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故事計劃---《為兒北京買房》

來源: YMCK1025 2019-01-22 21:06:45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0114 bytes)

為兒北京買房:賣掉老家兩套房,65歲開始北漂

 

 

這是真實故事計劃的第 142 個故事

大舅是我們鄉醫院的院長,醫術高明,在家鄉很受尊重,很多老年人來醫院看病,都點名找他。

但真正讓大舅在家族光彩的,是他的兒子,也就是我的表哥。作為家裏第一個到過北京的人,表哥曾是我們家族裏的明星。

2002年,我還在上初中時,表哥已經在北京讀了大專,學的是中醫專業。畢業後,表哥找了份醫藥代表的工作,準備繼承大舅的醫學事業。

 

家鄉的親戚們都誇表哥見過大世麵,沒有他不會的東西。2008年,表哥又做起茶葉買賣,親戚們又誇他本事大,能闖,不賺死工資。

每年正月初二,回家過年的表哥都是家族裏的焦點。表哥也不含糊,向我們講他見過的明星,看過的豪車。大舅則在一旁默默地給剛進門的客人發著煙,分享著兒子帶來的榮耀。

與表哥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其他一些表哥表姐要麽在縣城移動公司當營業員,要麽在鄉衛生院當大夫,要麽考了村官,每個月兩千塊錢,騎著電動車上街或下鄉,連去趟市裏辦事都覺得是件了不起的事情。

 

 

表哥最光宗耀祖的事是在2010年娶了表嫂,一個北京郊區姑娘。那天,他開著奧迪車回來,和高大漂亮的北京表嫂下了車,真有些衣錦還鄉的味道。

婚禮在我們縣城最好的酒店舉行。大舅當了多年的院長,在鄉裏很有威望,酒席擺了三十多桌。北京來的表嫂嘴甜,帶著一個八歲的小侄女,見到所有親戚都叫得很親,一旁的表哥興高采烈,儼然成了北京人。

唯一有些困擾大舅的,是北京的“房事”。表嫂的家在北京近郊的平穀山區,家裏種著一片片的桃林,無論怎麽拆遷也不會拆到她家,所以還得在市裏買套新房。那時,表哥剛做茶葉生意,天通苑的房價一平米6000多元,全款也就60多萬,表哥有些猶豫,持觀望態度。

後來,北京的房價越漲越高,表哥決定不在北京買房了,對大舅,包括家裏的親戚解釋說,那麽貴的房子,誰買誰吃虧,還說在北京租房也挺好,能住在市中心,離天安門也近,幹什麽都特別方便。

親戚們本來對婚後租房還有些意見,聽說離天安門那麽近,肅然起敬,也就不再說什麽,還說新聞上天天報北京房子誰都買不起,看來是真的。

 

 

 

 

2005年,我考取了北京的一所大學,成了家族裏繼表哥後第二個來北京的人。很難說我來北京不是受了表哥的激勵,還在讀高三時,他就鼓勵我考北京的大學:“奧運會快要開了,全世界的人都想來北京啊!”

跟隨表哥的步伐,我也來到了北京。親戚對我同樣讚許有加,但讚賞程度遠不及表哥。

2011年,也就是表哥意氣奮發迎娶到表嫂的第二年,我和剛從非洲外派回來、拿到北京戶口的男朋友,決定在快到八通線終點的地方買套房子。

我們當時看的都是房產網上最便宜的房子,一萬多一平,首付30多萬。男朋友手上有在非洲攢的二十萬存款。我想找我爸媽借點,他們不肯,說我還沒結婚,又是女孩子,買什麽房子呢。

男朋友無奈,去找他姐姐,把姐姐的房子抵押貸款貸了十萬,加上朋友借的錢,買了那套房子。房子是期房,兩三年後才能交付,每月得還幾千元的貸款,還要在一年內還清他姐姐抵押貸款的十萬塊錢,壓力頗大。

