門外。

 

67.jpg

張愛玲去世時居住的公寓

 

我一跨出電梯,迎麵看到兩位警察,你就是林式同先生?那女警察問。

 

當我點頭證實之後,那男警察(Office C. Smith)就迎了上來,先仔細看了遺書,然後查看我的駕駛執照,驗明正身之後,我想跟警察到房間裏去,那男警察就阻止了我。我就在走廊上等著。

 

一會女警察拿出一個手提包交給我,裏麵裝滿了信封及文件,同時也交給我一串鑰匙,說這些是張愛玲的隨身重要東西,不要給房東收去。這些場合我就注意到美國警察訓練有素,臨事有條不紊。

 

當我在走廊上和警察們交談時,電梯口出現了兩位彪形大漢,說他們是殯儀館來的人,來取遺體送給法醫檢驗的。他們進房間去了一會出來拿一張紙要我簽名,我問這是什麽證明,他們說這是證明這遺體就是張愛玲本人的,我說我沒有見過遺體怎麽可以簽,他們問我見過張愛玲本人沒有,我說當然見過,於是警察就讓我進了房間。

 

張愛玲是躺在房裏唯一的一張靠牆的行軍床上去世的,身下墊著一床藍灰色的毯子,沒有蓋任何東西,頭朝著房門,臉向外,眼和嘴都閉著,頭發很短,手和腿都很自然地平放著。她的遺容很安詳,隻是出奇的瘦,保暖的日光燈在房東發現時還亮著。

 

我覺得世上的一切都停住了!

 

當男警察引導我出房門的時候,我還沒有清醒過來!

 

殯儀館的人說看情形張愛玲已去世三四天了,我茫然地簽了名,拿著手提包就離開了。我好久說不出話來。

 

一夜翻來覆去沒有睡,也完全不知道新聞界發生了些什麽事情。

 

事情發生得太突然了,而我又從來沒有碰到過這種情況,因此在頭兩天裏,我表現得雜亂無章,手足無措,辦事沒有經過周詳的考慮,有負張愛玲所托,很是對不起她。

 

68.jpg

張愛玲遺囑

 

02

 

第二天是星期六(九月九日),一早在台灣的朋友洪健益先生電傳一份剪報,張愛玲去世的消息和遺書內容,赫然大幅地被登了出來!

 

稍後和張錯通了電話,簡報了一下情況後,他馬上建議成立少數人的治喪小組,我覺得這很合不事張揚的原則,立即同意了,我們決定在星期二晚上待我和莊信正在頭天(星期一)晚上回家商量後,大家見麵商討如何辦理治喪事宜,並如何統一對外發布新聞。

 

早上十一點半,我和張信生到Rose Hills殯儀館商談喪事手續和費用方麵的事。殯儀館的辦事員說張愛玲的遺體在頭天下午已經進了殯儀館的冷凍庫,離手續完成後再火化還有幾天之隔為了不耽誤時間,當下我就申請了在法律手續上必須的死亡證。也在火化授權書上簽了名。

 

下午回家後,我再向張錯報告了一下早上去殯儀館商談的內容,也把遺書電傳給他研究,請他先計劃一下星期二晚上見麵時的討論內容。然後打電話給張愛玲的房東注意門戶,以防有人用不正當的辦法進去亂翻東西。到這時候我還沒有機會注意房間裏麵的情形。

 

從九日去過Rose Hills殯儀館之後,我幾乎每天打電話和那裏的辦事人Eberle先生詢問申請火化的進度,我還預先付清所有殯儀館的費用以打通手續上的障礙。

 

殯儀館在收到張愛玲的遺體後,立即向洛杉磯縣政府有關部門申請火化許可,在得到許可後遺體立即於九月十九日按遺誌火化,前後除手續必須外沒有任何耽擱。火化時亦按遺誌不舉行任何儀式,照殯儀館慣例也沒有旁觀的必要。

 

69.jpg

張愛玲致林式同信

 

十一日(星期一)晚和莊信正通過電話後,我們決定一切按遺囑辦理,不舉行葬禮,這建議和張錯在十二日晚所表示的意見不謀而合。至此,我們治喪小組的成員為:林式同、張錯、張信生,及在紐約的莊信正。而以張錯為對外新聞發言人。

 

