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這種表情比你想象得要複雜很多

來源: 都是國貨 2018-07-13 05:50:29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7497 bytes)

微笑這種表情比你想象得要複雜很多

Zaria Gorvett

Nothin' but a Good Time [Classic Rock Version] Bret Michaels - Jammin' with Friends

利維坦按:古人所謂“笑不露齒”,可謂對微笑的傳神描繪,當然,這種表情符號,自互聯網誕生以來顯得更加微妙,既有不屑,又含無奈的意味。正如文中所說,我們大多數的微笑表情實際上並非表明處於愉悅的情緒中,在文明社會中,你與其說微笑是一種禮貌性的表達,倒不如將其理解成是一種假笑。

 

就西方古典繪畫曆史而言,你很少能看到露出牙齒的笑容形象【畫家傑拉德·範·昂瑟斯特(Gerrit van Honthorst)估計算是個例外】,這和基督教的某些禮儀多少有關,比如在17世紀的歐洲,人們普遍認為露出牙齒的笑隻屬於底層那些窮人(還有一種說法認為,不露齒是因為當時牙醫技術落後,人們普遍牙齒不好看所致)。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的畫家安托內羅·達·梅西那(Antonello da Messina)畫過不少微笑的肖像,但也都是不露齒的笑容:

 

 

安托內羅·達·梅西那所繪男子肖像(約1475年),展露了一種迷之微笑。

 


文/Zaria Gorvett

譯/喬琦

校對/斬光

原文/www.bbc.com/future/story/20170407-why-all-smiles-are-not-the-same

本文基於創作共同協議(BY-NC),由喬琦在利維坦發布

 

 

他們在受害者附近走來走去,手上的刀子已經就位。卡尼·蘭蒂斯(Carney Landis)一聲令下,一場慘絕人寰的斬首行動即將上演。

 

故事發生在1924年,這位虐待他人成性的研究生將性格各異的學生、老師以及心理疾病患者——其中包括一名13歲的男孩——引誘至明尼蘇達大學的一間屋子裏。

 

為了不讓他的這些被試們心情緊張,蘭蒂斯事先已經對屋子粉飾了一番:實驗設備藏了起來,窗戶蒙上了窗簾,牆上則掛起了油畫。

 

蘭蒂斯想要弄清楚,某些特定的體驗,比如震驚或痛楚,是否總是會誘使人們露出同一種麵部表情。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已備下了千般酷刑,用以折磨這些可憐的被試。他先是讓被試安坐在舒服的椅子上,接著便在他們臉上畫了些線。這樣,被試在受到折磨時露出的痛苦表情,他便能看得更加真切。

(psycnet.apa.org/index.cfm?fa=buy.optionToBuy&id=1926-08202-001)

 

在長達三小時的實驗過程中,被試遭受了一係列古怪而又惱人的惡作劇的折磨,比如,座位底下被安上了燃放著的煙花,雙手被按在全是黏糊糊青蛙的桶裏接受電擊。實驗的高潮就是本文開頭的那一幕,蘭蒂斯將一隻活蹦亂跳的白鼠放在托盤裏,要求被試用屠夫的刀砍下它的腦袋。整個實驗過程中,都有相機反複拍攝被試們的麵部表情。

 

圖源:Bizzarro Bazar

 

毋庸置疑,蘭蒂斯的實驗方法毫無人道主義精神,但最令人難以接受的事實真相,卻可能是他得出的實驗結果。即便是麵對那些最暴力的實驗任務,被試們最常見的反應卻不是哭泣或暴怒——而是,微笑。蘭蒂斯寫道,“實驗進行到目前這一步,我發現,大量照片表明,微笑是被試處於這種環境下的典型表情,其他任何麵部表情出現的次數都遠遠不及微笑。

 

究竟發生了什麽?