 

買房的事在我家親戚間流傳開來。起初,親戚還很好奇:“北京房子那麽貴,你們要長留在北京嗎?”我男朋友給出了和表哥迥異的回答:“貴是貴,還是想方設法湊錢在郊區買了一套。”

很快,親戚們把同樣在北京的我男友和表哥做了比較,得出的結論是,表哥去了這麽多年,竟然還沒有自己的房子,太說不過去。

甚至,表哥曾經的明星光環也遭到了親戚們的質疑。“他每年的車是不是租回來的呀,有時候是奧迪,有時候是寶馬,每年都不一樣。”

表哥對我們買的房子倒是充滿不屑。“什麽?通州,那麽遠啊。你以後上班怎麽辦,豈不是要累死。”

表嫂生了孩子後,我去了趟表哥租的房子,在南三環邊上,周邊挺繁華。房子客廳很小,隻能擺一張小方桌,桌上擺著一盤沒吃完的紅燒帶魚,旁邊還堆著一箱箱的茶葉。

 

 

後來,我懷孕了,我媽來照顧我的時候,也去看了表哥租的房子,回來感慨了好幾天:“你說你舅媽那麽愛幹淨的一個人,住在那麽小的房子裏,怎麽能住得下去。放著家裏那麽大的一套好房子空著,非要來北京擠,真是受罪。”

那年,舅媽也從鄉醫院退休了,來到北京給表哥帶孩子。大舅還沒退休,帶著80歲的外婆住在衛生院裏。鄉衛生院裏一般都是老人來看病,同時掛著衛生院和養老院兩張牌子。外婆住一個開間,大舅住一個開間,外婆給大舅洗衣做飯。

 

 

 

之後那幾年,中央“八項規定”出台,私人送禮、企業發福利都管得很嚴,表哥的茶葉生意受到影響,越來越難做。舅媽多次跟表哥說,不如回老家吧,回去考個公務員,跟其它那些表兄弟一樣過安穩日子,或者接著做生意也行。

表嫂聽到這話很生氣。她過年都不願意去我們老家,受不了南方沒有暖氣、濕漉漉的氣候,也受不了家裏那麽多親戚,更別說去我們縣城生活了。據說,當年表嫂決定嫁給表哥時,表嫂全家人都反對,不願意她嫁給一個小縣城沒北京戶口沒房子的人,而現在,即便表嫂同意跟表哥回去,她娘家人也不會同意。

表哥聽了也惱火,在他看來,老婆是北京人,孩子也是北京人,他在45歲以後也能把戶口按夫妻投靠隨遷過來,成為北京人。而回到家鄉,意味著以前在親戚們麵前說過的願景都灰飛煙滅了。

舅媽又提出把小孫子抱回老家帶,之後在老家上幼兒園。表哥表嫂哭著鬧著也不同意,說那會讓孩子成留守兒童。更重要的是,北京的教育無論如何都比小縣城好太多。

 

 

每當說起孩子,全家人的火藥味都能平息。在中國家庭,長輩們即便在其他方麵有再多分歧,涉及到孩子的教育,都會做出讓步。

2012年,大舅退休了,也來到了北京。80多歲的外婆一個人住在了老房子裏,老房子很大,很幹淨,門口還有一棵山茶花,但房子在一個山坳裏,鄰居們都出門打工了,方圓500米內就外婆一個人。

每天下午四點太陽快落山的時候,外婆把院子門、屋子門從裏麵反鎖好。鄰居家沒人,但有隻大狼狗,外婆每天給大狼狗喂吃的,讓大狼狗“幫忙”看門,一有動靜,狗就會叫。

大舅離開外婆去了北京,親戚們對此都很有意見。雖然我還有個小舅,但之前的協議是外婆生前的一切由大舅負責,死後的葬禮由小舅負責。而現在,大舅去了北京,讓體弱多病的老母親一個人呆著。萬一出點事,身邊連個照應的人都沒有。