遺囑吩咐骨灰撒在空曠的地方,按加州法律隻能撒到離岸三裏外的海裏,我向安排船隻的Borden太太說最好把出海的日期定在星期六,大家都可以按時出席,她說九月三十日有船,於是我們定於該日舉行海葬儀式,這天正巧是張愛玲的七十五歲冥誕,大家覺得很有意義。

 

九月十三日我和擔任錄影的朋友張紹遷在清早七點鍾從家裏出發,當時晨霧未散,路上車輛稀少,本來要一小時的路程,我們卻早到了十五分鍾。

 

八點整,殯儀館開門,我到辦公室取到張愛玲的骨灰盒,這是一個一英尺高十英寸直徑的木質圓桶,桶底扣著一片金屬蓋,用兩個螺旋釘釘著,上麵貼著張愛玲的名字,我恭恭敬敬地捧著,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十多年來常常寫信、聊天的朋友,現在就在我手裏了!心裏混雜著似實似虛,亦哀亦悵的不安感。

 

半個多小時後我們兩人在San Pedro的預定地點--中國餐館亞細亞村--和大家會麵。因為這地方我早一天曾去勘察過,於是我們很順利地準時到達。

 

當天(九月十三日)風和日麗,治喪小組除在紐約的莊信正因太遠不能趕來外,其他三位成員:林式同、張錯、張信生,都出席參加。除此之外,我們還請了三位朋友做攝影工作,把全部過程都記錄下來。許媛翔照相,張紹遷和高全之錄影。我們也準備了紅白二色的玫瑰和康乃馨。張錯、張信生分別撰寫了祭文。

 

九點整,我們大家和船長Jim McCampbellPorts O’Call Village的第七十七號泊位會麵,然後上船出發,這船可容二十人,開在水麵上相當平穩。我們把張愛玲的骨灰盒放在船頭正中預設的木架上,然後繞以鮮花,襯托著迎麵而來的碧空,拂袖的微風,真有超世出塵之感。此時晴天無雲,波平浪靜,海鷗陣陣,機聲隆隆,大家心情哀肅,陪伴張愛玲走在她的最後一程路上。

 

70.jpg

張愛玲骨灰盒

 

半小時後到達目的地,船長把引擎關掉,船就靜靜地漂在水上,於是我們大家向盛張愛玲的骨灰盒行三鞠躬禮,念祭文,然後在船長示意下開始撒灰。當我向船長要來螺絲起子,想打開骨灰盒的金屬底蓋時,船身搖晃得厲害,靠著張錯的幫忙,我才打開骨灰包,又按船長的指示,走向左邊下風處,在低於船舷的高度,開始慢慢地撒灰。當時汽笛長鳴,伴著隱隱的潮聲,灰白色的骨灰,隨風飄到深藍的海上。

 

在專心撒灰的同時,其他同行各人,把帶來的鮮花,也伴著撒向海裏。此際海天一色,白浪飄飄,我的心情隨張愛玲的骨灰,飛向遙遠水天之間。

 

71.jpg

骨灰撒放

 

舉行海葬儀式後,大家在一家咖啡店小坐,治喪小組任務圓滿完成,至此宣布解散。在整個治喪過程中,治喪小組成員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們發布新聞,安排海葬儀式,撰寫祭文,拍照錄影等等。他們的熱心幫忙,具體地表示了他們對張愛玲的崇敬。

 

大事已了,回家後如釋重負,渾身覺得特別輕鬆。可是心裏自此留下了不可磨滅、時隱時現的空虛。我將把這位超凡脫俗的奇女氣,和我的這一段友誼,深深地藏在記憶裏。

 

72.jpg

海葬任務完成後全體出席人員在船塢合影,自左至右;許媛翔、張錯、林式同、張紹遷、張信生、高全之

 

03

 

在清理張愛玲的房間之前,我曾顧慮到那是女士的寢室,有些東西整理起來可能不太方便,於是我請了在台灣教過的女學生朱謎來幫忙,她在圖書館做事,心很細,一定會勝任的。我們約定早上一齊去清理房間。

 

正對著電梯口,一條筆直的走道,四麵沒有窗,灰灰的日光燈,整天亮著。到了盡頭,靠左邊,就是張愛玲住的房間。

 

一打開門,房裏彌漫著沉鬱的空氣,我很快的把所有的窗戶打開,這是注意到對街沒有窗,不會有人看得到這邊的情形

 

我非常驚訝地感到所有東西都好像在哪兒見過,她在購買時所作的選擇,居然和我的差不多。奇怪!

