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福利下的貧困:超過10%GDP發福利 這個國家1/3還是窮人(組圖)

來源: 正解局 2019-04-25 20:17:18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1594 bytes)

福利是一個吸引人的字眼,福利製度是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重要標誌。

不過,福利有時也會帶來災難性後果,拖累經濟增長,滋生社會惰性。

更可怕是,福利原本是為社會成員提供最基本的體麵,但在有些國家福利則完全變了味兒,甚至成為劫貧濟富的工具。

南美大國阿根廷就是其中典型。

1. 高福利和貧困共存

100多年前,當中國還在列強的窺視下艱難前行時,阿根廷已經把西班牙殖民者掃地出門,建立起了自己的國家。

豐富的石油、廣闊的草原、綿延的海岸線、雄偉的山脈、迷人的湖泊……阿根廷生來就是一個被上帝垂青的國度。



阿根廷的潘帕斯平原,

是地球上土地最肥沃的地區之一

當歐洲各國灰頭土臉地忙著大戰,年輕的美國還沒有展露出自己的野心,阿根廷就已成為南美地區數一數二的強國,簡直一片世外桃源。

這段黃金時代有多黃金呢?在1880年,阿根廷人就已過上了每日至少一杯牛奶的幸福生活。就連自視甚高的歐洲人,誇人有錢時,都會習慣性地說:“你富得像個阿根廷人”。

但從20世紀中期開始,黃金時代徒然落幕,緊接著的是一條看不到盡頭的下坡路。



有學者研究顯示,

1895年阿根廷人均GDP在世界排名第1

最近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布的2018年痛苦指數(Misery Index)顯示,阿根廷名列全球第2,僅在委內瑞拉之後。

而據阿根廷國家統計普查局今年3月末數據,阿根廷共有1400萬貧困人口。目前,阿根廷總人口是4300多萬,這也意味著,貧困人口已經占到阿根廷全國總人口的1/3。

十幾年前的中產階級,如今也紛紛滑到貧困線之下。許多原本衣食無憂的退休老人,因為養老金多年不提高,缺乏其他收入來源,物價飛漲,已無力維持生存,隻好到救濟食堂裏吃些簡單的飯食。



阿根廷的貧民區

但讓很多人不解的是,阿根廷人喪失了最基本的體麵,但阿根廷的社會福利開支卻十分龐大。

據統計,在上個世紀90年代,阿根廷的福利支出占GDP比重就已達到兩位數。

2013年,以阿根廷為代表的拉美國家,公共社會支出占GDP比重的平均值增長到了20%,與OECD國家(大多數為傳統的福利國家,比如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等)的差距也由10個百分點縮小到不足5個百分點。

但同期,這些國家的人均GDP與OECD國家之間的差距僅由4.1倍縮小至3.9倍,變化甚微。

簡單地理解就是,阿根廷等拉美國家經濟沒搞上去,福利倒是搞了上去。

比如,2013年阿根廷社會開支(不含教育)占GDP超過10%,和韓國差不多,但阿根廷的人均GDP不到韓國的1/3。



拉美國家人均GDP和人均社會支出增長率

2. 福利蛋糕大半被富人切走

阿根廷的福利製度,有點像是好心辦壞事。

其實,在阿根廷統一的早期,那時候還沒有什麽福利製度,政府奉行無為而治的自由方針。這段時期阿根廷的經濟發展的還不錯,勞工的平均工資領先西歐大多數發達國家,成為了世界著名的打工聖地。

但慢慢的,很多人開始不爽了,他們認為自己與高收入者的差距在越拉越大,他們急需一個代言人。庇隆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登場了。在1946年的大選中,庇隆通過承諾一係列的福利製度,登上了總統的寶座。

庇隆一上台,就著力兌現承諾。他先是建立勞工同盟,大力增強工會力量,提高工人工資。在他上台後不久,阿根廷的工人就拿到了一年13個月的工資。

然後,為了進一步擴大福利規模,他還把英美兩國在阿根廷的資產收歸國有,對國內資本征收重稅,大幅提高關稅。

甚至,深陷福利漩渦的庇隆還當起了老賴,拒絕阿根廷以前欠下的外債,把錢拿來搞福利。

但阿根廷福利製度卻天生存在兩大弊端:覆蓋麵窄、具有累退性。

比如說,阿根廷繳費型的社會保險製度,與雇主、工資等要素關聯,僅僅能夠覆蓋正規就業群體,非正規就業者、農業勞動者及其家人就被排除在外。

然而,這些非正規就業者和農業勞動者,正是阿根廷社會裏真正的貧困者,也是最需要福利保護的弱者。

隨著阿根廷製造業的下滑,社會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非正規就業、失業者(超過60%),福利製度的範圍進一步收窄。相對富裕的正規就業者享受了更多的福利,而底層人民還在仰望著可望不可及的福利。