小舅讓外婆去縣城跟他一起住,外婆不願意。她總說,小舅家住五樓,要爬樓梯,她爬不動,自己在家住著,也挺好的。

 

 

 

大舅來北京後,找了一家診所的工作,加上退休金,每月有六千塊錢的收入。他決心攢錢給兒子在北京買房。

表哥租的房子在南三環,大舅上班的診所在圓明園附近。大舅從南三環到診所,每天要擠一個半小時的地鐵,還要倒兩趟公交。

65歲的大舅擠地鐵擠不過年輕人了,所以更原意在診所值晚班,還能拿到值班補貼。他在診所附近租了一間小房子,一個人住著。

我沒去過大舅租的房子。大舅嘴上對房子很滿意:“房子挺大,雖然是半地下室,但是有窗戶的。不好的一點就是冬天沒有暖氣,我就拿個電熱毯鋪在床上,蓋上被子,再把羽絨服蓋上,也很暖和。”

大舅是倒休,周末上班,周一到周五有一天休息。休息的時候,他就會去表哥家看小孫子。大舅的朋友圈是典型的中老年人朋友圈,除了轉發做人道理和中醫養生的文章,就是小孫子的照片了,有小孫子重陽節畫的畫,小孫子調皮時打的滾,還有小孫子在北京多個景點拍的照。

 

 

2015年,北漂的大舅一家終於盼來了特大喜訊:有北京戶口的表嫂搖到了一個自住商品房的號。

那一年之前,北京出了很多的自住房搖號指標,自住房的房價是周邊房價的70%,均價在2萬左右。當時,我身邊很多單身的、剛拿到北京集體戶口的同學也都會準備幾檔案袋的材料,每出來一次搖號機會就跑去申請一次。

他們顯然競爭不過表嫂。表嫂在申請材料上寫著,一家五口擠在租來的40平房子裏,沒有正式工作,因此在申請的時候,屬於優先人群。

表嫂一家把所有能申請的自住房地塊都申請了,最後中簽的是地鐵六號線終點再往北開車20分鍾的一個地方,都快到河北的地界了。

大舅第一次去那兒看過後說:“還不如我們老家農村呢,破破的工地,旁邊就是火葬場,一會兒一輛靈車,倒黴死了。”房子在兩年後才能蓋好,戶型均朝北,衛生間也沒窗戶。

看完房,大舅有些猶豫,賣房的銷售催促說,你們買不買,不買還很多人等著呢。最後還是表嫂拍了板,說不管怎麽樣,我家小宇也三歲了,不管好壞,總得給寶貝兒子買套房子。

“他可是北京人啊,怎麽能連套房子都沒有呢!”

這句話戳進了在場所有人的心裏,大舅沒有再猶豫,付完了10萬的押金,開始湊40多萬的餘款。

 

 

 

表哥多年來沒有攢多少錢,房租每月3000多,養車每月1000多。大舅這兩年靠退休金和工資攢了一些,但還是差很多。表嫂每月的錢,按舅媽的說法,也就夠自己花。而表嫂不願意向娘家借錢了,娘家剛給她開貨車的哥哥在平穀縣城買了房子,拿不出錢來。

籌錢的事還得靠大舅。平時沒怎麽求過人的大舅請假回了老家,跟每個兄弟姐妹借了一遍,大家各自掏出一兩萬意思了一下,連外婆也拿了一萬。當時我們老家民間借貸剛剛興起,親戚們借口把錢借給了我開伐木場的叔叔,都說手頭緊。

表哥也給我打了電話,聊了幾句我們那套房子的周邊發展後,說想要問我們借五六萬塊錢。

我做不了主,打電話問老爸,老爸說別借,借了就是白送了。以前表哥跟他做生意,總是欠錢不還。

老媽坐在一旁,抱著孩子說:“有錢還是借他一點吧。”她欲言又止,語氣近乎哀求,說我們家蓋房子的錢還是大舅借的呢,借了三萬塊錢。“那可是九幾年啊,三萬塊相當於現在十幾萬了吧。”