 

地上擺著許多紙袋,包著不同的東西,門旁靠牆放著那一張窄窄的行軍床,上麵還鋪著張愛玲去世時躺的那床藍灰色的毯子,床前地上放著電視機、落地燈、日光燈,唯一的一張折疊床倚在東牆靠近門的地方,廚房裏擱著一把棕色的折疊椅,一具折疊梯,這就是全部的家具了。這些東西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輕便好拿,包括電視,她原來有個小的,隻有五六寸,大概太小了,看不清楚,搬家後買了一個新的,大一點,有十幾寸,也不重。

 

張愛玲買了大量的燈泡,因為她怕黑怕冷清,電燈電視一天到晚開著,這習慣她曾經和我談起過,有時還借電視聲音催眠。

 

對門朝北的床前,堆著一疊紙盒,就是寫字台,張愛玲坐在這堆紙盒前麵的地毯上,做她的書寫工作。她打稿不用一般的寫字紙,在舊信封上、買菜單上、收據上、報紙上,都有她的字跡。牆上沒有掛任何東西,連一張日曆也沒有,真可算是家徒四壁了。

 

張愛玲的房內除了她自己的作品和定期雜誌外沒有書,和我想象中的一般作家不同,也沒有任何參考書,有的英文報,是從報攤上買的。由台灣經航空每日寄來的聯合報,是她每月一次到信箱去取來的,其中有許多都還留在封套裏沒有看。她喜歡看英文偵探小說,看完就丟,所剩的兩三本翻得都破爛了,她還訂偵探雜誌。房裏到處擺著許多贈閱的皇冠和聯合文學。

 

73.jpg

張愛玲遺物

 

房間裏淩亂不堪,伊朗房東逼張愛玲雇人幫忙清掃廚房和浴室,打掃完了張愛玲還是不滿意,說她不能忍受他們留下的那層清潔粉,她要自己來做,一動手就掉了一層皮,結果房裏還是沒清理,確實不幹淨,尤其是浴室,白的浴缸都變成灰黑的了。她生前一再抱怨她的浴室設備不好。現在親眼看到,果然很差!張愛玲用了無數的紙巾,也無濟於事。洗臉盆旁,以及盆旁的藥櫃裏,擺著牙膏牙刷、化妝品、藥瓶之類。有一個特點,我沒有看到洗臉用的毛巾!大概她怕毛巾用了髒,不好洗,浴用的大毛巾在去世後還留在地下室裏的洗衣房架上,可能是體力弱了拿不動,或者是不想多和其他房客和洗衣機打交道,結果她的浴室裏堆滿了用過丟棄的紙巾。

 

在這浴室裏可以看到既愛幹淨又嫌家事繁瑣的張愛玲,多年來掙紮奮鬥的結果。

 

貯衣室是東西擺得最多的地方,除掛著的衣服外,地上堆滿了各色各樣的紙袋,衣服大半是搬家以後買的,快四年了,看起來都非常新。有一點與眾不同的,就是她從來不用箱子,什麽都是臨時現貨,一搬家能丟的就丟了。

 

在房間裏,包括去世那天警察給我的手提包內,我沒有看到任何首飾,她用的東西都不貴,這和她在《對照記》裏的照片很不符合。

 

她不用普通的女鞋;涼鞋、皮鞋、高跟鞋都沒有,唯一常用的是膠底浴用拖鞋,買了好幾大包,全是新的,用髒了就丟。

 

74.jpg

張愛玲晚年常用的拖鞋

 

張愛玲不用通常的碗筷,廚房裏堆了許多紙碗紙碟及塑膠刀叉,吃剩的電視餐,連盒帶刀叉統統塞進紙袋裏丟掉,有些買來的金屬刀叉也逃不了被丟的命運。她不常煮東西吃,鍋子都很幹淨,不怎麽用,還留下些全新的。用得最多的算是那小烤箱了,又破又髒。她也喝濃咖啡、茶,有咖啡壺。

 