 

時光飛逝,如今的我們也愈發習慣了條件反射般的微笑。滿大街都在提醒你要時刻‘微笑’:冰箱貼上的標誌、廣告中的話語、勵誌書籍中的文字以及偶爾來自心懷善意陌生人的友情提醒。人們總覺得,那些經常微笑的人更受人喜愛、更有競爭力、更平易近人、更友善也更有魅力。

 

圖源:Gfycat

 

然而,事實要殘酷得多。在所有19種微笑中,隻有6種是在我們心情愉快時發生的。其餘都出現在我們感到痛苦、狼狽、不適、驚恐甚至悲慟之時。微笑可能意味著輕視、憤怒、懷疑,也可能表明我們正在撒謊或是不知所措。

 

當我們所做之事對生存有所助益之時,源於愉悅的、發自內心的真誠微笑便是最好的獎賞。而那些“非快樂”微笑則和自己的內心感受沒多大關係,它更多地和自己想要向他人傳遞的信號有關。“有些微笑已經演變成了表明我們願意合作且不存在威脅的信號。另一些微笑則是想和善地讓別人知道,在當前的環境下,自己的地位要比對方更高。”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心理學家保拉·尼丹瑟爾(Paula Niedenthal)說。

 

許多種微笑都是表明我們願意遵守規則的禮貌表情。不過,微笑也同樣可以是操縱他人或是掩藏自己真實感受的有效方法。所以說,通常情況下,微笑的普遍意義便是用作掩飾自己真實想法的麵具。

 

 

杜尼式微笑

 

19世紀的神經學家杜尼·德博洛尼(Duchenne de Boulogne)是第一個解讀這種帶有多種目的性表情的人。他的父親是一個法國海盜,而他本人則酷愛電擊自己的病人——就這件事本身來說,他是電擊療法之父。杜尼對人類麵部表情的形成機製頗感興趣,其中就包括研究麵部肌肉如何收縮以產生微笑的表情。他覺得,研究這個問題的最好方法,便是對被試的麵部進行電擊,迫使其麵部肌肉做出反應。

 

通過反複電擊這名中年男性,人類首次看到了這種真誠的、“發自內心的”微笑。圖源:Wellcome Library

 

整個實驗過程會讓被試相當痛苦。所以一開始的時候,杜尼隻能在剛剛被砍下的新鮮政治犯頭顱上做實驗。相當巧合的是,隨後的一天,杜尼在巴黎一家醫院內遇到了一名麵部肌肉有點失靈的中年男子——杜尼覺得他就是自己想要的小白鼠。

 

在這個世界的某些地方,那些真誠的微笑,似乎根本不需要和魚尾紋聯係在一起。——保拉·尼丹瑟爾

 

隨著實驗的推進,杜尼總共發現了60種麵部表情,每種表情都涉及特定的麵部肌肉。杜尼用一係列被試齜牙咧嘴的可怕照片記錄下了每種表情及其專屬麵部肌肉。

 

這些照片中最出名的一張(上圖),表現的就是這位不幸的中年男子將麵部肌肉扭曲成一個不露齒的大大微笑。他的臉頰上提,眼角出現了魚尾紋,看上去開心得像個傻子。

 

 

從此以後,這種類型的微笑就被稱為“真誠微笑”或者說“杜尼式微笑”,並與愉悅和高度幸福這樣的發自內心的真摯感受聯係在一起。雖然要做出這種微笑隻需要收縮兩塊麵部肌肉,但它體現的感情熱烈且持久。這種微笑涉及的第一塊肌肉是顴大肌,附著在顴骨上,包裹著嘴角。另一塊則是眼輪匝肌,位於眼睛四周,可以提拉麵頰,發出標誌性的“眨眼”動作。

 

不過,事情並沒有那麽簡單。“在這個世界的某些地方,那些真誠的微笑,似乎根本不需要和魚尾紋聯係在一起。” 尼丹瑟爾說。

 

這就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困擾了科學家100多年、從達爾文到弗洛伊德都沒能解答的問題:我們的表情是與生俱來且人人如此的嗎?還是說,表情與我們所處的文化環境有關?