 

 

老媽有點哽咽,越說越多,說大舅對她最好了。我小時候生了病,她抱著我去鄉醫院,付不起兩塊錢的藥錢,想去在鄉中學做飯的外公借,回來的時候大舅已經把錢付過了。

說起大舅,老媽能一秒鍾變回一個崇拜大哥的小妹。她說大舅當年一個人當兵,退休回來自學成醫,家裏隨時放著本《本草綱目》,後來進了鄉醫院當醫生,一直坐到了院長的位置,鄉裏幾乎所有的老人都點名找他看病。

最終,我沒能借錢給大舅。當時我和老公每月要還5000元的房貸,付4500元的房租,加上孩子剛出生也要花錢,家裏的經濟狀況捉襟見肘。

 

 

或許被逼到了絕境,曾經在縣城生活體麵的大舅賣掉了老家的宅基地,得了三萬塊錢,還為此和小舅吵翻了臉。

按理說,大舅應該把這三萬塊錢跟小舅平分,但大舅就給了小舅一萬。後來,小舅從買宅基地的人那裏知道了價錢,氣急敗壞,打電話給我所有的姨姨們,把大舅罵了一頓。

姐姐們為小弟打抱不平,給大舅打電話問怎麽回事。大舅那時正在陪表哥表嫂簽購房合同,挨個解釋說當年宅基地是自己當兵回來建的,小舅那時才8歲,什麽都沒幹,石頭也沒挑,土也沒推,自己就該多得一點。

說得好像是有道理,但兄弟姐妹們還是會抱怨,大哥總該提前說一聲吧,自己私藏起來還不是心虛。小舅放出了狠話,說有大哥的地方就沒他,看到大哥,他立馬走人。

賣掉宅基地後,大舅又賣掉了縣城裏120平米、大三居的房子,那房子南北通透,陽台上還能種菜,卻隻賣了20萬。

那套大房子是大舅為表哥結婚準備的,自己將來也能養老。表姐很反對大舅賣房,她總覺得表哥還會回來,就算表哥不回來,大舅和舅媽也會回來養老的。但最終,房子還是賣掉了。

 

 

 

勉勉強強地,大舅湊夠了首付,一家人算是在北京有房了。

大概是房子給了他回家的底氣。今年春節,已經三年沒回家的大舅回了趟老家。

大舅肯定能想到,三年裏自己被親戚們說盡了閑話。在縣委組織部當部長的二姨就說得很直接:“為了兒子,連老娘都不要了。”

我猜大舅不回家也有經濟考量。弟弟妹妹都長大了,小一輩結婚搬家的事都得隨禮,我老爸每年隨禮都要花去上萬元,更別說是前院長的大舅了。

可伴隨大舅回家的,是他在縣醫院住院的消息。

親戚們還沒來得及冷嘲熱諷,就慌張地跑去醫院。我到家後,直接從高鐵站到了病房,所有的姨姨都到了。舅媽在旁邊熱情地迎來送往,五歲的小孫子躺在床尾,兀自玩著手機裏的遊戲。

大舅招呼我們坐下,臉色發黃,本來魁梧的身體看起來像泄了氣的皮球。住院已經住了十幾天,醫生說,大舅的腎有點衰竭,眼睛也有點出血。

 

 

 

大舅的糖尿病從十年前就檢查出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每天都要吃降壓藥降糖藥,每天自己給自己打胰島素。今年元旦北京霧霾最嚴重的時候,他的血壓一直210以上,而血糖一直13點幾,打胰島素也降不下來。