她買了許多罐頭食品,也有一大桶冰淇淋,最顯眼的,莫過於那四五大包ENSURE營養煉奶了。

 

她長期服用一種草藥,名叫Senna Pods,去世前還煮了一鍋,這藥是從墨西哥進口的,據說是為了醫眼病的。

 

自從她身體不好之後,常常叫附近超級市場派人送食品。因此訂單一大堆,紙袋到處隨地擺。凡是她喜歡的東西,她就老是用,怕用完,一買就買一大堆,所有的紙碟、紙巾、拖鞋、假發、營養奶等等,都是如此。

 

幸虧朱謎來幫忙,而且帶了她的父親來照相,我們用了兩天的時間,把房間打掃一淨,在九月十八日交還房東。

 

75.jpg

林式同寫給宋淇夫婦的信

 

04

 

張愛玲是因心血管病去世的,按古語可以說是無疾而終。

 

這診斷是法醫說的。從我認識她開始,她就說她的皮膚被跳蚤叮得發癢,好了以後,才開始安定下來住公寓。後來她又看了許多醫生,大多是皮膚病科的,長期塗用各種藥膏,也不見好,最後還用太陽燈紫外線療法,直到去世。至於牙齒,她定期看醫生,也用假牙,不曉得為什麽,還是經常喊痛。她也花錢配眼鏡,還吃補眼神的藥。每次在電話上,她經常抱怨染上感冒,和得了這樣那樣的小毛病,說用了各種的藥,總不見好。不過她講的這些都不是大病,沒有引起我特別警覺的地方。

 

我沒有料到她會有心髒病!

 

最後幾個月,看樣子她的身體情況突然惡化,可能是好久沒有吃東西了,或者是吃不下東西,她去世後的遺體,瘦得真是皮包骨了。

 

她極其不喜歡燒飯煮菜,也不出外上館子,在家盡吃些罐頭或現煮食品,又為了補充營養,她買了不計其數的ENSURE營養奶,喝奶喝壞了肚子,又去看醫生,這樣生活,身體弱了,沒有人照拂,是不能維持的。張愛玲的個性,和她的健康,是有因果關係的。

 

今年七月底當租約滿期時她可能沒有料到自己會走得這麽快,因此她又多簽了兩年的續約,為了這訂約那伊朗房東還動腦筋想多要些錢,鬧得我找律師幾乎和那伊朗房東打官司。

 

去世前她大概也知道自己不行了,就把各種重要證件全部放在手提包內,擺在靠門口的那張折疊桌上,因此警察很容易地發現它而把它交給了我。而我也因此很順利地辦完她所交代的事,不必東翻西翻地找。

 

就在這個時候,她還是不要人幫忙,一個人就這麽泠泠清清地走了!每當我想到這裏,為我對她照顧不周,抱著深深的歉意。

 

76.jpg

張愛玲與丈夫賴雅

 

05

 

張愛玲去世後,各方反應的熱烈程度,真是大出我意料之外!心想管理她的遺物,責任可不輕,麵前擺著的這些信件手稿和衣物,不小心給什麽人拿去,又會大做文章,這樣我的罪過,可洗也洗不清了。我特別謹慎,按照遺囑,把所有東西,全部寄給宋淇夫婦,不得有所遺漏!

 

我本人從開始到現在,因為不懂文學,一直把張愛玲視為一個值得敬佩的朋友看待,所以當整理遺物時,在好壞取舍上,全憑直覺,和普通朋友沒有兩樣。

 

張愛玲生前,為了避免搬家累贅,在韓國城租了一個三英尺見方的小倉庫,裏麵放著她以前的英文著作、打字手稿之類的東西,沒有任何一點所謂值錢的。和她的家居一樣,她仍舊不用箱子、盒子,為了她自己提攜方便,她把所有的物件用許多手提紙袋裝著。在和倉庫老板訂約簽名的時候,她就把我的名字也填了上去。這件事她從未向我提過,直到去世後,我才在那女警察交給我的手提包裏,發現那份倉庫合同。不然我是進不了那倉庫的。

 

她如此地信任我,我卻一無所知!走筆至此,不禁愴然!