 

 

恐懼型微笑

 

與我們親緣關係最近的動物表親為我們提供了一條線索。實際上,盡管如今看來,“杜尼式微笑”可能是最為自然的,有些科學家認為,這種微笑有可能是從一種含義完全不同的表情演化而來的。“倭黑猩猩害怕時,會露出牙齒,同時將嘴唇翻到內側,讓牙齦完全暴露在外。”伯明翰大學靈長類動物學家讚納·克萊(Zanna Clay)說。

 

對於黑猩猩和狗來說,微笑是表現恐懼的一種表情。圖源:Zanna Clay/ Lola ya Bonobo Sanctuary

 

這種“純粹展現牙齒的無聲表演”似乎很像是那種經常出現在生日賀卡上的標誌圖像,但在黑猩猩的世界裏,這種表情意味著屈服,通常是地位較低的個體平息族群裏統治階級成員怒氣的方式。克萊引用了一段黑猩猩偷石頭的視頻。“視頻裏,一隻母猩猩帶著石頭溜走了,接著又突然做出了一個大大的、露出了牙齦的笑容。表麵上看起來,她好像在開懷大笑,但實際上她很有可能非常緊張。”克萊說。

 

另外,盡管我們並不想把微笑與恐懼的感受聯係在一起,但確實有些不容忽視的線索表明,恐懼式微笑的確存在。對於嬰孩來說,咧嘴一笑既可以表達高興,又可以表達痛苦。相關研究還表明,在地位更高之人麵前,人們會微笑得更加頻繁。

(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080161)

 

達爾文相信,麵部表情是與生俱來的,其進化的本來目的是為了滿足一些現實需要。比如說,揚起眉毛是人們吃驚時常常會做的動作,其實這有助於擴大視野,可能會幫助我們的祖先逃脫捕食者的伏擊。對於黑猩猩來說,它們發出恐懼式微笑時,上下排牙齒緊緊地合在一起——就好像要證明自己無意撕咬對方。

 

圖源:The Atlantic

 

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達爾文在達溫(緊鄰倫敦的一個靜謐村落)家中即興做了個實驗。他從杜尼的照片中挑出了11張——達爾文和杜尼經常通信——並且挑出了20個客人,讓他們猜猜這些照片中的表情都表達了什麽情感。這20個客人無一例外,都從眾多照片中辨認出了代表高興、恐懼、悲傷以及驚喜的表情。於是,達爾文便作出了結論:這幾種表情是人類共有的,不以文化背景而轉移。

 

 

痛苦式微笑

 

圖源:Uproxx

 

現在,我們知道了,微笑確實是與生俱來的,不過微笑並不隻是我們開心時才有的表情。“痛苦式微笑”是高度自我克製下逆來順受的表情——是一種不對稱的淺笑,表達的其實是最深刻的悲傷。

 

從蘭蒂斯開展那些經典研究以來,心理學家已經發現,人們觀看血腥電影時會不自覺地露出一種傻笑——實驗人員通過隱秘放置的照相機發現了這一現象——另外,抑鬱症患者身上也會出現這種情況。這確實是一種社交層麵上可以接受的表達痛苦或悲傷的方式。

 

幾十年來,心理學家始終認為這種反直覺的習慣一定是人們後天習得的。然而,2009年,舊金山州立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找到了有力證據證明:這種行為是銘刻在我們的DNA上的。

 

這個研究小組分析了4800多張參與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運動員的照片。他們發現,那些在決賽中痛失好局的銀牌獲得者更有可能露出這種微笑——哪怕他們生來就是盲人。

 

 

刻意壓抑式微笑

 

不過,現實情況還是要稍複雜一些。事實證明,真誠愉悅的微笑並非一直都是如此受歡迎。在17世紀的歐洲,不加克製地直接將內心情感表達在臉上,是不合禮儀的。大家都認為,隻有窮人才會在笑的時候露出牙齒。一個多世紀後,“微笑革命”最終在巴黎拉開了序幕。當時,法國貴族們在剛出現的咖啡屋內享受愉悅時光並開懷大笑,終於把無所顧忌的微笑帶回到了法國的社會風氣之中。

 

然而,在這個世界上的許多地方,這種笑不露齒的禮節從來都沒有發生改變。俄羅斯有個家喻戶曉的諺語,翻譯過來就是“沒來由的微笑是愚蠢的標誌”。在挪威,針對外國務工人員的政府宣傳單上會提醒你,如果你看到衝你微笑的陌生人,卻隻覺得他們要麽是喝醉了,要麽是發瘋了,要麽是美國人的話,那你一定是在挪威待太久了。

 

圖源:Giphy

 