醫院體檢發現,有一項腎功能指標偏高,住院後,大舅的眼睛也出現了輕微出血的並發症。醫生建議打抗糖尿病眼睛並發症的針,一針5000多元,要打五六針。大舅沒打,因為是異地醫保,報銷很麻煩,索性提前回了老家,在縣醫院住院降血壓和血糖。

親戚們都勸大舅快回來吧,在北京工作太辛苦了,電視上天天報道北京霧霾,對老年人身體特別不好。大舅還沒說話,舅媽就接上了:“北京工作還是很輕鬆的,你們不知道,特別快活,他如果回來,一個人在家,也沒人給他做飯,提醒他吃藥。”

更重要的是在北京已經買了房子,大舅和舅媽變得理直氣壯了,躺在病房裏,三句不離那套房子。

“我肯定會好好養著的,明年就該交房鑰匙了,回去就該裝修房子了。”

“那房子雖然還沒蓋完,現在已經漲到5萬一平了,北京市政府已經搬到通州了,離我們房子也就半小時。”

可大家對大舅說的還是,趕緊養身體吧,不行就回家歇著。

 

 

一會兒,小舅也來了,帶著草莓和火龍果這類糖尿病人能吃的水果,塞了大舅兩百塊錢。

過年前,大舅出了院。正月初二,我們又和往年一樣團聚在外婆家。外婆85歲了,大舅買了一個大蛋糕,中間有個大壽桃。外婆不願意戴生日帽,大舅就把生日帽戴在了小孫子頭上。

 

 

吃完蛋糕,我們拍了全家福,全家36個人,四世同堂,地上亂跑的第四代孩子就有十幾個。外婆不喜歡吃蛋糕,但拍照的時候特別開心,兩個舅舅就站在她的兩側。院子裏山茶花盛開,欣欣向榮。

在移動公司當營業員的表姐考到了村官,過完年要入職,已經快35歲的她還在跟20多歲的表弟請教經驗,當了兩年村官的表弟已經當上鄉長助理了。

眾親戚誇表姐考上了公務員,就像當年誇表哥去北京那樣。表哥趁著團圓的氣氛,發出了邀請:“等我的新房子裝修完,大家一起去北京玩一趟。”

這一次,沒有人作出響應。

那天,舅媽不停地給小孩們發紅包,後來在廚房還開玩笑說:“今天發紅包就發了三千多塊錢,再發下去回北京的路費都沒了。”

正月初六,大舅在群裏發了消息:“各位親人們,明天又要去當北漂了,祝大家新年快樂,老母親還得大家幫忙多照應著點,感謝。”

 

第二天是高速免費的最後一天,大舅和表哥表嫂先回去了。舅媽帶著小孫子在老家想多呆幾天,計劃等三月份幼兒園開學了再回北京。

作者方然,現為童書編輯

編輯 | 王大鵬

 

本文選自真實故事計劃。真實故事計劃是由青年媒體人打造的國內首個真實故事平台。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zhenshigushi1,這裏每天講述一個從生命裏拿出來的故事。

投稿郵箱tougao@zhenshigushijihua.com,原創首發千字300——1000元。

所有跟帖: 

*——* -YMCK1025- 給 YMCK1025 發送悄悄話 (136 bytes) () 01/22/2019 postreply 21:09:22

倫理道德也限製了我們的想象力 -寶寶抱抱- 給 寶寶抱抱 發送悄悄話 寶寶抱抱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3/2019 postreply 12:38:37

說的好! -YMCK1025- 給 YMCK1025 發送悄悄話 (560 bytes) () 01/23/2019 postreply 16:13:16

謝謝! -寶寶抱抱- 給 寶寶抱抱 發送悄悄話 寶寶抱抱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3/2019 postreply 21:17:42

可憐天下父母心! -彭小仙- 給 彭小仙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24/2019 postreply 10:23:37

加跟帖:

  • 標題:
  • 內容(可選項): [所見即所得|預覽模式] [HTML源代碼] [如何上傳圖片] [怎樣發視頻] [如何貼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