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民三部曲

來源: YMCK1025 2019-01-18 21:04:40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6279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YMCK1025 ] 在 2019-01-18 21:11:40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如何評價徐童的《遊民三部曲》?

 

 

如何評價徐童的《遊民三部曲》?

 

作者:表姐電影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290531/answer/15155066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係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談及國內獨立導演,除了大眾所熟知的賈樟柯與王小帥,這些成名的文藝片導演,更不能忽視的是長期遊走於地下的獨立導演們。

他們的作品因為長期關注底層社會和邊緣人群顯得有那麽一些“XX不正確”,因而無法獲得公映。

更有甚者,因作品過度寫實而被列為禁片。

婊姐今天想推薦一位“不是那麽有名”的獨立導演

盡管他的作品的完整版從來都無法在大陸公映,但隻要翻開豆瓣他的作品列表,每一部評分都極高。

 

導演徐童是中國當代最重要的獨立導演。

藝術家出身的他一直熱衷於觀察底層人物的生活百態,在成為一名紀錄片導演之前從事過很多職業,一直處於卜的狀態。

他自稱自己“遠看藝術家,近看是遊民”

徐童並非導演科班出身,他曾經寫過一部講述一個小人物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種種荒誕的小說。

寫完後卻覺得不過癮,“影像應該比文字更鮮活”,於是他選擇起攝影機,將鏡頭對準了那些更鮮活的人。

《麥收》是徐童拍攝的第一部紀錄片。

跟蹤拍攝了一位性工作者的生活,並在其中穿插在其中的角色包括多位女性工作者及“發廊”老板、以及他們的家人等,通過散碎的生活情節和女主角自述記錄了這些農村女孩在麥收前後,輾轉於北京與鄉下的兩種生存狀態。

《麥收》

影片的內容寫實得有些粗暴——

性工作者評價嫖客和描述性過程的對話並不被鏡頭所避諱,徐童的第一部作品因而得到了“生猛”、“鮮活”的點評,並一路獲得多個國際電影節的肯定。

但在影片的拍攝時,徐童在進入“發廊”拍攝的過程中始終沒有明確告知自己紀錄片工作者的身份及拍攝目的,也並未陳述過自己是否會曝光那些內容。

最終這部紀錄片在收到極高讚譽的同時,卻也因為過度暴露公民隱私,而在當年的影展上引發爭議,甚至遭到許多女權主義者的抵製。

《麥收》之後,導演徐童又拍攝了兩部同題材的紀錄片——《算命》和《老唐頭》。

合稱:“遊民三部曲”。

徐童的鏡頭下多是性工作者、乞丐、算命先生等遊蕩在底層江湖裏的草根人物。

《老唐頭》講述唐彩鳳在社會上混了好多年回鄉過年,父親老唐頭斷斷續續地道出了他一輩子的故事。

婊姐推薦的是“遊民三部曲”當中評價最高的《算命》,影片目前豆瓣評分高達8.9分。

這部影片以殘疾算命先生曆百程和他傻聾啞瘸的老婆石珍珠為主線,以找他算命的人為支線組成。

來找厲百程算命的人形形色色,有問姻緣的發廊老板娘、為掙錢“撈”在監獄服刑的丈夫的按摩女、撈偏門的年輕人…..他們都是居無定所的底層遊民。

婊姐首先向說明一下:

什麽是遊民?

學者王學泰曾將“遊民”定義為:

遊民有別於草根,他們遊離於秩序之外,是脫序的人群,比草根更加邊緣化。

“遊民”導演徐童希望可以通過影像,讓一個在曆史和現實中長期隱形的“遊民社會”浮出水麵。

所以,他並不回避有關影片的種種道德風險,在他的紀錄片裏,隻有攝影機鏡頭裏冷峻的真實。

攝影機跟隨著來找厲百程算命的對象們,影片用中國傳統小說當中章回體的形式,每一章一段故事,徐徐展開了一幅幅關於中國遊民社會的畫卷。

徐童的紀錄片之所以好看,在婊姐看來,無外乎兩個原因

真實裏的殘酷和現實裏的悲憫。

真實裏的殘酷

所謂紀錄片的真實在於那種將“他人的生活”不加過多修飾地展現在觀眾的眼前,比更為戲劇化的電影更能讓觀眾感受到生命的厚度。

第一個來找厲百程算命的是發廊老板娘唐小雁,她有著不堪回首的經曆。

 

十七歲開始混跡險惡的江湖,被綁架強奸直麵過死亡,她說起來這段經曆卻是風輕雲淡。

她精明、強悍、仗義,有著東北女子的豪氣。

前男友潑皮無賴找上門來要錢,她一言不合就掄著棍子就是懟,打傷對方隻扔兩百塊錢了事

 

她明著是發廊的老板,暗著是搭線的“老鴇”,她找厲百程來算婚姻算愛情,一心一意要破自己的“孤獨命”。

 

但就算如此,一直想要尋求真正的愛情的她,嘴上卻對剛入行的幹女兒苦口婆心地教育:

男人信不得。

 