為了控製內心自發產生的開心微笑,我們便會刻意抑製某些易於壓製的麵部肌肉(比如控製嘴巴的那些肌肉)。於是,刻意壓抑式微笑便出現了。“此時,我們的麵頰會上揚,但嘴角會有意耷拉下來,或是嘴唇緊閉,就好像在說‘我不該笑的’,”匹茲堡大學認知心理學家紮拉·安巴達( Zara Ambadar)說。

 

日本禮儀強調,公共場合不能肆無忌憚地表達情感。因而,人們更加注重用眼部表情展露微笑。

 

我們覺得,這就解釋了,為什麽在日本,這個強調公共場合不能肆無忌憚表達情感的國家,人們更加注重用眼部表情展露微笑。有趣的是,這種文化上的差異,還延伸到了我們在電腦或者手機上打出微笑表情的方式:在日本,人們會采用垂直構圖,在平直的嘴巴上方畫上兩隻眯起的眼睛^_^ ;而在我們國家,大家會在水平方向上,用兩個點代表眼睛,再用一條曲線代表嘴巴: )。

(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22103106000321)

(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111/jcom.12086)

 

想要微笑的衝動也許是人人如此,無關文化背景的,但這種行為的適用場合——以及表現方式——則與文化背景息息相關。達爾文再次一針見血地評論道,盡管麵部表情在人類演化過程中固定了下來,“可一旦人們進化出了麵部表情,這樣的肌肉運動便可能會自發且有意識地成為一種交流方式。

 

 

尷尬的微笑(尬笑)

 

 

圖源:Giphy

 

雖然尬笑與微笑幾乎一模一樣,但兩者很容易分辨——尬笑的人要麽紅著臉,要麽通常在尬笑之前身處窘迫之境。會暴露尬笑的另一個動作則是低下頭並微微偏向左側。

 

 

職業微笑

 

收銀員看著你排了10分鍾隊,卻隻衝你甜甜一笑,告訴你“隻有四樓才能退貨”。前台接待員微笑著向你解釋,預約已經排到了一年後。像這樣的“職業微笑”旨在削弱壞消息對對方的影響。

 

職業微笑是這樣的:開始得很突然,下嘴唇微微上揚,偶爾還會稍稍低頭並且偏向一側。職業微笑也許是最令人惱火的一種微笑方式了,因為它總是逼迫接受者微笑著回敬。

 

 

 

在俄羅斯,沒來由的微笑是愚蠢的標誌。圖源:Getty Images

 

與職業微笑類似的還有其他三種功能各不相同的微笑:其一是順從性微笑,常見於那些深受職業微笑之害的“受害者”,他們常常會拙劣地應用這種微笑以證明自己無意小題大做;其二是應允回答式微笑,常常用於表達對對方意見的讚同;其三是聆聽者回答式微笑,常常伴隨著“嗯嗯”的聲音以及反複的點頭,用以表明自己仍在注意傾聽對方。

 

 

輕蔑型微笑

 

 

圖源:Giphy

 

另一種令人難以忍受的惱人表情則是表現徹頭徹尾輕蔑的齜牙咧嘴。“輕蔑型笑容”背後既有厭惡之情,又有憤恨之感,且和表達高興的真誠微笑頗為相似(這點很是令人煩惱)——區別隻是發出輕蔑型微笑時,嘴角看上去更為緊張。

 

東亞文化並不那麽注重個人需求,為了維持社交上的和諧,人們常常用微笑掩藏負麵情緒。“我生於印度尼西亞。在我的家鄉,通常在社交場合上不允許表達憤怒的情感。於是,人們轉而在生氣時,大量使用微笑來加以掩蓋,”安巴達說。

 

 

為掩飾幸災樂禍的惱怒型微笑

 

 

圖源:Tenor

 

粗略地說,幸災樂禍是“惡毒的高興”,表達的是一種建立在他人不幸之上的快樂之感。

 

顯而易見,這種美滋滋的、幸災樂禍的情感,最好還是不讓別人知道。不過,這件事並不總是那麽容易。“倘若一個人獨處且覺得四下無人,不會被他人看到,他們通常就會用所謂的‘杜尼式微笑’或者‘杜尼式大笑’來表達幸災樂禍的情感,”蘇黎世大學心理學家詹妮弗·霍夫曼(Jennifer Hoffmann)如是說。

 