 

我把所有的東西,倉庫裏的和房間裏的,稍事分類,裝進紙箱裏,以海運寄給在香港的宋淇夫婦。在整理遺物的過程中,除清理房間時請朱謎幫忙外,其餘我都沒有假手他人,在法律問題上和財務處理上則借重了律師的幫忙。

 

有些遺物我沒有保存下來;譬如廚房用具及食品,房間裏的清潔用品,牙膏牙刷等沒有紀念性的東西,我就把它丟了。還有在坊間可以買到的,而且從圖書館也借得到的報紙、定期雜誌,和通俗偵探小說等等,如果上麵沒有張愛玲的筆跡,我也沒有留下來。

 

去世時用過的毯子及行軍床,因為不幹淨,也在被丟之列。家具並不多,也不方便寄,就沒有打包。

 

朝東窗前的一堆紙盒,就是張愛玲的寫字台,一具折疊梯,可以拿到冰箱上麵櫃子裏的東西。太陽燈是為了醫皮膚病新買的,盒子還在。左下邊可以看到聯合報的一角。

 

06

 

回顧十多年的相識和來往的原因,我一直從未深思過,在這裏我想對張愛玲的為人,以我的了解,做一個小小的總結,也可以做為一個自我的反省和交代吧。

 

為了使這個總結做得比較客觀與完善,在張愛玲去世後,我曾參考了一些她自述的文章,也看了幾篇別人敘述她的著作。

 

1、高度敏感:感受接觸的衝突

 

當我第一次和張愛玲見麵的時候,從頭到尾她一直在避免那旅館經理的目光,這個動作一直困惑著我,那兩位旅館經理是東方人,可能就是中國人也說不定,不過看起來普普通通,沒有什麽顯眼的地方,那為什麽她要躲避他們呢?她是那旅館的客人,旅館經理是不會得罪她的。

 

接觸多了,發現她對人性的感受力,超乎常人,不然不可能寫出那麽深刻的文章來。既然如此,那麽她對日常來往的對象,一定有她的選擇,她極力避免那旅館經理的目光,我想就是不願和他們寒暄、來往。可是她的個性又是善良的,很怕得罪人,欠人情債,如果見麵不理,豈不是不禮貌?所以她就盡量避免那旅館經理的眼光了。

 

由這些小動作,可以推斷張愛玲對人的態度,在一般情況下是如何的了。

 

2、怕麻煩:離群索居

 

張愛玲的離群索居,是她出自內心的自然要求,在她的心目中,人和人之間的交往,以及帶來的繁文縟節,就是麻煩,而她為解脫麻煩所持的態度,就出自她的不予不欠的自主人生觀。

 

有一回她延誤了付錢的時限,有一封催錢的信,數目很小,由我轉交給她,她說:那沒有什麽,他們就是要錢。言下頗有不屑之意。她不是有意拖欠的人,隻是討厭處理付賬這類日常生活裏的瑣事,所以總是拖拖拉拉,不想去碰。除此之外,她也不太喜歡和那些唯利是圖的人打交道。她在信中常述及應該做的事,不是沒有開始,就是沒有做完,什麽事情都是非不得已,不會動手。

 

在她遺物裏的信件中,如果她不喜歡的人寫信給她,或是她預感信中會提到有什麽不值一看的事,她收到信後連拆都不會拆。稍不如意,輕而易舉的拆信動作都不做,那就更不用想要她花精神去應酬聽電話了。按她的個性,她不想裝電話,她那電話隻是為了怕病倒要人幫忙才裝的,在住汽車旅館的時候,如果她不想找人,就沒有人用電話可以聯絡到她。

 

由此推想一般要去接觸她的人,不管是自認為出自如何的善意,對她來說,大概都是可有可無的,總是要她花精力去應付的,有些甚至是給她添麻煩的,遇到這種情況,她就不應門,不接電話,盡量躲,結果和人群拉開的距離。也激起別人的好奇心,她越是躲,大家的興趣就愈高。她的傳說,是一個謎,大家都想一窺究竟。

 

可是對我來說,她的避世,是她為了保持安靜生活很自然的表現。我很尊重她的決定,因此在我們整個交往過程中,我從來沒有主動登門去找過她。我每次問她要什麽樣的協助,總是被婉拒掉了,這非但沒有將我對她的熱忱潑了冷水,反而使我對這位不欠不求卓立堅決的女士,倍加崇敬。

