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了30多篇期刊、論文,讓我突然意識到高層對香港穩定幣的支持會成為資本市場的下一個風口。
此時此刻,誰先意識到、先上車,誰就占據了先機!
在國內,很多人一提起穩定幣,第一反應就是排斥,認為它是資本割韭菜的工具,是美國化解債務危機的手段,是美元霸權進一步擴張的武器……
滿滿的宏大敘事與陰謀論。
可是,很多人不知道穩定幣是加密貨幣出現後市場自發形成的產物。它不是由某個人、某個機構、某個國家刻意設計的,它之所以逐漸被所接受,主要是因為穩定幣的“高資本效率”。
試想:
你要跨國轉賬2000美元,一個15秒就到賬、手續費隻要0.3美元,一個一星期到賬、手續費要60美金,你會用哪一個?
你有加密貨幣可是不想賣卻又臨時急需用錢,一個通過去中心化金融(DeFi)借貸秒到賬、利息還低,一個通過銀行貸款兩三天到賬、利息還高,你會選哪一個?
你身處在年通脹100%的國家,一個本國貨幣快速貶值,一個可以通過穩定幣間接持有他國抗通脹的貨幣,你會怎麽辦?
答案不言自明,肯定是第一個。這也是穩定幣很現實的應用。
機構不遺餘力的參與,正是看中了使用穩定幣的人會越來越多,他們能夠從服務中賺到錢。
目前穩定幣市場隻有0.2萬億美元,而全球商品、服務和金融交易約2000萬億美元。如果它的“高資本效率”被更多國家在外貿、金融交易中應用,其增長空間將不可限量。
如今,伴隨著美國、香港立法落地,穩定幣終於有了“合法身份”,這也讓更多的機構可以湧入這個賽道:
央行努力推進數字人民幣與香港穩定幣互操作
華夏基金(香港)已經發行了加密貨幣ETF及代幣化基金,還要參與香港金管局的三大沙盒項目(CBDC、數碼港元+、穩定幣)
螞蟻集團有了AUSD(新加坡元穩定幣),還想參與人民幣穩定幣
可以說,穩定幣已經進入到了一個更加快速的擴張周期。而擴張,就是一個巨大的風口!
光說它的好,難道它就沒有一點不好的地方嗎?
有!
它有兩點不足,但也恰恰是未來最有投資價值的地方。
第一點不足,穩定幣如何在價格穩定性、去中心化程度和資本效率之間取得平衡,被更多人青睞;
針對這個問題,下麵一張圖大家就明白了。
(注:穩定性從高到低:抵押物全是貨幣?抵押物全是債券;去中心化從高到低:靠算法完全去中心化?完全托管;資本效率高低看抵押率)
現在各種形式的穩定幣在“無形之手”的機製下百家爭鳴,最後誰能占有更多的市場份額,誰就牛逼,我們就應該配置它。
第二點不足,也是最難被大部分接受的是:穩定幣本身不產生利息!
它不像我們現實中的貨幣那樣,存在銀行等會產生利息,它隻能被用來支付、投資轉賬。
這就好比把錢塞床底下,誰能解決這個問題,誰就能抓住下一個大風口。
對此,不少機構開始打造數字金融樞紐,以“代幣化基金+穩定幣”的創新組合讓穩定幣也能產生利息收益。
在這方麵,華夏基金(香港)作為全球首發人民幣代幣化基金、亞洲首發零售代幣化基金公司,就正在利用自己的代幣化基金市場優勢,通過"穩定幣+代幣化基金"的創新組合,為未來發行的穩定幣提供生息功能。一旦實現7×24小時即時結算和二級市場交易,鏈上“高效率+生息”又將會吸引更多投資者采用它持有的穩定幣。
筆者以為,現在的穩定幣市場就是一個快速分蛋糕的市場,誰先進場誰就能分到蛋糕。而穩定幣的不足隻是一個內在平衡問題,在“高資本效率”麵前幾乎不值一提。而此時此刻誰能讓穩定幣也產生利息收益,誰就能獨霸一方,它的投資潛力也最大。
除此之外,作為普通人我們又該如何把握這個風口的其他機會呢?
筆者以為大體有三個方向,風險依次降低排序如下: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以下僅個人看法,不構成具體的投資建議)
一、借用穩定幣直接搞加密貨幣 ETF,賺加密貨幣上漲的錢,比如華夏基金(香港)推出的比特幣和以太幣ETF,其中華夏比特幣ETF的規模,截至7.15,約合2.7億美元,位居同類產品之最,而且流動性也很好,過去一年日均成交額達到千萬級別。
二、挖掘參與香港穩定幣市場的公司,賺公司股價估值上漲的錢。具體來說就是:布局上遊能率先拿到“鑄幣權”資格的公司;布局中遊“賣鏟子”給穩定幣發行搞服務的公司;布局下遊搞“支付生態”。
三、布局"穩定幣+代幣化基金"的組合,賺底層資產是短期存款、短期國債收益的錢。
比如華夏基金(香港)目前全球最全麵的三款代幣化貨幣基金係列(2月發行的港元數字貨幣基金,昨天新發行的美元和人民幣數字貨幣基金),均是為未來穩定幣增息的關鍵工具。特別是人民幣數字貨幣基金,最近幾年離岸人民幣的池子總量不斷增長,這為離岸人民幣穩定幣的發展提供了承接生息需求的土壤。
總之,此時此刻,普通人要做的,不是抗拒,而是理解趨勢,利用好工具。當穩定幣讓你的國際轉賬像發微信紅包一樣簡單時,這個看得見、摸得著的風口,請做好準備!