當我們知道有旁人在觀察時,最好的方法便是裝出惱怒的表情。其結果就是一副僵硬而令人毛骨悚然的笑容,這種表情現已成為恐怖電影中反派角色的標誌之一。

 

這種複合型表情隻是一係列模式類似的表情之一,其他還有掩飾輕蔑心理的微笑、掩飾恐懼的微笑以及掩飾悲傷的微笑。

 

 

假笑

 

 

圖源:Royal Blue Mersey

 

感謝杜尼,現在人們普遍認為,我們隻要看看對方的眼睛就可以輕鬆分辨出哪些是假笑——杜尼相信,隻有在我們真的開心時,眼部肌肉才會收縮。然而,我們現在知道,大多數人——大約71%——可以隨心所欲地控製眼輪匝肌的內側部分,使其收縮。

 

“杜尼式微笑根本沒有什麽本質上真誠的地方,並且有證據表明,這種微笑很容易偽造,”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心理學家阿蘭·弗裏德倫德(Alan Fridlund)說。我們中的大部分人都經常假笑。由於微笑與問候之語常常一同出現,我們早已諳於禮貌性地在自己的真實感受一事上撒謊——哪怕是在我們身體有恙時,也會謊稱身體健康——此時,這樣的假笑表情便會凝固在我們的臉上。

 

2013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哪怕旁人隻是在商店試衣鏡前,對你正在試穿的衣服露出一個假笑,你買下它的概率都會提高。

 

另外,為了在法庭上討好法官和陪審團,為了和男朋友難纏的爸媽搞好關係,甚至為了給自己找份好工作……我們完全有理由假笑。無論在哪裏,在何種環境下,微笑都是那麽吸引人。2013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哪怕旁人隻是在商店試衣鏡前,對你正在試穿的衣服露出一個假笑,你買下它的概率都會提高。

 

實際上,如果隻憑麵部表情來判斷的話,你會發現,人們在撒謊時的表情是最真誠的。正如美國幽默作家金·哈伯德(Kin Hubbard )所說:“如果你還沒見過老婆站在交警麵前微笑的樣子,那你就沒見過她最美的微笑。”

(psycnet.apa.org/psycinfo/1974-25177-001)

 

那麽,我們怎麽才能分辨出發自內心的真誠笑容呢?

 

2016奧運會上,亞軍埃裏森·菲利克斯(Allyson Felix)在錯失金牌後,露出了燦爛的笑容。圖源:Getty Images

 

在日常生活中,每當我們邂逅一副新麵孔,大腦便會立刻將它的圖像與我們之前遇到的成千上萬副麵孔作對比,看看究竟是哪種表情。接著,我們便會想想所處的環境——這個場合應該微笑嗎?最後,我們會自行模仿對方的表情,以確定它究竟會帶給我們何種感受。

 

尼丹瑟爾提醒我們,不要過分關注所處的場合。“千萬不要因為你覺得剛才發生的事兒不好笑,就覺得那些發笑的人是在假笑。也許對他們來說,這些事情、這種場合就是可以真誠地開懷大笑的。”

 

不過,還有一些別的線索可以借以辨明假笑。當別人故意假笑時,笑容可能會來得太過突兀或是持續時間太長,也有可能會和與之對應的話語相隔太近或是太遠。要想露出一個令人信服的笑容,光是笑彎了眉毛並露出牙齒,是不夠的。

 

 

輕浮的笑容

 

如果在此不提一下史上最出名的微笑——蒙娜麗莎的微笑——我們的這份榜單顯然不能算是完整。盡管蒙娜麗莎的微笑有許多神秘之處,但要給這種微笑分類卻不難。幾十年前,心理學家便已知曉,列奧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的這件傳世之作捕捉的是一個挑逗的動作:他的模特在看向遠處之時,露出了光彩奪目的微笑,接著,在再次轉移目光之前,她冒險朝一側微微一瞥並展露出一種“窘迫”的微笑。

 

人們經常用“神秘”來形容蒙娜麗莎的微笑,但實際上,這是一種“輕浮”的表情。圖源:Beyond My Ken/Wikimedia Commons

 

 

所以,下一次有人讓你“笑”一個的時候,你就可以自己選擇用哪種笑容來回應了。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