 

3、自得其樂:不受縛於外加的約束

 

張愛玲和我在電話裏閑聊時,她對所談到的每件事都有濃厚的興趣,都加上聯想,也發表她自己獨特的看法,和她說話有時海闊天空,有時微妙細致,大大地增強了我的聯想力。有這樣生動活潑的想法的人,對生活中各種美好的趣味,是很有鑒賞力的。而這種自我欣賞的境界,用文字表達就足夠了,不必借重其他的傳達媒介。

 

張愛玲自己說過,在沒有人與人交接的場合,她很能自得其樂,而且這些喜悅,又都是隨時皆在,順手拈來的。在純粹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上,如果沒有她所不喜歡的,在很自然的情緒下,她倒是非常樂意交談的。有一天和我在電話上談著談著,她說了一聲:我很喜歡和你聊天,我無意地用我在商場上習慣的思維方式回答了一聲為什麽?談話不久就中斷了。我為這句在當時不適當的回答,至今耿耿於心。

 

雖然張愛玲的作品能敘述大眾的感受,但她自己,卻不受那七情六欲所束縛。譬如她不太留戀過去的上海。在言談上,也從不不表示對什麽失誤有憎恨的意思。對她喜歡的東西,也隻是看看而已,沒有占有和保留的欲望。她的敘事,總是點到即止,從沒有把自己陷在裏麵。

 

她的生活方式,是她內在個性的表現,不受外來的規範所左右。一般人被牢牢套住而不自覺的習慣,不管是屬於社會上的或道德上的,她都覺得和她的個性格格不入,就認為是打攪她的麻煩,對於這些,她所采取的態度,就是退避三舍,敬而遠之。

 

她甚至要把她自己的骨灰,撒在遠離塵世、無人空曠的地方!如此才能自由自在,平靜安樂。

 

4、成名早:不和人來往的客觀條件

 

從頭到尾,在和我的交往中,張愛玲從來不提銀錢的事,租房時她隻說一個總數就是了。直到處理她身後賬務時,我才了解到一些收支情況。

 

她沒有借錢、欠錢,不用信用卡,充分顯示她的量入為出不借不欠的獨立生活觀,隻有她住的公寓,因為她不能在簽約時預期有什麽意外的結果,所以在今年(一九九五)七月底和房東續訂了兩年的期約,按法律規定要付的房租,也由她少量的銀行存款中付掉了。

 

又由於她成名得早,有固定的收入,可以維持她自己選擇的生活方式,換了一個人,要顧及生活,想要隱居,不和人接觸,恐怕就不太容易辦到。話雖如此說,以她的收入,手頭還是很拮據的。

 

5、看得破:身外之物,不足道也

 

張愛玲沒有家具,沒有珠寶,不置產,不置業,對身外之物,確是看得透、看得薄,也舍得丟,一般注重精神生活的藝術家都有這種傾向,不過就是不及她丟得徹底。看她身後遺物的蕭條情形,真是把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

 

她不執著,不攀緣,無是非,無貪瞋,這種生活境界,不是看透看破了世事的人,是辦不到的。

 

6、愛美:入世的態度

 

張愛玲很會調配自己而自得其樂,譬如在一九九三年五月,她做了一次整容手術,又覺得戴眼鏡不適合她的臉型,因此配了隱形眼鏡。她也買了好些化妝品,多半是保護皮膚的。

 

她又喜歡買衣服,各色各樣的都有,她花了很多錢去吃藥看醫生,去掉房租,她所剩的錢就不多了,不然我想她可能會買更多的衣服。

 

因為怕蚤子鑽到頭發裏,她把頭發剪了,以後一直戴假發,最早的假發是全黑的,可能她覺得和年齡不合,後來用的都是黑中帶白的了。

 

她穿的拖鞋是膠底的,可以上街,但是那毛鬆鬆的鞋幫,很好看,但不能防雨,又容易髒。她這兩樣習慣,很特殊,給我的印象最鮮明。

 

 

轉自《群學書院》

所有跟帖: 

外《=》內 -YMCK1025- 給 YMCK1025 發送悄悄話 (721 bytes) () 11/10/2019 postreply 17:05:58

+1 -七彩奶油- 給 七彩奶油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13/2019 postreply 20:45:5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