然而現實卻是在警察的掃蕩中,被姐們出賣點炮進了局子。

在徐童的鏡頭裏。

觀眾見不到任何修飾美化過的社會,但這正是徐童試圖去窺探的遊民們心中的“理想國”。

所以徐童的紀錄片往往冰冷現實,它用刺骨的痛感戳穿人的每一根神經,無論是小姐或是嫖客,他們麵對鏡頭,都沒有任何的掩飾,隻是在陳述著自己的生活。

影片的主角是算命先生厲百程和妻子石珍珠,兩個人都身有殘疾,但二人卻相互扶持一起生活了十幾年。

傻聾啞瘸的石珍珠原來在婆家被大哥和大嫂虐待,住在羊圈裏,十幾年前被路過的老光棍厲百程娶過來。

十幾年的時間裏厲百程一直照顧著她,每日為她梳頭,剪發,伺候她飲食起居。

他還帶著石珍珠回到了她的老家,去看望曾經待她不如豬狗的兄嫂,早已垂垂老矣的石珍珠對著鏡頭笑的很開心。

勵百城與石珍珠十數年的相互扶持讓我們恍惚看到了這部苦澀的紀錄片當中的一抹亮色,但在鏡頭裏厲百程卻說:

當初就是想女人,圖一時痛快,就為了弄一下,現在成了一個包袱,但你說現在再給她趕走?那也不忍心啊...
 

在這部紀錄片中,沒有回避所有在現代社會中那些被刻意忽視和掩蓋的現相,就像街邊的年老體衰的乞討者一樣:

他們可以隨意的談論著生死大事,嘴裏說著汙言穢語的同時也會去找暗娼解決生理需求。

片中每一個主角的嘴裏都在不斷的說著各種粗口謾罵,卻又恰到好處地表達了他們心中的憤怒、無奈、自嘲與坦然。

仿佛在證明著:

這才是“*****的生活”。

導演徐童曾經在接受采訪時解釋說:

我的作品其實並不完全關於苦難,關於底層,關於陰暗麵,關於同情邊緣人群,關於拯救……統統不是。

我是在極端的宿命和草根當中發現了極端的頑強,這兩個東西突然一冷一熱產生的一種讓我們可以活下去的短暫理由,這是影片存在的終極價值。

現實裏的悲憫

在影片當中,導演徐童圍繞“算命”這一中國社會裏的特有文化現象,展開了對算命者與被算命者的人物側寫與剖析。

徐童用極為冷靜克製的鏡頭語言去講述著一段流傳於底層江湖的傳奇故事背後的苦澀與心酸,但那些故事在殘酷之餘,透露著溫情與悲憫。

讓人印象深刻的是紀錄片,最後一章節的題目叫做《算不盡芸芸眾生貧賤命,回頭看五味雜陳奈何天》。

厲百程半生給別人算命,卻半生漂泊,始終算不出自己的命途在何方。

但他對自己的生活有著清醒的認知,他把聾啞殘的智障女人石珍珠接過來,做為自己的伴侶。

他的回答隻是一句:

饑不擇食,慌不擇路,貧不擇妻。

厲百程帶著石珍珠想去當地殘聯再爭取一些福利,結果當地官員的回答卻永遠都是不斷推諉和無休止的扯皮。

沒有任何的抗爭,隻是為了活著。

厲百程給石珍珠掛上了“現代傻活佛”的條幅,繼續在集市上尋找下一個渴望被命運垂青的遊民。

石珍珠對著鏡頭笑的很開心,從來感觸不到生活的艱辛

“生而為人對不起”這種悲觀的人生態度,在紀錄片裏卻始終見不到,這些遊民們對待生活的苦難,更多的是我們無法理解的怡然自得。

石珍珠從不會因為自己智障殘疾而自卑。

相反,可憐她的,是那些站在另一個世界用社會化意義看待世界的人。 而唐小雁雖然混跡風塵,坐著皮肉生意,卻一身正氣,笑對人生諸般坎坷。 無論是厲百程與石珍珠的淒慘人生經曆還是遇人不淑誤入歧途的唐小雁。

他們都沒有表露出這種悲觀絕望的情緒,即使生活在最慘痛的底層,他們依然卑微而倔強的活著。

中國人信奉一句古語:

好死不如賴活著

人生在世,活著是永恒的話題,張藝謀曾用一部《活著》來講述中國幾千年農業社會裏農民的生存現狀。

但徐童的紀錄片則向觀眾拷問了一個問題:

沒有任何樂趣的生活,活著還有意義嗎?

厲百程對著鏡頭的回答是:

這話說的,沒樂趣就不活了?這話說的,太無情了。

《遊民三部曲》對殘障和社會邊緣人物的呈現,不加任何修飾美化,隻是在試圖還原他們的生活。

徐童堅持“零距離”拍攝,用最直接的鏡頭去對準那些遊民們的生存狀態。

婊姐在看這部紀錄片的時候,會莫名想到在這個時代,有很多人像遊民一樣苟活。

他們小心翼翼地發表意見,但卻同我們一樣有很多的話想對這個社會說一說。

徐童曾經因為拍攝《麥收》而被質疑“紀錄片導演是否該堅守道德”。

於是他曾經自嘲:

如果你想做壞人,那就拍紀錄片吧。

但婊姐卻覺得,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導演。

我們才能夠真切的感知,這個時代裏的悲哀與光明。

 

 


 

加跟帖:

  • 標題:
  • 內容(可選項): [所見即所得|預覽模式] [HTML源代碼] [如何上傳圖片] [怎樣發視頻] [如何貼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