拿阿根廷的養老保險覆蓋率來看,最窮的那部分人,保險覆蓋率最低,並且還在逐漸走低。而最富的那群人,享受到了最高的養老保險覆蓋率,並且這些年來還在不斷攀升。



至於累退性,更是讓人不可思議。

福利製度的初衷是為社會成員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主要是為社會弱勢群體提供保障。

但在阿根廷的福利製度下,富人從福利蛋糕中切下了更大的部分。

阿根廷的福利製度,可以說是一種對強勢群體的變相討好。一般來說,福利製度是劫富濟貧,但阿根廷的福利製度主要傾向於正規性就業的強勢群體,比如軍隊、公職人員、產業工人等。

數據顯示,在實施社會福利及稅收政策等二次分配之後,僅僅隻把基尼係數縮小了0.01。

相比之下,英國是0.19、奧地利0.21、德國0.22。

可見,拉美的社會福利在促進社會公平上是十分不成功的。



阿根廷的窮人,原以為福利製度會為他們帶來福音,結果隻是另一種方式的失去。

3. 走不出的困局

在畸形的福利製度之下,阿根廷成了一個高福利、高基尼係數共存的國家。

福利製度本身具有剛性。人都是有利己性的,不僅不會放棄手中既得的利益,還想獲得更多的利益,福利隻能增,不能減。所以,泛濫的福利魔盒一旦開啟,就再也關不上了。

為了能夠支持高福利的運行,阿根廷不得不數次提高企業賦稅。據2016年美國Business Insider統計,全球總稅率最高的27個國家,阿根廷位居全球第1,總稅率高達137.3%

而同樣實行高福利製度的歐洲諸國,排名最高的為法國,位居第9,總稅率為66.6%,不到阿根廷的一半。

另外,由於政府主要支出傾向於福利,阿根廷自然也就沒錢投入基礎設施建設等經濟發展領域。

經濟不行,但開支攀升,讓阿根廷背上了沉重的債務負擔,經濟體係變得極其脆弱,接二連三爆發經濟危機。

經濟不行,反過來,又影響福利兌現。



阿根廷並不是沒有意識到根源所在,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個執政者想要削減福利製度,他需要考慮兩個問題:一是能不能上台執政?二是上台了會不會立馬被轟下來?

庇隆的繼承者們,雖然對阿根廷經濟進行了多次改革,但難以從根本上撼動阿根廷畸形的福利製度,掃除發展障礙。這形成了阿根廷如今走不出的困局。

更最殘酷的是,隨著福利製度不斷擴張,阿根廷富者越富,窮者越窮,卻沒有改變。

在阿根廷發生的每一次裁員浪潮中,被裁掉的多數是相對弱勢的中等和低收入群體,據統計,1990—1997年,該群體的失業率增幅超過500%。

一旦失業,這些人能夠享受的福利也就相應減少,更加劇了貧困。

4. 福利不是致富途徑

福利製度不僅沒能成為一個救命符,反而成了一個催命符。

2018年阿根廷的GDP同比實際下降了2.5%,據IMF預測,2019年阿根廷GDP仍將負增長。

阿根廷的衰落,跟福利製度密不可分。從根本上來講,這是一種“破碎的福利模式”,真正需要幫助的人,並沒有從中得到應有的幫助。

而且,這些因為福利製度被推向了更不利地位的人民,還眼巴巴地希望能靠福利製度實現平等,如果有誰膽敢徹底革新福利製度,勢必會重拳出擊。

這多多少少有點被賣了還替別人數錢的味道。

福利製度到底是不是一條實現共同富裕的路?目前,可以確定的是,對於那些想著靠福利製度實現平等,自己卻好吃懶做的人來說,這絕對是一條錯誤的路。

創造發展契機和幸福生活,踏實、勤懇勞動在何時何地都是不可或缺的。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